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傳拾遺卷二
關燈
小
中
大
勤久,故罕●其成功。
汝之積功,亦可佳也,如無退志,何慮不列于玉籍。
然前苦後樂,苦即有窮,樂即無極。
夫林谷幽棲,禽獸為伍,飢渴必至,寒暑辛勤,割世辭榮,離親捨愛,可謂苦矣。
壽同天地,變化無方,策空駕虛,坐生雲翼,可謂樂矣。
得不勉於修礪乎」?興明拜曰:「永佩聖言,畢志於道,不敢怠慢」。
修之十八年,晉大始元年三月一日,於衡嶽昇天。
[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卷三十三,記陳興明於晉武帝太始中,修行於南嶽元陽宮,卒於晉武帝太康元年。
案太始共十年,其元年為西元二六五,太康元年為西元二八○。
] 蒲高遠[三洞群仙錄卷二十][「高遠辭帝」條著錄。
] 蒲高遠者,巴西人。
黃籙先生王普進之弟子也。
言意詭譎,持操無準,皆謂之狂。
大同十二年七月十六日,於南峰絕頂,乘雲徑詣金陵辭謁,梁武帝方宴坐,忽集其殿,帝問其故?對曰:「敻居巴西,得道上清,將歸天,來辭帝耳」。
言畢飛去。
時益州刺使王蕭紀以事上奏,帝亦詔問,命郎中劉孝先撰碑,旌其事跡,今尚存焉。
廖● [三洞群仙錄卷二][「清虛蛇鞭」條係刪節,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卷二著錄,文全。
] 廖●,字清虛,梁武帝大通三年居連山郡,以才德見稱,為本郡主簿。
後辭其印綬,遊探道要,居嵩高山。
久之,過荊渚公安,二神作妖,起風浪阻船,因除伏之,令護船而渡。
至南嶽,於祝融頂遇太平真君傳道要。
復謂二神曰:「吾居郴陽作舟,可為吾守爐,他日丹就,汝亦有分」。
丹成歸鄉,常乘一虎,執蛇為鞭。
年一百餘,唐睿宗先天二年,風雲晦冥而昇。
孫思邈80 [太平廣記卷二十一著錄,注「出仙傳拾遺及宣室志」,檢裨海本宣室志,未載孫思邈事。
又孫校鈔宋本廣記出處尚有杜陽編,檢顧氏文房小說本杜陽編亦無記載,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卷二十九孫思邈條,係據續仙傳所記,欲析出宣室志之文,甚少根據,故併錄之。
] 孫思邈,雍州華原人也。
七歲就學,日誦千餘言。
弱冠善談莊老及百家之說,亦好釋典。
洛州總管獨孤信,見而嘆曰:「此聖童也。
但恨其器大〔適〕(識)小[「適」據孫校鈔宋本廣記正。
],難為用也」。
後周宣帝時,思邈以王室多故,遂隱居太白山。
隋文帝輔政,徵為國子博士,稱疾不起。
常謂所親曰:「過是五十年,當有聖人出,吾方助之以濟人」。
及唐太宗即位,召詣京師,嗟其容色甚少,謂曰:「故知有道者誠可尊重,羨門、廣成、豈虛言哉」!將授以爵位,固辭不受。
唐顯慶七年,高宗召見,拜諫議大夫,又固辭不受。
上元元年,辭疾請歸,特賜良馬及鄱陽公主邑司以居焉。
當時名士,如宋之問、孟詵、盧照●等,皆執師弟之禮以事焉。
思邈嘗從幸九成宮,照●病,留在其宅。
時庭前有大梨樹,照●為之賦,其序曰:「癸酉之歲,餘臥疾長安光德坊之官舍,〔父〕(戶)老雲[「父」據畿輔叢書本盧昇之集正。
]:是鄱陽公主邑司。
昔公主未嫁而卒,故其邑廢。
時有處士孫思邈〔居之,君〕道洽古今[「居之,君」據畿輔叢書本盧昇之集補。
],學殫數術,高談正一,則古之蒙莊子,深入不二則今之維摩詰。
至于推步甲乙,度量乾坤,〔飛鍊石之奇,洗胃腸之妙〕[「飛鍊石之奇,洗胃腸之妙」,據畿叢書本盧昇之集補。
],則(甘公)洛下閎、安期先生〔扁鵲〕之儔也[「甘公」「扁鵲」據畿輔叢書本盧昇之集補。
]。
自雲開皇辛〔亥〕(酉)歲生[按開皇紀年僅有十一年][「辛亥」(五九一),廣記作「辛酉」,盧昇之集作][「辛醜」,皆誤。
],年九十三矣。
察之鄉裡,鹹雲數百歲〔人〕(又)共話周齊間事[「人」據孫校廣記正。
],歷歷如目見,以此參之,不啻百歲人矣。
然猶視聽不衰,神彩甚茂[「彩」盧昇之集作「形」。
],可謂古之聰明博達不死者也」。
時照●有盛名,而染惡疾,嗟稟受之不同,昧遐夭之殊緻。
因問思邈曰:「名醫愈疾,其道如何」?對曰:「吾聞善言天者,必質於人。
善言人者,必本於天。
天有四時五行,寒暑疊代,其轉運也,和而為雨,怒而為風,凝而為霜雪,張而為虹蜺,此天地之常數也。
