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 觀舊句忽爾害相思

關燈
微才,為聖主所知。

    必須才足相當,方敢領教。

    張老先生令郎,果有大才,乞過舍一會,再商許可。

    ” 孫尚書即以此言回複張寅。

    張寅遂欣然欲往。

    宋信聞知連忙攔住道:“去不得,去不得,一去便要決撒。

    ”張寅問道:“這是為何?”宋信道:“你還不知山小姐之為人。

    她才又高,眼又毒。

    你若不去,她道你是個吏部尚書之子,又兼媒人稱揚,或者一時姻緣有分,糊塗許了。

    兄若自去,倘或一時問答間有甚差錯,被她看破,莫說尚書,便是皇帝為媒,那丫頭也未必肯。

    兄肯聽依小弟之意,祇是推託不去為妙。

    ”張寅道:“不去固妙,但将何辭推託?”宋信道:“祇說途中勞頓有恙,若要看才,但将《張子新編》送去,如此便有幾分指望。

    ”張寅歡喜道:“有理,有理。

    ”遂央孫尚書寫書,回說途中辛苦抱恙,不能進谒,先呈詩稿一冊請政。

    伏乞憐才,許諧秦晉,庶不失門楣之慶。

     山顯仁接了《張子新編》一看,見詩甚清新,十分歡喜。

    因面付與山黛道:“我連年留心選才,公侯子弟遍滿,并無一個略略中意。

    今看張寅的《新編》,倒甚是風流香豔。

    我兒你可細細一看。

    你若中意,我便有處。

    ”山黛道:“詩雖甚好,但人不肯來,其中未必無抄謄盜襲之弊。

    ”山顯仁道:“我兒所慮亦是。

    但看此詩俱是新題,自非前人之作。

    若說時人,我想時人中哪裡又有這等一個才子與他抄襲。

    ”山黛道:“天地生才,哪裡限得。

    孩兒之才,自誇無對,誰知又遇了冷家姐姐。

    張寅之外,安知更沒張寅。

    祇是索來一見為真。

    ” 山顯仁拗不過山黛,祇得又寫信回孫尚書,定要張寅一見。

    孫尚書報知張寅,張寅着忙,又與宋信商議。

    宋信道:“前日還在可去不可去之間,今日則萬萬不可去矣。

    ”張寅道:“這是為何?”宋信道:“前日若去,泛然一見,彼此出於無心,還在可考可不考之間。

    今日屢逼而後去,彼此俱各留意,雖原無意要考,也要考一考矣!”張寅道:“若果要考,這是萬萬去不得了。

    且再捱幾日看看機會。

    ”宋信道:“有甚機會看得,祇是再央一位當權大老去作伐,便是好機會。

    ”張寅聽信,祇得與父親說知,又央一個首相去求親不題。

     卻說冷绛雪,自從見了平如衡懷她之詩,便不覺朝思暮想,茶飯都不喜喫。

    每常與山小姐花前聯句,月下唱酬,百般韻趣。

    今日遇着良辰美景,都覺索然。

    雖勉強為言,終不歡暢。

    山小姐再三開慰,口雖聽從,而心祇癡迷,每日祇是恹恹思睡。

    山小姐欲緻張寅一見,以決前疑,而張寅又苦辭不來。

    冷绛雪漸漸形容消瘦,山小姐十分着急。

    欲與父親說知,卻又不便啟齒;欲再含忍,又怕冷绛雪成病。

     正沒法處,忽聞聖旨遣一中貴召父親入朝見駕。

    此時山顯仁病已痊愈,便不敢推辭,遂同中貴肩輿入朝,朝見於文華殿。

    朝見畢,天子賜坐。

    因問道:“朕許久不見卿,不知卿女山黛曾擇有佳婿否?”山顯仁忙頓首謝道:“蒙聖恩垂念,實尚未曾擇得。

    ”天子道:“以卿門第,豈無求者?”山顯仁道:“求者雖多,但臣女山黛蒙聖恩加以才女之名,不肯苟且託之匪人,有辜聖眷,故尤然待字也。

    ”天子道:“卿既未曾選得,朕倒為卿選得兩人在此。

    ”山顯仁奏道:“微臣兒女之私,怎敢上費聖心。

    但不知選者是何人?”天子道:“南直學臣王衮,昨有疏特薦兩個才子,頭一個是松江燕白颔,第二個是洛陽平如衡,年俱不滿二十。

    疏稱他才高雕繡,學貫天人,懸筆萬言,可以立就。

    又獻燕白颔的《燕台八景》詩,朕覽之果是奇才。

    昨已有旨征诏去了。

    特征诏到時,朕當於二人中擇一佳者,為卿女山黛主婚。

    ”山顯仁連連叩頭謝恩。

    天子又賜酒飯,留連了半日,方放還家。

     山顯仁一到家,就與女兒一一說知此事。

    山黛聽見說兩個才子,一個是洛陽平如衡,心下暗驚道:“原來果另有一個平如衡,則張寅此詩的系竊取無疑矣。

    ”一時尚未敢與父親說明,祇含糊答應道:“聖恩隆重如此,何以報答。

    ”一面說罷,一面就走到冷绛雪卧房中來說道:“姐姐不必過慮,小妹有一樁喜事來報你知道。

    ”冷绛雪忙驚問道:“小姐有何喜事報我?”山小姐不慌不忙,細細而說。

    祇因這一說,有分教: 柳中鹦鹉語,雪裡鹭鸶飛。

     不知說出甚麼來,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