外篇 點繁第六

關燈
,堕馬而死,無後。

    賈生自傷為傅無狀,哭泣,歲餘,亦死。

    賈生之死,時年三十三矣。

     《扁鵲倉公傳》曰:太倉公者,齊太倉長,臨淄人也。

    姓淳于氏,名意,少而喜醫方術。

    高後八年,更受師同郡元裡公乘陽慶,慶年七十餘,無子,使意盡去其故方,更悉以禁方與之,傳黃帝扁鵲之脈書,五色診病。

    知人死生,決嫌疑,定可治,乃藥論甚精,受之三年,為人治病決死生多驗。

    ……诏召問所為治病死生驗者幾何人?主名為誰?诏問故太倉長臣意方伎所長,及所能治病者,有其書無有?皆安受學?受學幾何歲?嘗有所驗?何縣裡人?何病?醫藥已,其病之狀皆何如?其悉而對。

    臣意對曰:自意少時,喜醫藥。

    醫藥方試之,多不驗者。

    至高後八年,得見師臨淄元裡公乘陽慶。

    慶年七十餘,意得見事之。

    謂意曰:"盡去而方書,非是也。

    慶有古先道遺傳黃帝、扁鵲之脈書,五色診病。

    知人死生,決嫌疑,定可治,及藥論書甚精。

    我家給富,心愛公,欲盡以我禁方書悉教公,"臣意即曰:"幸甚,非意之所敢望也。

    "臣意即避席再拜,谒受其脈書上下經,五色診奇咳術,揆度陰陽外變藥論石神接陰陽禁書,受讀解驗之,可一年所,明歲即驗之,有驗。

    然尚未精也。

    要事之三年所,即嘗以為人治診病,決死生,有驗精良。

    今慶已死十年,臣意年盡三年,三十九歲也。

    齊侍禦史成自言病頭痛,臣意診其脈,告曰:君之病惡不可言也 《宋世家》初雲:襄公嗣位後,仍謂為宋襄公,不去宋襄二字。

    《吳世家》雲阖闾,《越世家》雲勾踐,每于其号上加"吳王"、"越王"字,句句未嘗捨之。

    《孟嘗君》傳曰:"馮公形容狀貌甚辨。

    "案形容、狀貌同是一說,而敷演重出,分為四言。

    凡如此流,不可勝載。

    其《十二諸侯表》曰:"孔子次《春秋》,""約其辭文,去其繁重。

    "又《屈原傳》曰:"其文約,其辭微。

    "觀子長此言,實有深鑒。

    及自撰《史記》,榛蕪若此,豈所謂非言之難而行之難乎? 《漢書·龔遂傳》曰:上遣使者征遂。

    議曹王生請從。

    功曹以為王生素嗜酒,亡節度,不可使,遂不聽。

    從至京師,王生日飲酒,不視太守。

    會遂引入宮,王生醉,從後呼曰:"明府且止,願有所白。

    "遂還,問其故,王生曰:"天子即問君何以治渤海,君不可有所陳對,宜曰:'皆聖主之德,非小臣之力也。

    '"遂受其言,既至前,上果問以治狀,遂對如王生言。

    天子悅其有讓,笑曰:"君安得長者之言而稱之?"遂因前曰:"臣非知此,乃臣議曹教戒臣也。

    "上以遂年老,不任公卿,拜為水衡都尉。

    議曹王生為水衡丞 《新晉書·袁宏傳》曰:袁宏有逸才,文章絕美,曾為《詠史詩》,是其風情所寄。

    少孤貧,以運租自業。

    謝尚時鎮牛渚。

    秋夜乘月,率爾與左右微服泛江。

    會宏在舫中,諷其所作《詠史詩》,詠聲既清會亮,詞又藻拔麗,遂駐聽久之,遣問焉,答雲:"是袁臨汝郎所誦詩。

    "即其詠史之作也。

    尚傾率有勝緻,即迎升舟,與之談論,申旦不寐。

    自此名譽日茂雲雲。

    從桓溫北伐,作《北征賦》,皆其文之高者。

    嘗與王珣、伏滔同在桓溫坐,溫令滔讀其宏所作《北征賦》。

    至"聞所傳于相傳,雲獲麟于此野;誕靈物以瑞德,奚受體于虞者!疚尼父之恸泣,似實恸而非假;豈一性之足傷,乃緻傷于天下。

    "其本至此便改韻。

    珣雲:"此賦方傳千載,無容率爾。

    今于'天下'之後,移韻徙事,然于寫送之緻,似為未盡。

    "滔雲:"得益寫韻一句,或為小勝。

    "溫曰:"卿思益之。

    "宏應聲曰:"感不絕于予心,愬流風而獨寫"雲雲。

    謝安嘗賞其機對辯速,後安為揚州刺史,宏自吏部郎出為東陽郡,乃祖道于冶亭,時賢皆集。

    謝安欲以卒迫試之,臨别,執其手,顧就左右取以一扇授之,曰:"聊以贈行。

    "宏應聲答曰:"辄當奉揚仁風,慰彼黎庶。

    "觀者無歎服。

    時人歎其率而能要焉。

     《十六國春秋》曰:郭瑀有女始笄,妙選良偶,有心于劉昞,遂别設一席于座前,謂諸弟子曰:"吾有一女,年向成長,欲覓一快女婿。

    誰坐此席者,吾當婚焉。

    "昞遂奮衣來坐,神志湛然。

    曰:"向聞先生欲求快女婿,昞其人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