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侯宋蔡馮趙牟韋列傳第十六

關燈
,糟糠之妻不下堂。

    」帝顧謂主曰:「事不諧矣。

    」 弘在位五年,坐考上黨太守無所據,免歸第。

    數年卒,無子,國除。

     弘弟嵩,以剛強孝烈着名,官至河南尹。

    嵩子由,元和間為太尉,坐阿黨窦憲,策免歸本郡,自殺。

    由二子:漢、登。

    登在《儒林傳》。

     漢字仲和,以經行着名,舉茂才,四遷西河太守。

    永建元年,為東平相、度遼将軍,立名節,以威恩着稱。

    遷太仆,上病自乞,拜太中大夫,卒。

    策曰:「太中大夫宋漢,清修雪白,正直無邪。

    前在方外,仍統軍實,懷柔異類,莫匪嘉績,戎車載戢,邊人用甯。

    予錄乃勳,引登九列。

    因病退讓,守約彌堅,将授三事,未克而終。

    朝廷愍悼,怛其怆然。

    《詩》不雲乎:'肇敏戎功,用錫爾祉。

    '其令将相大夫會葬,加賜錢十萬,及其在殡,以全素絲羔羊之潔焉。

    」 子則,字元矩,為鄢陵令,亦有名迹。

    拔同郡韋着、扶風法真,稱為知人。

    則子年十歲,與蒼頭共弩射,蒼頭弦斷矢激,誤中之,即死。

    奴叩頭就誅,則察而恕之。

    颍川荀爽深以為美,時人亦服焉。

     論曰:中興以後,居台相總權衡多矣,其能以任職取名者,豈非先遠業後小數哉?故惠公造次,急于鄉射之禮;君房入朝,先奏寬大之令。

    夫器博者無近用,道長者其功遠,蓋志士仁人所為根心者也。

    君子以之得,固貴矣;以之失,亦得矣。

    宋弘止繁聲,戒淫色,其有《關雎》之風乎! 蔡茂字子禮,河内懷人也。

    哀、平間以儒學顯,征試博士,對策陳災異,以高等擢拜議郎,遷侍中。

    遇王莽居攝,以病自免,不仕莽朝。

     會天下擾亂,茂素與窦融善,因避難歸之。

    融欲以為張掖太守,固辭不就;每所饷給,計口取足而已。

    後與融俱征,複拜議郎,再遷廣漢太守,有政績稱。

    時陰氏賓客在郡界多犯吏禁,茂辄糾案,無所回避。

    會洛陽令董宣舉糾湖陽公主,帝始怒收宣,既而赦之。

    茂喜宣剛正,欲令朝廷禁制貴戚,乃上書曰:「臣聞興化緻教,必由進善;康國甯人,莫大理惡。

    陛下聖德系興,再隆大命,即位以來,四海晏然。

    誠宜夙興夜寐,雖休勿休。

    然頃者貴戚椒房之家,數因恩勢,幹犯吏禁,殺人不死,傷人不論。

    臣恐繩墨棄而不用,斧斤廢而不舉。

    近湖陽公主奴殺人西市,而與主共輿,出入宮省,逋罪積日,冤魂不報。

    洛陽令董宣,直道不顧,幹主讨奸。

    陛下不先澄審,召欲加B258。

    當宣受怒之初,京師側耳;及其蒙宥,天下試目。

    今者,外戚憍逸,賓客放濫,宜敕有司案理奸罪,使執平之吏永申其用,以厭遠近不緝之情。

    」光武納之。

     建武二十年,代戴涉為司徒,在職清儉匪懈。

    二十三年薨于位,時年七十二。

    賜東園梓棺,赙贈甚厚。

     茂初在廣漢,夢坐大殿,極上有三穗禾,茂跳取之,得其中穗,辄複失之。

    以問主簿郭賀,賀離席慶曰:「大殿者,宮府之形象也。

    極而有禾,人臣之上祿也。

    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

    于字禾失為秩,雖曰失之,乃所以得祿秩也。

    衮職有阙,君其補之。

    」旬月而茂征焉,乃辟賀為掾。

     賀字喬卿,洛人。

    祖父堅伯,父遊君,并修清節,不仕王莽。

    賀能明法,累官,建武中為尚書令,在職六年,曉習故事,多所匡益。

    拜荊州刺史,引見賞賜,恩寵隆異,及到宮,有殊政。

    百姓便之,歌曰:「厥德仁明郭喬卿,忠正朝廷上下平。

    」顯宗巡狩到南陽,特見嗟歎,賜以三公之服,黼黻冕旒。

    敕行部去襜帷,使百姓見其容服,以章有德。

    每所經過,吏人指以相示,莫不榮之。

    永平四年,征拜河南尹,以清靜稱。

    在官三年卒,诏書慜惜,賜車一乘,錢四十萬。

     馮勤字偉伯,魏郡繁陽人也。

    曾祖父揚,宣帝時為弘農太守。

    有八子,皆為二千石,趙魏間榮之,号曰「萬石君」焉。

    兄弟形皆偉壯,唯勤祖父偃,長不滿七尺,常自恥短陋,恐子孫之似也,乃為子伉娶長妻。

    伉生勤,長八尺三寸。

    八歲善計。

     初為太守铫期功曹,有高能稱。

    期常從光武征伐,政事一以委勤。

    勤同縣馮巡等舉兵應光武,謀未成而為豪右焦廉等所反,勤乃率将老母、兄弟及宗親歸期,期悉以為腹心,薦于光武。

    初未被用,後乃除為郎中,給事尚書。

    以圖議軍糧,在事精勤,遂見親識。

    每引進,帝辄顧謂左右曰:「佳乎吏也!」由是使典諸侯封事。

    勤差量功次輕重,國土遠近,地勢豐薄,不相逾越,莫不厭服焉。

    自是封爵之制,非勤不定。

    帝益以為能,尚書衆事,皆令總錄之。

     司徒侯霸薦前梁令閻楊。

    楊素有譏議,帝常嫌之,既見霸奏,疑其有奸,大怒,賜霸玺書曰:「崇山、幽都何可偶,黃钺一下無處所。

    欲以身試法邪?将殺身以成仁邪?」使勤奉策至司徒府。

    勤還,陳霸本意,申釋事理,帝意稍解,拜勤尚書仆射。

    職事十五年,以勤勞賜爵關内侯。

    遷尚書令,拜大司農,三歲遷司徒。

     先是,三公多見罪退,帝賢勤,欲令以善自終,乃因宴見從容戒之曰:「朱浮上不忠于君,下陵轹同列,竟以中傷至今,死生吉兇未可知,豈不惜哉!人臣放逐受誅,雖複追加賞賜赙祭,不足以償不訾之身。

    忠臣孝子,覽照前世,以為鏡誡。

    能盡忠于國,事君無二,則爵賞光乎當世,功名列于不朽,可不勉哉!」勤愈恭約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