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商部下
關燈
小
中
大
公綽耶此人亦不足與語。
”張聞之,拜謝。
元公為西川従事,嘗納一姬,同院知之。
或征出其妓者,言之數四,元公曰:“士有一妻一妾,以主中饋,備灑掃。
公綽買妾,非妓也。
” 範陌盧仲元,家于壽之安豐。
其妻清河崔氏,率更令謙侄女也。
崔氏兄即,有薄田百畝,在洛城之東,守道力田以自給,未嘗幹人。
常躬耕得金一瓶,計百兩,不言于人,密埋于居室内。
臨終,其妻李氏,以家貧子幼,身後凍餒為憂。
崔屏人,語妻以埋金之事,指其記處。
戒雲:“慎勿言于人,他日盧郎中來,可告也。
”未幾,盧赴調,經洛中,吊崔氏之孤訖。
李使婢傳語曰:“新婦有哀迫之事,須面見姑夫。
”盧許之。
既見,乃述亡夫之意。
盧悲泣久之,曰:“惟嫂之命。
”李氏仍密遣所使之謹厚者,持金付之。
盧遂罷選,持金鬻于揚州。
時遇金貴,兩獲八千。
複市南貨入洛,為崔孤置田宅,兼為剖分家事,既畢而歸。
逾年方選。
竟未嘗言于人,惟密親有知者。
盧君生既字子嚴,清望重器,為世名臣,信陰德之報也。
有讀《蕭氏集》,問功曹是誰子孫,及有後否。
餘應之曰:“梁高祖武皇帝,父諱順之,《齊書》有傳。
武帝受禅,武尊文帝。
文帝第三子恢,封鄱陽王,薨谥忠烈。
恢生宜豐侯循。
循生唐太子太保造。
造生武威大将軍夙。
夙生雅州都督善義。
善義生左衛錄事參軍元恭。
元恭生密縣主簿旻。
旻生楊府功曹諱穎士,字茂挺,門人谥曰文元先生。
先生一子存,字伯誠,為金部員外郎,諒直有功曹之風。
時裴延齡為戶部尚書,恃恩奸佞,與張滂不葉。
金部惡延齡之為人,棄官歸廬山,以山水自娛,識者甚高之。
終于檢校倉部郎中。
生三子,皆無祿早世,無後。
惟次子東,従事邑南,有二子,今皆流落江湖,假吏州縣。
功曹以其子妻門人柳君諱澹,字中庸,即餘之外王父也。
韓文公少時,常受蕭金部知賞。
及自袁州入為國子祭酒,途經江州,因遊廬山,過金部山居,訪知諸子凋謝,惟二女在。
因賦詩曰:“中郎有女能傳業,伯道無兒可主家,今日匡山過舊隐,空将衰淚對煙霞。
”留百缣以拯之。
或傳功曹為李林甫所召,時在禫制中,谒見,林甫薄之,不複用。
蕭遂作《伐櫻桃樹賦》以刺。
此蓋不與者所誣也。
功曹孝愛著于士林,李吏部華稱其冒難葬親,豈有越禮之事此事且下蕭公數等者不為。
餘嘗聞外族長老說,林甫聞功曹名,欲見之,知在艱棘。
後聞禫制已畢,令功曹所厚之人導意,請于蕭君所居側僧舍一見,遂許之。
林甫出中書至寺,自以宰輔之尊,意謂功曹便于下馬處趨見。
功曹乃于門内哭以待之。
林甫不得已前吊。
由此怒其恃才敢與宰相敵禮,竟不問。
後餘見今丞相崔公铉,說正同。
崔公外祖母柳夫人,亦餘族姨,即李北海之外孫也。
柳夫人聰明強記,且得于其外族,可為實錄。
餘座主隴西公為台丞,奏今孔尚書溫、丞相徐公商為監察。
及孔為中丞,隴西公淹恤在外多年,除宗正少卿歸朝。
而孔徐二公并時為丞相,每宴集,時人以為盛事。
亦可太息于宦途也。
唐尚書特,太和六年,尉渭南,為亦兆府試進士官。
杜丞相悰時為京兆尹,将托親知聞等第召公従容,兼命茶酒。
及語舉人,則趨而下階,俯伏不對,杜公竟不敢言而止。
是年上等内近三十餘人,數年内皆及第無缺落者,前後莫比。
權實子範為殿中侍禦史知巡。
有小吏従市求取者,事發,笞臀十數。
他日複有如此者,白于台長,杖背十五。
同列疑其罪同罰異。
權對曰:“前吏所取者,名屬左軍。
台之威令不振久矣,百司尚有不禀奉者,況憑禁軍之勢耶!彼受賄于此輩,且是知抑豪強,可以末減。
後吏則挾台之威,恐吓百姓,杖背全命,猶為至輕。
” 張傑夫前自襄州従事至京,先到台中。
三院多張之親友,為求馬價,同列有或怒或嗤而不署文字者。
權獨先署,謂衆曰:“某向不與張君熟,且聞其在窮喪馬,正當求祿求知之際,不可使徒行。
且一缗何足為輕重若使小?生薦所不知之人,實不従衆署狀。
” 刑部郎中元沛妻劉氏,全白之妹,賢而有文學。
著《女儀》一篇,亦曰《直訓》。
夫人既寡居,奉玄元之教,受道箓于吳筠先生,精苦壽考。
長子固,早有名,官曆省郎、刺史、國子司業。
次子察,進士及第,累佐使府,後高卧廬山。
