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回 金銮報捷美團圓
關燈
小
中
大
得意。
祇有燕白颔因不曾去訪閣上美人,以為失約,終有幾分怏怏。
欲要偷工夫去訪,又因要謝恩谒聖,見座師,見房師,拜同年,百事蝟集,一刻不得空閑。
欲要悄悄去訪,比不得舊時做秀才,自去自來。
如今有長班人役跟随,片時不得脫空。
祇捱到晚間人役散去,方叫一個家人打了一個小燈籠,悄步到蘇州胡同來尋訪。
喜得蔡老官,人人認得一問就着。
不料蔡老官奉山小姐之命,日日守候。
忽見燕白颔來尋,宛如得了異寶,連說道:“相公原許場後就來,為何直到如今?叫我老漢等得不耐煩。
”燕白颔道:“我場後已曾來訪,不期路上遇了一場是非,故不曾到此。
不瞞你說,放榜後又中了進士,日日奔忙半刻不空。
又恐怕你家小姐道我失約,故乘夜而來。
煩你拜上小姐,即有垂愛之情須寬心少待。
等我殿試後,公務稍暇定來見你,商議求婚以結百年之好。
”蔡老官道:“原來相公中了,事忙。
既是這等,我老漢就去回複小姐,祇是萬萬不可失信。
”燕白颔說:“我若失信,今日也不來了,祇管放心。
”蔡老官道:“說得有理,我放心在此,守候佳音便了。
” 燕白颔囑咐明白,方纔回寓與平如衡說知此事道:“你我功名亦已成就,兄又聘了绛雪,小弟再和合了閣上美人,便可謂人生得意之極矣!”平如衡道:“事已八九,何患不成!”二人說說笑笑,十分歡喜。
不數日,廷試過,到了傳胪。
這日,天子臨軒,百官齊集,三百進士,濟濟伏於凡墀之下。
禦筆親點燕白颔狀元及第,平如衡探花及第,各賜禦酒三杯簪花挂紅,赴翰林,去到修撰編修之任。
到任後,敕賜遊街三日,十分榮耀。
餅了數日,天子又召學臣王衮面谕道:“爾前特薦燕白颔、平如衡有才,今果次第搶元奪魁,不負所薦。
賜爾加官一級,以旌薦賢得實。
”王衮叩頭謝恩。
天子又谕道:“朕前敕爾搜求奇才者,原以山閣臣親女山黛與義女冷绛雪才美過人。
朕以為女子有此異才,豈可男子中反無,故有前命。
今果得燕白颔、平如衡二人,以副朕求。
朕因思天地生才甚難,朝廷得才不可不深加愛惜。
眼前四才,适男女各半,又皆青年未曾婚配。
朕欲為之主婚,狀元燕白颔賜婚山閣臣親女﹔探花平如衡賜婚山閣臣義女,如此則才美相宜,可彰聖化。
特敕爾為媒,銜朕之命,聯合兩家之好。
”王衮叩頭稱頌道:“聖上愛才如此,真無異於天地父母。
不獨四臣感恩,雖天下才人,皆知所奮矣!”遂謝恩退出。
王衮奉旨為媒,因暗想道:“聖上命我為媒,我若兩邊去說,恐他各有推卻,便費氣力。
既奉欽命,莫若設一席,請他兩邊共集一堂,那時明宣诏旨,則誰敢不遵。
”主意定了,遂擇了吉日,發帖分頭去請。
又着人面禀道:“此非私宴乃奉旨議事,不可不到。
” 至臨期,山顯仁與燕白颔、平如衡前後俱到,王衮接入相見。
禮畢,略叙叙閑話,王衮即邀入席。
山顯仁東邊太師位坐了,王衮西席相陪。
燕白颔、平如衡坐於下面客席。
飲過三杯,王衮即開談道:“學生今日奉屈老太師與狀元、探花者,非為别事,因昨日蒙聖恩面谕,人才難得,不可處之不得其當。
山老太師有二位奇才閨秀,實系天生。
今科又遇狀元、探花二位名世奇英,定從嶽降。
