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譚馮衍列傳第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愠去疾之遭惑。
流山嶽而周覽兮,徇碣石與洞庭;浮江河而入海兮,溯淮濟而上征。
瞻燕齊之舊居兮,曆宋楚之名都;哀群後之不祀兮,痛列國之為墟。
馳中夏而升降兮,路纡轸而多艱;講聖哲之通論兮,心C925憶而紛纭。
惟天路之同軌兮,或帝王之異政;堯、舜煥其蕩蕩兮,禹承平而革命。
并日夜而幽思兮,終悇憛而洞疑;高陽B244其超遠兮,世孰可與論茲?訊夏啟于甘澤兮,傷帝典之始傾;頌成、康之載德兮,詠《南風》之歌聲。
思唐、虞之晏晏兮,揖稷、契與為朋;苗裔紛其條暢兮,至湯、武而勃興。
昔三後之純粹兮,每季世而窮禍;吊夏桀于南巢兮,哭殷纣于牧野。
诏伊尹于亳郊兮,享呂望于DBBA州;功與日月齊光兮,名與三王争流。
楊朱号乎衢路兮,墨子泣乎白絲;知漸染之易性兮,怨造作之弗思。
美《關睢》之識微兮,愍王道之将崩;拔周唐之盛德兮,捃桓、文之谲功。
忿戰國之遘禍兮,憎權臣之擅強;黜楚子于南郢兮,執趙武于CA4D梁。
善忠信之救時兮,惡詐謀之妄作;聘申叔于陳蔡兮,禽荀息于虞虢。
誅犁鋤之介聖兮,讨臧倉之訴知;?巽子反于彭城兮,爵管仲于夷儀。
疾兵革之CE49滋兮,苦攻伐之萌生;沈孫武于五湖兮,斬白起于長平。
惡叢巧之亂世兮,毒從橫之敗俗;流蘇秦于洹水兮,幽張儀于鬼谷。
澄德化之陵遲兮,烈刑罰之峭峻;燔商鞅之法術兮,燒韓非之說論。
诮始皇之跋扈兮,投李斯于四裔;滅先王之法則兮,禍CE49淫而弘大。
援前聖以制中兮,矯二主之驕奢;馌女齊于绛台兮,飨椒舉于章華。
摛道德之光耀兮,匡衰世之眇風;褒宋襄于泓谷兮,表季劄于延陵。
摭仁智之英華兮,激亂國之末流;觀鄭僑于溱洧兮,訪晏嬰于營丘。
日?壹々其将暮兮,獨于邑而煩惑;夫何九州之博大兮,迷不知路之南北;驷素B978而馳聘兮,乘翠雲而相佯;就伯夷而折中兮,得務光而愈明。
款子高于中野兮,遇伯成而定慮;欽真人之德美兮,淹躊躇而弗去。
意斟愖而不澹兮,俟回風而容與;求善卷之所存兮,遇許由于負黍。
轫吾車于箕陽兮,秣吾馬于颍浒;聞至言而曉領兮,還吾反乎故宇。
覽天地之幽奧兮,統萬物之維綱;究陰陽之變化兮,昭五德之精光。
躍青龍于滄海兮,豢白虎于金山;鑿岩石而為室兮,托高陽以養仙。
神雀翔于鴻崖兮,玄武潛于嬰冥;伏朱樓而四望兮,采三秀之華英。
篡前修之誇節兮,曜往昔之光勳;披绮季之麗服兮,揚屈原之靈芬。
高吾寇之岌岌兮,長吾佩之洋洋;飲六醴之清液兮,食五芝之茂英。
揵六枳而為籬兮,築蕙若而為室;播蘭芷于中廷兮,列杜衡于外術。
攢射幹雜蘼蕪兮,構木蘭與新夷;光扈扈而炀燿兮,紛郁郁而暢美;華芳晔其發越兮,時恍忽而莫貴;非惜身之C279轲兮,憐衆美之憔悴。
遊精神于大宅兮,抗玄妙之常操;處清靜以養志兮,實吾心之所樂。
山峨峨而造天兮,林冥冥而暢茂;鸾回翔索其群兮,鹿哀鳴而求其友。
誦古今以散思兮,覽聖賢以自鎮;嘉孔丘之知命兮,大老聃之貴玄;德與道其孰寶兮;名與身其孰親?陂山谷而閑處兮,守寂寞而存神。
夫莊周之釣魚兮,辭卿相之顯位;于陵子之灌園兮,似至人之仿佛。
