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回 道路聯姻奇作合
關燈
小
中
大
詞曰:
道路聞名巧,萍蹤得信奇。
不須驚喜不須疑,相應三生石上、舊相知。
錯認侬為我,休争他是誰,一緣一會不差池,大都才情出沒,最多岐。
右調《南柯子》 話說燕白颔自有了科舉,又替平如衡納了南監,遂同到南京來鄉試。
真是學無老少,達者為先。
二人到了三場,場中做的文字,猶如萬選青錢,無人不賞。
到了放榜之期,燕白颔高高中第一名解元,平如衡中了第六名亞魁。
二人青年得隽,人物俊美。
鹿鳴宴罷,迎回。
及拜見座師、房師,無不羨慕,個個歡喜。
凡是鄉宦有女兒人家,莫不都來求他二人為婿。
二人辭了東家,又辭了西家,真個辭得不耐煩。
公事一完,就同回松江。
不料松江來求親的,也是這等。
燕白颔與平如衡商量道:“倒不如早早進京,便可省許多脣舌。
”平如衡道:“我們若早進京,也有許多不妙。
”燕白颔道:“進京有甚不妙?”平如衡道:“功名以才得為榮,若有依傍而成,便覺減色。
我與你不幸為王宗師所薦,姓名已達於天子。
今又奪了元魁,倘進京早了,為人招搖,哄動天子,倘賜召見,盛邀獎譽,那時再就科場,縱登高第,人祇道試官迎合上意,豈不令文章減價!莫若對房師、座師祇說有病,今科不能進京,使京中望你我者絕望。
那時悄悄進去,挨至臨期,一到京就入場,若再能搶元奪魁,便可揚眉吐氣,不負平生所學矣!” 燕白颔聽了大喜道:“吾兄高論,深快弟心。
但祇是松江也難久留,不如推說有病到哪裡去養,卻同兄一路慢慢遊覽而去。
臨期再入京豈不兩全。
”平如衡道:“這等方妙。
”二人商量定了,俟酬應的人事一完,就收拾行李悄悄進京,吩咐家人回去,祇說同平相公往西湖上養病去了。
二人暗暗上路,在近處俱不耽擱,祇渡過揚子江,方慢慢而行。
到了揚州,因繁華之地,打帳多住些時,遂依舊寓在瓊花觀裡。
觀中道士知道都是新科舉人,一個解元,一個亞魁,好不奉承。
二人才情發露,又忍不住要東題西詠。
住不上五七日,早已驚動地方都知道了。
原來地方甲裡規矩,凡有鄉紳士宦住於地方,都要暗暗報知官府,以便拜望、送禮。
瓊花觀總甲見燕白颔與平如衡都是新科舉人,祇得暗暗報知府縣。
不料揚州理刑曾聘做簾官,出場回來,對窦知府盛稱解元燕白颔與亞魁平如衡,俱是少年才子,春闱會狀,定然有分。
窦知府聽在肚裡,恰恰地方來報,他就動了個延攬結交的念頭,随即來拜,燕白颔與平如衡忙回不在。
窦知府去了,燕白颔因商量道:“府尊既已知道,縣間未免也要來拜。
我們原要潛住,既驚動府縣,如何住得安穩。
”平如衡道:“必須移個寓所方妙。
”一面就叫人在城外幽僻之處尋個下處,一面叫人打探窦知府出了門,方來答拜。
祇投得兩個帖子,就移到新下處去了。
窦知府回來聞知,随即叫吏書下請帖請酒。
書吏去請了,來回複道:“燕、平二位相公不知是移寓,又不知是進京去了,已不在瓊花觀裡。
”窦知府聽了暗想道:“進京舉人,無一毫門路,還要強來打秋風,作盤纏;他二人我去請他,他倒躲了,不但有才更兼有品,殊為難得,可惜不曾會得一面。
”十分追悔不題。
卻說燕、平二人移到城外下處,甚是幽靜。
每日無事,便同往山中去看白雲紅樹。
一日走倦了,坐在一個亭子上歇腳。
忽見兩個腳夫,擡着一盒擔禮,後面一個吏人押着,也走到亭子上來歇力。
燕、平看見,因與那吏人拱一拱手問道:“這是誰人送的禮物?” 那吏人見他二人生得少年清秀,知是貴人,因答道:“是府裡窦太爺送與前面冷鄉宦賀壽的。
”平如衡因記得冷绛雪是維揚人,心下暗驚道:“莫非這冷鄉宦正是她家?”因又問道:“這冷鄉宦是個甚麼官職?”那吏人道:“是個欽賜的中書。
”平如衡道:“老兄曾聞這冷中書家有個才女嗎?”吏人道:“他家若不虧這個才女,他的中書卻從何處得來?”平如衡還要細問,無奈那腳夫擡了一盒擔走路,吏人便不敢停留,也拱一拱手去了。
平如衡因對燕白颔說道:“小弟哪裡不尋消問息,卻無蹤影。
不期今日無意中倒得了這個下落。
”燕白颔道:“正所謂『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但不知這個才女可正是冷绛雪?”平如衡道:“天下才女能有幾個,哪有不是她之理!祇是雖然訪着,卻怎生去求親?”燕白颔道:“若果是她,要求親卻不難。
”平如衡道:“我在京中冷胪家祇問得一聲,受了許多閑氣。
今要開口求親,人生面不熟,絕無門路,怎說個不難?”燕白颔道:“窦知府既與他賀壽,定與他相知,祇窦知府便是門路