人有
汝之積功,亦可佳也,如無退志,何慮不列于玉籍。
然前苦後樂,苦即有窮,樂即無極。
夫林谷幽棲,禽獸為伍,飢渴必至,寒暑辛勤,割世辭榮,離親捨愛,可謂苦矣。
壽同天地,變化無方,策空駕虛,坐生雲翼,可謂樂矣。
得不勉於修礪乎」?興明拜曰:「永佩聖言,畢志於道,不敢怠慢」。
修之十八年,晉大始元年三月一日,於衡嶽昇天。
[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卷三十三,記陳興明於晉武帝太始中,修行於南嶽元陽宮,卒於晉武帝太康元年。
案太始共十年,其元年為西元二六五,太康元年為西元二八○。
] 蒲高遠[三洞群仙錄卷二十][「高遠辭帝」條著錄。
] 蒲高遠者,巴西人。
黃籙先生王普進之弟子也。
言意詭譎,持操無準,皆謂之狂。
大同十二年七月十六日,於南峰絕頂,乘雲徑詣金陵辭謁,梁武帝方宴坐,忽集其殿,帝問其故?對曰:「敻居巴西,得道上清,將歸天,來辭帝耳」。
言畢飛去。
時益州刺使王蕭紀以事上奏,帝亦詔問,命郎中劉孝先撰碑,旌其事跡,今尚存焉。
廖● [三洞群仙錄卷二][「清虛蛇鞭」條係刪節,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卷二著錄,文全。
] 廖●,字清虛,梁武帝大通三年居連山郡,以才德見稱,為本郡主簿。
後辭其印綬,遊探道要,居嵩高山。
久之,過荊渚公安,二神作妖,起風浪阻船,因除伏之,令護船而渡。
至南嶽,於祝融頂遇太平真君傳道要。
復謂二神曰:「吾居郴陽作舟,可為吾守爐,他日丹就,汝亦有分」。
丹成歸鄉,常乘一虎,執蛇為鞭。
年一百餘,唐睿宗先天二年,風雲晦冥而昇。
孫思邈80 [太平廣記卷二十一著錄,注「出仙傳拾遺及宣室志」,檢裨海本宣室志,未載孫思邈事。
又孫校鈔宋本廣記出處尚有杜陽編,檢顧氏文房小說本杜陽編亦無記載,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卷二十九孫思邈條,係據續仙傳所記,欲析出宣室志之文,甚少根據,故併錄之。
] 孫思邈,雍州華原人也。
七歲就學,日誦千餘言。
弱冠善談莊老及百家之說,亦好釋典。
洛州總管獨孤信,見而嘆曰:「此聖童也。
但恨其器大〔適〕(識)小[「適」據孫校鈔宋本廣記正。
],難為用也」。
後周宣帝時,思邈以王室多故,遂隱居太白山。
隋文帝輔政,徵為國子博士,稱疾不起。
常謂所親曰:「過是五十年,當有聖人出,吾方助之以濟人」。
及唐太宗即位,召詣京師,嗟其容色甚少,謂曰:「故知有道者誠可尊重,羨門、廣成、豈虛言哉」!將授以爵位,固辭不受。
唐顯慶七年,高宗召見,拜諫議大夫,又固辭不受。
上元元年,辭疾請歸,特賜良馬及鄱陽公主邑司以居焉。
當時名士,如宋之問、孟詵、盧照●等,皆執師弟之禮以事焉。
思邈嘗從幸九成宮,照●病,留在其宅。
時庭前有大梨樹,照●為之賦,其序曰:「癸酉之歲,餘臥疾長安光德坊之官舍,〔父〕(戶)老雲[「父」據畿輔叢書本盧昇之集正。
]:是鄱陽公主邑司。
昔公主未嫁而卒,故其邑廢。
時有處士孫思邈〔居之,君〕道洽古今[「居之,君」據畿輔叢書本盧昇之集補。
],學殫數術,高談正一,則古之蒙莊子,深入不二則今之維摩詰。
至于推步甲乙,度量乾坤,〔飛鍊石之奇,洗胃腸之妙〕[「飛鍊石之奇,洗胃腸之妙」,據畿叢書本盧昇之集補。
],則(甘公)洛下閎、安期先生〔扁鵲〕之儔也[「甘公」「扁鵲」據畿輔叢書本盧昇之集補。
]。
自雲開皇辛〔亥〕(酉)歲生[按開皇紀年僅有十一年][「辛亥」(五九一),廣記作「辛酉」,盧昇之集作][「辛醜」,皆誤。
],年九十三矣。
察之鄉裡,鹹雲數百歲〔人〕(又)共話周齊間事[「人」據孫校廣記正。
],歷歷如目見,以此參之,不啻百歲人矣。
然猶視聽不衰,神彩甚茂[「彩」盧昇之集作「形」。
],可謂古之聰明博達不死者也」。
時照●有盛名,而染惡疾,嗟稟受之不同,昧遐夭之殊緻。
因問思邈曰:「名醫愈疾,其道如何」?對曰:「吾聞善言天者,必質於人。
善言人者,必本於天。
天有四時五行,寒暑疊代,其轉運也,和而為雨,怒而為風,凝而為霜雪,張而為虹蜺,此天地之常數也。
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