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關燈
不久之後,他感染了天花,因而縮短了慶典活動。

     還在恢複中的少年艾哈邁德就已經表現出了他的急性子和熱情活力。

    有一次,他的大維齊爾表示,如果國庫不能再拿出一筆額外的賞金,他就不能出征匈牙利。

    于是,蘇丹給他捎話說:&ldquo如果你還珍惜自己的性命,就馬上出發。

    &rdquo還有一次,近衛軍和常備西帕希騎兵為了抗議拖欠軍饷,朝他們的長官扔石頭。

    還是個孩子的蘇丹披上了猩紅色的袍子&mdash&mdash哈倫·拉希德(Harun-al-Rashid)[3]在行刑的日子就會這麼穿&mdash&mdash把高級軍官傳喚到面前,專橫地審問了他們。

    他告訴他們,軍饷很快就會發放。

    &ldquo你們怎麼能不相信我呢?你們怎麼敢跑來侮辱我的&lsquo高門&rsquo?把有罪的家夥給我交出來。

    &rdquo這些人吓壞了,不敢作聲。

    過了一會兒,其中一位阿迦回答蘇丹說,起頭鬧事的不是蘇丹的奴隸,而是為了加強駐防,按照艾哈邁德的命令征募的陌生人。

    這些人的名字被點了出來,随後立即被處決。

    蘇丹還嚴詞警告負責搬運屍首的頭目們說:&ldquo下次你們再敢抗命不遵,我就把你們全殺掉,一個不留。

    &rdquo 但是,随着艾哈邁德日漸成熟,他卻不再像年少時那樣充滿活力了。

    1606年5月,蘇丹主持了迪萬會議,探讨即将展開的對波斯的戰争。

    為了這場戰争,奧斯曼大軍已經在斯庫塔裡集結待命,蘇丹卻提出推遲行動。

    與會人士都驚訝得說不出話來。

    接着,大穆夫提争辯說,帝國的馬尾旗幟已經豎立在亞洲海岸,全世界都看到了;如果現在拔營撤兵,一定會被人恥笑。

    于是,蘇丹建議縮小戰役的規模,由費爾哈德帕夏(FerhadPasha)率領一部分部隊出征。

    大穆夫提又詢問道,如果國庫真的像蘇丹所說的那樣空空如也,那麼可否由蘇丹本人出資支持這場戰役,就像蘇萊曼蘇丹在他生前最後一場戰役時所做的那樣?艾哈邁德答道,時代已經變了,以前必須要做的事情,今天可能已經不方便做了。

    接着,他就打發迪萬散會。

    于是,被人稱作&ldquo有勇無謀的費爾哈德&rdquo的費爾哈德帕夏就率領一支軍隊深入了亞洲。

    但是,他根本沒有足夠的資金來支付軍饷、籌集補給。

    不久,他手下的近衛軍掀起了兵變,随後被他們在路上遭遇的第一支叛軍擊潰。

     除此之外,艾哈邁德在他的任期内就再也沒有自己拿過什麼主意。

    他反複無常,缺乏判斷力,沒有能力遴選出優秀的謀臣,不停更換大維齊爾的人選,且做出的更換人選的決定往往是受到了後宮的影響。

    出于一己私利,宮裡的各色人等對蘇丹的影響力越來越大。

    尤其是他的黑宦官總管,自己擁有一個小宮廷,排場堪比他的主人。

    當時,一個意大利人這樣評論道:&ldquo人們根本不知道究竟誰才是君主。

    &rdquo不僅如此,随着蘇丹家族中的女性與蘇丹手下的官員和寵臣聯姻的現象日漸常見,後宮的影響力還擴展到了各個方面。

    在聯姻關系的保護下,他們得以肆意盤剝勒索,玩忽職守,在帝國内部巧取豪奪,敗壞政府風氣。

     1617年,27歲的艾哈邁德一世駕崩。

    以往14代的奧斯曼帝國蘇丹都是父子相傳,而艾哈邁德的皇位卻傳給了他低能的弟弟穆斯塔法一世。

    不知所措的穆斯塔法被人從大薩拉基裡奧宮的地牢裡帶了出來。

    他在地牢裡生活了14年。

    根據英格蘭特使托馬斯·羅爵士(SirThomasRoe)的記載,有些人将穆斯塔法視為聖人,因為他&ldquo介于狂人和傻瓜之間,能看到幻象,還有迷信天使&rdquo。

