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卷第八十九

關燈
蒙福,在所加重也。

    』王安禮曰:『太祖以不殺得天下,累聖皆不妄殺一人,所以後世安榮。

    』上曰:『三代得天下雖以殺,蓋有出于不得已而殺者,然未若得已而不殺。

    古所謂以生道殺民,雖死不怨殺者,此不得已而殺。

    』又曰:『前世為亂者,皆無賴不逞之人。

    藝祖平定天下,悉招聚四方無賴不逞之人以為兵,連營以居之,什伍相制。

    節以軍法,厚祿其長,使自愛重。

    付以生殺,寓威于階級之間,使不得動。

    無賴不逞之人既聚而為兵,有以制之,無敢力非,因取其力,以衛養良民,使各安田裡,所以太平之業定,一無叛民,自古未有及者。

    藝祖養兵止二十二萬,京師十萬,餘諸道十萬餘,使京師之兵足以制諸道,則無外亂;合諸道之兵足以當京師,則無内變。

    内外相制,無偏重之患,天下承平百餘年,蓋因于此。

    』王珪曰:『《國朝會要》言:國朝兵制雖詳,然莫能推明其意。

    』張璪曰:『非陛下神聖[5],孰能知之?』 六年正月丙申,經制宜州溪洞、知沅州謝麟言:『招降元謀賊首羅世念,并逐洞頭領種族四千八百八,納衣甲器械二萬,并生界思廣洞酋長具到人煙戶千四百二十七、口六千二百六十三,納土歸順。

    其桀黠酋首,已付有司聽旨。

    』诏謝麟領果州刺史,和斌領榮州團練使,知安化州及惠、廣等五十二洞首領羅世念為内殿承制,蒙承想、蒙全聖、蒙光趙并為西頭供奉官,蒙全叫、蒙全仵、蒙懷忽、蒙光速、潘曹并為侍禁,潘全劍為奉職,并給俸與春冬衣。

    初,安化上、中、下三州及北遐鎮月赴宜州公參,及入中賣闆木,宜州歲四管設。

    前知宜州錢師孟、通州曹觏擅裁損例,冊酒食不如舊,買闆木不及價償,答貢物估價虧其實,遷補文字至五年不給,故自五年三月侵略省地。

    五月,費萬錢戰死;六月,知宜州王奇戰死。

    事聞,诏以麟、斌經制溪洞事,以觏、師孟屬吏焉[8]。

    先是,和斌為廣西钤轄。

    經略司委斌率步騎三千讨羅世念,當盛暑,晝夜趣兵趨懷遠寨,曰:『此要害之地,得之則生矣!』或曰:『奈何背龍江邪?』斌笑曰:『此所以生也,因示弱以驕之。

    』将士悉聽其暇逸自如。

    既兼旬,乃大閱。

    蠻人觇知兵少,果大至。

    斌親至營,出俸錢市酒肉,以勞諸軍,曰:『吾雖老,思效死以報國。

    翊日見敵進退,唯吾所視。

    不如令者誅!』夜,選将迎敵,密戒以望敵則走。

    衆聞報皆恐,斌高卧不動。

    淩晨,報益急,斌從容會食。

    度誘之至平坂,列八陣以待之,張疑兵左右山上,戒軍前賈販者瞰江壁立。

    賊登佛子嶺,見兵衆,大驚。

    斌分騎兵出其傍,身不乘馬,被甲步出,策先鋒陣,将士皆力戰,蠻大敗。

    或欲益兵進讨,開置城邑,會朝廷以斌同經制蠻事,斌從容講畫,進屯要害,以圖撫納。

    世念遂率其酋黨内附雲。

     六月乙卯,丹州刺史莫世忍為檢校戶部尚書,給銅牌、旗号。

    其子侄九人,并賜官勳,以經制宜州謝麟言:大軍讨安化蠻獠,世忍獻木弓百、弦二百、藥箭五千,自言世為外臣,修貢不懈。

    故有是命。

     撫遇蕃戶董氈 嘉祐七年八月癸未[7]。

    邈州首領唃厮啰既年老,國事皆委其子董氈。

    知秦州張方平嘗誘董氈入貢,許奏為防禦使,董氈尋遣使入貢。

    知雜禦史吳中複劾奏方平擅以官爵許戎狄[7],啟其貪心,方平議遂不行。

    先是,契丹以女妻董氈,與之共圖夏國。

    夏主諒祚與戰,屢為所敗。

    及是,諒祚舉兵擊董氈,屯于古渭州,其熟戶酋長皆懼,以為諒祚且求并吞諸族,亟詣方平求救。

    方平懼,飾樓橹以為守禦之具,盡籍諸縣馬,悉發下蕃兵。

    仍驿奏,乞發京畿禁軍十指揮赴本路,關西震恐。

    樞密使張昪言于上曰:『臣昔在秦州,邊人言敵欲入寇者甚衆[9],後皆無事實。

    今事未可知,而發京畿兵以赴之,驚動遠近,非計也。

    請少須之。

    』數日,方平複奏:諒祚以引兵西之,擊董氈矣。

    諒祚尋複為董氈所敗,築堡于古渭州之側而還。

    谏官司馬光因劾奏方平怯懦輕舉,請加竄谪。

    奏三上,甲申,徒知秦州張方平知應天府。

     八年四月壬申,英宗即位。

     治平元年六月辛亥,诏增邈州首領滔厮哕年賜大彩百匹、角茶二百斤、散茶三百斤,又增其妻、子、孫及親信穹廬官封,月給茶、彩等。

     七月丙子,以邈州首領唃厮啰子、誠州團練使董氈為順州防禦使。

     治平四年正月丁巳,神宗即位。

     熙甯五年二月丙寅,觀文殿學士、吏部侍郎呂公弼為宣徽南院使、判秦州。

    董氈用舊事贻公弼以書,且稱敕,公弼卻之曰:『若藩臣,安得妄稱敕?』董氈自是不複稱敕。

     元豐二年六月甲寅,董氈貢奉大首領景青宜、黨令支等辭。

    上召逼殿陛,谕曰:「歸告董氈,所遣貢奉人甚恭恪,今已許汝納谷。

    此後可數遣人來,任便交易。

    又聞部落子欲侵汝疆境祖父田土,宜善守勿失。

    』皆奉诏唯唯。

     五年二月癸酉,诏西蕃邈州首領、西平軍節度使、押蕃落等使董氈封武威郡王,賜金束帶一、銀器二千兩、色絹紬三千,歲增賜大彩五百匹、角茶五百斤;阿令骨為肅州團練使、鬼章甘州團練使;心牟欽氈伊州刺史,各賜金束帶一、銀器二百兩、彩絹三百;進奉使李叱臘欽廓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