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竟楊厚列傳第二十
關燈
小
中
大
動,涉曆天門,災成戊已。
今春當旱,夏必有水,臣以六日七分候之可知。
未災眚之來,緣類而應。
行有玷缺,則氣逆于天,精感變出,以戒人君。
王者之義,時有不登,則損滋徹膳。
數年以來,谷收稍減,家貧戶馑,歲不如昔。
百姓不足,君誰與足?水旱之災,雖尚未至,然君子遠覽,防微慮萌。
《老子》曰:「人之饑也,以其上食稅之多也。
」故孝文皇帝绨袍革舄,木器無文,約身薄賦,時緻升平。
今陛下聖德中興,宜遵前典,惟節惟約,天下幸甚。
《易》曰:「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是故高宗以享福,宋景以延年。
四事:臣竊見皇子未立,儲宮無主,仰觀天文,太子不明。
熒惑以去年春分後十六日在婁五度,推步《三統》,熒惑今當在翼九度,今反在柳三度,則不及五十餘度。
去年八月二十四日戊辰,熒惑曆輿鬼東入軒轅,出後星北,東去四度,北旋複還。
軒轅者,後宮也。
熒惑者,至陽之精也,天之使也,而出入軒轅,繞還往來。
《易》曰:「天垂象,見吉兇。
」其意昭然可見矣。
禮,天子一娶九女,嫡媵畢縣。
今宮人侍禦,動以千計,或生而幽隔,人道不通,郁積之氣,上感皇天,故遣熒惑入軒轅,理人倫,垂象見異,以悟主上。
昔武王下車,出傾宮之女,表商容之間,以理人倫,以表賢德,故天授以聖子,成王是也。
今陛下多積宮人,以違天意,故皇胤多夭,嗣體莫寄。
《詩》雲:「敬天之怒,不敢戲豫。
」方今之福,莫若廣嗣,廣嗣之術,可不深思?宜簡出宮女恣其姻嫁,則天自降福,子孫千億。
惟陛下丁甯再三,留神于此。
左右貴幸,亦宜惟臣之言,以悟陛下。
蓋善言古者合于今,善言天者合于人。
願訪問百僚,有違臣言者,臣當受苟言之罪。
五事:臣竊見去年閏月十七日已醜夜,有白氣從西方天苑趨左足,入玉井,數日乃滅。
《春秋》曰:「有星孛于大辰。
大辰者何?大火也。
大火為大辰,伐又為大辰,北極亦為大辰。
」所以孛一宿而連三宿者,言北辰王者之宮也。
凡中宮無節,政教亂逆,威武衰微,則此三星以應之也。
罰者白虎,其宿主兵,其國趙、魏,變見西方,亦應三輔。
凡金氣為變,發在秋節。
臣恐立秋以後,趙、魏、關西将有羌寇畔戾之患。
宜豫宣告諸郡,使敬授人時,輕徭役,薄賦斂,勿妄繕起,堅倉獄,備守衛,回選賢能,以鎮撫之。
金精之變,責歸上司。
宜以五月丙午,遣太尉服幹戚,建井B241,書玉闆之策,引白氣之異,于西郊責躬求愆,謝咎皇天,消滅妖氣。
蓋以火勝金,轉禍為福也。
六事:臣竊見今月十四日乙卯巳時,白虹貫日。
凡日傍氣色白而純者名為虹。
貫日中者,侵太陽也;見于春者,政變常也。
方今中官外司,各各考事,其所考者,或非急務。
又恭陵火災,主名未立,多所收捕,備經考毒。
尋火為天戒,以悟人君,可順而不可違,可敬而不可慢。
陛下宜恭已内省,以備後災。
凡諸考察,并須立秋。
又《易傳》曰:「公能其事,序賢進士,後必有喜。
」反之,則白虹貫日。
以甲乙見者,則譴在中台。
自司徒居位,陰陽多謬,久無虛已進賢之策,天下興議,異人同咨。
且立春以來,金氣再見,金能勝木,必有兵氣,宜黜司徒以應天意。
陛下不早攘之,将負臣言,遺患百姓。
七事:臣伏惟漢興以來三百三十九歲。
于《詩三基》,高祖起亥仲二年,今在戌仲十年。
《詩汜曆樞》曰:「卯酉為革政,午亥為革命,神在天門,出入候聽。
」言神在戌亥,司候帝王興衰得失,厥善則昌,厥惡則亡。
于《易雄雌秘曆》,今值困乏。
凡九二困者,衆小人欲共困害君子也。
《經》曰:「困而不失其所,其唯君子乎!」唯獨賢聖之君,遭困遇險,能緻命遂志,不去其道。
陛下乃者潛龍養德,幽隐屈厄,即位之元,紫宮驚動,曆運之會,時氣已應。
然猶恐妖祥未盡,君子思患而豫防之。
