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關燈
i)的占領。

    在16年的戰争中被威尼斯人奪取的奧斯曼的土地也歸還給了蘇丹,不過當地的威尼斯駐軍可以攜帶着武器和軍需品不受阻攔地撤出。

    奧斯曼人也歸還了在摩裡亞、阿爾巴尼亞和達爾馬提亞占領的一些威尼斯的領土。

    威尼斯人需要支付一大筆歲貢,以此換取通商的自由,他們還獲準在伊斯坦布爾開設一家領事館來保護其公民的權利。

    就這樣,穆罕默德迫使愛琴海和地中海上最強大的海軍國家與他和談,從而為入侵意大利掃清了海上的障礙。

    他打算派遣一支奧斯曼艦隊以及由蓋迪克·艾哈邁德帕夏(GedikAhmedPasha)率領的陸軍入侵意大利。

    在和約簽署後幾個月,蘇丹占領了愛奧尼亞海上的幾個島嶼,作為進攻意大利海岸的海軍基地。

     1480年,奧斯曼人發動了對奧特朗托(Otranto)的攻擊。

    他們最初的進攻目标是布林迪西(Brindisi),但鑒于位于意大利半島腳後跟位置的奧特朗托缺乏海岸防禦,他們最終還是選擇了這裡。

    一隊騎兵奇襲了這座城鎮,一路殺人放火。

    該城有800名居民由于拒絕改信伊斯蘭教而被野蠻地處死。

    他們後來被教皇追封為聖人。

    周邊的鄉村也遭到了洗劫。

    奧斯曼人向布林迪西、萊切(Lecce)和塔蘭托(Taranto)的方向進擊,但被從那不勒斯趕來的一支鬥志昂揚的隊伍趕了回去。

    蘇丹希望能把奧特朗托變為進一步征服意大利的橋頭堡,但當地的居民紛紛逃走,不願意回到這座城鎮或是為入侵者提供補給。

    于是,大部分土耳其人隻好撤了回去,隻留下一支小型的守備隊,靠着來自亞得裡亞海的海上補給(威尼斯人很可能提供了幫助)支撐了下來。

    當地開始傳說穆罕默德将親率大軍入侵意大利。

    對此深感擔憂的教皇甚至考慮過逃到阿維尼翁(Avignon)[13]去。

    不過,他還是留了下來,開始向熱那亞、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各方勢力求援。

    結果,蘇丹和他的大軍并沒有出現,因為他已經把他的注意力轉向了東方的羅得島,奧斯曼軍隊也于同期撤出了意大利。

     在羅得島的要塞中,依然據守着最後的十字軍&mdash&mdash醫院騎士團。

    隻有奪取這裡的要塞,奧斯曼人才能徹底控制東地中海的海面,保證安納托利亞的安全。

    在堅韌不拔的大團長皮埃爾·德·歐比松(Pierred&rsquoAubusson)率領下的騎士們早就預見到會遭遇進攻,因此盡可能地加固了要塞,儲備了足以支撐三年的給養,還與埃及和突尼斯的穆斯林統治者結成了同盟。

    對這些舉措不屑一顧的奧斯曼人,在艦隊指揮官、有着巴列奧略家族血統的梅西赫帕夏(MesihPasha)[14]的率領下,于1479年冬天在羅得島的西北部進行了一次騎兵偵察。

