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張二王杜郭吳承鄭趙列傳第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拜侍中祭酒。
建初元年,卒,肅宗褒歎,賜以冢地。
妻上書乞歸葬鄉裡,複賜錢三十萬。
鄭均字仲虞,東平任城人也。
少好黃、老書。
兄為縣吏,頗受禮遺,均數谏止,不聽。
即脫身為傭,歲餘,得錢帛,歸以與兄。
曰:「物盡可複得,為吏坐臧,終身捐棄。
」兄感其言,遂為廉潔。
均好義笃實,養寡嫂孤兒,恩禮敦至。
常稱病家廷,不應州郡辟召。
郡将欲必緻之,使縣令谲将詣門,既至,卒不能屈。
均于是客于濮陽。
建初三年,司徒鮑昱辟之,後舉直言,并不詣。
六年,公車特征。
再遷尚書,數納忠言,肅宗敬重之。
後以病乞骸骨,拜議郎,告歸,因稱病笃,帝賜以衣冠。
元和元年,诏告廬江太守、東平相曰:「議郎鄭均,束脩安貧,恭儉節整,前在機密,以病緻仕,守善貞固,黃發不怠。
又前安邑令毛義,躬履遜讓,比征辭病,淳潔之風,東州稱仁。
書不雲乎:'章厥有常,吉哉!'其賜均、義谷各千斛,常以八月長吏存問,賜羊酒,顯茲異行。
」明年,帝東巡過任城,乃幸均舍,敕賜尚書祿以終其身,故時人号為「白衣尚書」。
永元中,卒于家。
趙典字仲經,蜀郡成都人也。
父戒,為太尉,桓帝立,以定策封廚亭侯。
典少笃行隐約,博學經書,弟子自遠方至。
建和初,四府表薦,征拜議郎,侍講禁内,再遷為侍中。
時,帝欲廣開鴻池,典谏曰:「鴻池泛溉,已且百頃,猶複增而深之,非所以崇唐、虞之約己,遵孝之愛人也。
」帝納其言而止。
父卒,襲封。
出為弘農太守,轉右扶風。
公事去官,征拜城門校尉,轉将作大匠,遷少府,又轉大鴻胪。
時,恩澤諸侯以無勞受封,群臣不悅而莫敢谏,典獨奏曰:「夫無功而賞,勞者不勸,上忝下辱,亂象幹度。
且高祖之誓,非功臣不封。
宜一切削免爵士,以存舊典。
」帝不從。
頃之,轉太仆,遷太常。
朝廷每有災異疑議,辄咨問之。
典據經正對,無所曲折。
每得賞賜,辄分與諸生之貧者。
後以谏争違旨,免官就國。
會帝崩,時禁籓國諸侯不得奔吊,典慨然曰:「身從衣褐之中,緻位上列。
且鳥烏反哺報德,況于士邪!」遂解印绶符策付縣,而馳到京師。
州郡及大鴻胪并執處其罪,而公卿百寮嘉典之義,表請以租自贖,诏書許之。
再遷長樂少府、衛尉。
公卿複表典笃學博聞,宜備國師。
會病卒,使者吊祠。
窦太後複遣使兼贈印绶,谥曰獻侯。
典兄子謙,謙弟溫,相繼為三公。
謙字産信,初平元年,代黃琬為太尉。
獻帝遷都長安,以謙行車騎将軍,為前置。
明年病罷。
複為司隸校尉。
車師王侍子為董卓所愛,數犯法,謙收殺之。
卓大怒,殺都官從事,而素敬憚謙,故不加罪。
轉為前将軍,遣擊白波賊,有功,封郫侯。
李C765殺司徒王允,複代允為司徒。
數月病免,拜尚書令。
是年卒,溢曰忠侯。
溫字子柔,初為京兆丞,歎曰:「大丈夫當雄飛,安能雌伏!」遂棄官去。
遭歲大饑,散家糧以振窮餓,所活萬餘人。
獻帝西遷都,為侍中,同輿辇至長安,封江南亭侯,代楊彪為司空,免,頃之,複為司徒,錄尚書事。
時,李C765與郭汜相攻,C765遂虜掠禁省,動帝幸北塢,外内隔絕。
C765素疑溫不與己同,乃内溫于塢中,又欲移乘輿于黃白城。
溫與C765書曰:「公前托為董公報仇,然實屠陷王城,殺戮大臣,天下不可家見而戶說也。
今與郭汜争睚眦之隙,以成千鈞之仇,人在塗炭,各不聊生。
曾不改悟,遂成禍亂。
朝廷仍下明诏,欲令和解。
上命不行,威澤日損。
而複欲移轉乘輿,更幸非所,此誠老夫所不達也。
于《易》,一為過,再為涉,三而弗改,滅其頂,兇。
不如早共和解,引軍還屯,上安萬乘,下全人民,豈不幸甚。
」C765大怒,欲遣人殺溫。
李C765從弟應,溫故掾也,谏之數日,乃獲免。
溫從車駕都許。
建安十三年,以辟司空曹操子丕為掾,操怒,奏溫辟臣子弟,選舉不實,免官。
是歲卒,年七十二。
贊曰:宣、鄭、二王,奉身清方。
杜林據古,張湛矜莊。
