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傳拾遺卷三
關燈
小
中
大
薛賾[三洞群仙錄卷十三][「薛賾諫星」條著錄。
] 薛賾,河東汾陰人,後居渭州,去俗為道士。
明於天文、律曆,太宗將封禪,有彗見,賾諫而止之。
每奏災祥,與李醇風符契。
後無疾而卒,有異香雲鶴天樂之異,山下及觀中,鹹聞見之。
及葬,空棺而已。
朱桃椎[三洞群仙錄卷六][「居士芒履」條著錄。
] 朱桃椎者,成都人。
隱於郭外,結草為廬。
或佯狂放誕,或終日不言。
益州牧竇軌,辟之為掾,不就,遺以衣服,棄而逃去。
每織芒屩,緻於路側,行者見之,為留米置於本處,桃椎夕而取之。
人謂之居士屩。
馬周[太平廣記卷十九著錄。
] 馬周者,華山素靈宮僊官也。
唐氏將受命,太上敕之下佐於國,而沈湎於酒,汨沒風塵間二十年,棲旅困餒,所向拘礙,幾為磕仆。
聞袁天綱自蜀入秦,善於相術,因詣之,以決休咎。
天綱目之良久,曰:「五神奔散,屍居旦夕耳。
何相之有邪」?周大驚,問以禳制之術。
天綱曰:「可自此東直而行,當有老叟騎牛者,不得迫而與語,但隨其行,此災可除矣」。
周如言而行,未出都門,果有老叟騎牛出城,默隨其後。
繚繞村徑,登一大山,周隨至山頂,叟顧見之下牛坐於樹下與語曰:「太上命汝輔佐聖孫,創業拯世,何為昏沈於酒,自掇困餓,五神已散,正氣凋淪,旦夕將死,而不修省耶」?周亦懵然未曉。
叟曰:「汝本素靈宮僊官,今太華僊王使人召汝」。
即引入宮闕,經歷宮門數重,至大殿之前,羽衛森肅,若帝王所居。
趨至簾前,有宣言責之者,以其受命不恭,墮廢所委,使還其舊署,自責省愆。
叟與所使數人,送於東廡之外別院中,室宇宏麗,視其門,則姓名存焉。
啟鑰而入,鑪火鼎器,●榻茵席,宛如近所棲止。
沉吟思之,未能了悟。
忽有五人,服五方之衣,長大奇偉,立於前曰:「我皆先生五臟之神也。
先生酣酒流蕩,濁辱於身,我等久歸此矣。
但閉目,將復於神室也。
」周瞑目頃之,忽覺心智明悟,併憶前事,二十餘年若旬日之間耳。
復扃鐍所居,出僊王之庭。
稽首謝過,再稟其命,來詣長安。
明日,復謁天綱,天綱驚曰:「子何所遇邪?已有瘳矣。
六十日當一日九遷,百日位至丞相,勉自愛也」。
如是貞觀中,敕文武官各貢理國之策,周之所貢,意出人表。
是日,拜拾遺監察禦史裏行,自此累居大任,入相中書令數年。
一旦,群僊降其室曰:佐國功成,可以退矣。
太乙徵命,無復留也」。
翌日無疾而終。
諡曰忠公。
其所著功業,匡贊國政,揚歷品秩,國史有傳。
[舊唐書卷七十四,新唐書卷九十八均有傳。
貞觀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
]此不備書。
[孫校鈔宋本廣記][「此不備書」下,有「周因郎將常何奏策太元擢用事,具貞觀寶錄中」十九字。
] 柳毅[三洞群仙錄卷十二][「龍君橘社」條著錄。
] 柳毅家于江湘,儀鳳中,下第將還鄉裡,其故人客寓涇陽者,往別之,未至六七裡,見美婦人牧羊於野,心甚易之,問其故?雲:「洞庭龍君小女也,嫁于涇川小龍,為夫所薄,愬於舅姑,舅愛其子,黜之,以至于此」。
因託毅寓書于洞庭之北,有巨橘謂之橘社,鄉裡祠之。
至其所,以物擊木三五聲,書可達矣。
