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書表 全文

關燈
臣聞爻畫既肇&rsquo文字載興,《六藝》歸其善,八體宣其妙。

    阙後群能間出,洎乎漢、魏,鐘、張擅美,晉末二王稱英。

    羲之書雲:&ldquo頃尋諸名書,鐘、張信為絕倫,其餘不足存。

    &rdquo又雲:&ldquo吾書比之鐘、張,當抗行;張草猶當雁行。

    &rdquo羊欣雲:&ldquo羲之便是小推張,不知獻之自謂雲何?&rdquo又雲:&ldquo張字形不及右軍,自然不如小王。

    &rdquo謝安曾問子敬:&ldquo君書何如右軍?&rdquo答雲:&ldquo故當勝&rdquo安雲:&ldquo物論殊不爾。

    &rdquo子敬答曰:&ldquo世人那得知。

    &rdquo夫古質而今妍,數之常也;愛妍而薄質,人之情也。

    鐘、張方之二王,可謂古矣,豈得無妍質之殊?且二王暮年皆勝于少,父子之間又為今古,子敬窮其妍妙,固其宜也。

    然優劣既微,而會美俱深,故同為終古之獨絕,百代之楷式。

    桓玄耽玩不能釋手,乃撰二王氏迹,雜有缣素,正行之尤美者,各為一帙,常置左右。

    及南奔,雖甚狼狽,猶以自随;擒獲之後,莫知所在。

    劉毅頗尚風流,亦甚愛書,傾意搜求,及将敗,大有所得。

    盧循索善尺牍,尤珍名法。

    西南豪士,鹹慕其風,人無長幼,翕然尚之,家赢金币,競遠尋求。

    于是京師三吳之迹頗散四方。

    羲之為會稽,獻之為吳興,故三吳之近好,偏多遺迹也。

    又是末年遒美之時,中世宗室諸王尚多,素嗤貴遊,不甚愛好,朝廷亦不搜求。

    人間所秘,往往不少,新渝惠侯雅所愛重,懸金招買,不計貴賤。

    而輕薄之徒銳意摹學,以茅屋漏汁染變紙色,加以勞辱,使類久書,真僞相糅,莫之能别。

    故惠侯所蓄,多有非真。

    然招聚既多,時有佳迹,如獻之《吳興》二箋,足為名法。

    孝武亦纂集佳書,都鄙士人,多有獻奉,真僞混雜。

    謝靈運母劉氏,子敬之甥,故靈運能書,而特多王法。

     臣謝病東臯,遊玩山水,守拙樂靜,求志林壑,造次之遇,遂纡雅顧。

    預陟泛之遊,參文詠之末,其諸佳法,恣意披覽,愚好既深,稍有微解。

    及臣遭遇,曲沾恩誘,漸漬玄猷,朝夕谘訓,題勒美惡,指示媸妍,點畫之情,昭若發蒙。

    于時聖慮末存草體,凡諸教令,必應真正。

    小不在意,則僞謾難識;事事留神,則難為心力。

    及飛龍之始,戚藩告釁,方事經略,未逞研習。

    及三年之初,始玩寶迹,既料簡舊秘,再诏尋求景和時所散失。

    及乞左嬖幸者,皆原往罪,兼賜其直。

    或有頑愚,不敢獻書,遂失五卷,多是戲書。

    伏惟陛下爰凝睿思,淹留草法,拟效漸妍,賞析彌妙。

    旬日之間,轉求精秘,字之美惡,書之真僞,剖判體趣,窮微入神,機息務閑,從容研玩。

    乃使使三吳、荊、汀諸境,窮幽測遠,鸠集散逸。

    及群臣所上,數月之間,奇迹雲萃&rsquo诏臣與前将軍巢尚之、司徒參軍事徐希秀、淮南太孫奉伯,料簡二王書,評其品題,除猥錄美,供禦賞玩。

    遂得遊目環翰,展好寶法,錦質繡章,爛然畢睹。

     大凡秘藏所錄,鐘繇紙書六百九十七字,張芝缣素及書四千八百廿五字,年代既久,多是簡帖,張昶缣素及紙書四千七十字,毛宏八分缣素書四千五百八十八字,索靖紙書五千七百五十五字,鐘會書五紙四百六十五字,是高祖平秦川所獲,以賜永嘉公主,俄為第中所盜,流播始興。

    及泰始開運,地無遁寶,诏龐、沈搜索,遂乃得之。

    又有範仰恒獻上張芝缣素書三百九十八字,希世之寶,潛采累紀,隐迹于二王,耀美于盛辰。

    别加繕飾,在新裝二王書所錄之外。

    繇是搨書悉用薄紙,厚薄不均,辄好绉起。

    範晔裝治卷帖小勝,猶謂不精。

    孝武使徐爰治護,随紙長短,參差不同,且以數十紙為卷,被視不便,不易勞茹,善惡正草,不相分别。

    今所治繕,悉改其弊。

    孝武撰子敬學書,戲習十卷為帙,傅雲、&ldquo歡學&rdquo而不題。

    或真、行、章草,雜在一紙,或重作數字,或學前輩名人能書者,或有聊爾戲書。

    既不留意,亦殊猥劣。

    徒聞則錄,曾不披簡。

    卷小者數紙,大者散十,巨細差懸,不相匹類,是以更裁減以二丈為度。

    亦取小王書古詩、賦、贊、論,或草或正,言無次第者入&ldquo戲學部&rdquo,亦有惡者悉皆删去。

    卷既調均,書又精好。

     羲之所書紫紙,多是少年臨川時迹,既不足觀,亦無取焉。

    今搨書皆用大厚紙,泯若一體同度,剪裁皆齊,又補接敗字,體勢不失,墨色更明。

    凡書雖同在一卷,要有優劣,今此一卷之中,以好者在首,下者次之,中者最後。

    所以然者,人之看書,必銳于開卷,懈怠于将半,既而略進,次遇中品,賞悅留連&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