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基督教使徒的宣教
關燈
小
中
大
quo,或許可以參考韋伯在《印度的宗教》裡的說法:&ldquo在《加拉太書》2:12&mdash13裡,保羅指責彼得在安提阿起先和未受割禮的外邦人一同吃飯,但随後卻在耶路撒冷人的影響下退出而與外邦人隔開,&lsquo其餘的猶太人也都随着他假裝&rsquo。
這段對于僞裝的指責,尤其是針對着這麼一個使徒,并未被删除,或許正清楚地顯示出事件本身對于當時的基督教徒而言是多麼的重要。
确實,颠覆同桌共食的儀式障礙,實意味着打破猶太人自發性的聚居(Ghetto)&mdash&mdash其作用遠遠超乎任何強制性的聚居;這不但破除了猶太人在儀式上所被賦予的賤民的地位,對基督教徒而言,這更意味着基督教之終獲&lsquo自由&rsquo,保羅對此一再額手稱慶,畢竟這實現了他所宣揚的普世博愛的教說,換言之,打破了國與國之間、身份與身份之間的壁壘。
為聖餐共同體而打破血統出身上一切的儀式障礙(正如在安提阿所發生的)&mdash&mdash作為宗教上的先決條件,同時也就是西方&lsquo市民&rsquo概念誕生的時刻,盡管要等到一千多年後,中古城市的革命性&lsquo誓約共同體&rsquo(conjurationes)的出現,才算真正的落實了此一概念。
因為,若無同桌共食,或換個基督教的說法,若非共進聖餐,那麼,誓約兄弟團體與中古的市民體制将永無可能。
&rdquo(頁58)&mdash&mdash譯注 [9]《使徒行傳》10:45&mdash47。
[10]狄奧·卡西烏斯(DioCassius,150&mdash235),古羅馬行政官和曆史學家。
父為達爾馬提亞(Dalmatia)和西利西亞總督。
父死後,他前往羅馬(180)任元老院議員,後曆任非洲地方總督和執政官。
他用希臘文寫的《羅馬紀》共80卷,所叙從埃涅阿斯(Aeneas)在意大利登陸起到亞曆山大·塞維魯(AlexanderSeverus)統治結束為止,用語十分精确,文字樸實無華。
&mdash&mdash譯注 [11]圖密善(Domitian,81&mdash96年在位),羅馬皇帝,韋斯巴息安的次子。
接替其兄長提圖斯即帝位,羅馬貴族對他的統治極為不滿,性情暴戾、好大喜功是他不受歡迎的主要原因。
他的軍事和外交政策沒有一項是成功的。
即使提高軍費開支以維持軍隊的忠心,但在不列颠和日耳曼的戰事仍相繼失敗。
89年更是變本加厲,為了排除異己,用所謂&ldquo叛逆法&rdquo随意懲治元老院議員。
圖密善在财政方面十分困難。
他以搜刮來的金錢來供其揮霍。
他可能是被謀殺的,暗殺他的人包括他的妻子,他的繼承人内爾瓦可能也是其中一員。
&mdash&mdash譯注 [12]特别是在《約翰福音》裡。
在其中,作為耶稣對手的&ldquo聖經學者&rdquo與&ldquo法利賽人&rdquo往往一徑以&ldquo猶太人&rdquo代之,而且尤其是他們迫害耶稣的程度,比起其他福音書來,提升到極端高度。
在《約翰福音》裡,猶太人幾乎不時地在追索耶稣的命,情形和在對照福音書(馬太、馬可、路加三福音書)裡的程度有所不同。
在《路加福音》裡已有多處,例如8:7、11:5把約翰和耶稣的敵對者&ldquo法利賽人&rdquo代置為&ldquo民衆&rdquo或&ldquo某些人&rdquo。
這段對于僞裝的指責,尤其是針對着這麼一個使徒,并未被删除,或許正清楚地顯示出事件本身對于當時的基督教徒而言是多麼的重要。
确實,颠覆同桌共食的儀式障礙,實意味着打破猶太人自發性的聚居(Ghetto)&mdash&mdash其作用遠遠超乎任何強制性的聚居;這不但破除了猶太人在儀式上所被賦予的賤民的地位,對基督教徒而言,這更意味着基督教之終獲&lsquo自由&rsquo,保羅對此一再額手稱慶,畢竟這實現了他所宣揚的普世博愛的教說,換言之,打破了國與國之間、身份與身份之間的壁壘。
為聖餐共同體而打破血統出身上一切的儀式障礙(正如在安提阿所發生的)&mdash&mdash作為宗教上的先決條件,同時也就是西方&lsquo市民&rsquo概念誕生的時刻,盡管要等到一千多年後,中古城市的革命性&lsquo誓約共同體&rsquo(conjurationes)的出現,才算真正的落實了此一概念。
因為,若無同桌共食,或換個基督教的說法,若非共進聖餐,那麼,誓約兄弟團體與中古的市民體制将永無可能。
&rdquo(頁58)&mdash&mdash譯注 [9]《使徒行傳》10:45&mdash47。
[10]狄奧·卡西烏斯(DioCassius,150&mdash235),古羅馬行政官和曆史學家。
父為達爾馬提亞(Dalmatia)和西利西亞總督。
父死後,他前往羅馬(180)任元老院議員,後曆任非洲地方總督和執政官。
他用希臘文寫的《羅馬紀》共80卷,所叙從埃涅阿斯(Aeneas)在意大利登陸起到亞曆山大·塞維魯(AlexanderSeverus)統治結束為止,用語十分精确,文字樸實無華。
&mdash&mdash譯注 [11]圖密善(Domitian,81&mdash96年在位),羅馬皇帝,韋斯巴息安的次子。
接替其兄長提圖斯即帝位,羅馬貴族對他的統治極為不滿,性情暴戾、好大喜功是他不受歡迎的主要原因。
他的軍事和外交政策沒有一項是成功的。
即使提高軍費開支以維持軍隊的忠心,但在不列颠和日耳曼的戰事仍相繼失敗。
89年更是變本加厲,為了排除異己,用所謂&ldquo叛逆法&rdquo随意懲治元老院議員。
圖密善在财政方面十分困難。
他以搜刮來的金錢來供其揮霍。
他可能是被謀殺的,暗殺他的人包括他的妻子,他的繼承人内爾瓦可能也是其中一員。
&mdash&mdash譯注 [12]特别是在《約翰福音》裡。
在其中,作為耶稣對手的&ldquo聖經學者&rdquo與&ldquo法利賽人&rdquo往往一徑以&ldquo猶太人&rdquo代之,而且尤其是他們迫害耶稣的程度,比起其他福音書來,提升到極端高度。
在《約翰福音》裡,猶太人幾乎不時地在追索耶稣的命,情形和在對照福音書(馬太、馬可、路加三福音書)裡的程度有所不同。
在《路加福音》裡已有多處,例如8:7、11:5把約翰和耶稣的敵對者&ldquo法利賽人&rdquo代置為&ldquo民衆&rdquo或&ldquo某些人&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