毅如其言有武夫出波間,引毅入波中,其宮闕如王者之所居,於是留毅宮中,歡宴累日。
既還,贈遺珍怪,不可名述。
胡惠超[三洞群仙錄卷一][「惠超拔俗」條,係節錄「身長出眾」一段。
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卷二十七胡惠超條,乃輯集成篇,其前段當出仙傳拾遺,今錄之。
] 天師胡惠超,字拔俗,不知何許人也。
莫知其年壽。
唐高宗上元間,來自廬山,栖於豫章西山之洪井。
幅巾布褐,徒行負杖,至遊帷觀,見同輩,手不執闆,擎拳而已。
美鬚眉,體貌●偉,類四十許歲人。
身不甚長,然每處稠人中,其首獨出其上,雖至長者,止其肩,故時人稱為胡長仙。
人問其年幾何?曰:「五十二歲」。
逾數十載問之,亦復雲然。
至論晉宋已來治亂興廢,纖毫不差。
喜談晉司空張華文博物如其友。
或雲許吳君嘗授其延生煉化,超三元九紀之道,能檄召神靈,驅奮雷雨。
至陶弘景校茅山華陽洞太清經七十卷,天師亦與焉,背縫盡朱書其姓名,覽之者皆見之。
又曰:「吾昔到此,客於盱姆」。
用是不知為何代人物也。
每逢路傍暴骨遺骸,悉為瘞之。
地有古物寶器,掘之如其言而獲。
聞邪怪之物,疾之如寇讎,即務翦除之。
時豫章西門有樟木精為獨足神,大興怪祟,邀人淫祀。
天師一見叱罵,書符禁制,即命斬伐,積薪灌油,以火焚燎,妖祟遂減,以地為觀。
昔遊帷觀唐初荒廢因問主觀胡不修葺?答以乏力。
天師奮然而往,不逾月,以木●至高安樟木江口,距觀九十裡,命●人緊繫縛,各就宿江岸,臨暮飛黑符一道,中夜烈風雷雨,比明,●已在壇下矣。
淩抹嶺谷所當之路,林木批靡摧折。
又於山下發一窖,出錢三百千,為工役之需應。
殿宇非人所居者,皆夜役鬼神為之。
門外鑿三井,以辟火災。
久之,異●顯著。
唐高宗時,偶抵京邑,詔除壽春宮狐妖,賜洞真先生。
至是天後以蒲輪召之;天師深隱巖谷,州縣搜求之急,不得已而出,至都,引見於武成殿,後臨問仙事,天師止陳道德帝王治化之源,後大喜,又欲留於都下,引見於武成殿,委以煉丹之事,天師辭請還山修煉,●遣使齎金璧送歸。
行次單父,賜書曰:「先生道位高尚,早出塵俗,如軒曆之廣成,漢朝之河上。
遂不能遠千裡,來赴三川,日禦 先開,望霓賞之漸遠;天津後渡,瞻鶴蓋以方遙。
空睇風雲,惆悵無已。
儻蒙九轉之餘,希遺一丸之藥」。
天師乃於洪崖先生古壇之際煉丹,首尾三年。
降詔趣召,詣闕,至則館於禁中,天師辭歸,固留不許。
天師一朝頓去,上聞嘆恨久之,遣使齎贈甚厚,兼贈詩一篇雲:「高人協高志,山服往山家。
迢迢聞風月,去去隔煙霞。
碧岫窺玄洞,玉●煉丹砂。
今日星津上,延首望靈槎」。
天師歸西山,居於盱母靖觀,有三清中門真君橫堂皆鬼工所造。
平柱眠枋疊至脊,斲削之,工人或可侔,至植立不斜,堅固不朽,非人可及。
梁牌親題年號,筆力遒勁。
又自寫其真容於後殿之壁。
其居西山,人皆師事之。
千裡之內,無疫癘水旱之災,無猛鷙夭枉之苦,遠近賴焉。
長安三年二月十六日,命弟子於遊帷觀之西北伏龍岡造磚墳,藏太玄真符、二七神劍、靈寶策杖各一,三日而訖。
天師正衣冠,坐繩床,異香滿室,空中雲鶴,墻外人馬之聲,紛紛不絕,視之已解蛻矣。
唐若山[太平廣記卷二十七,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卷三十五並著錄,文同。
