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關燈
小
中
大
一來,對法令的解釋權就會不可避免地以各種形式下放,導緻在行省中出現對法令的濫用和各種貪贓枉法的現象,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留下了日後官員腐敗的隐患。
不過,在眼下,由于蘇萊曼對正義、公平和秩序的孜孜追求,再加上強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執行能力,這種權力分散的趨勢暫時還不會成為帝國臣民頭上的重擔,新的法律在大體上也還是改善了他們的境遇。
蘇萊曼在全國範圍内鞏固了他的政府,特别是它的宗教體系。
他确認并擴大了烏理瑪的首領[大穆夫提或謝赫伊斯蘭(Sheikh-ul-Islam)[5]]的權力和特權,使其實際上擁有了可以與大維齊爾比肩的地位,從而調整了立法機構和行政機構之間的力量平衡。
與此同時,他重組并加強了烏理瑪,使帝國内的法官和其他的穆夫提(他們現在成了法官的法學顧問)也成為烏理瑪的一部分,并且讓他們都獲得了一些特權,例如無須納稅和不被罰沒财産的特權。
這樣一來,他們就可以實現父子相承,從而在帝國内部形成了一個來自教育和法律行業的世襲階層。
他們并非土地的貴族,而是&ldquo頭腦的貴族&rdquo。
不過,随着時間的推移,他們享有的這種特權将會帶來一些問題。
蘇萊曼發展了烏理瑪的教育體系,他們的學校繼續由宗教基金會資助,并且附屬于清真寺。
穆斯林男孩可以在這些學校裡獲得幾乎免費的教育,這種待遇遠遠超過了同時期的基督教國家。
蘇萊曼十分慷慨地創辦了大量的學校和高等學院,擴展了征服者穆罕默德留下的教育體系。
在蘇萊曼統治期間,首都伊斯坦布爾的小學(mektebs)數量增加到了14所。
小學教授孩子們閱讀、書寫和伊斯蘭教的基本原理,小學畢業的學童會興高采烈地在街上舉行遊行,就像舉行割禮慶典時一樣。
有能力也有意願的小學畢業生可以進入伊斯蘭學校學習。
此時,一共有八所伊斯蘭學校,分别位于八個重要的清真寺的轄區内,因而被人稱作&ldquo八座知識的天堂&rdquo。
參考西方的人文學科,這些伊斯蘭學校會開設十種課程,分别是語法、句法、邏輯、形而上學、哲學、論題、文體學、幾何、天文學和占星學。
還有一些高等的宗教學校,相當于大學層次的法學院校,其大部分的畢業生都會成為伊瑪目(負責帶領人們做禮拜)或教師。
像以前一樣,這些院校都是緊鄰或靠近清真寺院落的建築群的一部分。
其周邊還會有府庫、銀行、供旅行者使用的客棧、餐廳、圖書館、浴場、噴泉和奧斯曼&ldquo福利國家&rdquo提供的其他慈善設施,例如粥廠、醫院和瘋人院。
處于這個黃金時代的頂點的蘇萊曼,既是伊斯蘭世界的蘇丹&mdash哈裡發,又被文藝複興中的歐洲人視作一位&ldquo偉大的閣下&rdquo。
蘇萊曼本人集東方式的神聖君權與西方式的貴族榮耀于一身,他同時也希望将伊斯坦布爾改造成一座在建築層面上豪華壯麗的都城,使之可以在蓬勃發展的16世紀跻身偉大城市的行列。
于是,随着他接連不斷的征服和财政收入的迅速增加,一座座圓形穹頂和高聳的宣禮塔也漸次改變着伊斯坦布爾的天際線;即便到了蘇萊曼身後四個世紀的今天,這些建築的獨特輪廓依然裝點着馬爾馬拉海的風景線。
當年由征服者穆罕默德繼承自拜占庭的建築風格,在蘇萊曼的時代達到了頂峰。
這些建築讓人們實實在在地看到了伊斯蘭教的榮光,以及它在這個曾經由基督教主導的世界播撒文明的成果。
這種連接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文明的建築風格,在一個人的作品中達到了巅峰。
這個人就是堪稱曆史上最偉大的建築家之一的米馬爾·希南(MirmarSinan)。
他來自安納托利亞,是一位基督徒石匠的兒子。
年輕時,他曾經加入近衛軍,作為軍事工程師伴随蘇丹南征北戰。
漸漸地,他成了建造要塞、軍火庫、橋梁和輸水渠的行家裡手。
50歲時,他成了皇家首席建築師,開始在蘇萊曼身邊服務,把他作為軍事工程師掌握的技巧用到了建造精美的宗教建築上。
