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卷第九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之境,猶有未全,深用為恥,遂慨然有征伐開拓之志,于是邊鄙武夫窺伺小利,敢肆大言,隻知邀功,不顧國患,争賈餘勇,自謂衛、霍不死。
白面書生,披文按圖,玩習陳迹,不知合變,竟為奇策,自謂良、平更生。
聚斂之臣,捃拾财利,剖析秋毫,以供軍費。
專務市恩,不恤殘民,各陳遺利,自謂孔、桑複出,相與誤惑先帝,自求榮位。
于是置提舉官,強配青苗,多收免役,以聚貨泉。
又驅畎畝之民為保甲,使舍耒耜,習弓刀。
又置都作院,調筋皮角木,以多造器甲。
又置保馬,使賣耕牛、市驵駿,而農民始愁苦矣!部分諸軍,無問邊州、内地,各置将官以領之,自知州軍、總管、钤轄、都監、監押,皆不得幹預。
舍祖宗教閱舊制,誦射法,效胡服,機械陣圖,競為新奇,朝晡上場,罕得休息,而士卒始怨嗟矣!置市易司,強市榷取,坐列販買,增商稅色件,下及菜果,而商賈始貧困矣!又立賒貸之法,誘不肖子孫破其家;及令民封狀,增價以買坊場,緻其子孫、鄰保籍沒赀産,不能備償;又增茶鹽之額,賤買貴賣,強以配民,食用不盡,迫以威刑,破産輸錢。
又措置河北籴便司,廣積糧谷于臨流州縣,以備饋送。
教兵既久,積财既多,然後用之。
承平日久,人已忘戰,将帥愚懦,行伍驕惰,加以運籌決勝者乃浮躁巧僞之士,不知彼己,妄動輕舉,于是頓兵靈武,力疲食盡,自潰而歸,執兵之士、荷糧之夫,暴骨塞外,且數十萬,築堡永樂,怠忽無備,縱寇延敵,阖城之人,剪為魚肉:曾未足以威服四裔,而中國先自困矣!先帝深悔其然,厭截截谝言,思番番良士,乃下哀痛之诏,息兵富民,奄棄天下,此臣所為痛心疾首、泣血追傷者也。
伏惟皇帝陛下肇承基緒,太皇太後同聽庶政,首戒邊吏毋得妄出侵掠,俾中外兩安。
今契丹繼好,秉常納貢,乾德拜章,征戎開拓之議皆已息矣,則此置提舉官,散青苗、斂免役錢、點教保甲、置都作院、養馬置将官、市易司實封狀、買坊場茶鹽額、措置河北籴便司,皆為虛設。
陛下幸诏臣民各言疾苦,其已至者千有餘章,未有不言此數事者,知其為天下公患,衆人所共知,非臣一人之私言也。
利害著明,皎如日月,各言疾苦,而群臣又習常安故,憚于更張,雖頗皆裁損,而監司安堵,将官具存,保甲猶教閱,保馬猶養飼,邊州屯戍不減,軍器造作不休,茶鹽新額尚在,差役舊法未複。
是用兵雖息,而公私勞費,猶未息也。
如此因循,不知改轍,數年之後,萬一過水旱大饑,盜賊群起,共為國憂患,豈敢盡言哉?伏願陛下斷自聖心,凡王安石等所立新法,果能勝于舊者則存之,其餘臣民以為不如舊之事,欲乞陛下宣谕執政,令因臣民上封事,熟議利害進呈,以聖鑒裁決而行之。
』 元祐元年正月戊戌,侍禦史劉摯言:『神宗皇帝以仁聖之慮,達因革之數,凡政令制度,急弦慢轸,大解而更張之,故天下蒙其利。
然至于今殆二十年,所謂偏而不起、眊而不行者,蓋複有之矣。
其事則非一,而其大者,則役法是也。
于役法之弊,相為首尾而牽連當更者,則坊場吏祿是也。
』(詳見《役法》)市易務(詳見《市易》)。
甲辰,監察禦史王岩叟奏:『今天下之大害,莫如青苗、免役之法;陰困生民,莫如茶鹽之法,流害數路;朝中之大奸,莫如蔡确之陰邪險刻、章惇之讒賊狠戾。
』丙辰,戶部言:『相度河北鹽法所言,乞廢罷見行新法,複行舊法通商。