臣以為戌仲已竟,來年入季,文帝改法,除肉刑之罪,至今适三百載。
宜因斯際,大蠲法令,官名稱号,輿服器械,事有所更,變大為小,去奢就儉,機衡之政,除煩為簡。
改元更始,招求幽隐,舉方正,征有道,博采異謀,開不諱之路。
臣陳引際會,恐犯忌諱,書不盡言,未敢究暢。
台诘顗曰:「對雲'白虹貫日,政變常也。
'朝廷率由舊章,何所變易而言變常?又言'當大蠲法令,革易官号'。
或雲變常以緻災,或改舊以除異,何也?又陽嘉初建,複欲改元,據何經典?其以實對。
」顗對曰: 方春東作,布德之元,陽氣開發,養導萬物。
王者因天視聽,奉順時氣,宜務崇溫柔,尊其行令。
而今立春之後,考事不息,秋冬之政,行乎春夏,故白虹春見,掩蔽日曜。
凡邪氣乘陽,則虹霓在日,斯皆臣下執事刻急所緻。
殆非朝廷優寬之本。
此其變常之咎也。
又今選舉皆歸三司,非有周、召之才,而當則哲之重,每有選用,辄參之掾屬,公府門巷,賓客填集,送去迎來,财貨無已。
其當遷者,競相薦谒,各遣子弟,充塞道路,開長奸門,興緻浮僞,非所謂率由舊章也。
尚書職在機衡,宮禁嚴密,私曲之意,羌不得通,偏黨之恩,或無所用。
選舉之任,不如還在機密。
臣誠愚戆,不知折中,斯固遠近之論,當今之宜。
又孔子曰:「漢三百載,鬥曆改憲。
」三百四歲為一德,五德千五百二十歲,五行更用。
王者随天,譬猶自春徂夏,改青服绛者也。
自文帝省刑,适三百年,而輕微之禁,漸已殷積。
王者之法,譬猶江河,當使易避而難犯也。
故《易》曰:「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
」今去奢即儉,以先天下,改易名号,随事稱謂。
《易》曰:「君子之道,或出或處,同歸殊塗,一緻百慮。
」是知變常而善,可以除災,變常而惡,必緻于異。
今年仲竟,來年入季,仲終季始,曆運變改,故可改元,所以順天道也。
臣顗愚蔽,不足以答聖問。
顗又上書薦黃瓊、李固,并陳消災之術曰: 臣前對七事,
今春當旱,夏必有水,臣以六日七分候之可知。
未災眚之來,緣類而應。
行有玷缺,則氣逆于天,精感變出,以戒人君。
王者之義,時有不登,則損滋徹膳。
數年以來,谷收稍減,家貧戶馑,歲不如昔。
百姓不足,君誰與足?水旱之災,雖尚未至,然君子遠覽,防微慮萌。
《老子》曰:「人之饑也,以其上食稅之多也。
」故孝文皇帝绨袍革舄,木器無文,約身薄賦,時緻升平。
今陛下聖德中興,宜遵前典,惟節惟約,天下幸甚。
《易》曰:「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是故高宗以享福,宋景以延年。
四事:臣竊見皇子未立,儲宮無主,仰觀天文,太子不明。
熒惑以去年春分後十六日在婁五度,推步《三統》,熒惑今當在翼九度,今反在柳三度,則不及五十餘度。
去年八月二十四日戊辰,熒惑曆輿鬼東入軒轅,出後星北,東去四度,北旋複還。
軒轅者,後宮也。
熒惑者,至陽之精也,天之使也,而出入軒轅,繞還往來。
《易》曰:「天垂象,見吉兇。
」其意昭然可見矣。
禮,天子一娶九女,嫡媵畢縣。
今宮人侍禦,動以千計,或生而幽隔,人道不通,郁積之氣,上感皇天,故遣熒惑入軒轅,理人倫,垂象見異,以悟主上。
昔武王下車,出傾宮之女,表商容之間,以理人倫,以表賢德,故天授以聖子,成王是也。
今陛下多積宮人,以違天意,故皇胤多夭,嗣體莫寄。
《詩》雲:「敬天之怒,不敢戲豫。
」方今之福,莫若廣嗣,廣嗣之術,可不深思?宜簡出宮女恣其姻嫁,則天自降福,子孫千億。
惟陛下丁甯再三,留神于此。
左右貴幸,亦宜惟臣之言,以悟陛下。
蓋善言古者合于今,善言天者合于人。
願訪問百僚,有違臣言者,臣當受苟言之罪。
五事:臣竊見去年閏月十七日已醜夜,有白氣從西方天苑趨左足,入玉井,數日乃滅。
《春秋》曰:「有星孛于大辰。
大辰者何?大火也。
大火為大辰,伐又為大辰,北極亦為大辰。
