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馮虞鄭周列傳第二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顧左右曰:「朕之儀貌,豈若此人!」特賜輿馬衣服。
延以衍雖有容儀而無實行,未嘗加禮。
帝既異之,乃诏衍令自稱南陽功曹詣阙。
既到,拜郎中,遷玄武司馬。
衍在職不服父喪,帝聞之,乃歎曰:「'知人則哲,惟帝難之。
'信哉斯言!」衍慚而退,由是以延為明。
三年,征代趙憙為太尉;八年,代範遷為司徒,曆位二府,十餘年無異政績。
會楚王英謀反,陰氏欲中傷之,使人私之楚謀告延,延以英籓戚至親,不然其言,又欲辟幽州從事公孫弘,以弘交通楚王而止,并不奏聞。
及英事發覺,诏書切讓,延遂自殺。
家至清貧,子孫不免寒餧。
延從曾孫放,字子仲。
少為太尉楊震門徒,及震被讒自殺,順帝初,放詣阙追訟震罪,由是知名。
桓帝時為尚書,以議誅大将軍梁冀功封都亭侯,後為司空,坐水災免。
性疾惡宦官,遂為所陷,靈帝初,與長樂少府李膺等俱以黨事誅。
鄭弘字巨君,會稽山陰人也。
從祖吉,宣帝時為西域都護。
弘少為鄉啬夫,太守第五倫行春,見而深奇之,召署督郵,舉孝廉。
弘師同郡河東太守焦贶。
楚王英謀反發覺,以疏引贶,贶被收捕,疾病于道亡沒,妻子閉系诏獄,掠考連年。
諸生故人懼相連及,皆改變名姓,以逃其禍,弘獨髡頭負鈇锧,詣阙上章,為贶訟罪。
顯宗覺悟,即赦其家屬,弘躬送贶喪及妻子還鄉裡,由是顯名。
拜為驺令,政有仁惠,民稱蘇息。
遷淮陰太守。
四遷,建初初,為尚書令。
舊制,尚書郎限滿補縣長令史丞尉。
弘奏以為台職雖尊,而酬賞甚薄,至于開選,多無樂者,請使郎補千石令,令史為長。
帝從其議。
弘前後所陳有補益王政者,皆着之南宮,以為故事。
出為平原相,征拜侍中。
建初八年,代鄭衆為大司農。
舊交阯七郡貢獻轉運,皆從東冶泛海而至,風波艱阻,沉溺相系。
弘奏開零陵、桂陽峤道,于是夷通,至今遂為常路。
在職二年,所息省三億萬計。
時歲天下遭旱,邊方有警,人食不足,而帑藏殷積。
弘又奏宜省貢獻,減徭費,以利饑人。
帝順其議。
元和元年,代鄧彪為太尉。
時舉将第五倫為司空,班次在下,每正朔朝見,弘曲躬而自卑。
帝問知其故,遂聽置雲母屏風,分隔其間,由此以為故事。
在位四年,奏尚書張林阿附侍中窦憲,而素行臧穢,又上洛陽令楊光,憲之賓客,在官貪殘,并不宜處位。
書奏,吏與光故舊,因以告之。
光報憲,憲奏弘大臣漏洩密事。
帝诘讓弘,收上印绶。
弘自詣廷尉,诏敕出之,因乞骸骨歸,未許。
病笃,上書陳謝,并言窦憲之短。
帝省章,遣醫占弘病,比至已卒。
臨殁悉還賜物,敕妻子褐巾布衣素棺殡殓,以還鄉裡。
周章子次叔,南陽随人也。
初仕郡為功曹。
時大将軍窦憲免,封冠軍侯就國。
章從太守行春到冠軍,太守猶欲谒之。
章進谏曰:「今日公行春,豈可越儀私交。
且憲椒房之親,勢傾王室,而退就籓國,禍福難量。
明府剖符大臣,千裡重任,舉止進退,其可輕乎?」太守不聽,遂便升車。
章前拔佩刀絕馬鞅,于是乃止。
及憲被誅,公卿以下多以交關得罪,太守幸免,以此重章。
舉孝廉,六遷為五官中郎将。
延平元年,為光祿勳。
永初元年,代魏霸為太常。
其冬,代尹勤為司空。
是時中常侍鄭衆,蔡倫等皆秉勢豫政,章數進直言。
初,和帝崩,鄧太後以皇子勝有痼疾,不可奉承宗廟,貪殇帝孩抱,養為己子,故立之,以勝為平原王。
及殇帝崩,群臣以勝疾非痼、意鹹歸之,太後以前既不立,恐後為怨,乃立和帝兄清河孝王子祐,是為安帝。
章以衆心不附,遂密謀閉宮門,誅車騎将軍鄧骘兄弟及鄭衆、蔡倫,劫尚書,廢太後于南宮,封帝為遠國王,而立平原王勝。
事覺,策免,章自殺。
家無餘财,諸子易衣而出,并日而食。
論曰:孔子稱「可與立,未可與權」。
權也者,反常者也。
将從反常之事,必資非常之會,使夫舉無違妄,志行名全。
周章身非負圖之托,德乏萬夫之望,主無絕天之EE3A?地有既安之執,而創慮于難圖,希功于理絕,不已悖乎!如令君器易以下議,即鬥筲必能叨天業,狂夫豎臣亦自奮矣。
孟轲有言曰:「有伊尹之心則可,無伊尹之心則篡矣。
」于戲,方來之人戒之哉! 贊曰:朱定北州,激成寵尤。