』從之。
二月丁卯,承議郎章元方言:『兩浙每歲舊買鹽本錢,嘗以三千萬貫為額,近來又以四十萬貫。
雖本數有加,而計利益寡。
刑嚴賞重,私鹽盜販,州縣積壓巨萬。
欲乞廢罷諸處買場,将見管亭戶,召情願分等,令每月納淨利錢,許依舊停池煎鹽出賣。
餘人願納錢煎鹽者聽,仍許通商,于所過州縣輸稅。
』诏本路轉運司相度以聞。
複州縣(見《神宗朝度複郡縣》),議詩賦、經義、賢良方正、明法等科(見《貢舉》)。
閏二月甲午。
先是,門下侍郎司馬光言:『自改官制以來,備置尚書,有六曹、二十四司及七侍、三監,各令有職事,将舊日三司所掌事務散在六曹及諸監,戶部不得總天下财賦。
既不相統攝,帳籍不盡申戶部,戶部不盡知天下錢谷之數,五曹各得支用錢物,有司得符,不敢不應副,戶部不能制。
戶部既不能知天下錢谷出納見在之數,無由量入為出,五曹及内百司各自建白理财之法,申奏施行。
欲乞且令尚書兼領左、右曹侍郎,分職而治。
其右曹所掌錢谷,非尚書奏請得指揮,不得擅支。
諸州錢谷、金帛隸提舉常平倉司者,每月亦須具文帳申戶部。
六曹及寺監支用錢物,皆須先關戶部,符下支撥,不得一面奏乞直支。
應掌錢物諸司,不見戶部符,不得應副。
其曰前三司所管錢谷财用事,有散在五曹及諸寺、監者,并乞收歸戶部。
』 是日,诏尚書省立法。
司門郎中呂陶言:『初,熙甯十年,朝廷依李杞、蒲宗闵、劉佐等起請,盡數榷買川茶,收息出賣,遠方不便,本州茶戶累有陳數。
及堋口茶場減價,虧損園戶,臣嘗三具論列,已蒙施行。
從來李稷貪功急利,欺罔滋甚,皆臣論奏。
後來浸生弊害,歲月愈久,為患愈深。
近聞遣使人川按察,所有臣昔年奏狀,并今來條析利害,伏乞詳酌指揮。
』诏劄與黃廉[3]。
甲辰,戶部言:『陝西轉運副使呂大忠言:「臣僚上言,解鹽兩池,自來通行貨賣。
今京西轉運司設官
白面書生,披文按圖,玩習陳迹,不知合變,竟為奇策,自謂良、平更生。
聚斂之臣,捃拾财利,剖析秋毫,以供軍費。
專務市恩,不恤殘民,各陳遺利,自謂孔、桑複出,相與誤惑先帝,自求榮位。
于是置提舉官,強配青苗,多收免役,以聚貨泉。
又驅畎畝之民為保甲,使舍耒耜,習弓刀。
又置都作院,調筋皮角木,以多造器甲。
又置保馬,使賣耕牛、市驵駿,而農民始愁苦矣!部分諸軍,無問邊州、内地,各置将官以領之,自知州軍、總管、钤轄、都監、監押,皆不得幹預。
舍祖宗教閱舊制,誦射法,效胡服,機械陣圖,競為新奇,朝晡上場,罕得休息,而士卒始怨嗟矣!置市易司,強市榷取,坐列販買,增商稅色件,下及菜果,而商賈始貧困矣!又立賒貸之法,誘不肖子孫破其家;及令民封狀,增價以買坊場,緻其子孫、鄰保籍沒赀産,不能備償;又增茶鹽之額,賤買貴賣,強以配民,食用不盡,迫以威刑,破産輸錢。
又措置河北籴便司,廣積糧谷于臨流州縣,以備饋送。
教兵既久,積财既多,然後用之。
承平日久,人已忘戰,将帥愚懦,行伍驕惰,加以運籌決勝者乃浮躁巧僞之士,不知彼己,妄動輕舉,于是頓兵靈武,力疲食盡,自潰而歸,執兵之士、荷糧之夫,暴骨塞外,且數十萬,築堡永樂,怠忽無備,縱寇延敵,阖城之人,剪為魚肉:曾未足以威服四裔,而中國先自困矣!先帝深悔其然,厭截截谝言,思番番良士,乃下哀痛之诏,息兵富民,奄棄天下,此臣所為痛心疾首、泣血追傷者也。
伏惟皇帝陛下肇承基緒,太皇太後同聽庶政,首戒邊吏毋得妄出侵掠,俾中外兩安。