」所以孛一宿而連三宿者,言北辰王者之宮也。
凡中宮無節,政教亂逆,威武衰微,則此三星以應之也。
罰者白虎,其宿主兵,其國趙、魏,變見西方,亦應三輔。
凡金氣為變,發在秋節。
臣恐立秋以後,趙、魏、關西将有羌寇畔戾之患。
宜豫宣告諸郡,使敬授人時,輕徭役,薄賦斂,勿妄繕起,堅倉獄,備守衛,回選賢能,以鎮撫之。
金精之變,責歸上司。
宜以五月丙午,遣太尉服幹戚,建井B241,書玉闆之策,引白氣之異,于西郊責躬求愆,謝咎皇天,消滅妖氣。
蓋以火勝金,轉禍為福也。
六事:臣竊見今月十四日乙卯巳時,白虹貫日。
凡日傍氣色白而純者名為虹。
貫日中者,侵太陽也;見于春者,政變常也。
方今中官外司,各各考事,其所考者,或非急務。
又恭陵火災,主名未立,多所收捕,備經考毒。
尋火為天戒,以悟人君,可順而不可違,可敬而不可慢。
陛下宜恭已内省,以備後災。
凡諸考察,并須立秋。
又《易傳》曰:「公能其事,序賢進士,後必有喜。
」反之,則白虹貫日。
以甲乙見者,則譴在中台。
自司徒居位,陰陽多謬,久無虛已進賢之策,天下興議,異人同咨。
且立春以來,金氣再見,金能勝木,必有兵氣,宜黜司徒以應天意。
陛下不早攘之,将負臣言,遺患百姓。
七事:臣伏惟漢興以來三百三十九歲。
于《詩三基》,高祖起亥仲二年,今在戌仲十年。
《詩汜曆樞》曰:「卯酉為革政,午亥為革命,神在天門,出入候聽。
」言神在戌亥,司候帝王興衰得失,厥善則昌,厥惡則亡。
于《易雄雌秘曆》,今值困乏。
凡九二困者,衆小人欲共困害君子也。
《經》曰:「困而不失其所,其唯君子乎!」唯獨賢聖之君,遭困遇險,能緻命遂志,不去其道。
陛下乃者潛龍養德,幽隐屈厄,即位之元,紫宮驚動,曆運之會,時氣已應。
然猶恐妖祥未盡,君子思患而豫防之。
臣以為戌仲已竟,來年入季,文帝改法,除肉刑之罪,至今适三百載。
宜因斯際,大蠲法令,官名稱号,輿服器械,事有所更,變大為小,去奢就儉,機衡之政,除煩為簡。
改元更始,招求幽隐,舉方正,征有道,博采異謀,開不諱之路。
臣陳引際會,恐犯忌諱,書不盡言,未敢究暢。
台诘顗曰:「對雲'白虹貫日,政變常也。
'朝廷率由舊章,何所變易而言變常?又言'當大蠲法令,革易官号'。
或雲變常以緻災,或改舊以除異,何也?又陽嘉初建,複欲改元,據何經典?其以實對。
」顗對曰: 方春東作,布德之元,陽氣開發,養導萬物。
王者因天視聽,奉順時氣,宜務崇溫柔,尊其行令。
而今立春之後,考事不息,秋冬之政,行乎春夏,故白虹春見,掩蔽日曜。
凡邪氣乘陽,則虹霓在日,斯皆臣下執事刻急所緻。
殆非朝廷優寬之本。
此其變常之咎也。
又今選舉皆歸三司,非有周、召之才,而當則哲之重,每有選用,辄參之掾屬,公府門巷,賓客填集,送去迎來,财貨無已。
其當遷者,競相薦谒,各遣子弟,充塞道路,開長奸門,興緻浮僞,非所謂率由舊章也。
尚書職在機衡,宮禁嚴密,私曲之意,羌不得通,偏黨之恩,或無所用。
選舉之任,不如還在機密。
臣誠愚戆,不知折中,斯固遠近之論,當今之宜。
又孔子曰:「漢三百載,鬥曆改憲。
」三百四歲為一德,五德千五百二十歲,五行更用。
王者随天,譬猶自春徂夏,改青服绛者也。
自文帝省刑,适三百年,而輕微之禁,漸已殷積。
王者之法,譬猶江河,當使易避而難犯也。
故《易》曰:「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
」今去奢即儉,以先天下,改易名号,随事稱謂。
《易》曰:「君子之道,或出或處,同歸殊塗,一緻百慮。
」是知變常而善,可以除災,變常而惡,必緻于異。
今年仲竟,來年入季,仲終季始,曆運變改,故可改元,所以順天道也。
臣顗愚蔽,不足以答聖問。
顗又上書薦黃瓊、李固,并陳消災之術曰: 臣前對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