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 扮青衣巧壓才人

關燈
,少不得要傳到山相公與山小姐面前,她見了豈有不怒之理。

    就是度量大,不懷恨於我,這婚姻事斷斷無望了。

    ”平如衡道:“做已做了,悔也無益。

    況婚姻自有定數,強她不得。

    或者有才女子的心眼與世人不同,見纨袒乞憐愈加鄙薄,今見了你我有骨氣才人,轉垂青起敬也不可知。

    愁他怎麼:且回去與你痛飲快談以養氣,遲兩日好與她對壘。

    ”燕白颔笑道:“也說得有理。

    ”二人遂歡歡喜喜同走了回去。

     餅了三五日,心上放不下,因天氣晴朗,又收拾了一徑出城,依舊走到接引庵來。

    普惠看見,笑嘻嘻迎着說道:“二位相公今日來的早,象是真個要與山小姐考試詩文的了。

    ”燕白颔因問道:“山小姐病好了麼?”普惠道:“雖未全愈,想是起得來了。

    ”平如衡道:“既是起得來,我們去尋她考一考不妨。

    ”就要起身去,普惠留住道:“此時太早,山小姐祇怕尚未睡起。

    且請少坐,奉過茶,收拾素齋用了,待小僧送去。

    ”燕白颔道:“齋倒不消,領一杯茶罷!得老師一送更感。

    ”普惠果然邀入去喫了些茶,坐了半晌,将近日午方纔同去。

     到了山相公莊門,普惠是熟的,祇說得一聲,就有人進去通報。

    不多時,就有人出來說道:“請師父與二位相公廳上坐。

    ”三人遂同到廳中坐下。

    又坐了半晌,山顯仁方葛巾野服走了出來。

    燕白颔與平如衡忙上前施禮,禮畢,就以師生禮叙坐。

    普惠恐怕不便,就辭去了。

     山顯仁一面叫人送茶,一面就開口問道:“哪一位是趙兄?”燕白颔打一恭道:“晚生趙縱。

    ”山顯仁因看着平如衡道:“此位想是錢兄了。

    ”平如衡也打一恭道:“不敢,晚生正是錢橫。

    ”山顯仁道:“前在接引庵見二兄壁上之作,清新俊逸,真可謂相如再世,太白重生。

    ”燕白颔與平如衡同打一恭道:“書生寒賤,不能上達紫閣黃扉,故妄言聳聽,以為進身之階。

    今既蒙援引,狂鼓之罪,尚望老太師寬宥。

    ”山顯仁道:“文人筆墨遊戲,上天下地,無所不可,何罪之有!祇是小女閨娃識字,亦無心僭據斯文,實因時無英雄,偶蒙聖恩假借耳。

    今既有二兄青年高才,煥奎壁之光,潤文明之色,鳳凰池理宜奉還,焉敢再以脂粉相污!”燕白颔道:“脂粉之言,亦愧男子無人耳。

    詞雖不無過激,而意實欣慕,乞老太師原諒。

    ”平如衡道:“鳳凰池亦不望盡還,但容我輩作鷗鹭遊翔其中足矣!” 山顯仁道:“這都罷了,祇是二兄今日垂顧,意欲何為?”燕白颔道:“晚生二人俱系遠方寒士,雖日事椠鉛,實出孤陋。

    每有所作,往往不知高下。

    因聞令嫒小姐着作懸於國門,芳名播於天下。

    兼有玉尺量才之任,故同造樓下,願竭微才,求小姐玉尺一量。

    孰短孰長,庶幾可定二人之優劣。

    ”山顯仁道:“二兄大才,倒教小女可謂以管窺天,以蠡測海。

    然既辱賜顧,怎好固辭。

    但考之一途,必須嚴肅,方别真才。

    ”燕白颔道:“晚生二人短長之學盡在胸中,此外别無一物,聽憑老太師如何賜考。

    ”平如衡道:“老太師若要搜檢亦不妨。

    ”山顯仁笑道:“搜檢也不必,但二兄分做兩處,省了許多顧盼問答也好。

    ”燕白颔與平如衡同應道:“這個聽憑。

    ” 山顯仁就吩咐兩個家人道:“可送趙相公到東花園亭子上坐。

    ”又咐咐兩個家人道:“可送錢相公到西花園亭子上坐。

    ”又對燕白颔與平如衡道:“老夫不便奉陪,候考過再領教佳章。

    ”說罷,四個家人遂請二人同入穿堂之後,分路往東西花園而去。

    正是: 東西諸葛八門陣,左右韓侯九裡山。

     莫料閨中小兒女,寸心偏有百機關。

     兩個家人将平如衡送到西花園亭子上去坐,且不題。

     且說燕白颔跟着兩個家人,竟到東邊花園裡來。

    到了亭子上一看,祇見鳥啼畫閣,花壓雕欄,十分美麗。

    再看亭子中,早已東西對面擺下兩張書案,文房四寶端端正正俱在上面。

    燕白颔心下想道:“聞她有個玉尺樓,是奉旨考才之地。

    怎麼不到那裡,卻在此處?”又想道:“想是要分考,樓中一處不便,故在此間。

    ” 正沉吟不了,忽見三五侍妾簇擁着一個青衣女子而來。

    燕白颔遠遠望去,宛如仙子。

    欲認作小姐,卻又是侍兒打扮。

    欲認作侍兒,卻又秀媚異常。

    心下驚疑未定,早已走到面前。

    燕白颔慌忙出位施禮。

    那青衣女子略福了一福,便與燕白颔分東西對面坐下。

    燕白颔不知是誰,又不好輕問,祇得低頭偷看。

     倒是青衣女子先開口說道:“趙先生不必驚疑,妾非小姐,乃小姐位下掌書記的侍妾。

    奉小姐之命,特來請教先生。

    ”燕白颔道:“原來是一位掌書記的才人,請問小姐為何不自出,而又勞玉趾?”青衣女子道:“前日也是幾位貴客要見小姐試才,小姐勉強應酬,卻又一字不通,徒費許多口舌。

    今辱先生降臨,大才固自不同,然小姐私心過慮,恐蹈前轍。

    今又養病玉尺樓,不耐煩劇,故遺妾先來領教。

    如果系真才,賤妾輩望風不敢當,便當掃徑焚香,延入樓中,以定當今天下斯文之案;倘祇尋常,便請回駕,也免一番多事。

    ” 燕白颔聽了,心下暗怒道:“這小丫頭這等作怪,怎自不出來,卻叫一個侍妾辱我,這明明高擡聲價。

    我若不與她考,他便道我無才害怕。

    若與她對考,我一個文士,怎與一個侍妾同考。

    ”又偷眼将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