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竟楊厚列傳第二十

關燈
」明年,宋阿母與宦者褒信侯李元等遘奸廢退;後二年,中常侍張逵等複坐誣罔大将軍梁商專恣,悉伏誅。

    每有災異,厚辄上消救之法,而閹宦專政,言不得信。

     時大将軍梁冀威權傾朝,遣弟侍中不疑以車馬、珍玩緻遺于厚,欲與相見。

    厚不答,固稱病救退。

    帝許之,賜車馬錢帛歸家。

    修黃、老,教授門生,上名錄者三千餘人。

    太尉李固數薦言之。

    本初元年,梁太後诏備古禮以聘厚,遂辭疾不就。

    建和三年,太後複诏征之,經四年不至。

    年八十二,卒于家。

    策書吊祭。

    鄉人谥曰文父。

    門人為立廟,郡文學掾史春秋飨射常祠之。

     郎顗 襄楷 郎顗字雅光,北海安丘人也。

    父宗,字仲綏,學《京氏易》,善風角、星算、六日七分,能望氣占候吉兇,常賣蔔自奉。

    安帝征之,對策為諸儒表,後拜吳令。

    時卒有暴風,宗占知京師當有大火,記識時日,遣人參候,果如其言。

    諸公聞而表上,以博士征之。

    宗恥以占驗見知,聞征書到,夜縣印绶于縣廷而遁去,遂終身不仕。

     顗少傳父業,兼明經典,隐居海畔,延緻學徒常數百人。

    晝研精義,夜占象度,勤心銳思,朝夕無倦。

    州郡辟召,舉有道、方正,不就。

     順帝時,災異屢見,陽嘉二年正月,公正征,顗乃詣阙拜章曰: 臣聞天垂妖象,地見災符,所以譴告人主,責躬修德,使正機平衡,流化興政也。

    《易内傳》曰:「凡災異所生,各以其政。

    變之則除,消之亦除。

    」伏惟陛下躬日吳之聽,溫三省之勤,思過念咎,務消祇悔。

     方今時俗奢佚,淺恩薄義。

    夫救奢必于儉約,拯薄無若敦厚,安上理人,莫善于禮。

    修禮遵約,蓋惟上興,革文變薄,事不在下。

    故《周南》之德,《關雎》政本。

    本立道生,風行草從,澄其源者流清,混其本者末濁。

    天地之道,其猶鼓B36E,以虛為德,自近及遠者也。

    伏見往年以來,園陵數災,炎光熾猛,驚動神靈。

    《易天人應》曰:「君子不思遵利,茲謂無澤,厥災孽火燒其宮。

    」又曰:「君高台府,犯陰侵陽,厥災火。

    」又曰:「上不儉,下不節,炎火并作燒君室。

    」自頃繕理西蒼,修複太學,宮殿官府,多所構飾。

    昔盤庚遷殷,去奢即儉,夏後卑室,盡力緻美。

    又魯人為長府,闵子骞曰:「仍舊貫,何必改作。

    」臣愚以為諸所繕修,事可省減,禀恤貧人,赈贍孤寡,此天之意也,人之慶也,仁之本也,儉之要也。

    焉有應天養人,為仁為儉,而不降福者哉? 土者地祇,陰性澄靜,宜以施化之時,敬而勿擾。

    竊見正月以來,陰暗連日。

    《易内傳》曰:「久陰不雨,亂氣也,《蒙》之《比》也。

    蒙者,君臣上下相冒亂也。

    」又曰:「欲德不用,厥異常陰。

    」夫賢者化之本,雲者雨之具也。

    得賢而不用,猶久陰而不雨也。

    又頃前數日,寒過其節,冰既解釋,還複凝合。

    夫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此言日月相推,寒暑相避,以成物也。

    今立春之後,火卦用事,當溫而寒,違反時節,由功賞不至,而刑罰必加也。

    宜須立秋,順氣行罰。

     臣伏案《飛侯》,參察衆政,以為立夏之後,當有震裂湧水之害。

    又比熒惑失度,盈縮往來,涉曆輿鬼,環繞軒轅。

    火精南方,夏之政也。

    政有失禮,不從夏令,則熒惑失行。

    正月三日至乎九日,三公卦也。

    三公上應台階,下同元首。

    政失其道,則寒陰反節。

    「節彼南山」,詠自《周詩》;「股肱良哉」,着于《虞典》。

    而今之在位,競托高虛,納累鐘之奉,忘天下之憂,栖遲偃仰,寝疾自逸,被策文,得賜錢,即複起矣。

    何疾之易而愈之速」以此消伏災眚,興緻升平,其可得乎?今選舉牧守,委任三府。

    長吏不良,既咎州郡,州郡有失,豈得不歸責舉者?而陛下崇之彌優,自下慢事愈甚,所謂大網疏,小網數。

    三公非臣之仇,臣非狂夫之作,所以發憤忘食,懇懇不已者,誠念朝廷欲緻興平,非不能面譽也。

     臣生長草野,不曉禁忌,披露肝膽,書不擇言。

    伏锧鼎镬,死不敢恨。

    謹詣阙奉章,伏待重誅。

     書奏,帝複使對尚書。

    顗對曰: 臣聞明王聖主好聞其過,忠臣孝子言無隐情。

    臣備生人倫視聽之類,而禀性愚悫,不識忌諱,故出死亡命,懇懇重言。

    誠欲陛下修乾坤之德,開日月之明,披圖籍,案經典,覽帝王之務,識先後之政。

    如有阙遺,退而自改。

    本文、武之業,拟堯、舜之道,攘災延慶,号令天下。

    此誠臣顗區區之願,夙夜夢寤,盡心所計。

    謹條序前章,暢其旨趣,條便宜七事,具如狀對: 一事:陵園至重,聖神攸馮,而災火炎赫,迫近寝殿,魂而有靈,猶将驚動。

    尋宮殿宮府,近始永平,歲時未積,便更修造。

    又西苑之設,禽畜是處,離房别觀,本不常居,而皆條精土木,營建無已,消功單賄,巨億為計。

    《易内傳》曰:「人君奢侈,多飾宮室,其時旱,其災火。

    」是故魯僖遭旱,修政自敕,下鐘鼓之縣,休繕治之官,雖則不甯,而時雨自降。

    由此言之,天之應人,敏于景響。

    今月十七日戊午,征日也,日加申,風從寅來,醜時而止。

    醜、寅、申皆征也,不有火災,必當為旱。

    願陛下校計繕修之費,永念百姓之勞,罷将作之官,減雕文之飾,損疱廚之馔,退宴私之樂。

    《易中孚傳》曰:「陽感天,不旋日。

    」如是,則景雲降集,眚B928息矣。

     二事:去年以來,《兌卦》用事,類多不效。

    《易傳》曰:「有貌無實,佞人也;有實無貌,道人也。

    」寒溫為實,清濁為貌。

    今三公皆令色足恭,外厲内荏,以虛事上,無佐國之實,故清濁效而寒溫不效也,是以陰寒侵犯消息。

    占曰:「日乘則有妖風,日蒙則有地裂。

    」如是三年,則緻日食,陰侵其陽,漸積所緻。

    立春前後溫氣應節者,诏令寬也。

    其後複寒者,無寬之實也。

    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率土之人,豈無貞賢,未聞朝廷有所賞拔,非所以求善贊務,弘濟元元。

    宜采納良臣,以助聖化。

     三事:臣聞天道不遠,三五複反。

    今年少陽之歲,法當乘起,恐後年已往,将遂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