蓋隐約而得道兮,羌窮悟而入術;離塵垢之窈冥兮,配喬、松之妙節。
惟吾志之所庶兮,固與俗其不同;既俶傥而高引兮,願觀其從容。
顯宗即位,又多短衍以文過其實,遂廢于家。
衍娶北地住氏女為妻,悍忌,不得畜媵妾,兒女常自操井臼,老竟逐之,遂C279壈于時。
然有大志,不戚戚于賤貧。
居常慷慨歎曰:「衍少事名賢,經曆顯位,懷金垂紫,揭節奉使,不求苟得,常有陵雲之志。
三公之貴,千金之富,不得其願,不概于懷。
貧而不衰,賤而不恨,年雖疲曳,猶庶幾名賢之風。
修道德于幽冥之路,以終身名,為後世法。
」居貧年老,卒于家。
所着賦、诔、銘、說、《問交》、《德诰》、《慎情》、書記說、自序、官錄說、策五十篇,肅宗甚重其文。
子豹。
豹字仲文,年十二,母為父所出。
後母惡之,嘗因豹夜寐,欲行毒害,豹逃走得免。
敬事愈謹,而母疾之益深,時人稱其孝。
長好儒學,以《詩》、《春秋》教麗山下。
鄉裡之語曰:「道德彬彬馮仲文。
」舉孝廉,拜尚書郎,忠勤不懈。
每奏事未報,常俯伏省B22B,或從昏至明。
肅宗聞而嘉之,使黃門持被覆豹,敕令勿驚,由是數加賞賜。
是時,方平西域,以豹有才謀,拜為河西副校尉。
和帝初,數言邊事,奏置戊己校尉,城郭諸國複率舊職。
遷武威太守,視事二年,河西稱之,複征入為尚書。
永元十四年,卒于官。
論曰:夫貴者負勢而驕人,才士負能而遺行,其大略然也。
二子不其然乎!馮衍之引挑妻之譬,得矣。
夫納妻皆知取詈己者,而取士則不能。
何也?豈非反妒情易,而恕義情難。
光武雖得之于鮑永,猶失之于馮衍。
夫然,義直所以見屈于既往,守節故亦彌阻于來情。
鳴呼! 贊曰:譚非谶術,衍晚委質。
道不相謀,詭時同失。
體兼上才,榮微下秩。
流山嶽而周覽兮,徇碣石與洞庭;浮江河而入海兮,溯淮濟而上征。
瞻燕齊之舊居兮,曆宋楚之名都;哀群後之不祀兮,痛列國之為墟。
馳中夏而升降兮,路纡轸而多艱;講聖哲之通論兮,心C925憶而紛纭。
惟天路之同軌兮,或帝王之異政;堯、舜煥其蕩蕩兮,禹承平而革命。
并日夜而幽思兮,終悇憛而洞疑;高陽B244其超遠兮,世孰可與論茲?訊夏啟于甘澤兮,傷帝典之始傾;頌成、康之載德兮,詠《南風》之歌聲。
思唐、虞之晏晏兮,揖稷、契與為朋;苗裔紛其條暢兮,至湯、武而勃興。
昔三後之純粹兮,每季世而窮禍;吊夏桀于南巢兮,哭殷纣于牧野。
诏伊尹于亳郊兮,享呂望于DBBA州;功與日月齊光兮,名與三王争流。
楊朱号乎衢路兮,墨子泣乎白絲;知漸染之易性兮,怨造作之弗思。
美《關睢》之識微兮,愍王道之将崩;拔周唐之盛德兮,捃桓、文之谲功。
忿戰國之遘禍兮,憎權臣之擅強;黜楚子于南郢兮,執趙武于CA4D梁。
善忠信之救時兮,惡詐謀之妄作;聘申叔于陳蔡兮,禽荀息于虞虢。
誅犁鋤之介聖兮,讨臧倉之訴知;?巽子反于彭城兮,爵管仲于夷儀。
疾兵革之CE49滋兮,苦攻伐之萌生;沈孫武于五湖兮,斬白起于長平。
惡叢巧之亂世兮,毒從橫之敗俗;流蘇秦于洹水兮,幽張儀于鬼谷。
澄德化之陵遲兮,烈刑罰之峭峻;燔商鞅之法術兮,燒韓非之說論。
诮始皇之跋扈兮,投李斯于四裔;滅先王之法則兮,禍CE49淫而弘大。
援前聖以制中兮,矯二主之驕奢;馌女齊于绛台兮,飨椒舉于章華。
摛道德之光耀兮,匡衰世之眇風;褒宋襄于泓谷兮,表季劄于延陵。
