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李萬邳劉耿列傳第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任光 子隗 李忠 萬脩 邳彤 劉植 耿純
任光字伯卿,南陽宛人也。
少忠厚,為鄉裡所愛。
初為鄉啬夫、郡縣吏。
漢兵至宛,軍人見光冠服鮮明,令解衣,将殺而奪之。
會光祿勳劉賜适至,視光容貌長者,乃救全之。
光因率黨與從賜,為安集掾,拜偏将軍,與世祖破王尋、王邑。
更始至洛陽,以光為信都太守。
及王郎起,郡國皆降之,光獨不肯,遂與都尉李忠、令萬脩、功曹阮況、五官掾郭唐等同心固守。
廷掾持王郎檄詣府白光,光斬之于市,以徇百姓,發精兵四千人城守。
更始二年春,世祖自薊還,狼狽不知所向,傳聞信都獨為漢拒邯鄲,即馳赴之。
光等孤城獨守,恐不能全,聞世祖至,大喜,吏民皆稱萬歲,即時開門,與李忠、萬脩率官屬迎谒。
世祖入傳舍,謂光曰:「伯卿,今勢力虛弱,欲俱入城頭子路、力子都兵中,何如邪?」光曰:「不可。
」世祖曰:「卿兵少,如何?」光曰:「可募發奔命,出攻傍縣,若不降者,恣聽掠之。
人貪财物,則兵可招而緻也。
」世祖從之。
拜光為左大将軍,封武成侯,留南陽宗廣領信都太守事,使光将兵從。
光乃多作檄文曰:「大司馬劉公将城頭子路、力子都兵百萬衆從東方來,擊諸反虜。
」遣騎馳至巨鹿界中。
吏民得檄,傳相告語。
世祖遂與光等投暮入堂陽界,使騎各持炬火,彌滿澤中,光炎燭天地,舉城莫不震驚惶怖,其夜即降。
旬日之間,兵衆大盛,因攻城邑,遂屠邯鄲,乃遣光歸郡。
城頭子路者,東平人,姓爰,名曾,字子路,與肥城劉诩起兵盧城頭,故号其兵為「城頭子路」。
曾自稱「都從事」,诩稱「校三老」,寇掠河、濟間,衆至二十餘萬。
更始立,曾遣使降,拜曾東萊郡太守,诩濟南太守,皆行大将軍事。
是歲,曾為其将所殺,衆推诩為主,更始封诩助國侯,令罷兵歸本郡。
力子都者,東海人也。
起兵鄉裡,抄擊徐、兖界,衆有六七萬。
更始立,遣使降,拜子都徐州牧。
為其部曲所殺,餘黨複相聚,與諸賊會于檀鄉,因号為檀鄉。
檀鄉渠帥董次仲始起茌平,遂渡河入魏郡清河,與五校合,衆十餘萬。
建武元年,世祖入洛陽,遣大司馬吳漢等擊檀鄉,明年春,大破降之。
是歲,更封光阿陵侯,食邑萬戶。
五年,征詣京師,奉朝請。
其冬卒。
子隗嗣。
後阮況為南陽太守,郭唐至河南尹,皆有能名。
隗字仲和,少好黃、老,清靜寡欲,所得奉秩,常以赈恤宗族,收養孤寡。
顯宗聞之,擢奉朝請,遷羽林左監、虎贲中郎将,又遷長水校尉。
肅宗即位,雅相敬愛,數稱其行,以為将作大匠。
将作大匠自建武以來常谒者兼之,至隗乃置真焉。
建初五年,遷太仆,八年,代窦固為光祿勳,所曆皆有稱。
章和元年,拜司空。
隗義行内修,不求名譽,而以沈正見重于世。
和帝即位,大将軍窦憲秉權,專作威福,内外朝臣莫不震懾。
時,憲擊匈奴,國用勞費,隗奏議征憲還,前後十上。
獨與司徒袁安同心畢力,持重處正,鲠言直議,無所回隐,語在《袁安傳》。
永元四年薨,子屯嗣。
帝追思隗忠,擢屯為步兵校尉,徙封西陽侯。
屯卒,子勝嗣。
勝卒,子世嗣,徙封北鄉侯。
李忠字仲都,東萊黃人也。
父為高密都尉。
忠元始中以父任為郎,署中數十人,而忠獨以好禮修整稱。
王莽時為新博屬長,郡中鹹敬信之。
更始立,使使者行郡國,即拜忠都尉官。
忠遂與任光同奉世祖,以為右大将軍,封武固侯。
時,世祖自解所佩绶以帶忠,因從攻下屬縣。
至苦陉,世祖會諸将,問所得财物,唯忠獨無所掠。
世祖曰:「我欲特賜,李忠,諸卿得無望乎?」即以所乘大骊馬及繡被衣物賜之。
進圍巨鹿,未下,王郎遣将攻信都,信都大姓馬寵等開城内之,收太守宗廣及忠母、妻,而令親屬招呼忠。
時,寵弟從忠為校尉,忠即時召見,責數以背恩反城,因格殺之。
諸将皆驚曰:「家屬在人手中,殺其弟,何猛也!」忠曰:「若縱賊不誅,則二心也。
」世祖聞而美之,謂忠曰:「今吾兵已成矣,将軍可歸救老母、妻、子,宜自募吏民能得家屬者,賜錢千萬,來從我取。
」忠曰:「蒙明公大恩,思得效命,誠不敢内顧宗親。
」世祖乃使任光将兵救信都,光兵于道散降王郎,無功而還。
會更始遣将攻破信都,忠家屬得全。
世祖因使忠還,行太守事,收郡中大姓附邯鄲者,誅殺數百人。
