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李萬邳劉耿列傳第十一

關燈
六年,遷丹陽太守。

    是時,海内新定,南方海濱江淮,多擁兵據土。

    忠到郡,招懷降附,其不服者悉誅之,旬月皆平。

    忠以丹陽越俗不好學,嫁娶禮儀,衰于中國,乃為起學校,習禮容,春秋鄉飲,選用明經,郡中向慕之。

    墾田增多,三歲間流民占着者五萬餘口。

    十四年,三公奏課為天下第一,遷豫章太守。

    病去官,征詣京師。

    十九年,卒。

     子威嗣。

    威卒,子純嗣,永平九年,坐母殺純叔父。

    國除。

    永初七年,鄧太後複封純琴亭侯。

    純卒,子廣嗣。

     萬脩字君遊,扶風茂陵人也。

    更始時,為信都令,與太守任光、都尉李忠共城守,迎世祖,拜為偏将軍,封造義侯。

    及破邯鄲,拜右将軍,從平河北。

    建武二年,更封槐裡侯。

    與揚化将軍堅镡俱擊南陽,未克而病,卒于軍。

     子普嗣,徙封泫氏侯。

    普卒,子親嗣,徙封扶柳侯。

    親卒,無子,國除。

    永初七年,鄧太後紹封脩曾孫豐為曲平亭侯。

    豐卒,子熾嗣。

    永建元年,熾卒,無子,國除。

    延熹二年,桓帝紹封脩玄孫恭為門德亭侯。

     邳彤字偉君,信都人也。

    父吉,為遼西太守。

    彤初為王莽和成卒正。

    世祖徇河北,至下曲陽,彤舉城降,複以為太守,留止數日。

    世祖北至薊,會王郎兵起,使其将徇地,所到縣莫不奉迎,唯和成、信都堅守不下。

    彤聞世祖從薊還,失軍,欲至信都,乃先使五官掾張萬、督郵尹綏,選精騎二千餘匹,緣路迎世祖軍。

    彤尋與世祖會信都。

    世祖雖得二郡之助,而兵衆未合,議者多言可因信都兵自送,西還長安。

    彤廷對曰: 議者之言皆非也。

    吏民歌吟思漢久矣,故更始舉尊号而天下響應,三輔清宮除道以迎之。

    一夫荷戟大呼,則千裡之将無不捐城遁逃,虜伏請降。

    自上古以來,亦未有感物動民其如此者也。

    又蔔者王郎,假名因勢,驅集烏合之衆,遂震燕、趙之地;況明公奮二郡之兵,揚響應之威,以攻則何城不克,以戰則何軍不服!今釋此而歸,豈徒空失河北,必要驚動三輔,堕損威重,非計之得者也。

    若明公無複征伐之意,則雖信都之兵猶難會也。

    何者?明公既西,則邯鄲城民不肯捐父母、背城主,而千裡送公,其離散亡逃可必也。

     世祖善其言而止。

    即日拜彤為後大将軍,和成太守如故,使将兵居前。

    比至堂陽,堂陽已反屬王郎,彤使張萬、尹綏先曉譬吏民,世祖夜至,即開門出迎。

    引兵擊破白奢賊于中山。

    自此常從戰攻。

     信都複反為王郎,郎所置信都王捕系彤父弟及妻子,使為手書呼彤曰:「降者封爵,不降族滅。

    」彤涕泣報曰:「事君者不得顧家。

    彤親屬所以至今得安于信都者,劉公之恩也。

    公方争國事,彤不得複念私也。

    」會更始所遣将攻拔信都,郎兵敗走,彤家屬得免。

     及拔邯鄲,封武義侯。

    建武元年,更封靈壽侯,行大司空事。

    帝入洛陽,拜彤太常,月餘日轉少府,是年免。

    複為左曹侍中,常從征伐。

    六年,就國。

     彤卒,子湯嗣,九年,徙封樂陵侯。

    十九年,湯卒,子某嗣;無子,國除。

    元初元年,鄧太後紹封彤孫音為平亭侯。

    音卒、子柴嗣。

     初,張萬,尹綏與彤俱迎世祖,皆拜偏将軍,亦從征伐。

    萬封重平侯,綏封平台侯。

     論曰:凡言成事者,以功着易顯;謀幾初者,以理隐難昭。

    斯固原情比迹,所宜推察者也。

    若乃議者欲因二郡之衆,建入關之策,委成業,臨不測,而世主未悟,謀夫景同,邳彤之廷對,其為幾乎!語曰「一言可以興邦」,斯近之矣。

     劉植字伯先,巨鹿昌城人也。

    王郎起,植與弟喜、從兄歆率宗族賓客,聚兵數千人據昌城。

    聞世祖從薊還,乃開門迎世祖,以植為骁騎将軍,喜、歆偏将軍,皆為列侯。

    時真定王劉揚起兵以附王郎,衆十餘萬,世祖遣植說揚,揚乃降。

    世祖因留真定,納郭後,後即揚之甥也,故以此結之。

    乃與揚及諸将置酒郭氏漆裡舍,揚擊築為歡,因得進兵拔邯鄲,從平河北。

     建武二年,更封植為昌城侯。

    讨密縣賊,戰殁。

    子向嗣。

    帝使喜代将植營,複為骁騎将軍,封觀津侯。

    喜卒,複以歆為骁騎将軍,封浮陽侯。

    喜、歆從征伐,皆傳國于後。

    向徙封東武陽侯,卒,子述嗣,永平十五年,坐與楚王英謀反,國除。

     耿純字伯山,巨鹿宋子人也。

    父艾,為王莽濟平尹。

    純學于長安,因除為納言士。

     王莽敗,更始立,使舞陰王李轶降諸郡國,純父艾降,還為濟南太守。

    時李轶兄弟用事,專制方面,賓客遊說者甚衆。

    純連求谒不得通,久之乃得見,因說轶曰:「大王以龍虎之姿,遭風雲之時,奮迅拔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