三洞群仙錄卷三][「若山脫屣
] 薛賾,河東汾陰人,後居渭州,去俗為道士。
明於天文、律曆,太宗將封禪,有彗見,賾諫而止之。
每奏災祥,與李醇風符契。
後無疾而卒,有異香雲鶴天樂之異,山下及觀中,鹹聞見之。
及葬,空棺而已。
朱桃椎[三洞群仙錄卷六][「居士芒履」條著錄。
] 朱桃椎者,成都人。
隱於郭外,結草為廬。
或佯狂放誕,或終日不言。
益州牧竇軌,辟之為掾,不就,遺以衣服,棄而逃去。
每織芒屩,緻於路側,行者見之,為留米置於本處,桃椎夕而取之。
人謂之居士屩。
馬周[太平廣記卷十九著錄。
] 馬周者,華山素靈宮僊官也。
唐氏將受命,太上敕之下佐於國,而沈湎於酒,汨沒風塵間二十年,棲旅困餒,所向拘礙,幾為磕仆。
聞袁天綱自蜀入秦,善於相術,因詣之,以決休咎。
天綱目之良久,曰:「五神奔散,屍居旦夕耳。
何相之有邪」?周大驚,問以禳制之術。
天綱曰:「可自此東直而行,當有老叟騎牛者,不得迫而與語,但隨其行,此災可除矣」。
周如言而行,未出都門,果有老叟騎牛出城,默隨其後。
繚繞村徑,登一大山,周隨至山頂,叟顧見之下牛坐於樹下與語曰:「太上命汝輔佐聖孫,創業拯世,何為昏沈於酒,自掇困餓,五神已散,正氣凋淪,旦夕將死,而不修省耶」?周亦懵然未曉。
叟曰:「汝本素靈宮僊官,今太華僊王使人召汝」。
即引入宮闕,經歷宮門數重,至大殿之前,羽衛森肅,若帝王所居。
趨至簾前,有宣言責之者,以其受命不恭,墮廢所委,使還其舊署,自責省愆。
叟與所使數人,送於東廡之外別院中,室宇宏麗,視其門,則姓名存焉。
啟鑰而入,鑪火鼎器,●榻茵席,宛如近所棲止。
沉吟思之,未能了悟。
忽有五人,服五方之衣,長大奇偉,立於前曰:「我皆先生五臟之神也。
先生酣酒流蕩,濁辱於身,我等久歸此矣。
但閉目,將復於神室也。
」周瞑目頃之,忽覺心智明悟,併憶前事,二十餘年若旬日之間耳。
復扃鐍所居,出僊王之庭。
稽首謝過,再稟其命,來詣長安。
明日,復謁天綱,天綱驚曰:「子何所遇邪?已有瘳矣。
六十日當一日九遷,百日位至丞相,勉自愛也」。
如是貞觀中,敕文武官各貢理國之策,周之所貢,意出人表。
是日,拜拾遺監察禦史裏行,自此累居大任,入相中書令數年。
一旦,群僊降其室曰:佐國功成,可以退矣。
太乙徵命,無復留也」。
翌日無疾而終。
諡曰忠公。
其所著功業,匡贊國政,揚歷品秩,國史有傳。
[舊唐書卷七十四,新唐書卷九十八均有傳。
貞觀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
]此不備書。
[孫校鈔宋本廣記][「此不備書」下,有「周因郎將常何奏策太元擢用事,具貞觀寶錄中」十九字。
] 柳毅[三洞群仙錄卷十二][「龍君橘社」條著錄。
] 柳毅家于江湘,儀鳳中,下第將還鄉裡,其故人客寓涇陽者,往別之,未至六七裡,見美婦人牧羊於野,心甚易之,問其故?雲:「洞庭龍君小女也,嫁于涇川小龍,為夫所薄,愬於舅姑,舅愛其子,黜之,以至于此」。
因託毅寓書于洞庭之北,有巨橘謂之橘社,鄉裡祠之。
至其所,以物擊木三五聲,書可達矣。
毅如其言有武夫出波間,引毅入波中,其宮闕如王者之所居,於是留毅宮中,歡宴累日。
既還,贈遺珍怪,不可名述。
胡惠超[三洞群仙錄卷一][「惠超拔俗」條,係節錄「身長出眾」一段。
