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回 癡公子倩佳人畫面

關燈
、平二生員。

    ” 燕白颔與平如衡聽見,忙往轎一張,方認得是王提學。

    也不等舍人來問,連忙在轎前打一恭道:“生員正是燕白颔平如衡。

    ”王提學聽了大喜,因吩咐舍人道:“快道二位相公前面驿中相見。

    ”說罷,轎就過去了。

    聽差舍人領命,随即跟定燕白颔平如衡,請上轎擡了轉去。

     幸喜回去不遠,祇二三裡就到了驿中。

    王提學連連叫請,燕白颔平如衡祇得進去拜見。

    拜見過了,王提學就叫看坐,二人遜稱不敢。

    王提學道:“途間不防。

    ”二人祇得坐下。

    王提學就問道:“本院已有疏特薦,已蒙聖恩批準,徵召二位入京。

    本院奉旨各處追尋,卻無蹤影,二位賢契為何卻在此處?”燕白颔應道:“生員與平生員蒙太宗師培植,感恩無地。

    但生員等遊學在先,竟不知徵召之事,有幸聖恩,并負太宗師薦拔之盛心,罪甚,罪甚。

    ”王提學道:“既是不知道,這也罷了。

    卻喜今日湊巧遇着,正好同本院進京複命,就好面聖,定有異擢。

    ” 燕、平二人同說道:“太宗師欲将生員下士獻作嘉賓一段作養盛心,真是千古。

    但聞負天下之大名,必有高天下之大才,方足以當之。

    若碌碌無奇,未免取天下之笑。

    生員輩雖薄有微才,為宗師垂憐。

    然扪心自揣,竊恐天地之大,何地無才。

    竟以生員二人概盡天下,實實不敢自信。

    ”王提學道:“二位賢契虛心自讓,固見謙光。

    但天下人文,南直首重。

    本院於南直中遍求,惟二位賢契出類拔萃,故本院敢於特薦。

    天下雖大,縱更有才人,亦未必過於賢契。

    今姓名已上達宸聰,二位賢契不必過遜。

    ” 燕白颔道:“生員輩之辭,其實是有所見而然,倒不是套作謙語。

    ”王提學道:“有何所見,不妨直說。

    ”燕白颔道:“生員聞聖上诏求奇才者,蓋因山相公之子山黛才美過人,曾在玉尺樓作詩作賦,壓倒翰苑群英,故聖上之意以為女子尚有高才,何況男子,故有此特命。

    今應召之人,必才高過於山黛,方不負聖主之求。

    若生員輩,不過項羽之霸才耳,安敢奪劉邦之秦鹿?是以求太宗師見諒也。

    ”王提學笑道:“二位賢契又未遇山小姐,何畏山小姐之深也。

    ”燕白颔道:“生員輩雖未遇山小姐,實依稀仿佛於山小姐之左右。

    非畏之深,實知之深也。

    ” 王提學道:“二位賢契既苦苦自诿,本院也不好相強。

    祇是已蒙徵召,而堅執不往,恐聖上疑為鄙薄聖朝,誠恐不便。

    ”平如衡道:“生員輩若是養高不出,便是鄙薄聖朝。

    今情願原從制科出身,總是朝廷之人才,祇是不敢當徵召耳。

    實是尊朝廷,與鄙薄者太相懸絕。

    ”王提學道:“二位賢契既要歸就制科,這便也是一樣了。

    祇是到後日辨時便遲了。

    何不就将此意,先出一疏,待本院複命時帶上了,使聖上看明,不獨無罪,且可見二位才而有讓。

    明日鹿鳴得意,上苑看花,天子定當刮目。

    ”燕、平二人同謝道:“蒙太宗師指教,即當出疏。

    ” 王提學就留二人在驿中同住了。

    驿中備出酒飯,就留二人同喫。

    飲酒中間又考他二人些詩文,見二人下筆如神,無不精警,看了十分歡喜。

    因說道:“二位賢契若就制科,定當高發。

    本院歲考完了,例當複命。

    科考的新宗師已到任多時,二兄速速回去,還也不遲,本院在京中準望捷音。

    ”燕、平二人再三緻謝,又寫了一道辭召就試的疏,交付王提學,然後到次日各自别去。

    王提學進京複命不題。

     且說燕白颔、平如衡二人,一路無辭,到了松江家裡,正值新宗師科考。

    燕白颔是華亭縣學,自去赴考不必言矣。

    平如衡卻是河南人,欲要冒籍,松江又嚴禁,冒不得。

    與平教官商量,欲要作随任子侄寄考。

    平教官官又小,又擔當不來。

    欲要回河南去,又遲了。

    還是燕白颔出主意道:“不如納了南監罷。

    ”平如衡道:“納監固好,祇是要許多銀子。

    ”燕白颔道:“這不打緊,都在小弟身上。

    ”平教官出文書,差一個的當家人,帶了銀子,到了南京監裡替平如衡加納了。

     餅了數日,科舉案發了,燕白颔又是一等。

    有了科舉,遂收拾行李,同平如衡到南京來鄉試。

    祇因這一來,有分教: 龍虎榜中禦墨,變作婚姻簿上赤繩。

     不知此去果能中否,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