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卷第八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勝則掠美于己,二敗則斂怨于君。
呂誨之言,辨之早矣! 壬辰,新知桂州沈起乞以邕州五十一溪洞丁排成保甲,遣官教閱。
從之。
據沈起,六年拜天章閣待制、知桂州。
先是,議者言交趾可取,朝廷命蕭注守桂州經略,注蓋造謀者也。
至是複以為難,起言:『南郊小醜,無不可取之理。
』乃以起代注,遂一意事攻讨。
妄言受密旨,擅令強吏誘讷羁縻州侬善美,即融、宜溪洞強建城寨,奏雲內附。
闆築才興,皆忿怒而叛,殺官吏、丁民千計。
神宗責其生事南方,開蠻貊隙,命劉彜代之。
彜施置複缪戾,奏罷北來屯兵,毆新招土人槍杖手以守廣,造戈船,禁與吏趾互市,且遏絕其表疏。
于是交人疑懼,率衆犯境,連陷廉、白、欽、邕四州,民死者數十萬。
事聞,貶起、彜團練副使,起安置郢州,徙越,又徙秀而卒;彜安置随州,又除名為民,編隸涪州,徙襄州,元祐初,複以都水丞召還,病卒。
八年十二月癸醜,诏曰:『眷惟安南,世受王爵,撫納之厚,實自先朝,涵容厥愆,以至今日。
而乃攻犯城邑,殺傷吏民,幹國之紀,刑茲無赦。
奉天之讨,師則有名。
已差趙卨安南道行營馬步軍都總管、經略招讨使,兼廣南西路安撫使;李憲充副使;燕達充馬步軍副都總管,須時興師,水陸兼進。
天示助順,既兆布新之祥;人知侮亡,鹹懷敵忾之氣。
然王師所至,弗迓克奔。
咨爾士庶,久淪塗炭。
如能谕王内附,率衆自歸,執虜獻功,拔身效順,爵賞祿賜,當倍常科,舊惡宿員,一皆原滌。
乾德幼稚,政非己出,造廷之日,待遇如初。
朕言不渝,衆聽毋惑。
比聞編戶,極困誅求,已戒使人,具宣恩指:暴征橫賦,即為蠲除,冀我一方,永為樂土。
』王安石之辭也。
時交趾所破城邑,即為露布,揭之衢路,言所部之民亡叛入中國者,官吏容受庇匿,我遣使訴于桂管,不報。
又遣使泛海訴于廣州,亦不報。
故我帥兵追捕亡叛者。
又言桂管點閱峒丁,明言欲見讨伐。
又言中國作青苗、助役之法,窮困生民,今出兵欲相拯濟。
安石怒,故自草诏。
安石最不信《洪範》災變之說,于彗星,乃推之交趾雲。
是年十月乙未夕,有星出轸。
丙申而長三尺。
丁酉,長五尺。
乃以彗聞。
戊戌,長七尺,斜指太轄。
至丁未夕,始沒。
九年春正月己卯,交賊陷邕州,蘇緘死。
初,張守節敗生獲于賊者數百人。
賊知北軍善攻城,啖以厚利,使為雲梯。
既成,為緘所焚。
又為攻濠洞,蒙以生皮。
緘候其既度,縱火焚于穴中。
賊計盡,稍欲引去,而知外援不至,會有能土攻者,教賊囊土數萬,向城山積,傾刻高數丈。
賊衆登土囊以入,城遂陷。
緘猶領傷卒馳騎苦戰,力不敵。
緘曰:『吾義不死賊手!』乃還州廨,阖門,命其家三十六人皆先死,藏屍于坎,縱火自焚。
賊至,求緘及其家遺骸,皆不能得,殺吏卒、土丁、居民五萬餘人,以百首為一積,凡五百八十餘積。
并欽、廉州所殺,無慮十萬餘人。
并毀其城以填江。
邕州被圍凡四十二日,緘率厲将士固守。
糧儲既竭,又歲旱,井泉皆涸,人饑渴,汲漚麻伫水以飲,多病下痢,死者相枕,而人無叛者。
緘憤沈起、劉彜緻寇,彜又坐視城覆不救,欲盡疏以聞,屬道梗不通,乃列起、彜罪榜于市,冀達朝廷。
初,緘子元為桂州司戶參軍,挈家往省父。
将還,适聞有交賊,緘以郡守家屬出城,見者必以為避賊,則人有去心,獨遣子元還桂州,而留其妻孥,至是俱死。
緘既死,交賊謀複寇桂州,前鋒行數舍,或見大兵自北而南行,呼曰:『蘇皇城領兵來報交趾之怨!』賊師懼,遂引歸。
其後邕人為緘立祠,歲時禱之。
二月丁亥朔,宣徽南院使、雄武軍留後、判太原府郭逵為安南道行營馬步軍都總管、招讨使,兼荊湖廣南路宣撫使,改趙卨為副使,仍罷李憲。
先是,趙卨上言:『朝廷置招讨使、副,其于軍事,并須共議。
至于節制号令,即乞歸一。
』于是李憲銜之。
已而語卨:『今邊事止奏禀禦前指揮,更不經中書、樞密院。
』卨對以:『朝廷興舉大事,若不經二府,恐類墨敕,于是未便。
』憲又言:『将來若至軍中,禦前有指揮事,當如何?』卨曰:『事若未便,軍中不聞天子诏,當從便宜爾。