不須驚喜不須疑,相應三生石上、舊相知。
錯認侬為我,休争他是誰,一緣一會不差池,大都才情出沒,最多岐。
右調《南柯子》 話說燕白颔自有了科舉,又替平如衡納了南監,遂同到南京來鄉試。
真是學無老少,達者為先。
二人到了三場,場中做的文字,猶如萬選青錢,無人不賞。
到了放榜之期,燕白颔高高中第一名解元,平如衡中了第六名亞魁。
二人青年得隽,人物俊美。
鹿鳴宴罷,迎回。
及拜見座師、房師,無不羨慕,個個歡喜。
凡是鄉宦有女兒人家,莫不都來求他二人為婿。
二人辭了東家,又辭了西家,真個辭得不耐煩。
公事一完,就同回松江。
不料松江來求親的,也是這等。
燕白颔與平如衡商量道:“倒不如早早進京,便可省許多脣舌。
”平如衡道:“我們若早進京,也有許多不妙。
”燕白颔道:“進京有甚不妙?”平如衡道:“功名以才得為榮,若有依傍而成,便覺減色。
我與你不幸為王宗師所薦,姓名已達於天子。
今又奪了元魁,倘進京早了,為人招搖,哄動天子,倘賜召見,盛邀獎譽,那時再就科場,縱登高第,人祇道試官迎合上意,豈不令文章減價!莫若對房師、座師祇說有病,今科不能進京,使京中望你我者絕望。
那時悄悄進去,挨至臨期,一到京就入場,若再能搶元奪魁,便可揚眉吐氣,不負平生所學矣!” 燕白颔聽了大喜道:“吾兄高論,深快弟心。
但祇是松江也難久留,不如推說有病到哪裡去養,卻同兄一路慢慢遊覽而去。
臨期再入京豈不兩全。
”平如衡道:“這等方妙。
”二人商量定了,俟酬應的人事一完,就收拾行李悄悄進京,吩咐家人回去,祇說同平相公往西湖上養病去了。
二人暗暗上路,在近處俱不耽擱,祇渡過揚子江,方慢慢而行。
到了揚州,因繁華之地,打帳多住些時,遂依舊寓在瓊花觀裡。
觀中道士知道都是新科舉人,一個解元,一個亞魁,好不奉承。
二人才情發露,又忍不住要東題西詠。
住不上五七日,早已驚動地方都知道了。
原來地方甲裡規矩,凡有鄉紳士宦住於地方,都要暗暗報知官府,以便拜望、送禮。
瓊花觀總甲見燕白颔與平如衡都是新科舉人,祇得暗暗報知府縣。
不料揚州理刑曾聘做簾官,出場回來,對窦知府盛稱解元燕白颔與亞魁平如衡,俱是少年才子,春闱會狀,定然有分。
窦知府聽在肚裡,恰恰地方來報,他就動了個延攬結交的念頭,随即來拜,燕白颔與平如衡忙回不在。
窦知府去了,燕白颔因商量道:“府尊既已知道,縣間未免也要來拜。
我們原要潛住,既驚動府縣,如何住得安穩。
”平如衡道:“必須移個寓所方妙。
”一面就叫人在城外幽僻之處尋個下處,一面叫人打探窦知府出了門,方來答拜。
祇投得兩個帖子,就移到新下處去了。
窦知府回來聞知,随即叫吏書下請帖請酒。
書吏去請了,來回複道:“燕、平二位相公不知是移寓,又不知是進京去了,已不在瓊花觀裡。
”窦知府聽了暗想道:“進京舉人,無一毫門路,還要強來打秋風,作盤纏;他二人我去請他,他倒躲了,不但有才更兼有品,殊為難得,可惜不曾會得一面。
”十分追悔不題。
卻說燕、平二人移到城外下處,甚是幽靜。
每日無事,便同往山中去看白雲紅樹。
一日走倦了,坐在一個亭子上歇腳。
忽見兩個腳夫,擡着一盒擔禮,後面一個吏人押着,也走到亭子上來歇力。
燕、平看見,因與那吏人拱一拱手問道:“這是誰人送的禮物?” 那吏人見他二人生得少年清秀,知是貴人,因答道:“是府裡窦太爺送與前面冷鄉宦賀壽的。
”平如衡因記得冷绛雪是維揚人,心下暗驚道:“莫非這冷鄉宦正是她家?”因又問道:“這冷鄉宦是個甚麼官職?”那吏人道:“是個欽賜的中書。
”平如衡道:“老兄曾聞這冷中書家有個才女嗎?”吏人道:“他家若不虧這個才女,他的中書卻從何處得來?”平如衡還要細問,無奈那腳夫擡了一盒擔走路,吏人便不敢停留,也拱一拱手去了。
平如衡因對燕白颔說道:“小弟哪裡不尋消問息,卻無蹤影。
不期今日無意中倒得了這個下落。
”燕白颔道:“正所謂『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但不知這個才女可正是冷绛雪?”平如衡道:“天下才女能有幾個,哪有不是她之理!祇是雖然訪着,卻怎生去求親?”燕白颔道:“若果是她,要求親卻不難。
”平如衡道:“我在京中冷胪家祇問得一聲,受了許多閑氣。
今要開口求親,人生面不熟,絕無門路,怎說個不難?”燕白颔道:“窦知府既與他賀壽,定與他相知,祇窦知府便是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