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關燈
是個很難辦的學生,他不愛學習,特别是對宗教教育反應冷淡。

    于是,他的父親挑選了一位名叫艾哈邁德·古拉尼(AhmedKourani)的著名毛拉[5]來指導他學習《古蘭經》和宗教知識。

    古拉尼是庫爾德人[6],曾在開羅學習伊斯蘭教法和伊斯蘭教神學,此時則在布爾薩一處著名的神學院裡授課。

     據記載,蘇丹給了古拉尼一根棍子,準許他在必要的時候對皇子施以體罰。

    這位毛拉手裡拿着棍子去面見皇子,并對他說:&ldquo您的父皇派我來教導您,但如果您不聽話,我也要處罰您。

    &rdquo穆罕默德聞言大笑。

    于是,毛拉用棍子将他痛打了一頓。

    從此以後,穆罕默德就對他的老師畢恭畢敬,很快就跟随他掌握了《古蘭經》的知識。

    在多位著名學者和顧問的教導下,穆罕默德成了一個學識淵博的人。

     除此之外,穆罕默德還在阿德裡安堡的宮廷裡向他的父親學習政務。

    在穆拉德到亞洲隐居之後,大維齊爾哈利勒和穆罕默德自己的侍臣就成了穆罕默德的老師。

    傲慢而早熟的穆罕默德很快表現出了我行我素的一面,想要甩開哈利勒。

    他父親離開阿德裡安堡不久,穆罕默德就因為支持一個異端宗教運動而惹出了一場風波。

    當時,有一位波斯傳教者在阿德裡安堡活動。

    他是一個托缽僧教派的領袖,宣揚各種非正統的觀點,還認為伊斯蘭教和基督教之間有着密切的聯系。

    穆罕默德對他的觀點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歡迎此人進入自己的宮廷。

    這樣一來,此人在阿德裡安堡城中居民裡也收獲了更多的受衆。

     這引起了以大穆夫提(GrandMufti)[7]和身為傳統穆斯林的大維齊爾哈利勒為代表的伊斯蘭教正統派的警覺和憤慨。

    在誘使這名波斯人說出一些異端觀點之後,他們立刻逮捕了他。

    但是,這位波斯傳教者設法逃走了,并且躲進蘇丹的宮殿裡尋求穆罕默德的庇護。

    然而,迫于壓力的穆罕默德不得不把他交了出去。

    大穆夫提在清真寺的講壇上公開譴責了這位傳教者,後者随即被群情激奮的民衆綁在木樁上活活燒死。

    那位大穆夫提給火堆添柴添得興起,以緻靠得太近燒焦了自己的胡子。

    這位傳教者的追随者也被斬盡殺絕。

    這場風波表現出穆罕默德本人對波斯人的偏愛和對非正統觀點刨根問底的興趣,但也讓人們對他的未來充滿憂慮。

    帝國的年輕繼承人與宗教和行政集團之間的關系有了一個糟糕的開端。

    尊嚴受到傷害的穆罕默德在心裡播下了怨恨的種子,他永遠也不會原諒哈利勒。

    在經曆了這樣的危機之後,從孩提時代起就習慣于依靠自己的穆罕默德,與他人愈加疏離。

     不久之後,他的這種性格就導緻了近衛軍的一次叛亂。

    近衛軍盡管對穆拉德忠心耿耿而又充滿愛戴之情,但不願意聽命于他毫無經驗而又飛揚跋扈的年輕兒子。

    他們先是要求增加軍饷,接着在要求被拒絕後起兵叛亂。

    他們在阿德裡安堡縱火,大火燒掉了城裡的市場區。

    接着他們又四處劫掠,濫殺無辜。

    他們叛亂的首要目标就是想要加害穆罕默德的私人顧問、宦官奇哈布埃丁帕夏(Chihab-ed-DinPasha),後者不得不躲到宮裡避難。

    最終,穆罕默德不得不選擇妥協,同意了他們增加軍饷的要求。

     但是,這段插曲不僅進一步撕裂了哈利勒和穆罕默德之間的關系,也暴露了一個新的矛盾之源。

    自從穆拉德重構了近衛軍征兵的體系,并且将征召基督徒這一做法的應用範圍從軍事方面擴展到行政方面,這個新的矛盾之源就在不停地生長,并最終使得包括奇哈布埃丁在内的基督徒歸順者逐漸攀升到國家權力機構的頂端。

    他們的晉升開始越來越頻繁地損害以錢達爾勒·哈利勒為代表的穆斯林統治階層的利益。

    這些古老的穆斯林家族發現自己逐漸被排擠出了權力中心。

    很有可能,正是哈利勒本人慫恿了這場近衛軍針對奇哈布埃丁的叛亂,以此來宣示自己的權力,并且給年輕的穆罕默德一個教訓。

    老權貴與新權貴、傳統的穆斯林與歸順的基督徒之間的鬥争可能會成為一種威脅帝國行政體系統一性的内部因素。

    而這種矛盾可能也是穆拉德決定退隐的原因之一&mdash&mdash他本人不想牽扯其中,于是把這個問題留給哈利勒去解決。

     但是,由于時機尚不成熟,穆拉德的第一次隐退隻持續了三個月。

    匈雅提領導的戰役在基督教世界激發了人們的熱情,各種援助的承諾紛至沓來,其中還包括一支前來保護達達尼爾海峽通行安全的海軍。

    基督教世界對匈牙利人與穆拉德簽訂的和約十分不滿。

    正在動員軍隊準備在摩裡亞作戰的拜占庭皇帝寫信給瓦迪斯拉夫,懇求這位&ldquo基督教之盾&rdquo一定要保持堅定。

    于是,瓦迪斯拉夫沒有正式批準這份和約,反而宣布要繼續推動十字軍的事業,&ldquo把異教徒趕出歐洲&rdquo。

    他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決定,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教皇的特使樞機主教朱利安的影響。

     主教朱利安認為,此時的穆拉德還遠在亞洲,而且由于基督教國家的海軍封鎖了達達尼爾海峽,他也隻能暫時留在亞洲。

    于是,主教朱利安提出,基督徒對異教徒的承諾是無效的,并根據這個看似有點道理的觀點,宣布瓦迪斯拉夫不必因為背棄了&ldquo與基督的敵人之間令人不快而亵渎神明的誓約&rdquo而承擔發僞誓的罪責。

    這份以《福音書》之名義簽訂的和約,被以聖三一[8]、聖母、聖埃蒂安(St.Etienne)[9]和聖拉斯洛[10]的名義宣布無效。

    而十字軍的目标上升到了&ldquo追尋榮耀與救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