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景王杜馬劉傅堅馬列傳第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朱祐 景丹 王梁 杜茂 馬成 劉隆 傅俊 堅镡 馬武
朱祐字仲先,南陽宛人也。
少孤,歸外家複陽劉氏,往來舂陵,世祖與伯升皆親愛之。
伯升拜大司徒,以祐為護軍。
及世祖為大司馬,讨河北,複以祐為護軍,常見親幸,舍止于中。
祐侍宴,從容曰:「長安政亂,公有日角之相,此天命也。
」世祖曰:「召刺奸收護軍!」祐乃不敢複言。
從征河北,常力戰陷陣,以為偏将軍,封安陽侯。
世祖即位,拜為建義大将軍。
建武二年,更封堵陽侯。
冬,與諸将擊鄧奉于淯陽,祐軍敗,為奉所獲。
明年,奉破,乃肉袒因祐降。
帝複祐位而厚加慰賜。
遣擊新野、随,皆平之。
延岑自敗于穰,遂與秦豐将張成合,祐率征虜将軍祭遵與戰于東陽,大破之,臨陣斬成,延岑敗走歸豐。
祐收得印绶九十七。
進擊黃郵,降之,賜祐黃金三十斤。
四年,率破奸将軍侯進、輔威将軍耿植代征南大将軍岑彭圍秦豐于黎丘,破其将張康于蔡陽,斬之。
帝自至黎丘,使禦史中丞李由持玺書招豐,豐出惡言,不肯降。
車駕引還,敕祐方略,祐盡力攻之。
明年夏,城中窮困,豐乃将其母、妻、子九人肉袒降。
祐轞車傳豐送洛陽,斬之。
大司馬吳漢劾奏祐廢诏受降,違将帥之任,帝不加罪。
祐還,與騎都尉臧宮會擊延岑餘黨陰、酂、築陽三縣賊,悉平之。
祐為人質直,尚儒學。
将兵率衆,多受降,以克定城邑為本,不存首級之功。
又禁制士卒不得虜掠百姓,軍人樂放縱,多以此怨之。
九年,屯南行唐拒匈奴。
十三年,增邑,定封鬲侯,食邑七千三百戶。
十五年,朝京師,上大将軍印绶,因留奉朝請。
祐奏古者人臣受封,不加王爵,可改諸王為公。
帝即施行。
又奏宜令三公并去「大」名,以法經典。
後遂從其議。
祐初學長安,帝往候之,祐不時相勞苦,而先升講舍。
後車駕幸其第,帝因笑曰:「主人得無舍我講乎?」以有舊恩,數蒙賞赉。
二十四年,卒。
子商嗣。
商卒,子演嗣,永元十四年,坐以兄伯為外孫陰皇後巫蠱事,免為庶人。
永初七年,鄧太後紹封演子沖為鬲侯。
景丹字孫卿,馮翊栎陽人也。
少學長安。
王莽時舉四科,丹以言語為固德侯相,有幹事稱,遷朔調連率副貳。
更始立,遣使者徇上谷,丹與連率耿況降,複為上谷長史。
王郎起,丹與況共謀拒之。
況使丹與子弇及寇恂等将兵南歸世祖,世祖引見丹等,笑曰:「邯鄲将帥數言我發漁陽、上谷兵,吾卿應言然,何意二郡良為吾來!方與士大夫共此功名耳。
」拜丹為偏将軍,号奉義侯。
從擊王郎将?宏等于南?,郎兵迎戰,漢軍退卻,丹等縱突騎擊,大破之,追奔十餘裡,死傷者從橫。
丹還,世祖謂曰:「吾聞突騎天下精兵,今乃見其戰,樂可言邪?」遂從征河北。
世祖即位,以谶文用平狄将軍孫鹹行大司馬,衆威不悅。
诏舉可為大司馬者,群臣所推惟吳漢及丹。
帝曰:「景将軍北州大将,是其人也。
然吳将軍有建大策之勳,又誅苗幽州、謝尚書,其功大。
舊制骠騎将軍官與大司馬相兼也。
」乃以吳漢為大司馬,而拜丹為骠騎大将軍。
建武二年,定封丹栎陽侯。
帝謂丹曰:「今關東故王國,雖數縣,不過栎陽萬戶邑。
夫'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故以封卿耳。
」丹頓首謝。
秋,與吳漢、建威大将軍耿弇、建義大将軍朱祐、執金吾賈複、偏将軍馮異、強弩将軍陳俊、左曹王常、騎都尉臧宮等從擊破五校于C62E陽,降其衆五萬人。
會陝賊蘇況攻破弘農,生獲郡守。
丹時病,帝以其舊将,欲令強起領郡事,乃夜召入,謂曰:「賊迫近京師,但得将軍威重,卧以鎮之足矣。
」丹不敢辭,乃力疾拜命,将營到郡,十餘日薨。
子尚嗣,徙封餘吾侯。
尚卒,子苞嗣。
苞卒,子臨嗣,無子,國絕。
永初七年,鄧太後紹封苞弟遽為監亭侯。
王梁字君嚴,漁陽要陽人也。
為郡吏,太守彭寵以梁守狐奴令,與蓋延、吳漢俱将兵南及世祖于廣阿,拜偏将軍。
既拔邯鄲,賜爵關内侯。
從平河北,拜野王令,與河内太守寇恂南拒洛陽,北守天井關,朱鲔等不敢出兵,世祖以來梁功。
及即位,議選大司空,而《赤伏符》曰「王梁主衛作玄武」,帝以野王衛之所徙,玄武水神之名,司空水土之官也,于是擢拜梁為大司空,封武強侯。
