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篇 雜說上第七
關燈
小
中
大
○《春秋》(二條)
案《春秋》之書弑也,稱君,君無道;稱臣,臣之罪。
如齊之簡公,未聞失德,陳恒構逆,罪莫大焉。
而哀公十四年,書"齊人弑其君壬于舒州。
"斯則賢君見抑,而賊臣是黨,求諸舊例,理獨有違。
但此是絕筆獲麟之後,弟子追書其事。
豈由以索續組,不類将聖之能者乎?何其乖剌之甚也。
案《春秋左氏傳》釋《經》雲:滅而不有其地曰入,如入陳,入鄭,入許,即其義也。
至柏舉之役,子常之敗,庚辰吳入,獨書以郢。
夫諸侯列爵,并建國都,惟取國名,不稱都号。
何為郢之見入,遺其楚名,比于他例,一何乖踳!尋二《傳》所載,皆雲入楚,豈《左氏》之本,獨為謬欤? 《左氏傳》(二條) 《左氏》之叙事也,述行師則簿領盈視,哤聒沸騰;論備火,則區分在目,修飾峻整;言勝捷,則收獲都盡;記奔敗,則披靡橫前;申盟誓則慷慨有餘;稱谲詐則欺誣可見;談恩惠則煦如春日;紀嚴切則凜若秋霜;叙興邦則滋味無量;陳亡國則凄涼可憫。
或腴辭潤簡牍,或美句入詠歌,跌宕而不群,縱橫而自得。
若斯才者,殆将工侔造化,思涉鬼神,著述罕聞,古今卓絕。
如二《傳》之叙事也,榛蕪溢句,疣贅滿行,華多而少實,言拙而寡味。
若必方于《左氏》也,非唯不可為魯、衛之政,差肩雁行,亦有雲泥路阻,君臣禮隔者矣。
《左傳》稱仲尼曰:"鮑莊子之智不如葵,葵猶能衛其足。
"夫有生而無識,有質而無性者,其唯草木乎?然自古設比興,而以草木方人者,皆取其善惡薰莸,榮枯貞脆而已。
必言其含靈畜智,隐身違禍,則無其義也。
尋葵之向日傾心,本不衛足,由人睹其形似,強為立名。
亦由今俗文士,謂鳥鳴為啼,花發為笑。
花之與鳥,安有啼笑之情哉?必以人無喜怒,不知哀樂,便雲其智不如花,花猶善笑,其智不如鳥,鳥猶善啼,可謂之谠言者哉?如"鮑莊子之智不如葵,葵猶能衛其足",即其例也。
而《左氏》錄夫子一時戲言,以為千載笃論。
成微婉之深累,玷良直之高範,不其惜乎! ○《公羊傳》(二條) 《公羊》雲:"許世子止弑其君。
""曷為加弑?譏子道之不盡也。
"其次因言樂正子春之視疾,以明許世子之得罪。
尋子春孝道,義感神明,固以方駕曾、闵,連蹤丁、郭。
苟事親不逮樂正,便以弑逆加名,斯亦拟失其流,責非其罪。
蓋公羊、樂正,俱出孔父門人,思欲更相引重,曲加談述。
所以樂正行事,無理辄書,緻使編次不倫,比喻非類,言之可為嗤怪也。
語曰:"彭蠡之濱,以魚食犬。
"斯則地之所富,物不稱珍。
案齊密迩海隅,鱗介惟錯,故上客食肉,中客食魚,斯即齊之舊俗也。
然食鲂鲙鯉,詩人所貴,必施諸他國,是曰珍羞。
如《公羊傳》雲:晉靈公使勇士殺趙盾,見其方食魚飧。
曰:"子為晉國重卿而食飧,是子之儉也。
吾不忍殺子。
"蓋公羊生自齊邦,不詳晉物,以東土所賤,謂西州亦然。
遂目彼嘉馔,呼為菲食,著之實錄,以為格言非惟與左氏有乖,亦于物理全爽者矣。
○《汲冢紀年》(一條) 語曰:"傳聞不如所見。
"斯則史之所述,其謬已甚,況乃傳寫舊記,而違其本錄者乎?至如虞、夏、商、周之《書》,《春秋》所記之說,可謂備矣。
而《竹書紀年》出于晉代,學者始知後啟殺益,太甲殺伊尹,文丁殺季曆,共伯名和;鄭桓公,宣王之子。
則與經典所載,乖剌甚多。
又《孟子》曰:晉謂春秋為乘。
尋《汲冢瑣語》,即乘之流邪?其《晉春秋》篇雲:"平公疾,夢朱罴窺屏。
"《左氏》亦載斯事,而雲"夢黃熊入門"。
必有捨傳聞而取所見,則《左傳》非而《晉》文實矣。
嗚呼!向若二書不出,學者為古所惑,則代成聾瞽,無由覺悟也。
○《史記》(八條) 夫編年叙事,溷雜難辨:紀傳成體,區别易觀。
昔讀《太史公書》,每怪其所采多是《周書》、《國語》、《世本》、《戰國策》之流。
近見皇家所撰《晉史》,其所采亦多是短部小書,省功易閱者,若《語林》、《世說》、《搜神記》、《幽明錄》之類是也。