察之長子潾,好道不仕;次子充,進士及第,亦尚靈玄矣。
”張聞之,拜謝。
元公為西川従事,嘗納一姬,同院知之。
或征出其妓者,言之數四,元公曰:“士有一妻一妾,以主中饋,備灑掃。
公綽買妾,非妓也。
” 範陌盧仲元,家于壽之安豐。
其妻清河崔氏,率更令謙侄女也。
崔氏兄即,有薄田百畝,在洛城之東,守道力田以自給,未嘗幹人。
常躬耕得金一瓶,計百兩,不言于人,密埋于居室内。
臨終,其妻李氏,以家貧子幼,身後凍餒為憂。
崔屏人,語妻以埋金之事,指其記處。
戒雲:“慎勿言于人,他日盧郎中來,可告也。
”未幾,盧赴調,經洛中,吊崔氏之孤訖。
李使婢傳語曰:“新婦有哀迫之事,須面見姑夫。
”盧許之。
既見,乃述亡夫之意。
盧悲泣久之,曰:“惟嫂之命。
”李氏仍密遣所使之謹厚者,持金付之。
盧遂罷選,持金鬻于揚州。
時遇金貴,兩獲八千。
複市南貨入洛,為崔孤置田宅,兼為剖分家事,既畢而歸。
逾年方選。
竟未嘗言于人,惟密親有知者。
盧君生既字子嚴,清望重器,為世名臣,信陰德之報也。
有讀《蕭氏集》,問功曹是誰子孫,及有後否。
餘應之曰:“梁高祖武皇帝,父諱順之,《齊書》有傳。
武帝受禅,武尊文帝。
文帝第三子恢,封鄱陽王,薨谥忠烈。
恢生宜豐侯循。
循生唐太子太保造。
造生武威大将軍夙。
夙生雅州都督善義。
善義生左衛錄事參軍元恭。
元恭生密縣主簿旻。
旻生楊府功曹諱穎士,字茂挺,門人谥曰文元先生。
先生一子存,字伯誠,為金部員外郎,諒直有功曹之風。
時裴延齡為戶部尚書,恃恩奸佞,與張滂不葉。
金部惡延齡之為人,棄官歸廬山,以山水自娛,識者甚高之。
終于檢校倉部郎中。
生三子,皆無祿早世,無後。
惟次子東,従事邑南,有二子,今皆流落江湖,假吏州縣。
功曹以其子妻門人柳君諱澹,字
韓文公少時,常受蕭金部知賞。
及自袁州入為國子祭酒,途經江州,因遊廬山,過金部山居,訪知諸子凋謝,惟二女在。
因賦詩曰:“中郎有女能傳業,伯道無兒可主家,今日匡山過舊隐,空将衰淚對煙霞。
”留百缣以拯之。
或傳功曹為李林甫所召,時在禫制中,谒見,林甫薄之,不複用。
蕭遂作《伐櫻桃樹賦》以刺。
此蓋不與者所誣也。
功曹孝愛著于士林,李吏部華稱其冒難葬親,豈有越禮之事此事且下蕭公數等者不為。
餘嘗聞外族長老說,林甫聞功曹名,欲見之,知在艱棘。
後聞禫制已畢,令功曹所厚之人導意,請于蕭君所居側僧舍一見,遂許之。
林甫出中書至寺,自以宰輔之尊,意謂功曹便于下馬處趨見。
功曹乃于門内哭以待之。
林甫不得已前吊。
由此怒其恃才敢與宰相敵禮,竟不問。
後餘見今丞相崔公铉,說正同。
崔公外祖母柳夫人,亦餘族姨,即李北海之外孫也。
柳夫人聰明強記,且得于其外族,可為實錄。
餘座主隴西公為台丞,奏今孔尚書溫、丞相徐公商為監察。
及孔為中丞,隴西公淹恤在外多年,除宗正少卿歸朝。
而孔徐二公并時為丞相,每宴集,時人以為盛事。
亦可太息于宦途也。
唐尚書特,太和六年,尉渭南,為亦兆府試進士官。
杜丞相悰時為京兆尹,将托親知聞等第召公従容,兼命茶酒。
及語舉人,則趨而下階,俯伏不對,杜公竟不敢言而止。
是年上等内近三十餘人,數年内皆及第無缺落者,前後莫比。
權實子範為殿中侍禦史知巡。
有小吏従市求取者,事發,笞臀十數。
他日複有如此者,白于台長,杖背十五。
同列疑其罪同罰異。
權對曰:“前吏所取者,名屬左軍。
台之威令不振久矣,百司尚有不禀奉者,況憑禁軍之勢耶!彼受賄于此輩,且是知抑豪強,可以末減。
後吏則挾台之威,恐吓百姓,杖背全命,猶為至輕。
” 張傑夫前自襄州従事至京,先到台中。
三院多張之親友,為求馬價,同列有或怒或嗤而不署文字者。
權獨先署,謂衆曰:“某向不與張君熟,且聞其在窮喪馬,正當求祿求知之際,不可使徒行。
且一缗何足為輕重若使小?生薦所不知之人,實不従衆署狀。
” 刑部郎中元沛妻劉氏,全白之妹,賢而有文學。
著《女儀》一篇,亦曰《直訓》。
夫人既寡居,奉玄元之教,受道箓于吳筠先生,精苦壽考。
長子固,早有名,官曆省郎、刺史、國子司業。
次子察,進士及第,累佐使府,後高卧廬山。
察之長子潾,好道不仕;次子充,進士及第,亦尚靈玄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