今契丹繼好,秉常納貢,乾德拜章,征戎開拓之議皆已息矣,則此置提舉官,散青苗、斂免役錢、點教保甲、置都作院、養馬置将官、市易司實封狀、買坊場茶鹽額、措置河北籴便司,皆為虛設。
陛下幸诏臣民各言疾苦,其已至者千有餘章,未有不言此數事者,知其為天下公患,衆人所共知,非臣一人之私言也。
利害著明,皎如日月,各言疾苦,而群臣又習常安故,憚于更張,雖頗皆裁損,而監司安堵,将官具存,保甲猶教閱,保馬猶養飼,邊州屯戍不減,軍器造作不休,茶鹽新額尚在,差役舊法未複。
是用兵雖息,而公私勞費,猶未息也。
如此因循,不知改轍,數年之後,萬一過水旱大饑,盜賊群起,共為國憂患,豈敢盡言哉?伏願陛下斷自聖心,凡王安石等所立新法,果能勝于舊者則存之,其餘臣民以為不如舊之事,欲乞陛下宣谕執政,令因臣民上封事,熟議利害進呈,以聖鑒裁決而行之。
』 元祐元年正月戊戌,侍禦史劉摯言:『神宗皇帝以仁聖之慮,達因革之數,凡政令制度,急弦慢轸,大解而更張之,故天下蒙其利。
然至于今殆二十年,所謂偏而不起、眊而不行者,蓋複有之矣。
其事則非一,而其大者,則役法是也。
于役法之弊,相為首尾而牽連當更者,則坊場吏祿是也。
』(詳見《役法》)市易務(詳見《市易》)。
甲辰,監察禦史王岩叟奏:『今天下之大害,莫如青苗、免役之法;陰困生民,莫如茶鹽之法,流害數路;朝中之大奸,莫如蔡确之陰邪險刻、章惇之讒賊狠戾。
』丙辰,戶部言:『相度河北鹽法所言,乞廢罷見行新法,複行舊法通商。
』從之。
二月丁卯,承議郎章元方言:『兩浙每歲舊買鹽本錢,嘗以三千萬貫為額,近來又以四十萬貫。
雖本數有加,而計利益寡。
刑嚴賞重,私鹽盜販,州縣積壓巨萬。
欲乞廢罷諸處買場,将見管亭戶,召情願分等,令每月納淨利錢,許依舊停池煎鹽出賣。
餘人願納錢煎鹽者聽,仍許通商,于所過州縣輸稅。
』诏本路轉運司相度以聞。
複州縣(見《神宗朝度複郡縣》),議詩賦、經義、賢良方正、明法等科(見《貢舉》)。
閏二月甲午。
先是,門下侍郎司馬光言:『自改官制以來,備置尚書,有六曹、二十四司及七侍、三監,各令有職事,将舊日三司所掌事務散在六曹及諸監,戶部不得總天下财賦。
既不相統攝,帳籍不盡申戶部,戶部不盡知天下錢谷之數,五曹各得支用錢物,有司得符,不敢不應副,戶部不能制。
戶部既不能知天下錢谷出納見在之數,無由量入為出,五曹及内百司各自建白理财之法,申奏施行。
欲乞且令尚書兼領左、右曹侍郎,分職而治。
其右曹所掌錢谷,非尚書奏請得指揮,不得擅支。
諸州錢谷、金帛隸提舉常平倉司者,每月亦須具文帳申戶部。
六曹及寺監支用錢物,皆須先關戶部,符下支撥,不得一面奏乞直支。
應掌錢物諸司,不見戶部符,不得應副。
其曰前三司所管錢谷财用事,有散在五曹及諸寺、監者,并乞收歸戶部。
』 是日,诏尚書省立法。
司門郎中呂陶言:『初,熙甯十年,朝廷依李杞、蒲宗闵、劉佐等起請,盡數榷買川茶,收息出賣,遠方不便,本州茶戶累有陳數。
及堋口茶場減價,虧損園戶,臣嘗三具論列,已蒙施行。
從來李稷貪功急利,欺罔滋甚,皆臣論奏。
後來浸生弊害,歲月愈久,為患愈深。
近聞遣使人川按察,所有臣昔年奏狀,并今來條析利害,伏乞詳酌指揮。
』诏劄與黃廉[3]。
甲辰,戶部言:『陝西轉運副使呂大忠言:「臣僚上言,解鹽兩池,自來通行貨賣。
今京西轉運司設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