鲂用降帑,延感歸囚。
鄭、窦怨偶,代相為仇,周章反道,小智大謀。
延以衍雖有容儀而無實行,未嘗加禮。
帝既異之,乃诏衍令自稱南陽功曹詣阙。
既到,拜郎中,遷玄武司馬。
衍在職不服父喪,帝聞之,乃歎曰:「'知人則哲,惟帝難之。
'信哉斯言!」衍慚而退,由是以延為明。
三年,征代趙憙為太尉;八年,代範遷為司徒,曆位二府,十餘年無異政績。
會楚王英謀反,陰氏欲中傷之,使人私之楚謀告延,延以英籓戚至親,不然其言,又欲辟幽州從事公孫弘,以弘交通楚王而止,并不奏聞。
及英事發覺,诏書切讓,延遂自殺。
家至清貧,子孫不免寒餧。
延從曾孫放,字子仲。
少為太尉楊震門徒,及震被讒自殺,順帝初,放詣阙追訟震罪,由是知名。
桓帝時為尚書,以議誅大将軍梁冀功封都亭侯,後為司空,坐水災免。
性疾惡宦官,遂為所陷,靈帝初,與長樂少府李膺等俱以黨事誅。
鄭弘字巨君,會稽山陰人也。
從祖吉,宣帝時為西域都護。
弘少為鄉啬夫,太守第五倫行春,見而深奇之,召署督郵,舉孝廉。
弘師同郡河東太守焦贶。
楚王英謀反發覺,以疏引贶,贶被收捕,疾病于道亡沒,妻子閉系诏獄,掠考連年。
諸生故人懼相連及,皆改變名姓,以逃其禍,弘獨髡頭負鈇锧,詣阙上章,為贶訟罪。
顯宗覺悟,即赦其家屬,弘躬送贶喪及妻子還鄉裡,由是顯名。
拜為驺令,政有仁惠,民稱蘇息。
遷淮陰太守。
四遷,建初初,為尚書令。
舊制,尚書郎限滿補縣長令史丞尉。
弘奏以為台職雖尊,而酬賞甚薄,至于開選,多無樂者,請使郎補千石令,令史為長。
帝從其議。
弘前後所陳有補益王政者,皆着之南宮,以為故事。
出為平原相,征拜侍中。
建初八年,代鄭衆為大司農。
舊交阯七郡貢獻轉運,皆從東冶泛海而至,風波艱阻,沉溺相系。
弘奏開零陵、桂陽峤道,于是夷通,至今遂為常路。
在職二年,所息省三億萬計。
時歲天下遭旱,邊方有警,人食不足,而帑藏殷積。
弘又奏宜省貢獻,減徭費,以利饑人。
帝順其議。
元和元年,代鄧彪為太尉。
時舉将第五倫為司空,班次在下,每正朔朝見,弘曲躬而自卑。
帝問知其故,遂聽置雲母屏風,分隔其間,由此以為故事。
在位四年,奏尚書張林阿附侍中窦憲,而素行臧穢,又上洛陽令楊光,憲之賓客,在官貪殘,并不宜處位。
書奏,吏與光故舊,因以告之。
光報憲,憲奏弘大臣漏洩密事。
帝诘讓弘,收上印绶。
弘自詣廷尉,诏敕出之,因乞骸骨歸,未許。
病笃,上書陳謝,并言窦憲之短。
帝省章,遣醫占弘病,比至已卒。
臨殁悉還賜物,敕妻子褐巾布衣素棺殡殓,以還鄉裡。
周章子次叔,南陽随人也。
初仕郡為功曹。
時大将軍窦憲免,封冠軍侯就國。
章從太守行春到冠軍,太守猶欲谒之。
章進谏曰:「今日公行春,豈可越儀私交。
且憲椒房之親,勢傾王室,而退就籓國,禍福難量。
明府剖符大臣,千裡重任,舉止進退,其可輕乎?」太守不聽,遂便升車。
章前拔佩刀絕馬鞅,于是乃止。
及憲被誅,公卿以下多以交關得罪,太守幸免,以此重章。
舉孝廉,六遷為五官中郎将。
延平元年,為光祿勳。
永初元年,代魏霸為太常。
其冬,代尹勤為司空。
是時中常侍鄭衆,蔡倫等皆秉勢豫政,章數進直言。
初,和帝崩,鄧太後以皇子勝有痼疾,不可奉承宗廟,貪殇帝孩抱,養為己子,故立之,以勝為平原王。
及殇帝崩,群臣以勝疾非痼、意鹹歸之,太後以前既不立,恐後為怨,乃立和帝兄清河孝王子祐,是為安帝。
章以衆心不附,遂密謀閉宮門,誅車騎将軍鄧骘兄弟及鄭衆、蔡倫,劫尚書,廢太後于南宮,封帝為遠國王,而立平原王勝。
事覺,策免,章自殺。
家無餘财,諸子易衣而出,并日而食。
論曰:孔子稱「可與立,未可與權」。
權也者,反常者也。
将從反常之事,必資非常之會,使夫舉無違妄,志行名全。
周章身非負圖之托,德乏萬夫之望,主無絕天之EE3A?地有既安之執,而創慮于難圖,希功于理絕,不已悖乎!如令君器易以下議,即鬥筲必能叨天業,狂夫豎臣亦自奮矣。
孟轲有言曰:「有伊尹之心則可,無伊尹之心則篡矣。
」于戲,方來之人戒之哉! 贊曰:朱定北州,激成寵尤。
鲂用降帑,延感歸囚。
鄭、窦怨偶,代相為仇,周章反道,小智大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