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回 發熱發狂斷送要隘 忽和忽戰贻笑外邦
關燈
小
中
大
派至,把他一切内容,打聽得明明白白的回去報告。
僧親王自然睡在鼓裡。
還在隻望英艦人口,他便可以大得其勝。
一直等到次日黎明,方見一隻英國兵艦,随帶幾隻小火輪,以及不少的舢闆船,正從水面緩緩駛來。
僧親王本已等得不耐煩的了,一見一縷晨煙直沖半空,便知英船已近,正待下令開炮,忽見那隻英船,不知怎樣一來,沖入一段積沙之處,陷了下來。
僧親王反又止住開炮,對着衆臣說道:“此艦既已陷入積沙之處,難道還會插翅飛去不成?與其開炮打死他們,不如派了我們的船隻,前去将他團團圍住,活捉洋鬼子,解到北京獻功,自然比較将他們統統打成炮灰,更有面子。
” 僧親王的說話未完,忽又見英艦的桅杆之上,陡然挂起一樣雪白的東西,急命将弁前去看來,據報說就是挂的打了敗仗的白旗。
僧親王一聽此話,不禁呵呵大笑起來道:“平常時候,人們總說洋鬼子用兵厲害。
今天照咱們瞧來,這些洋鬼子的本領,不過爾爾。
可知從前廣東的幾次敗仗,并非洋鬼子的能耐,都是咱們的漢人沒有出息,或是沒有替咱們滿人出力,無非虛報聲勢而已。
那時林則徐的辦了充軍之罪,葉銘琛且被洋鬼子捉到印度,剝去他的衣裳,穿到狗子身上,真正不屈呀不屈。
”哪知僧親王正在樂得手舞足蹈的時候,忽又瞧見那隻兵艦,漸漸的活動起來。
一個不防,那隻兵艦早已似燕子般的駛了進口,僧親王直到那時,方知中了英人之計,連連的這裡調兵,那裡開炮,已經不及。
再加英人本已暗暗的四布精兵,一面派兵繞過北塘,接連占了新河、唐沽一帶地方,一面又從陸路四處攻入。
那時的那位僧親王,當然急得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還是不敢奏知鹹豐皇上,怕得誇口之罪。
幸虧那位樂提督,雖然也是一位旗人,總算是個軍功出身,又見事已驚動畿輔,國家存亡之際,隻好不要命的督率手下旗兵,在那北炮台上,一停不停的開着火炮,這樣一來,方才支持了幾天。
七月初五那天的黎明,忽又來了一員英國的大将,此人名叫魯恺,就是英國使臣阿爾金手下的參贊。
他見直隸提督樂善,死守炮台,英兵一時不能進展,便向阿爾金那裡,自告奮勇,親率兵弁,要與樂善一戰。
阿爾金自然一口允許。
魯恺即率精兵三千,親自拿千裡鏡照着樂善所處的地方,瞄準大炮,當下隻聽得轟隆咚的一聲,可憐那位直隸提督樂軍門,早被一架無情火炮,打得肢體橫飛,盡了忠了。
手下兵士,一見主将陳亡,自然一齊潰散。
僧親三吃此敗仗,雖然不敢奏上,可是鹹豐皇上已經知道。
一見樂善陣亡,大沽南北兩炮台同時失守,這一急還當了得。
趕忙下了一道上谕,命僧親王從速退守通州,以保畿輔;又召朝臣,垂問可有别樣良法。
那時怡親王載垣,戶部尚書端華,内務府總管兼工部左待郎肅順,三位軍機王大臣,一同奏稱:說是大沽口既失,天津已無門戶可守,英兵旦夕可占天津。
我國南方,正有軍事,勤王之兵,萬難驟至。
與其長此支持,将來恐驚畿輔,不若下谕召回僧王,以示停戰修和的決心。
再派幾位能言善辯的大臣,去與英使重伸和議。
英使若再不允,皇上再加一點天恩,不妨賞使他們百十萬的銀錢。
夷人素來貪财,這件和議,斷無不成之理。
鹹豐皇上聽了三人之奏,躊躇半日,方始微謂着說道:“事已至此,也隻有這般辦理的了。
但是僧格林心,不能馬上召回,一則要他把守通州門戶,二則一經召回,太覺示弱于人,和議難得成就。
” 皇上說到這裡,即命太常寺少卿文俊,通政關副使恒祺二人,去到天津與那英使議和。
誰知文俊、恒祺二人到了天津,去拜英使阿爾金,阿爾金不肯接見。
說是文恒二人,官卑職小,不能當此全權重任。