    在被關押期間,他的一項消遣活動是喂博斯普魯斯海峽裡的魚。

    但他投給魚的不是食物碎屑,而是金币。

    在黑宦官總管的提議下,迪萬禁止了他的這種行為。

    黑宦官總管建議說,還不如把這些金币留起來,等到他有朝一日即位時,拿去犒賞近衛軍。

     艾哈邁德一世在有了自己的兒子之後,很想讓兒子做接班人,于是兩次考慮将穆斯塔法處決[至少理查德·諾爾斯(RichardKnolles)[4]是這樣記載的]。

    第一次,他在前一天夜裡&ldquo看見了鬼魂,做了噩夢&rdquo,于是作罷。

    第二次,他看到他的弟弟和衛兵一起在大薩拉基裡奧宮的花園裡漫步,勃然大怒,拿出弓箭就要射死他。

    結果,他突然感到胳膊和肩膀一陣劇痛,隻好放棄。

    他認為,這是先知穆罕默德不想讓穆斯塔法死。

    于是,在漫長的監禁生活中日漸瘋癫的穆斯塔法最終繼承了蘇丹寶座。

    不久,他就被趕下了台,再次回到了幽閉之所。

    接替其大位的是他的侄子、艾哈邁德一世14歲的兒子奧斯曼,是為奧斯曼二世。

     穆斯塔法是被近衛軍趕下台的。

    近衛軍此時實際上已經控制了都城。

    憑借擁立之功,他們在短短三個月内就得到了兩筆不菲的賞賜。

    年少的奧斯曼十分憧憬能像他的祖先立法者蘇萊曼那樣立下赫赫戰功。

    他十分擅長使用武器,據說為了炫耀射術,他會命令戰俘甚至他本人的侍從站到自己面前做靶子。

    此時,歐亞兩洲的前線都處于相對和平的時期,但他不顧大臣的勸阻,執意要對波蘭開戰,借口是克裡米亞的鞑靼人(他們是蘇丹的附庸)經常會和烏克蘭的哥薩克(他們則是波蘭人的臣屬)為了争奪奴隸和追捕盜竊牲畜的竊賊而發生争端。

     在奧斯曼軍隊初戰告捷之後,奧斯曼蘇丹在1621年集結了一支規模超過蘇萊曼時期任何一支軍隊的大軍。

    他穿上祖先留下來的铠甲,率軍經過阿德裡安堡,渡過多瑙河,抵達了德涅斯特河(Dneister)河畔。

    由于寒冷天氣的提前降臨、雇傭兵的嘩變和其他困難,他們的行軍十分艱難。

    蘇丹下令修建了一座橫跨德涅斯特河的橋梁,但是跨過橋梁後對防禦堅固的據點霍京(Choczim)的一系列攻擊并不奏效。

    他的部隊十分不滿,(用諾爾斯的話說)&ldquo甯可在逃跑、劫掠甚至吃飯的時候喪命,也不想在面對敵人的時候犧牲&rdquo。

    蘇丹本人倒是願意親冒矢石,但是他沒有辦法&ldquo像他的祖先在類似的境遇中&rdquo那樣煽動士兵跟他一起作戰。

    于是,他隻好在蒙受了慘重的損失後撤退,并且與波蘭人議和。

    随後,他回到伊斯坦布爾,宣稱自己獲得了勝利。

    但是,就像倫敦接到的報告所說的那樣:&ldquo偉大的閣下于1月1日入城,穿得像一名普通的士兵,沒有滿載戰利品的車隊,更沒有什麼排場。

    他在這場戰争中損失頗為慘重,特别是損失掉了許多馬匹。

    &rdquo 近衛軍開始對奧斯曼心懷不滿。

    這一方面是因為在戰場上吃了敗仗(實際上近衛軍很大程度上要為這場失利負責),另一方面是因為他們貪得無厭的本性。

    很難說是因為他們太過貪心,還是因為帝國的國庫經常性地陷入虧空的窘境,近衛軍得到的軍饷和賞錢總是低于他們的預期。

    比如,他們會抱怨說,他們在戰鬥中要冒着生命危險去拿敵人的首級,可現在一個首級能換到的賞錢隻有區區一枚達克特金币。

     此外,和蘇丹的許多臣屬一樣,近衛軍還厭惡蘇丹微服私訪的習慣。

    蘇丹經常在宮裡幾名官員的陪伴下,化裝後在夜裡穿行于城市的大街小巷,&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