建武二年,與大司馬吳漢等俱擊檀鄉,有诏軍事一屬大司馬,而梁辄發野王兵,帝以其不奉诏敕,令止在所縣,而梁複
少孤,歸外家複陽劉氏,往來舂陵,世祖與伯升皆親愛之。
伯升拜大司徒,以祐為護軍。
及世祖為大司馬,讨河北,複以祐為護軍,常見親幸,舍止于中。
祐侍宴,從容曰:「長安政亂,公有日角之相,此天命也。
」世祖曰:「召刺奸收護軍!」祐乃不敢複言。
從征河北,常力戰陷陣,以為偏将軍,封安陽侯。
世祖即位,拜為建義大将軍。
建武二年,更封堵陽侯。
冬,與諸将擊鄧奉于淯陽,祐軍敗,為奉所獲。
明年,奉破,乃肉袒因祐降。
帝複祐位而厚加慰賜。
遣擊新野、随,皆平之。
延岑自敗于穰,遂與秦豐将張成合,祐率征虜将軍祭遵與戰于東陽,大破之,臨陣斬成,延岑敗走歸豐。
祐收得印绶九十七。
進擊黃郵,降之,賜祐黃金三十斤。
四年,率破奸将軍侯進、輔威将軍耿植代征南大将軍岑彭圍秦豐于黎丘,破其将張康于蔡陽,斬之。
帝自至黎丘,使禦史中丞李由持玺書招豐,豐出惡言,不肯降。
車駕引還,敕祐方略,祐盡力攻之。
明年夏,城中窮困,豐乃将其母、妻、子九人肉袒降。
祐轞車傳豐送洛陽,斬之。
大司馬吳漢劾奏祐廢诏受降,違将帥之任,帝不加罪。
祐還,與騎都尉臧宮會擊延岑餘黨陰、酂、築陽三縣賊,悉平之。
祐為人質直,尚儒學。
将兵率衆,多受降,以克定城邑為本,不存首級之功。
又禁制士卒不得虜掠百姓,軍人樂放縱,多以此怨之。
九年,屯南行唐拒匈奴。
十三年,增邑,定封鬲侯,食邑七千三百戶。
十五年,朝京師,上大将軍印绶,因留奉朝請。
祐奏古者人臣受封,不加王爵,可改諸王為公。
帝即施行。
又奏宜令三公并去「大」名,以法經典。
後遂從其議。
祐初學長安,帝往候之,祐不時相勞苦,而先升講舍。
後車駕幸其第,帝因笑曰:「主人得無舍我講乎?」以有舊恩,數蒙賞赉。
二十四年,卒。
子商嗣。
商卒,子演嗣,永元十四年,坐以兄伯為外孫陰皇後巫蠱事,免為庶人。
永初七年,鄧太後紹封演子沖為鬲侯。
景丹字孫卿,馮翊栎陽人也。
少學長安。
王莽時舉四科,丹以言語為固德侯相,有幹事稱,遷朔調連率副貳。
更始立,遣使者徇上谷,丹與連率耿況降,複為上谷長史。
王郎起,丹與況共謀拒之。
況使丹與子弇及寇恂等将兵南歸世祖,世祖引見丹等,笑曰:「邯鄲将帥數言我發漁陽、上谷兵,吾卿應言然,何意二郡良為吾來!方與士大夫共此功名耳。
」拜丹為偏将軍,号奉義侯。
從擊王郎将?宏等于南?,郎兵迎戰,漢軍退卻,丹等縱突騎擊,大破之,追奔十餘裡,死傷者從橫。
丹還,世祖謂曰:「吾聞突騎天下精兵,今乃見其戰,樂可言邪?」遂從征河北。
世祖即位,以谶文用平狄将軍孫鹹行大司馬,衆威不悅。
诏舉可為大司馬者,群臣所推惟吳漢及丹。
帝曰:「景将軍北州大将,是其人也。
然吳将軍有建大策之勳,又誅苗幽州、謝尚書,其功大。
舊制骠騎将軍官與大司馬相兼也。
」乃以吳漢為大司馬,而拜丹為骠騎大将軍。
建武二年,定封丹栎陽侯。
帝謂丹曰:「今關東故王國,雖數縣,不過栎陽萬戶邑。
夫'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故以封卿耳。
」丹頓首謝。
秋,與吳漢、建威大将軍耿弇、建義大将軍朱祐、執金吾賈複、偏将軍馮異、強弩将軍陳俊、左曹王常、騎都尉臧宮等從擊破五校于C62E陽,降其衆五萬人。
會陝賊蘇況攻破弘農,生獲郡守。
丹時病,帝以其舊将,欲令強起領郡事,乃夜召入,謂曰:「賊迫近京師,但得将軍威重,卧以鎮之足矣。
」丹不敢辭,乃力疾拜命,将營到郡,十餘日薨。
子尚嗣,徙封餘吾侯。
尚卒,子苞嗣。
苞卒,子臨嗣,無子,國絕。
永初七年,鄧太後紹封苞弟遽為監亭侯。
王梁字君嚴,漁陽要陽人也。
為郡吏,太守彭寵以梁守狐奴令,與蓋延、吳漢俱将兵南及世祖于廣阿,拜偏将軍。
既拔邯鄲,賜爵關内侯。
從平河北,拜野王令,與河内太守寇恂南拒洛陽,北守天井關,朱鲔等不敢出兵,世祖以來梁功。
及即位,議選大司空,而《赤伏符》曰「王梁主衛作玄武」,帝以野王衛之所徙,玄武水神之名,司空水土之官也,于是擢拜梁為大司空,封武強侯。
建武二年,與大司馬吳漢等俱擊檀鄉,有诏軍事一屬大司馬,而梁辄發野王兵,帝以其不奉诏敕,令止在所縣,而梁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