文恒二人無可奈何,隻得回奏皇上。
皇上便又改派大學士桂良,充任全權議和大臣,去與英使阿爾金接洽。
英使阿爾金見是我國
僧親王自然睡在鼓裡。
還在隻望英艦人口,他便可以大得其勝。
一直等到次日黎明,方見一隻英國兵艦,随帶幾隻小火輪,以及不少的舢闆船,正從水面緩緩駛來。
僧親王本已等得不耐煩的了,一見一縷晨煙直沖半空,便知英船已近,正待下令開炮,忽見那隻英船,不知怎樣一來,沖入一段積沙之處,陷了下來。
僧親王反又止住開炮,對着衆臣說道:“此艦既已陷入積沙之處,難道還會插翅飛去不成?與其開炮打死他們,不如派了我們的船隻,前去将他團團圍住,活捉洋鬼子,解到北京獻功,自然比較将他們統統打成炮灰,更有面子。
” 僧親王的說話未完,忽又見英艦的桅杆之上,陡然挂起一樣雪白的東西,急命将弁前去看來,據報說就是挂的打了敗仗的白旗。
僧親王一聽此話,不禁呵呵大笑起來道:“平常時候,人們總說洋鬼子用兵厲害。
今天照咱們瞧來,這些洋鬼子的本領,不過爾爾。
可知從前廣東的幾次敗仗,并非洋鬼子的能耐,都是咱們的漢人沒有出息,或是沒有替咱們滿人出力,無非虛報聲勢而已。
那時林則徐的辦了充軍之罪,葉銘琛且被洋鬼子捉到印度,剝去他的衣裳,穿到狗子身上,真正不屈呀不屈。
”哪知僧親王正在樂得手舞足蹈的時候,忽又瞧見那隻兵艦,漸漸的活動起來。
一個不防,那隻兵艦早已似燕子般的駛了進口,僧親王直到那時,方知中了英人之計,連連的這裡調兵,那裡開炮,已經不及。
再加英人本已暗暗的四布精兵,一面派兵繞過北塘,接連占了新河、唐沽一帶地方,一面又從陸路四處攻入。
那時的那位僧親王,當然急得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還是不敢奏知鹹豐皇上,怕得誇口之罪。
幸虧那位樂提督,雖然也是一位旗人,總算是個軍功出身,又見事已驚動畿輔,國家存亡之際,隻好不要命的督率手下旗兵,在那北炮台上,一停不停的開着火炮,這樣一來,方才支持了幾天。
七月初五那天的黎明,忽又來了一員英國的大将,此人名叫魯恺,就是英國使臣阿爾金手下的參贊。
他見直隸提督樂善,死守炮台,英兵一時不能進展,便向阿爾金那裡,自告奮勇,親率兵弁,要與樂善一戰。
阿爾金自然一口允許。
魯恺即率精兵三千,親自拿千裡鏡照着樂善所處的地方,瞄準大炮,當下隻聽得轟隆咚的一聲,可憐那位直隸提督樂軍門,早被一架無情火炮,打得肢體橫飛,盡了忠了。
手下兵士,一見主将陳亡,自然一齊潰散。
僧親三吃此敗仗,雖然不敢奏上,可是鹹豐皇上已經知道。
一見樂善陣亡,大沽南北兩炮台同時失守,這一急還當了得。
趕忙下了一道上谕,命僧親王從速退守通州,以保畿輔;又召朝臣,垂問可有别樣良法。
那時怡親王載垣,戶部
我國南方,正有軍事,勤王之兵,萬難驟至。
與其長此支持,将來恐驚畿輔,不若下谕召回僧王,以示停戰修和的決心。
再派幾位能言善辯的大臣,去與英使重伸和議。
英使若再不允,皇上再加一點天恩,不妨賞使他們百十萬的銀錢。
夷人素來貪财,這件和議,斷無不成之理。
鹹豐皇上聽了三人之奏,躊躇半日,方始微謂着說道:“事已至此,也隻有這般辦理的了。
但是僧格林心,不能馬上召回,一則要他把守通州門戶,二則一經召回,太覺示弱于人,和議難得成就。
” 皇上說到這裡,即命太常寺少卿文俊,通政關副使恒祺二人,去到天津與那英使議和。
誰知文俊、恒祺二人到了天津,去拜英使阿爾金,阿爾金不肯接見。
說是文恒二人,官卑職小,不能當此全權重任。
文恒二人無可奈何,隻得回奏皇上。
皇上便又改派大學士桂良,充任全權議和大臣,去與英使阿爾金接洽。
英使阿爾金見是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