況年相近面貌相仿,可謂聚淑人君子於一時。
若不締結良姻,以彰《關雎》、《桃夭》之化,不足顯朝廷愛才之盛心也。
故特命學生恭執斧柯,和合二姓,故敢奉屈,以宣天子之命。
老太師與狀元、探花,禮宜遵旨謝恩。
”山顯仁道:“聖命安敢不遵。
但陳人聯姻新貴,未免抱不宜之愧。
” 燕白颔心中雖要推辭,卻一時出口不得。
惟平如衡十分着急,因連連打恭說道:“勿論聖上鴻恩所不敢辭,即老恩師嚴命,豈敢不遵?況山太師泰山之下得附絲蘿,何幸如之!但恨賦命涼薄,已有糟糠之聘。
風化所關,尚望老師代為請命。
” 王衮道:“探花差矣。
守庶民之義,謂之小節﹔從君父之制,謂之大命。
孰輕孰重,誰敢妄辭!”平如衡道:“愚夫愚婦立節,聖主旌之,非重夫婦也,重敦倫也。
門生之聘,謂門生之義,則輕則小﹔謂朝廷之倫,則重則大也。
尚望老師為門生回天子。
”王衮道:“事有經亦有權。
從禮力經,從君為權。
事有實,亦有虛。
娶則為實,聘尚屬虛,賢契亦不可固執。
” 山顯仁見二人互相辨論,因說道:“王老先生上尊君命,固其宜也。
平探花堅欲守禮,亦未為不是。
依老夫看來,必須以此二義上請,方有定奪。
”王衮與平如衡一齊應道:“是,明早當同入朝請旨。
” 燕白颔聽見說請旨,因說道:“門生亦有隐情,敢求老師一同上請。
”王衮道:“探花已聘,尚可公言。
狀元隐情何以形之奏牍。
這個決難領教。
”燕白颔遂不敢再言。
大家又飲了幾杯,遂各自散去。
到了次日,王衮果同了平如衡入朝面聖。
不期揚州知府窦國一,因平如衡中了會魁探花,與冷大戶說知,叫他速速報知女兒定親
祇有燕白颔因不曾去訪閣上美人,以為失約,終有幾分怏怏。
欲要偷工夫去訪,又因要謝恩谒聖,見座師,見房師,拜同年,百事蝟集,一刻不得空閑。
欲要悄悄去訪,比不得舊時做秀才,自去自來。
如今有長班人役跟随,片時不得脫空。
祇捱到晚間人役散去,方叫一個家人打了一個小燈籠,悄步到蘇州胡同來尋訪。
喜得蔡老官,人人認得一問就着。
不料蔡老官奉山小姐之命,日日守候。
忽見燕白颔來尋,宛如得了異寶,連說道:“相公原許場後就來,為何直到如今?叫我老漢等得不耐煩。
”燕白颔道:“我場後已曾來訪,不期路上遇了一場是非,故不曾到此。
不瞞你說,放榜後又中了進士,日日奔忙半刻不空。
又恐怕你家小姐道我失約,故乘夜而來。
煩你拜上小姐,即有垂愛之情須寬心少待。
等我殿試後,公務稍暇定來見你,商議求婚以結百年之好。
”蔡老官道:“原來相公中了,事忙。
既是這等,我老漢就去回複小姐,祇是萬萬不可失信。
”燕白颔說:“我若失信,今日也不來了,祇管放心。
”蔡老官道:“說得有理,我放心在此,守候佳音便了。
” 燕白颔囑咐明白,方纔回寓與平如衡說知此事道:“你我功名亦已成就,兄又聘了绛雪,小弟再和合了閣上美人,便可謂人生得意之極矣!”平如衡道:“事已八九,何患不成!”二人說說笑笑,十分歡喜。
不數日,廷試過,到了傳胪。
這日,天子臨軒,百官齊集,三百進士,濟濟伏於凡墀之下。
禦筆親點燕白颔狀元及第,平如衡探花及第,各賜禦酒三杯簪花挂紅,赴翰林,去到修撰編修之任。
到任後,敕賜遊街三日,十分榮耀。