及任光歸郡,忠乃還複為都尉。
建武二年,更封中水侯,食邑三千戶。
其年,征拜五官中郎将,從平寵萌,董憲等。
少忠厚,為鄉裡所愛。
初為鄉啬夫、郡縣吏。
漢兵至宛,軍人見光冠服鮮明,令解衣,将殺而奪之。
會光祿勳劉賜适至,視光容貌長者,乃救全之。
光因率黨與從賜,為安集掾,拜偏将軍,與世祖破王尋、王邑。
更始至洛陽,以光為信都太守。
及王郎起,郡國皆降之,光獨不肯,遂與都尉李忠、令萬脩、功曹阮況、五官掾郭唐等同心固守。
廷掾持王郎檄詣府白光,光斬之于市,以徇百姓,發精兵四千人城守。
更始二年春,世祖自薊還,狼狽不知所向,傳聞信都獨為漢拒邯鄲,即馳赴之。
光等孤城獨守,恐不能全,聞世祖至,大喜,吏民皆稱萬歲,即時開門,與李忠、萬脩率官屬迎谒。
世祖入傳舍,謂光曰:「伯卿,今勢力虛弱,欲俱入城頭子路、力子都兵中,何如邪?」光曰:「不可。
」世祖曰:「卿兵少,如何?」光曰:「可募發奔命,出攻傍縣,若不降者,恣聽掠之。
人貪财物,則兵可招而緻也。
」世祖從之。
拜光為左大将軍,封武成侯,留南陽宗廣領信都太守事,使光将兵從。
光乃多作檄文曰:「大司馬劉公将城頭子路、力子都兵百萬衆從東方來,擊諸反虜。
」遣騎馳至巨鹿界中。
吏民得檄,傳相告語。
世祖遂與光等投暮入堂陽界,使騎各持炬火,彌滿澤中,光炎燭天地,舉城莫不震驚惶怖,其夜即降。
旬日之間,兵衆大盛,因攻城邑,遂屠邯鄲,乃遣光歸郡。
城頭子路者,東平人,姓爰,名曾,字子路,與肥城劉诩起兵盧城頭,故号其兵為「城頭子路」。
曾自稱「都從事」,诩稱「校三老」,寇掠河、濟間,衆至二十餘萬。
更始立,曾遣使降,拜曾東萊郡太守,诩濟南太守,皆行大将軍事。
是歲,曾為其将所殺,衆推诩為主,更始封诩助國侯,令罷兵歸本郡。
力子都者,東海人也。
起兵鄉裡,抄擊徐、兖界,衆有六七萬。
更始立,遣使降,拜子都徐州牧。
為其部曲所殺,餘黨複相聚,與諸賊會于檀鄉,因号為檀鄉。
檀鄉渠帥董次仲始起茌平,遂渡河入魏郡清河,與五校合,衆十餘萬。
建武元年,世祖入洛陽,遣大司馬吳漢等擊檀鄉,明年春,大破降之。
是歲,更封光阿陵侯,食邑萬戶。
五年,征詣京師,奉朝請。
其冬卒。
子隗嗣。
後阮況為南陽太守,郭唐至河南尹,皆有能名。
隗字仲和,少好黃、老,清靜寡欲,所得奉秩,常以赈恤宗族,收養孤寡。
顯宗聞之,擢奉朝請,遷羽林左監、虎贲中郎将,又遷長水校尉。
肅宗即位,雅相敬愛,數稱其行,以為将作大匠。
将作大匠自建武以來常谒者兼之,至隗乃置真焉。
建初五年,遷太仆,八年,代窦固為光祿勳,所曆皆有稱。
章和元年,拜司空。
隗義行内修,不求名譽,而以沈正見重于世。
和帝即位,大将軍窦憲秉權,專作威福,内外朝臣莫不震懾。
時,憲擊匈奴,國用勞費,隗奏議征憲還,前後十上。
獨與司徒袁安同心畢力,持重處正,鲠言直議,無所回隐,語在《袁安傳》。
永元四年薨,子屯嗣。
帝追思隗忠,擢屯為步兵校尉,徙封西陽侯。
屯卒,子勝嗣。
勝卒,子世嗣,徙封北鄉侯。
李忠字仲都,東萊黃人也。
父為高密都尉。
忠元始中以父任為郎,署中數十人,而忠獨以好禮修整稱。
王莽時為新博屬長,郡中鹹敬信之。
更始立,使使者行郡國,即拜忠都尉官。
忠遂與任光同奉世祖,以為右大将軍,封武固侯。
時,世祖自解所佩绶以帶忠,因從攻下屬縣。
至苦陉,世祖會諸将,問所得财物,唯忠獨無所掠。
世祖曰:「我欲特賜,李忠,諸卿得無望乎?」即以所乘大骊馬及繡被衣物賜之。
進圍巨鹿,未下,王郎遣将攻信都,信都大姓馬寵等開城内之,收太守宗廣及忠母、妻,而令親屬招呼忠。
時,寵弟從忠為校尉,忠即時召見,責數以背恩反城,因格殺之。
諸将皆驚曰:「家屬在人手中,殺其弟,何猛也!」忠曰:「若縱賊不誅,則二心也。
」世祖聞而美之,謂忠曰:「今吾兵已成矣,将軍可歸救老母、妻、子,宜自募吏民能得家屬者,賜錢千萬,來從我取。
」忠曰:「蒙明公大恩,思得效命,誠不敢内顧宗親。
」世祖乃使任光将兵救信都,光兵于道散降王郎,無功而還。
會更始遣将攻破信都,忠家屬得全。
世祖因使忠還,行太守事,收郡中大姓附邯鄲者,誅殺數百人。
及任光歸郡,忠乃還複為都尉。
建武二年,更封中水侯,食邑三千戶。
其年,征拜五官中郎将,從平寵萌,董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