如
如齊之簡公,未聞失德,陳恒構逆,罪莫大焉。
而哀公十四年,書"齊人弑其君壬于舒州。
"斯則賢君見抑,而賊臣是黨,求諸舊例,理獨有違。
但此是絕筆獲麟之後,弟子追書其事。
豈由以索續組,不類将聖之能者乎?何其乖剌之甚也。
案《春秋左氏傳》釋《經》雲:滅而不有其地曰入,如入陳,入鄭,入許,即其義也。
至柏舉之役,子常之敗,庚辰吳入,獨書以郢。
夫諸侯列爵,并建國都,惟取國名,不稱都号。
何為郢之見入,遺其楚名,比于他例,一何乖踳!尋二《傳》所載,皆雲入楚,豈《左氏》之本,獨為謬欤? 《左氏傳》(二條) 《左氏》之叙事也,述行師則簿領盈視,哤聒沸騰;論備火,則區分在目,修飾峻整;言勝捷,則收獲都盡;記奔敗,則披靡橫前;申盟誓則慷慨有餘;稱谲詐則欺誣可見;談恩惠則煦如春日;紀嚴切則凜若秋霜;叙興邦則滋味無量;陳亡國則凄涼可憫。
或腴辭潤簡牍,或美句入詠歌,跌宕而不群,縱橫而自得。
若斯才者,殆将工侔造化,思涉鬼神,著述罕聞,古今卓絕。
如二《傳》之叙事也,榛蕪溢句,疣贅滿行,華多而少實,言拙而寡味。
若必方于《左氏》也,非唯不可為魯、衛之政,差肩雁行,亦有雲泥路阻,君臣禮隔者矣。
《左傳》稱仲尼曰:"鮑莊子之智不如葵,葵猶能衛其足。
"夫有生而無識,有質而無性者,其唯草木乎?然自古設比興,而以草木方人者,皆取其善惡薰莸,榮枯貞脆而已。
必言其含靈畜智,隐身違禍,則無其義也。
尋葵之向日傾心,本不衛足,由人睹其形似,強為立名。
亦由今俗文士,謂鳥鳴為啼,花發為笑。
花之與鳥,安有啼笑之情哉?必以人無喜怒,不知哀樂,便雲其智不如花,花猶善笑,其智不如鳥,鳥猶善啼,可謂之谠言者哉?如"鮑莊子之智不如葵,葵猶能衛其足",即其例也。
而《左氏》錄夫子一時戲言,以為千載笃論。
成微婉之深累,玷良直之高範,不其惜乎! ○《公羊傳》(二條) 《公羊》雲:"許世子止弑其君。
""曷為加弑?譏子道之不盡也。
"其次因言樂正子春之視疾,以明許世子之得罪。
尋子春孝道,義感神明,固以方駕曾、闵,連蹤丁、郭。
苟事親不逮樂正,便以弑逆加名,斯亦拟失其流,責非其罪。
蓋公羊、樂正,俱出孔父門人,思欲更相引重,曲加談述。
所以樂正行事,無理辄書,緻使編次不倫,比喻非類,言之可為嗤怪也。
語曰:"彭蠡之濱,以魚食犬。
"斯則地之所富,物不稱珍。
案齊密迩海隅,鱗介惟錯,故上客食肉,中客食魚,斯即齊之舊俗也。
然食鲂鲙鯉,詩人所貴,必施諸他國,是曰珍羞。
如《公羊傳》雲:晉靈公使勇士殺趙盾,見其方食魚飧。
曰:"子為晉國重卿而食飧,是子之儉也。
吾不忍殺子。
"蓋公羊生自齊邦,不詳晉物,以東土所賤,謂西州亦然。
遂目彼嘉馔,呼為菲食,著之實錄,以為格言非惟與左氏有乖,亦于物理全爽者矣。
○《汲冢紀年》(一條) 語曰:"傳聞不如所見。
"斯則史之所述,其謬已甚,況乃傳寫舊記,而違其本錄者乎?至如虞、夏、商、周之《書》,《春秋》所記之說,可謂備矣。
而《竹書紀年》出于晉代,學者始知後啟殺益,太甲殺伊尹,文丁殺季曆,共伯名和;鄭桓公,宣王之子。
則與經典所載,乖剌甚多。
又《孟子》曰:晉謂春秋為乘。
尋《汲冢瑣語》,即乘之流邪?其《晉春秋》篇雲:"平公疾,夢朱罴窺屏。
"《左氏》亦載斯事,而雲"夢黃熊入門"。
必有捨傳聞而取所見,則《左傳》非而《晉》文實矣。
嗚呼!向若二書不出,學者為古所惑,則代成聾瞽,無由覺悟也。
○《史記》(八條) 夫編年叙事,溷雜難辨:紀傳成體,區别易觀。
昔讀《太史公書》,每怪其所采多是《周書》、《國語》、《世本》、《戰國策》之流。
近見皇家所撰《晉史》,其所采亦多是短部小書,省功易閱者,若《語林》、《世說》、《搜神記》、《幽明錄》之類是也。
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