』二人由是交惡,屢紛辯于上前。
王安石白上:『中人
呂誨之言,辨之早矣! 壬辰,新知桂州沈起乞以邕州五十一溪洞丁排成保甲,遣官教閱。
從之。
據沈起,六年拜天章閣待制、知桂州。
先是,議者言交趾可取,朝廷命蕭注守桂州經略,注蓋造謀者也。
至是複以為難,起言:『南郊小醜,無不可取之理。
』乃以起代注,遂一意事攻讨。
妄言受密旨,擅令強吏誘讷羁縻州侬善美,即融、宜溪洞強建城寨,奏雲內附。
闆築才興,皆忿怒而叛,殺官吏、丁民千計。
神宗責其生事南方,開蠻貊隙,命劉彜代之。
彜施置複缪戾,奏罷北來屯兵,毆新招土人槍杖手以守廣,造戈船,禁與吏趾互市,且遏絕其表疏。
于是交人疑懼,率衆犯境,連陷廉、白、欽、邕四州,民死者數十萬。
事聞,貶起、彜團練副使,起安置郢州,徙越,又徙秀而卒;彜安置随州,又除名為民,編隸涪州,徙襄州,元祐初,複以都水丞召還,病卒。
八年十二月癸醜,诏曰:『眷惟安南,世受王爵,撫納之厚,實自先朝,涵容厥愆,以至今日。
而乃攻犯城邑,殺傷吏民,幹國之紀,刑茲無赦。
奉天之讨,師則有名。
已差趙卨安南道行營馬步軍都總管、經略招讨使,兼廣南西路安撫使;李憲充副使;燕達充馬步軍副都總管,須時興師,水陸兼進。
天示助順,既兆布新之祥;人知侮亡,鹹懷敵忾之氣。
然王師所至,弗迓克奔。
咨爾士庶,久淪塗炭。
如能谕王内附,率衆自歸,執虜獻功,拔身效順,爵賞祿賜,當倍常科,舊惡宿員,一皆原滌。
乾德幼稚,政非己出,造廷之日,待遇如初。
朕言不渝,衆聽毋惑。
比聞編戶,極困誅求,已戒使人,具宣恩指:暴征橫賦,即為蠲除,冀我一方,永為樂土。
』王安石之辭也。
時交趾所破城邑,即為露布,揭之衢路,言所部之民亡叛入中國者,官吏容受庇匿,我遣使訴于桂管,不報。
又遣使泛海訴于廣州,亦不報。
故我帥兵追捕亡叛者。
又言桂管點閱峒丁,明言欲見讨伐。
又言中國作青苗、助役之法,窮困生民,今出兵欲相拯濟。
安石怒,故自草诏。
安石最不信《洪範》災變之說,于彗星,乃推之交趾雲。
是年十月乙未夕,有星出轸。
丙申而長三尺。
丁酉,長五尺。
乃以彗聞。
戊戌,長七尺,斜指太轄。
至丁未夕,始沒。
九年春正月己卯,交賊陷邕州,蘇緘死。
初,張守節敗生獲于賊者數百人。
賊知北軍善攻城,啖以厚利,使為雲梯。
既成,為緘所焚。
又為攻濠洞,蒙以生皮。
緘候其既度,縱火焚于穴中。
賊計盡,稍欲引去,而知外援不至,會有能土攻者,教賊囊土數萬,向城山積,傾刻高數丈。
賊衆登土囊以入,城遂陷。
緘猶領傷卒馳騎苦戰,力不敵。
緘曰:『吾義不死賊手!』乃還州廨,阖門,命其家三十六人皆先死,藏屍于坎,縱火自焚。
賊至,求緘及其家遺骸,皆不能得,殺吏卒、土丁、居民五萬餘人,以百首為一積,凡五百八十餘積。
并欽、廉州所殺,無慮十萬餘人。
并毀其城以填江。
邕州被圍凡四十二日,緘率厲将士固守。
糧儲既竭,又歲旱,井泉皆涸,人饑渴,汲漚麻伫水以飲,多病下痢,死者相枕,而人無叛者。
緘憤沈起、劉彜緻寇,彜又坐視城覆不救,欲盡疏以聞,屬道梗不通,乃列起、彜罪榜于市,冀達朝廷。
初,緘子元為桂州司戶參軍,挈家往省父。
将還,适聞有交賊,緘以郡守家屬出城,見者必以為避賊,則人有去心,獨遣子元還桂州,而留其妻孥,至是俱死。
緘既死,交賊謀複寇桂州,前鋒行數舍,或見大兵自北而南行,呼曰:『蘇皇城領兵來報交趾之怨!』賊師懼,遂引歸。
其後邕人為緘立祠,歲時禱之。
二月丁亥朔,宣徽南院使、雄武軍留後、判太原府郭逵為安南道行營馬步軍都總管、招讨使,兼荊湖廣南路宣撫使,改趙卨為副使,仍罷李憲。
先是,趙卨上言:『朝廷置招讨使、副,其于軍事,并須共議。
至于節制号令,即乞歸一。
』于是李憲銜之。
已而語卨:『今邊事止奏禀禦前指揮,更不經中書、樞密院。
』卨對以:『朝廷興舉大事,若不經二府,恐類墨敕,于是未便。
』憲又言:『将來若至軍中,禦前有指揮事,當如何?』卨曰:『事若未便,軍中不聞天子诏,當從便宜爾。
』二人由是交惡,屢紛辯于上前。
王安石白上:『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