餅了數日,天子又召學臣王衮面谕道:“爾前特薦燕白颔、平如衡有才,今果次第搶元奪魁,不負所薦。
賜爾加官一級,以旌薦賢得實。
”王衮叩頭謝恩。
天子又谕道:“朕前敕爾搜求奇才者,原以山閣臣親女山黛與義女冷绛雪才美過人。
朕以為女子有此異才,豈可男子中反無,故有前命。
今果得燕白颔、平如衡二人,以副朕求。
朕因思天地生才甚難,朝廷得才不可不深加愛惜。
眼前四才,适男女各半,又皆青年未曾婚配。
朕欲為之主婚,狀元燕白颔賜婚山閣臣親女﹔探花平如衡賜婚山閣臣義女,如此則才美相宜,可彰聖化。
特敕爾為媒,銜朕之命,聯合兩家之好。
”王衮叩頭稱頌道:“聖上愛才如此,真無異於天地父母。
不獨四臣感恩,雖天下才人,皆知所奮矣!”遂謝恩退出。
王衮奉旨為媒,因暗想道:“聖上命我為媒,我若兩邊去說,恐他各有推卻,便費氣力。
既奉欽命,莫若設一席,請他兩邊共集一堂,那時明宣诏旨,則誰敢不遵。
”主意定了,遂擇了吉日,發帖分頭去請。
又着人面禀道:“此非私宴乃奉旨議事,不可不到。
” 至臨期,山顯仁與燕白颔、平如衡前後俱到,王衮接入相見。
禮畢,略叙叙閑話,王衮即邀入席。
山顯仁東邊太師位坐了,王衮西席相陪。
燕白颔、平如衡坐於下面客席。
飲過三杯,王衮即開談道:“學生今日奉屈老太師與狀元、探花者,非為别事,因昨日蒙聖恩面谕,人才難得,不可處之不得其當。
山老太師有二位奇才閨秀,實系天生。
今科又遇狀元、探花二位名世奇英,定從嶽降。
況年相近面貌相仿,可謂聚淑人君子於一時。
若不締結良姻,以彰《關雎》、《桃夭》之化,不足顯朝廷愛才之盛心也。
故特命學生恭執斧柯,和合二姓,故敢奉屈,以宣天子之命。
老太師與狀元、探花,禮宜遵旨謝恩。
”山顯仁道:“聖命安敢不遵。
但陳人聯姻新貴,未免抱不宜之愧。
” 燕白颔心中雖要推辭,卻一時出口不得。
惟平如衡十分着急,因連連打恭說道:“勿論聖上鴻恩所不敢辭,即老恩師嚴命,豈敢不遵?況山太師泰山之下得附絲蘿,何幸如之!但恨賦命涼薄,已有糟糠之聘。
風化所關,尚望老師代為請命。
” 王衮道:“探花差矣。
守庶民之義,謂之小節﹔從君父之制,謂之大命。
孰輕孰重,誰敢妄辭!”平如衡道:“愚夫愚婦立節,聖主旌之,非重夫婦也,重敦倫也。
門生之聘,謂門生之義,則輕則小﹔謂朝廷之倫,則重則大也。
尚望老師為門生回天子。
”王衮道:“事有經亦有權。
從禮力經,從君為權。
事有實,亦有虛。
娶則為實,聘尚屬虛,賢契亦不可固執。
” 山顯仁見二人互相辨論,因說道:“王老先生上尊君命,固其宜也。
平探花堅欲守禮,亦未為不是。
依老夫看來,必須以此二義上請,方有定奪。
”王衮與平如衡一齊應道:“是,明早當同入朝請旨。
” 燕白颔聽見說請旨,因說道:“門生亦有隐情,敢求老師一同上請。
”王衮道:“探花已聘,尚可公言。
狀元隐情何以形之奏牍。
這個決難領教。
”燕白颔遂不敢再言。
大家又飲了幾杯,遂各自散去。
到了次日,王衮果同了平如衡入朝面聖。
不期揚州知府窦國一,因平如衡中了會魁探花,與冷大戶說知,叫他速速報知女兒定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