典以義黜,宮由德揚。
大儀鹄發,見表憲王。
少卿志仕,終乘高箱。
建初元年,卒,肅宗褒歎,賜以冢地。
妻上書乞歸葬鄉裡,複賜錢三十萬。
鄭均字仲虞,東平任城人也。
少好黃、老書。
兄為縣吏,頗受禮遺,均數谏止,不聽。
即脫身為傭,歲餘,得錢帛,歸以與兄。
曰:「物盡可複得,為吏坐臧,終身捐棄。
」兄感其言,遂為廉潔。
均好義笃實,養寡嫂孤兒,恩禮敦至。
常稱病家廷,不應州郡辟召。
郡将欲必緻之,使縣令谲将詣門,既至,卒不能屈。
均于是客于濮陽。
建初三年,司徒鮑昱辟之,後舉直言,并不詣。
六年,公車特征。
再遷尚書,數納忠言,肅宗敬重之。
後以病乞骸骨,拜議郎,告歸,因稱病笃,帝賜以衣冠。
元和元年,诏告廬江太守、東平相曰:「議郎鄭均,束脩安貧,恭儉節整,前在機密,以病緻仕,守善貞固,黃發不怠。
又前安邑令毛義,躬履遜讓,比征辭病,淳潔之風,東州稱仁。
書不雲乎:'章厥有常,吉哉!'其賜均、義谷各千斛,常以八月長吏存問,賜羊酒,顯茲異行。
」明年,帝東巡過任城,乃幸均舍,敕賜尚書祿以終其身,故時人号為「白衣尚書」。
永元中,卒于家。
趙典字仲經,蜀郡成都人也。
父戒,為太尉,桓帝立,以定策封廚亭侯。
典少笃行隐約,博學經書,弟子自遠方至。
建和初,四府表薦,征拜議郎,侍講禁内,再遷為侍中。
時,帝欲廣開鴻池,典谏曰:「鴻池泛溉,已且百頃,猶複增而深之,非所以崇唐、虞之約己,遵孝之愛人也。
」帝納其言而止。
父卒,襲封。
出為弘農太守,轉右扶風。
公事去官,征拜城門校尉,轉将作大匠,遷少府,又轉大鴻胪。
時,恩澤諸侯以無勞受封,群臣不悅而莫敢谏,典獨奏曰:「夫無功而賞,勞者不勸,上忝下辱,亂象幹度。
且高祖之誓,非功臣不封。
宜一切削免爵士,以存舊典。
」帝不從。
頃之,轉太仆,遷太常。
朝廷每有災異疑議,辄咨問之。
典據經正對,無所曲折。
每得賞賜,辄分與諸生之貧者。
後以谏争違旨,免官就國。
會帝崩,時禁籓國諸侯不得奔吊,典慨然曰:「身從衣褐之中,緻位上列。
且鳥烏反哺報德,況于士邪!」遂解印绶符策付縣,而馳到京師。
州郡及大鴻胪并執處其罪,而公卿百寮嘉典之義,表請以租自贖,诏書許之。
再遷長樂少府、衛尉。
公卿複表典笃學博聞,宜備國師。
會病卒,使者吊祠。
窦太後複遣使兼贈印绶,谥曰獻侯。
典兄子謙,謙弟溫,相繼為三公。
謙字産信,初平元年,代黃琬為太尉。
獻帝遷都長安,以謙行車騎将軍,為前置。
明年病罷。
複為司隸校尉。
車師王侍子為董卓所愛,數犯法,謙收殺之。
卓大怒,殺都官從事,而素敬憚謙,故不加罪。
轉為前将軍,遣擊白波賊,有功,封郫侯。
李C765殺司徒王允,複代允為司徒。
數月病免,拜尚書令。
是年卒,溢曰忠侯。
溫字子柔,初為京兆丞,歎曰:「大丈夫當雄飛,安能雌伏!」遂棄官去。
遭歲大饑,散家糧以振窮餓,所活萬餘人。
獻帝西遷都,為侍中,同輿辇至長安,封江南亭侯,代楊彪為司空,免,頃之,複為司徒,錄尚書事。
時,李C765與郭汜相攻,C765遂虜掠禁省,動帝幸北塢,外内隔絕。
C765素疑溫不與己同,乃内溫于塢中,又欲移乘輿于黃白城。
溫與C765書曰:「公前托為董公報仇,然實屠陷王城,殺戮大臣,天下不可家見而戶說也。
今與郭汜争睚眦之隙,以成千鈞之仇,人在塗炭,各不聊生。
曾不改悟,遂成禍亂。
朝廷仍下明诏,欲令和解。
上命不行,威澤日損。
而複欲移轉乘輿,更幸非所,此誠老夫所不達也。
于《易》,一為過,再為涉,三而弗改,滅其頂,兇。
不如早共和解,引軍還屯,上安萬乘,下全人民,豈不幸甚。
」C765大怒,欲遣人殺溫。
李C765從弟應,溫故掾也,谏之數日,乃獲免。
溫從車駕都許。
建安十三年,以辟司空曹操子丕為掾,操怒,奏溫辟臣子弟,選舉不實,免官。
是歲卒,年七十二。
贊曰:宣、鄭、二王,奉身清方。
杜林據古,張湛矜莊。
典以義黜,宮由德揚。
大儀鹄發,見表憲王。
少卿志仕,終乘高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