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關燈
多瑙河流域的勝利達到了頂點,此時進行和談就成了符合相關各方利益的一件事。

    查理五世本人希望和談,以便騰出手來對付新教徒。

    因此,哈布斯堡家族的兄弟倆&mdash&mdash查理五世和斐迪南&mdash&mdash終于都同意與蘇丹和談(至少是在陸地上)。

    在與布達的帕夏達成停戰協議之後,他們聯合派出了一系列特使前往伊斯坦布爾。

    經過三年的努力,他們終于在1547年取得了成果,在阿德裡安堡簽署了為期五年、承認現狀的和約。

    根據這項和約,蘇萊曼可以保留所有新征服的土地;匈牙利的領土還有一小部分留在斐迪南的手中,但它需要為此向奧斯曼帝國政府支付歲貢。

    查理五世在奧格斯堡(Augsburg)[3]在這項和約上簽了字,法國國王、威尼斯共和國和教皇保祿三世(盡管他在對待新教徒的态度問題上與查理五世不和)也都在和約上簽了字。

     對于蘇萊曼來說,這項和約也來得恰逢其時,因為在1548年的春天,他已經準備好對波斯發動第二次戰争了。

    不過,這次戰争并不是決定性的,他取得的戰果僅僅是奪取了凡城(Van)。

     按照東西方之間來回搖擺的慣例,蘇萊曼接下來又一次投身匈牙利事務。

    在阿德裡安堡簽署的和約并沒有能夠維持滿五年。

    此時的匈牙利實際上由三股勢力瓜分,而斐迪南很快就開始對自己占有的份額感到不滿。

    土耳其人的布達帕夏轄區将斐迪南的領土和特蘭西瓦尼亞分隔開了。

    在特蘭西瓦尼亞,伊莎貝拉王太後和她年幼的兒子待在利帕,為他繼承這個面積狹小但十分繁榮的國家做着準備。

    不過,在這裡最有影響力的人卻是野心勃勃的僧侶馬丁努齊。

    為此,伊莎貝拉向蘇萊曼訴苦,于是蘇萊曼下令剝奪這位僧侶的權力,并命人把他綁上送到伊斯坦布爾來。

     這樣一來,馬丁努齊就開始密謀反對蘇丹了&mdash&mdash這不僅符合斐迪南的利益,更符合他自己的利益。

    1551年,他偷偷地說服伊莎貝拉拿特蘭西瓦尼亞跟斐迪南交換别的地方的土地,于是将特蘭西瓦尼亞變成了奧地利的領土。

    因為促成此事有功,馬丁努齊獲得了樞機主教的頭銜。

    得知這一消息之後,蘇萊曼立即把奧地利的使節扔進了安納托利亞堡壘的黑塔(這是博斯普魯斯海峽一帶著名的監獄)中。

    這位使節在裡面遭受了兩年的折磨,被放出來時已經幾乎是個死人。

    接着,蘇萊曼命令深受信任并将在日後成為大維齊爾的穆罕默德·索科盧(MehmedSokollu)不顧漸涼的天氣率軍開進特蘭西瓦尼亞。

    大軍奪取了利帕,在那裡留下了一支守備隊後又撤了出來。

     斐迪南圍攻了利帕,并且收複了這座城市。

    盡管馬丁努齊也參與到了這一行動之中,但是他其實想安撫土耳其人的怒火。

    他對處于困境之中的奧斯曼守軍異常寬大,希望借此獲得蘇丹的原諒和獎賞。

    斐迪南覺察到了馬丁努齊的不忠舉動,于是命令他手下的将領處死馬丁努齊。

    他們買通了馬丁努齊的秘書,趁他坐在桌旁時用刀捅傷了他。

    接着,一隊全副武裝的西班牙和意大利士兵沖了進去,向呼喊着&ldquo耶稣!瑪利亞!&rdquo的馬丁努齊開火。

    他們在他的身上一共留下了63處傷口。

     1552年,奧斯曼軍隊再次入侵了匈牙利。

    他們奪取了一系列城堡,迅速增加了土耳其人控制區的面積。

    他們擊敗了斐迪南派來的一支軍隊,俘獲了半數的敵人,并把他們送到布達賣為奴隸。

    由于人數太多,他們隻好把這些人賤賣。

    不過,到了秋天,奧斯曼軍隊卻在布達東北方向的埃爾勞(Erlau)[4]遭遇了英勇的抵抗,在進行漫長的圍城之後不得不解圍撤退。

     在簽署了一項停戰協議之後,蘇丹又在1553年發動了他的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針對波斯的戰争。

    趁着蘇萊曼忙于匈牙利事務的時機,沙阿對土耳其人發動了攻擊(他有可能是受到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慫恿)。

    沙阿的兒子出任波斯軍隊的總司令,率軍奪取了埃爾祖魯姆(Erzurum)。

    負責管理埃爾祖魯姆的帕夏被波斯人引入了埋伏圈,遭遇了慘敗。

    接着,波斯人又取得了一系列勝利,以緻歐洲人都在喜氣洋洋地傳遞消息說,波斯人已經奪取了托魯斯山脈的山口,兵鋒已經威脅到了叙利亞。

    現在,輪到蘇萊曼複仇了。

     在阿勒頗度過了一個冬天之後,蘇萊曼和他的大軍在春天發動進攻,奪回了埃爾祖魯姆。

    接着,他們在卡爾斯(Kars)[5]附近的幼發拉底河上遊渡河,一路上以前所未有的瘋狂大肆破壞,将波斯人的土地燒成一片廢土。

    他們與敵人在波斯的國境内交戰,連戰連捷。

    事實證明,波斯人根本無力在野戰中抵抗蘇丹的大軍,也無法奪回被土耳其人占領的土地。

    不過,土耳其人也不可能永久性地在如此遙遠的地方占據土地,因為他們既沒有能力徹底解決波斯人,也無法對波斯人的威脅坐視不顧。

    這樣一來,雙方就陷入了對彼此都沒有好處的僵局。

    1554年的秋天,波斯人的使節來到埃爾祖魯姆,雙方簽署了停戰協議,又在第二年正式簽署了和約。

     蘇萊曼的亞洲戰事至此告一段落。

    事後算來,這些戰争也不能說是沒有收獲。

    根據和約,蘇萊曼放棄了大不裡士及其周邊地區,這相當于承認了他沒有能力永久性地深入波斯的心髒地帶,正如同他沒有能力深入中歐的心髒地帶一樣。

    不過,他還是在東方為他的帝國拓展了領土,牢牢占據了巴格達、美索不達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