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譚馮衍列傳第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後衛尉陰興、新陽侯陰就以外戚貴顯,深敬重衍,衍遂與之交結,是由為諸王所聘請,尋為司隸從事。
帝懲西京外戚賓客,故皆以法繩之,大者抵死徙,其餘至貶黜。
衍由此得罪,嘗自詣獄,有诏赦不問。
西歸故郡,閉門自保,不也複與親故通。
馬衍 子豹 建武末,上疏自陳曰: 臣伏念高祖之略而陳平之謀,毀之則疏,譽之則親。
以文帝以明而魏尚之忠,繩之以法則為罪,施之以德則為功。
逮至晚世,董仲舒言道德,見妒于公孫弘,李廣奮節于匈奴,見排于衛青,此忠臣之常所為流涕也。
臣衍自惟微賤之臣,上無無知之薦,下無馮唐之說,乏董生之才,寡李廣之勢,而欲免讒口,濟怨嫌,豈不難哉!臣衍之先祖,以忠貞之故,成私門之禍。
而臣衍複遭擾攘之時,值兵革之際,不敢回行求時之利,事君無傾邪之謀,将帥無虜掠之心。
衛尉陰興,敬慎周密,内自修敕,外遠嫌疑,故敢與交通。
興知臣之貧,數欲本業之。
臣自惟無三益之才,不敢處三損之地,固讓而不受之,昔在更始,太原執貨财之柄,居蒼卒之間,據位食祿二十餘年,而财産歲狹,居處日貧,家無布帛之積,出無輿馬之飾。
于今遭清明之時,饬躬力行之秋,而怨仇叢興,譏議橫世。
蓋富貴易為善,貧賤難為工也。
疏遠垅畝之臣,無望高阙之下,惶恐自陳,以救罪尤。
書奏,猶以前過不用。
衍不得志,退而作賊,又自論曰: 馮子以為夫人之德,不碌碌如玉,落落如石。
風興雲蒸,一龍一蛇,與道翺翔,與時變化,夫豈守一節哉?用之則行,舍之則臧,進退無主,屈申無常。
故曰:「有法無法,因時為業,有度無度,與物趣舍。
」常務道德之實,而不求當世之名,闊略杪小之禮,蕩佚人間之事。
正身直行,恬然肆志。
顧嘗好俶傥之策,時莫能聽用其謀,喟然長歎,自傷不遭。
久栖遲于小官,不得舒其所懷。
抑心折節,意凄情悲。
夫伐冰之家,不利雞豚之息;委積之臣,不操市井之利。
況曆位食祿二十餘年,而财産益狹,居處益貧。
惟夫君子之仕,行其道也。
慮時務者不能興其德,為身求者不能成其功,去而歸家,複羁旅于州郡,身愈據職,家彌窮困,卒離饑寒之災,有喪元子之禍。
先将軍葬渭陵,哀帝之崩也,營之以為園。
于是以新豐之東,鴻門之上,壽安之中,地勢高敞,四通廣大,南望郦山,北屬泾渭,東瞰河華,龍門之陽,三晉之路,西顧DBBAB225,周秦之丘,客觀之墟,通視千裡,覽見舊都,遂定茔焉。
退而幽居。
蓋忠臣過故墟而歔欷,孝子入舊室而哀歎。
每念祖考,着盛德于前,垂鴻烈于後,遭時之禍,墳墓蕪穢,春秋蒸嘗,昭穆無列,年衰歲暮,悼無成功,将西田牧肥饒之野,殖生産,修孝道,營宗廟,廣祭祀。
然後阖門講習道德,觀覽乎孔老之論,庶幾乎松、喬之福,上隴阪,陟高岡,遊精宇宙,流目八C133。
曆觀九州山川之體,追覽上古得失之風,愍道陵遲,傷德分崩。
夫睹其終必原其始,故存其人而詠其道。
疆理九野,經營五山,眇然有思陵雲之意。
乃作賦自厲,命其篇曰《顯志》。
顯志者,言光明風化之情,昭章玄妙之思也。
其辭曰: 開歲發春兮,百卉含英。