摭仁智之英華兮,激亂國之末流;觀鄭僑于溱洧兮,訪晏嬰于營丘。
日?壹々其将暮兮,獨于邑而煩惑;夫何九州之博大兮,迷不知路之南北;驷素B978而馳聘兮,乘翠雲而相佯;就伯夷而折中兮,得務光而愈明。
款子高于中野兮,遇伯成而定慮;欽真人之德美兮,淹躊躇而弗去。
意斟愖而不澹兮,俟回風而容與;求善卷之所存兮,遇許由于負黍。
轫吾車于箕陽兮,秣吾馬于颍浒;聞至言而曉領兮,還吾反乎故宇。
覽天地之幽奧兮,統萬物之維綱;究陰陽之變化兮,昭五德之精光。
躍青龍于滄海兮,豢白虎于金山;鑿岩石而為室兮,托高陽以養仙。
神雀翔于鴻崖兮,玄武潛于嬰冥;伏朱樓而四望兮,采三秀之華英。
篡前修之誇節兮,曜往昔之光勳;披绮季之麗服兮,揚屈原之靈芬。
高吾寇之岌岌兮,長吾佩之洋洋;飲六醴之清液兮,食五芝之茂英。
揵六枳而為籬兮,築蕙若而為室;播蘭芷于中廷兮,列杜衡于外術。
攢射幹雜蘼蕪兮,構木蘭與新夷;光扈扈而炀燿兮,紛郁郁而暢美;華芳晔其發越兮,時恍忽而莫貴;非惜身之C279轲兮,憐衆美之憔悴。
遊精神于大宅兮,抗玄妙之常操;處清靜以養志兮,實吾心之所樂。
山峨峨而造天兮,林冥冥而暢茂;鸾回翔索其群兮,鹿哀鳴而求其友。
誦古今以散思兮,覽聖賢以自鎮;嘉孔丘之知命兮,大老聃之貴玄;德與道其孰寶兮;名與身其孰親?陂山谷而閑處兮,守寂寞而存神。
夫莊周之釣魚兮,辭卿相之顯位;于陵子之灌園兮,似至人之仿佛。
蓋隐約而得道兮,羌窮悟而入術;離塵垢之窈冥兮,配喬、松之妙節。
惟吾志之所庶兮,固與俗其不同;既俶傥而高引兮,願觀其從容。
顯宗即位,又多短衍以文過其實,遂廢于家。
衍娶北地住氏女為妻,悍忌,不得畜媵妾,兒女常自操井臼,老竟逐之,遂C279壈于時。
然有大志,不戚戚于賤貧。
居常慷慨歎曰:「衍少事名賢,經曆顯位,懷金垂紫,揭節奉使,不求苟得,常有陵雲之志。
三公之貴,千金之富,不得其願,不概于懷。
貧而不衰,賤而不恨,年雖疲曳,猶庶幾名賢之風。
修道德于幽冥之路,以終身名,為後世法。
」居貧年老,卒于家。
所着賦、诔、銘、說、《問交》、《德诰》、《慎情》、書記說、自序、官錄說、策五十篇,肅宗甚重其文。
子豹。
豹字仲文,年十二,母為父所出。
後母惡之,嘗因豹夜寐,欲行毒害,豹逃走得免。
敬事愈謹,而母疾之益深,時人稱其孝。
長好儒學,以《詩》、《春秋》教麗山下。
鄉裡之語曰:「道德彬彬馮仲文。
」舉孝廉,拜尚書郎,忠勤不懈。
每奏事未報,常俯伏省B22B,或從昏至明。
肅宗聞而嘉之,使黃門持被覆豹,敕令勿驚,由是數加賞賜。
是時,方平西域,以豹有才謀,拜為河西副校尉。
和帝初,數言邊事,奏置戊己校尉,城郭諸國複率舊職。
遷武威太守,視事二年,河西稱之,複征入為尚書。
永元十四年,卒于官。
論曰:夫貴者負勢而驕人,才士負能而遺行,其大略然也。
二子不其然乎!馮衍之引挑妻之譬,得矣。
夫納妻皆知取詈己者,而取士則不能。
何也?豈非反妒情易,而恕義情難。
光武雖得之于鮑永,猶失之于馮衍。
夫然,義直所以見屈于既往,守節故亦彌阻于來情。
鳴呼! 贊曰:譚非谶術,衍晚委質。
道不相謀,詭時同失。
體兼上才,榮微下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