他修建了數百座風格持重莊嚴的清真寺和陵墓,以奧斯曼土耳其文明特有的方式融合了簡潔與典雅、力量與輕快,豐富了16世紀的建築藝術。
其中最出色的傑作要數為蘇萊曼蘇丹本人興建的蘇萊曼清真寺和陵墓。
在建設這組建築時,希南意在使其超過查士丁尼皇帝(EmperorJustinian)[6]的聖索菲亞大教堂(此時已經被稱作阿亞索菲亞清真寺)。
他研究了阿亞索菲亞清真寺的建築特點,根據伊斯蘭教儀式的需要調整了其平面規劃。
在蘇丹的資助下,希南在伊斯坦布爾這座城市中,将這種東西方交融的建築風格推到了極緻。
這一時期的奧斯曼設計師們在設計建築(無論是宗教建築還是世俗建築)的内部裝潢時,往往會更多地借鑒東方的風格。
他們會在牆體上使用顔色明快、飾有花紋的瓷磚。
這種瓷磚起源于早年的波斯,此時則主要在伊茲尼克(Iznik,即以前的尼西亞)和伊斯坦布爾的作坊裡生産,經手的工匠都是從大不裡士專門遷來的波斯匠人。
像征服者穆罕默德的時代一樣,來自波斯的文化影響依然在文學領域中占主導地位,并在蘇萊曼統治期間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蘇萊曼特别鼓勵詩歌。
在他的積極資助下,波斯傳統風格的奧斯曼詩歌創作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他設置了一個地位崇高的職位,叫作&ldquo帝國叙事詩人&rdquo,其主要任務就是用詩作記錄時事。
用詩作記載曆史事件,這是曾經的菲爾多西和其他波斯詩人的傳統。
[1]一種長及腳踝的長袍。
[2]這是君士坦丁堡城中一座曆史可以追溯到羅馬帝國時期的古代競技場。
由于土耳其人對賽馬等賽事不感興趣,在奧斯曼帝國時期,這座競技場逐漸變成了舉辦慶典儀式的場所。
[3]原文是Pleiades,即昴宿星團。
有些人認為這裡是神的居所。
[4]指自己不擁有土地、對地主承擔封建義務但以自己的耕畜、農具等獨立進行耕作的農民。
在15世紀的英格蘭,這種佃冊農占大多數。
[5]奧斯曼帝國的大穆夫提擁有&ldquo謝赫伊斯蘭&rdquo的稱号。
本書中的&ldquo謝赫伊斯蘭&rdquo均指奧斯曼大穆夫提。
[6]即拜占庭帝國皇帝查士丁尼一世,527&mdash565年在位。
不過,在眼下,由于蘇萊曼對正義、公平和秩序的孜孜追求,再加上強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執行能力,這種權力分散的趨勢暫時還不會成為帝國臣民頭上的重擔,新的法律在大體上也還是改善了他們的境遇。
蘇萊曼在全國範圍内鞏固了他的政府,特别是它的宗教體系。
他确認并擴大了烏理瑪的首領[大穆夫提或謝赫伊斯蘭(Sheikh-ul-Islam)[5]]的權力和特權,使其實際上擁有了可以與大維齊爾比肩的地位,從而調整了立法機構和行政機構之間的力量平衡。
與此同時,他重組并加強了烏理瑪,使帝國内的法官和其他的穆夫提(他們現在成了法官的法學顧問)也成為烏理瑪的一部分,并且讓他們都獲得了一些特權,例如無須納稅和不被罰沒财産的特權。
這樣一來,他們就可以實現父子相承,從而在帝國内部形成了一個來自教育和法律行業的世襲階層。
他們并非土地的貴族,而是&ldquo頭腦的貴族&rdquo。
不過,随着時間的推移,他們享有的這種特權将會帶來一些問題。
蘇萊曼發展了烏理瑪的教育體系,他們的學校繼續由宗教基金會資助,并且附屬于清真寺。
穆斯林男孩可以在這些學校裡獲得幾乎免費的教育,這種待遇遠遠超過了同時期的基督教國家。
蘇萊曼十分慷慨地創辦了大量的學校和高等學院,擴展了征服者穆罕默德留下的教育體系。
在蘇萊曼統治期間,首都伊斯坦布爾的小學(mektebs)數量增加到了14所。
小學教授孩子們閱讀、書寫和伊斯蘭教的基本原理,小學畢業的學童會興高采烈地在街上舉行遊行,就像舉行割禮慶典時一樣。
有能力也有意願的小學畢業生可以進入伊斯蘭學校學習。
此時,一共有八所伊斯蘭學校,分别位于八個重要的清真寺的轄區内,因而被人稱作&ldquo八座知識的天堂&rdquo。
參考西方的人文學科,這些伊斯蘭學校會開設十種課程,分别是語法、句法、邏輯、形而上學、哲學、論題、文體學、幾何、天文學和占星學。