    他們試圖對要塞發動突然襲擊,但并沒能奏效。

    梅西赫的部隊被趕出了羅得島。

    他随後回到隔海相望的馬爾馬裡斯港(Marmaris),等待春天援軍的到來。

    大約7000人的援軍如約從赫勒斯滂趕來,後面跟着運載重型攻城器械的大約50艘帆船。

     面對頑強的抵抗,土耳其人進行了持續多個星期的轟擊。

    在七月的最後一周,他們發動了總攻&mdash&mdash就在同一天,土耳其人在地中海另一端的奧特朗托登陸。

    在對羅得城要塞發動總攻的前一天,土耳其人按照他們的軍事傳統鼓噪喧鬧了一整天,笛子、钹和鼓發出震耳欲聾的響聲,讓城中的守軍知道總攻即将到來。

    盡管這種方式讓他們的進攻失去了突然性,但可以提高己方部隊的士氣,打擊對方的信心。

    對于土耳其人的喧嚣,騎士們回報以号聲和教堂的鐘聲。

    土耳其人朝着要塞射了一通箭,箭上帶着書信。

    他們宣稱,帕夏已經升起了黑旗,這意味着城破之後,城市将被洗劫一空,城中居民要麼被殺,要麼被賣為奴隸。

    接着,一波又一波的非正規軍,即&ldquo巴什波祖克&rdquo們,迅速地沖進了壁壘的廢墟,并且爬進了意大利人駐防的塔樓,在上面插上了奧斯曼人的旗幟。

    在他們的身後,堅不可摧的近衛軍陣列也快步沖了上來。

     志在必得的梅西赫帕夏選擇在此時傳令,告訴士兵們進城後不得劫掠,羅得島的财寶全部屬于蘇丹。

    結果,這個命令打擊了士兵們的戰鬥精神。

    騎士們在救世主、聖母、施洗者約翰的旗幟下沖上前去,擋住前往塔樓的道路,與入侵者在塔樓下狹窄的壁壘中展開肉搏,一直殺到城牆上和壕溝中到處堆滿了奧斯曼人的屍體。

    終于,一隊騎士殺進了塔樓,消滅了塔樓裡的入侵者,并把他們的旗幟扔到了地上。

    看到這一幕,灰心喪氣的土耳其士兵喪失了鬥志,開始逃跑。

    他們從還在前進的同袍之中擠出一條路想要逃走,而騎士們則在後面窮追不舍。

    用一位觀察者的話說,奧斯曼人&ldquo像豬一樣&rdquo被砍倒。

     圍城解除了。

    奧斯曼軍隊重新上船,在馬爾馬裡斯重新集結,然後撤回了伊斯坦布爾。

    軍隊的統帥被解除了職務,并且被貶黜到了加裡波利任職。

    羅得城成了一片廢墟,但紅底白十字的聖約翰旗仍然高高飄揚,象征着基督教的勝利。

    聖約翰旗還将在羅得島繼續飄揚半個世紀。

    現在,在經曆了一代人時間的不斷征伐之後,征服者的生命即将畫上句号。

     [1]&ldquo阿迦&rdquo是奧斯曼帝國中對文武官員的一種敬稱。

     [2]科穆甯家族曾經是拜占庭帝國的皇室。

    1204年,拜占庭帝國科穆甯王朝末代皇帝安德洛尼卡一世的孫子阿列克賽預見到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将會攻破君士坦丁堡,于是在黑海南岸的特拉布宗自立為皇帝,建立了特拉布宗帝國。

    特拉布宗帝國皇帝這一支系的科穆甯家族成員也被稱作&ldquo大科穆甯&rdquo。

    約翰四世統治時段為1429&mdash1460年。

    特拉布宗帝國1453年開始向奧斯曼帝國進貢。

     [3]即耶迪庫勒堡壘(YedikuleFortress),其字面意思即有七座塔的堡壘或地牢。

    此處曆史準确性存疑:七塔城堡在建立之初是帝國國庫,在16世紀才改為監獄。

     [4]即阿瑪斯特裡斯、錫諾普和特拉布宗。

     [5]即安納托利亞東南部。

     [6]弗拉德·德拉庫拉即為吸血鬼德拉庫拉故事的原型。

    他在曆史上還有一個名号為&ldquo穿刺王&rdquo,因為他會把人從高處抛到豎滿尖刺的地面上,以此實施死刑。

     [7]馬加什·科爾維努斯是匈雅提的次子,也被稱作匈雅提·馬加什。

     [8]今稱都拉斯,阿爾巴尼亞的一座沿海城市,位于克魯亞的西南方向。

     [9]位于今天阿爾巴尼亞中部的一座城市,在克魯亞的東南方向。

     [10]其英文名稱與前文提到過的斯庫塔裡相同,但并非同一個地方。

    斯庫台在今天的阿爾巴尼亞,毗鄰斯庫台湖,距離亞得裡亞海也不是很遠;斯庫塔裡則位于馬爾馬拉海的東岸,地處亞洲。

     [11]位于愛琴海中的島嶼,威尼斯人與奧斯曼人曾對此島嶼進行反複争奪。

     [12]又稱埃維亞島,是希臘第二大島嶼。

    原本在威尼斯人控制下,後來在1470年被奧斯曼人奪取。

     [13]阿維尼翁位于法國南部。

    14世紀,天主教教廷曾經從羅馬遷至此處。

     [14]梅西赫帕夏是前文提到過的哈斯·穆拉德帕夏的弟弟。

    他們同是拜占庭帝國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子,在君士坦丁堡失陷時被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