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侯宋蔡馮趙牟韋列傳第十六

關燈
忠,号稱任職。

     勤母年八十,每會見,诏敕勿拜,令禦者扶上殿,顧謂諸王主曰:「使勤貴寵者,此母也。

    」其見親重如此。

     中元元年,薨,帝悼惜之,使者吊祠,賜東園秘器,赗贈有加。

     勤七子。

    長子宗嗣,至張掖屬國都尉。

    中子順,尚平陽長公主,終于大鴻胪。

    建初八年,以順中子奮襲主爵為平陽侯,薨,無子。

    永元七年,诏書複封奮兄羽林右監勁為平陽侯,奉公主之祀。

    奮弟由,黃門侍郎,尚平安公主。

    勁薨,子卯嗣。

    卯延光中為侍中,薨,子留嗣。

     趙憙字伯陽,南陽宛人也。

    少有節操。

    從兄為人所殺,無子,憙年十五,常思報之。

    乃挾兵結客,後遂往複仇。

    而仇家皆疾病,無相距者。

    憙以因疾報殺,非仁者心,且釋之而去。

    顧謂仇曰:「爾曹若健,遠相避也。

    」仇皆卧自搏。

    後病愈,悉自縛詣憙,憙不與相見,後竟殺之。

     更始即位,舞陰大姓李氏擁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軍李寶降之,不肯,雲:「聞宛之趙氏有孤孫憙,信義着名,願得降之。

    」更始乃征憙。

    憙年未二十,既引見,更始笑曰:「繭栗犢,豈能負重緻遠乎?」即除為郎中,行偏将軍事,使詣舞陰,而李氏遂降。

    憙因進入颍川,擊諸不下者,曆汝南界,還宛。

    更始大悅,謂憙曰:「卿名家駒,努力勉之。

    」會王莽遣王尋、王邑将兵出關,更始乃拜憙為五威偏将軍,使助諸将拒尋、邑于昆陽。

    光武破尋、邑,憙被創,有戰勞,還拜中郎将,封勇功侯。

     更始敗,憙為赤眉兵所圍,迫急,乃逾屋亡走,與所友善韓仲伯等數十人,攜小弱,越山阻,徑出武關。

    仲伯以婦色美,慮有強暴者,而已受其害,欲棄之于道。

    憙責怒不聽,因以泥塗伯仲婦面,載以鹿車,身自推之。

    每道逢賊,或欲逼略,憙辄言其病狀,以此得免。

    既入丹水,遇更始親屬,皆裸跣塗炭,饑困不能前。

    憙見之悲感,所裝缣制資糧,悉以與之,将護歸鄉裡。

     時,鄧奉反于南陽,憙素與奉善,數遺書切責之,而讒者因方憙與奉合謀,帝以為疑。

    及奉敗,帝得憙書,乃驚曰:「趙憙真長者也。

    」即征憙,引見,賜鞍馬,待诏公車。

    時,江南未賓,道路不通,以憙守簡陽侯相。

    憙不肯受兵,單車馳之簡陽。

    吏民不欲内憙憙,憙乃告譬,呼城中大人,示以國家威信,其帥即開門面縛自歸,由是諸營壁悉降。

    荊州牧奏憙才任理劇,诏以為平林侯相。

    攻擊群賊,安集已降者,縣邑平定。

     後拜懷令。

    大姓李子春先為琅邪相,豪猾并兼,為人所患。

    憙下車,聞其二孫殺人事未發覺,即窮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孫自殺。

    京師為請者數十,終不聽。

    時,趙王良疾病将終,車駕親臨王,問所欲言。

    王曰:「素與李子春厚,今犯罪,懷令趙憙欲殺之,願乞其命。

    」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

    」王無複言。

    既薨,帝追感趙王,乃贳出子春。

     其年,遷憙平原太守。

    時,平原多盜賊,憙與諸郡讨捕,斬其渠帥,餘黨當坐者數千人。

    憙上言:「惡惡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師近郡。

    」帝從之,乃悉移置颍川、陳留。

    于是擢舉義行,誅鋤奸惡。

    後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歲屢有年,百姓歌之。

     二十六年,帝延集内戚宴會,歡甚,諸夫人各各前言「趙憙笃義多恩,往遭赤眉出長安,皆為憙所濟活」。

    帝甚嘉之。

    後征憙入為太仆,引見謂曰:「卿非但為英雄所保也,婦人亦懷卿之恩。

    」厚加賞賜。

     二十七年,拜太尉,賜爵關内侯。

    時,南單于稱臣,烏桓、鮮插并來入朝,帝令憙典邊事,思為久長規。

    憙上複緣邊諸郡,幽、并二州由是而定。

     三十年,憙上言宜封禅,正三雍之禮。

    中元元年,從封泰山。

    及帝崩,憙受遺诏,典喪禮。

    是時,籓王皆在京師,自王莽篡亂,舊典不存,皇太子與東海王等雜止同席,憲章無序。

    憙乃正色,橫劍殿階,扶下諸王,以明尊卑。

    時,籓國官屬出入宮省,與百僚無别,憙乃表奏谒者将護,分止它縣,諸王并令就邸,唯朝晡入臨。

    整禮儀,嚴門衛,内外肅然。

     永平元年,封節鄉侯。

    三年春,坐考中山相薛脩事不實免。

    其冬,代窦融為衛尉。

    八年,代虞延行太尉事,居府如真。

    後遭母憂,上疏乞身行喪禮,顯宗不許,遣使者為釋服,賞賜恩寵甚渥。

    憙内典宿衛,外幹宰職,正身立朝,未嘗懈惰。

    及帝崩,複典喪事,再奉大行,禮事修舉。

    肅宗即位,進為太傅,錄尚書事。

    擢諸子為郎吏者七人。

    長子代,給事黃門。

     建初五年,憙疾病,帝親幸視。

    及薨,車駕往臨吊。

    時年八十四。

    谥曰正侯。

     子代嗣,官至越騎校尉。

    永元中,副行征西将軍劉尚征羌,坐事下獄,疾病物故。

    和帝憐之,賜秘器錢布,贈越騎校尉、節鄉侯印绶。

    子直嗣,官至步兵校尉。

    直卒,子淑嗣,無子,國除。

     牟融字子優,北海安丘人也。

    少博學,以《大夏侯尚書》教授,門徒數百人,名稱州裡。

    以司徒茂才為豐令,視事三年,縣無獄訟,為州郡最。

     司徒範遷薦融忠正公方,經行純備,宜在本朝,并上其理狀。

    永平五年,入代鮑昱為司隸校尉,多所舉正,百僚敬憚之。

    八年,代包鹹為大鴻胪。

    十一年,代鲑陽鴻為大司農。

     是時,顯宗方勤萬機,公卿數朝會,每辄延謀政事,判折獄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