還有一些高等的宗教學校,相當于大學層次的法學院校,其大部分的畢業生都會成為伊瑪目(負責帶領人們做禮拜)或教師。
像以前一樣,這些院校都是緊鄰或靠近清真寺院落的建築群的一部分。
其周邊還會有府庫、銀行、供旅行者使用的客棧、餐廳、圖書館、浴場、噴泉和奧斯曼&ldquo福利國家&rdquo提供的其他慈善設施,例如粥廠、醫院和瘋人院。
處于這個黃金時代的頂點的蘇萊曼,既是伊斯蘭世界的蘇丹&mdash哈裡發,又被文藝複興中的歐洲人視作一位&ldquo偉大的閣下&rdquo。
蘇萊曼本人集東方式的神聖君權與西方式的貴族榮耀于一身,他同時也希望将伊斯坦布爾改造成一座在建築層面上豪華壯麗的都城,使之可以在蓬勃發展的16世紀跻身偉大城市的行列。
于是,随着他接連不斷的征服和财政收入的迅速增加,一座座圓形穹頂和高聳的宣禮塔也漸次改變着伊斯坦布爾的天際線;即便到了蘇萊曼身後四個世紀的今天,這些建築的獨特輪廓依然裝點着馬爾馬拉海的風景線。
當年由征服者穆罕默德繼承自拜占庭的建築風格,在蘇萊曼的時代達到了頂峰。
這些建築讓人們實實在在地看到了伊斯蘭教的榮光,以及它在這個曾經由基督教主導的世界播撒文明的成果。
這種連接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文明的建築風格,在一個人的作品中達到了巅峰。
這個人就是堪稱曆史上最偉大的建築家之一的米馬爾·希南(MirmarSinan)。
他來自安納托利亞,是一位基督徒石匠的兒子。
年輕時,他曾經加入近衛軍,作為軍事工程師伴随蘇丹南征北戰。
漸漸地,他成了建造要塞、軍火庫、橋梁和輸水渠的行家裡手。
50歲時,他成了皇家首席建築師,開始在蘇萊曼身邊服務,把他作為軍事工程師掌握的技巧用到了建造精美的宗教建築上。
他修建了數百座風格持重莊嚴的清真寺和陵墓,以奧斯曼土耳其文明特有的方式融合了簡潔與典雅、力量與輕快,豐富了16世紀的建築藝術。
其中最出色的傑作要數為蘇萊曼蘇丹本人興建的蘇萊曼清真寺和陵墓。
在建設這組建築時,希南意在使其超過查士丁尼皇帝(EmperorJustinian)[6]的聖索菲亞大教堂(此時已經被稱作阿亞索菲亞清真寺)。
他研究了阿亞索菲亞清真寺的建築特點,根據伊斯蘭教儀式的需要調整了其平面規劃。
在蘇丹的資助下,希南在伊斯坦布爾這座城市中,将這種東西方交融的建築風格推到了極緻。
這一時期的奧斯曼設計師們在設計建築(無論是宗教建築還是世俗建築)的内部裝潢時,往往會更多地借鑒東方的風格。
他們會在牆體上使用顔色明快、飾有花紋的瓷磚。
這種瓷磚起源于早年的波斯,此時則主要在伊茲尼克(Iznik,即以前的尼西亞)和伊斯坦布爾的作坊裡生産,經手的工匠都是從大不裡士專門遷來的波斯匠人。
像征服者穆罕默德的時代一樣,來自波斯的文化影響依然在文學領域中占主導地位,并在蘇萊曼統治期間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蘇萊曼特别鼓勵詩歌。
在他的積極資助下,波斯傳統風格的奧斯曼詩歌創作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他設置了一個地位崇高的職位,叫作&ldquo帝國叙事詩人&rdquo,其主要任務就是用詩作記錄時事。
用詩作記載曆史事件,這是曾經的菲爾多西和其他波斯詩人的傳統。
[1]一種長及腳踝的長袍。
[2]這是君士坦丁堡城中一座曆史可以追溯到羅馬帝國時期的古代競技場。
由于土耳其人對賽馬等賽事不感興趣,在奧斯曼帝國時期,這座競技場逐漸變成了舉辦慶典儀式的場所。
[3]原文是Pleiades,即昴宿星團。
有些人認為這裡是神的居所。
[4]指自己不擁有土地、對地主承擔封建義務但以自己的耕畜、農具等獨立進行耕作的農民。
在15世紀的英格蘭,這種佃冊農占大多數。
[5]奧斯曼帝國的大穆夫提擁有&ldquo謝赫伊斯蘭&rdquo的稱号。
本書中的&ldquo謝赫伊斯蘭&rdquo均指奧斯曼大穆夫提。
[6]即拜占庭帝國皇帝查士丁尼一世,527&mdash565年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