甲子之朝兮,汨吾西征。
發轫新豐兮,B242回鎬京。
陵飛廉而太息兮,登平陽而懷傷。
悲時俗之險厄兮,哀好惡之無常。
棄衡石而意量兮,随風波而飛揚。
紛綸流于權利兮,親雷同而妒異;獨耿介而慕古兮,豈時人之所憙?沮先聖之成論兮,B224名賢之高風;忽道德之珍麗兮,務富貴之樂耽。
遵大路而裴回兮,履孔德之窈冥;固衆夫之所眩兮,孰能觀于無形?行勁直以離尤兮,羌前人之所有;内自省而不慚兮,遂定志而弗改。
欣吾黨之唐、虞兮,愍吾生之愁勤;聊發憤而揚情兮,将以蕩夫憂心。
往者不可攀援兮,來者不可與期;病沒世之不稱兮,願橫逝而無由。
陟雍畤而消搖兮,超略陽而不反。
念人生之不再兮,悲六親之日遠。
陟九B245而臨B247DE65兮,聽泾渭之波聲。
顧鴻門而歔欷兮,哀吾孤之早零,何天命之不純兮,信吾罪之所生;傷誠善之無辜兮,赍此恨而入冥。
嗟我思之不遠兮,豈則事之可悔?雖九死而不眠兮,恐餘殃之有再。
淚汍瀾而雨集兮,氣滂浡而雲披;心怫郁而纡結兮,意沉抑而内悲。
瞰太行之嵯峨兮,觀壺口之峥嵘;悼丘墓之蕪穢兮,恨昭穆之不榮。
歲忽忽而日邁兮,壽冉冉其不與;恥功業之無成兮,赴原野而窮處。
昔伊尹之幹湯兮,七十說而乃信;臯陶釣于雷澤兮,賴虞舜而後親。
無二士之遭遇兮,抱忠貞而莫達;率妻子而耕耘兮,委厥美而不伐。
韓盧抑而不縱兮,骐骥絆而不試;獨慷慨而遠覽兮,非庸庸之所識。
卑衛賜之阜貨兮,高顔回之所慕;重祖考之洪烈兮,故收功于此路。
循四時之代謝兮,分五土之刑德;林相麓之所産兮,嘗水泉之所殖。
修神農之本業兮,采軒轅之奇策;追周棄之遺教兮,轶範蠡之絕迹。
陟隴山以逾望兮,眇然覽于八荒;風波飄其并興兮,情惆怅而增傷。
覽河華之泱漭兮,望秦晉之故國。
憤馮亭之不遂兮,
帝懲西京外戚賓客,故皆以法繩之,大者抵死徙,其餘至貶黜。
衍由此得罪,嘗自詣獄,有诏赦不問。
西歸故郡,閉門自保,不也複與親故通。
馬衍 子豹 建武末,上疏自陳曰: 臣伏念高祖之略而陳平之謀,毀之則疏,譽之則親。
以文帝以明而魏尚之忠,繩之以法則為罪,施之以德則為功。
逮至晚世,董仲舒言道德,見妒于公孫弘,李廣奮節于匈奴,見排于衛青,此忠臣之常所為流涕也。
臣衍自惟微賤之臣,上無無知之薦,下無馮唐之說,乏董生之才,寡李廣之勢,而欲免讒口,濟怨嫌,豈不難哉!臣衍之先祖,以忠貞之故,成私門之禍。
而臣衍複遭擾攘之時,值兵革之際,不敢回行求時之利,事君無傾邪之謀,将帥無虜掠之心。
衛尉陰興,敬慎周密,内自修敕,外遠嫌疑,故敢與交通。
興知臣之貧,數欲本業之。
臣自惟無三益之才,不敢處三損之地,固讓而不受之,昔在更始,太原執貨财之柄,居蒼卒之間,據位食祿二十餘年,而财産歲狹,居處日貧,家無布帛之積,出無輿馬之飾。
于今遭清明之時,饬躬力行之秋,而怨仇叢興,譏議橫世。
蓋富貴易為善,貧賤難為工也。
疏遠垅畝之臣,無望高阙之下,惶恐自陳,以救罪尤。
書奏,猶以前過不用。
衍不得志,退而作賊,又自論曰: 馮子以為夫人之德,不碌碌如玉,落落如石。
風興雲蒸,一龍一蛇,與道翺翔,與時變化,夫豈守一節哉?用之則行,舍之則臧,進退無主,屈申無常。
故曰:「有法無法,因時為業,有度無度,與物趣舍。
」常務道德之實,而不求當世之名,闊略杪小之禮,蕩佚人間之事。