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卷二十七胡惠超條,乃輯集成篇,其前段當出仙傳拾遺,今錄之。
] 天師胡惠超,字拔俗,不知何許人也。
莫知其年壽。
唐高宗上元間,來自廬山,栖於豫章西山之洪井。
幅巾布褐,徒行負杖,至遊帷觀,見同輩,手不執闆,擎拳而已。
美鬚眉,體貌●偉,類四十許歲人。
身不甚長,然每處稠人中,其首獨出其上,雖至長者,止其肩,故時人稱為胡長仙。
人問其年幾何?曰:「五十二歲」。
逾數十載問之,亦復雲然。
至論晉宋已來治亂興廢,纖毫不差。
喜談晉司空張華文博物如其友。
或雲許吳君嘗授其延生煉化,超三元九紀之道,能檄召神靈,驅奮雷雨。
至陶弘景校茅山華陽洞太清經七十卷,天師亦與焉,背縫盡朱書其姓名,覽之者皆見之。
又曰:「吾昔到此,客於盱姆」。
用是不知為何代人物也。
每逢路傍暴骨遺骸,悉為瘞之。
地有古物寶器,掘之如其言而獲。
聞邪怪之物,疾之如寇讎,即務翦除之。
時豫章西門有樟木精為獨足神,大興怪祟,邀人淫祀。
天師一見叱罵,書符禁制,即命斬伐,積薪灌油,以火焚燎,妖祟遂減,以地為觀。
昔遊帷觀唐初荒廢因問主觀胡不修葺?答以乏力。
天師奮然而往,不逾月,以木●至高安樟木江口,距觀九十裡,命●人緊繫縛,各就宿江岸,臨暮飛黑符一道,中夜烈風雷雨,比明,●已在壇下矣。
淩抹嶺谷所當之路,林木批靡摧折。
又於山下發一窖,出錢三百千,為工役之需應。
殿宇非人所居者,皆夜役鬼神為之。
門外鑿三井,以辟火災。
久之,異●顯著。
唐高宗時,偶抵京邑,詔除壽春宮狐妖,賜洞真先生。
至是天後以蒲輪召之;天師深隱巖谷,州縣搜求之急,不得已而出,至都,引見於武成殿,後臨問仙事,天師止陳道德帝王治化之源,後大喜,又欲留於都下,引見於武成殿,委以煉丹之事,天師辭請還山修煉,●遣使齎金璧送歸。
行次單父,賜書曰:「先生道位高尚,早出塵俗,如軒曆之廣成,漢朝之河上。
遂不能遠千裡,來赴三川,日禦 先開,望霓賞之漸遠;天津後渡,瞻鶴蓋以方遙。
空睇風雲,惆悵無已。
儻蒙九轉之餘,希遺一丸之藥」。
天師乃於洪崖先生古壇之際煉丹,首尾三年。
降詔趣召,詣闕,至則館於禁中,天師辭歸,固留不許。
天師一朝頓去,上聞嘆恨久之,遣使齎贈甚厚,兼贈詩一篇雲:「高人協高志,山服往山家。
迢迢聞風月,去去隔煙霞。
碧岫窺玄洞,玉●煉丹砂。
今日星津上,延首望靈槎」。
天師歸西山,居於盱母靖觀,有三清中門真君橫堂皆鬼工所造。
平柱眠枋疊至脊,斲削之,工人或可侔,至植立不斜,堅固不朽,非人可及。
梁牌親題年號,筆力遒勁。
又自寫其真容於後殿之壁。
其居西山,人皆師事之。
千裡之內,無疫癘水旱之災,無猛鷙夭枉之苦,遠近賴焉。
長安三年二月十六日,命弟子於遊帷觀之西北伏龍岡造磚墳,藏太玄真符、二七神劍、靈寶策杖各一,三日而訖。
天師正衣冠,坐繩床,異香滿室,空中雲鶴,墻外人馬之聲,紛紛不絕,視之已解蛻矣。
唐若山[太平廣記卷二十七,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卷三十五並著錄,文同。
三洞群仙錄卷三][「若山脫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