正身直行,恬然肆志。
顧嘗好俶傥之策,時莫能聽用其謀,喟然長歎,自傷不遭。
久栖遲于小官,不得舒其所懷。
抑心折節,意凄情悲。
夫伐冰之家,不利雞豚之息;委積之臣,不操市井之利。
況曆位食祿二十餘年,而财産益狹,居處益貧。
惟夫君子之仕,行其道也。
慮時務者不能興其德,為身求者不能成其功,去而歸家,複羁旅于州郡,身愈據職,家彌窮困,卒離饑寒之災,有喪元子之禍。
先将軍葬渭陵,哀帝之崩也,營之以為園。
于是以新豐之東,鴻門之上,壽安之中,地勢高敞,四通廣大,南望郦山,北屬泾渭,東瞰河華,龍門之陽,三晉之路,西顧DBBAB225,周秦之丘,客觀之墟,通視千裡,覽見舊都,遂定茔焉。
退而幽居。
蓋忠臣過故墟而歔欷,孝子入舊室而哀歎。
每念祖考,着盛德于前,垂鴻烈于後,遭時之禍,墳墓蕪穢,春秋蒸嘗,昭穆無列,年衰歲暮,悼無成功,将西田牧肥饒之野,殖生産,修孝道,營宗廟,廣祭祀。
然後阖門講習道德,觀覽乎孔老之論,庶幾乎松、喬之福,上隴阪,陟高岡,遊精宇宙,流目八C133。
曆觀九州山川之體,追覽上古得失之風,愍道陵遲,傷德分崩。
夫睹其終必原其始,故存其人而詠其道。
疆理九野,經營五山,眇然有思陵雲之意。
乃作賦自厲,命其篇曰《顯志》。
顯志者,言光明風化之情,昭章玄妙之思也。
其辭曰: 開歲發春兮,百卉含英。
甲子之朝兮,汨吾西征。
發轫新豐兮,B242回鎬京。
陵飛廉而太息兮,登平陽而懷傷。
悲時俗之險厄兮,哀好惡之無常。
棄衡石而意量兮,随風波而飛揚。
紛綸流于權利兮,親雷同而妒異;獨耿介而慕古兮,豈時人之所憙?沮先聖之成論兮,B224名賢之高風;忽道德之珍麗兮,務富貴之樂耽。
遵大路而裴回兮,履孔德之窈冥;固衆夫之所眩兮,孰能觀于無形?行勁直以離尤兮,羌前人之所有;内自省而不慚兮,遂定志而弗改。
欣吾黨之唐、虞兮,愍吾生之愁勤;聊發憤而揚情兮,将以蕩夫憂心。
往者不可攀援兮,來者不可與期;病沒世之不稱兮,願橫逝而無由。
陟雍畤而消搖兮,超略陽而不反。
念人生之不再兮,悲六親之日遠。
陟九B245而臨B247DE65兮,聽泾渭之波聲。
顧鴻門而歔欷兮,哀吾孤之早零,何天命之不純兮,信吾罪之所生;傷誠善之無辜兮,赍此恨而入冥。
嗟我思之不遠兮,豈則事之可悔?雖九死而不眠兮,恐餘殃之有再。
淚汍瀾而雨集兮,氣滂浡而雲披;心怫郁而纡結兮,意沉抑而内悲。
瞰太行之嵯峨兮,觀壺口之峥嵘;悼丘墓之蕪穢兮,恨昭穆之不榮。
歲忽忽而日邁兮,壽冉冉其不與;恥功業之無成兮,赴原野而窮處。
昔伊尹之幹湯兮,七十說而乃信;臯陶釣于雷澤兮,賴虞舜而後親。
無二士之遭遇兮,抱忠貞而莫達;率妻子而耕耘兮,委厥美而不伐。
韓盧抑而不縱兮,骐骥絆而不試;獨慷慨而遠覽兮,非庸庸之所識。
卑衛賜之阜貨兮,高顔回之所慕;重祖考之洪烈兮,故收功于此路。
循四時之代謝兮,分五土之刑德;林相麓之所産兮,嘗水泉之所殖。
修神農之本業兮,采軒轅之奇策;追周棄之遺教兮,轶範蠡之絕迹。
陟隴山以逾望兮,眇然覽于八荒;風波飄其并興兮,情惆怅而增傷。
覽河華之泱漭兮,望秦晉之故國。
憤馮亭之不遂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