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 觀舊句忽爾害相思
關燈
小
中
大
客禮相待。
又替她題疏加官号。
天子聽從,加她個女學士之銜。
又将她父親冷新敕典中書,冠帶榮身,你道奇也不奇。
兄前日原是要處她,出兄之氣。
不知她的造化,倒因禍而得福。
” 宋信聽得獃了半晌,又問道:“果是真麼?”窦知府道:“命下,冷新的冠帶,是本府親送去的,怎說不真!”宋信道:“這等看來,山府之事,冷绛雪倒也主持得幾分了。
”窦知府道:“聞得山小姐於冷绛雪之言,無有不聽她的,怎麼主持不得。
”宋信聽了,又沉吟半晌,因以目視張寅道:“這倒是吾兄一個好機會。
”張寅驚問道:“怎麼是小弟的好機會?”宋信道:“這個機會全要在窦老先生身上,須瞞不得。
”張寅道:“既蒙窦宗師錯愛,門生心事不妨直告。
” 窦知府因問道:“張兄有甚心事?”宋信道:“張兄此行,雖為趨事尊翁大人,然實實為聞得山小姐之名,意欲求以為配。
到了京中,央求幾個大老作伐。
他兩家門當戶對,自有可成的道理。
但以山小姐之才,必定愛才。
張兄美才,一時未必得知。
方纔聽得冷绛雪這等得時,連父親冷大戶俱加了冠帶,何不借重窦老先生鼎力,央冷大戶寫一封書與冷绛雪,說知張兄求婚之意,託她於中周旋。
再将張兄所刻佳篇,寄一冊進去,使她知張兄美才。
内中之心一動,外面之事便好做了。
豈非一個好機會。
” 張寅聽了,滿臉堆笑,因連連打恭,向窦知府道:“若蒙太宗師高誼,玉成門生,斷斷不敢忘報。
”窦知府道:“要冷中翰寫書進京,這也容易,本府自當為尊兄效一臂之力。
”張寅稱謝道:“既蒙慨允,明日再當造府拜求。
”說完,又上席,完了下半本戲,方散。
到了次日,張寅與宋信商量備了一副厚禮,來拜送窦知府,求他轉央冷大戶寫書進京,託冷绛雪婉轉作伐。
又将《張子新編》一冊,求他并附寄進京,以見張寅有如此之才。
窦知府接了禮物說道:“本府若不受厚禮,尊兄祇說推辭了,”遂全受了。
因發下名帖,請冷中書來,面與他說知此事。
冷中書怎敢違府尊之命,遂央鄭秀才婉婉轉轉,寫了一封書,将《張子新編》并封在内,叫女兒周全其事,寫完封好,送與窦知府。
窦知府接了送與張寅。
張寅得了,如獲至寶。
因辭謝窦知府,與宋信二人連夜趕了進京。
及到了京中,見過父親,方知山相公已不在朝。
原來,山顯仁為因女兒才高得寵,壓倒朝臣,未免招許多妒忌。
遂連疏告病,要辭歸故鄉。
天子不準。
當不得山顯仁苦苦疏求。
天子因面谕道:“卿既苦辭,朕也不好強留。
但卿女山黛,朕深愛其着作,時有所命。
卿若辭歸,必盡室而行,便有許多不便,為之奈何?”山顯仁奏道:“聖恩如此隆重,微臣安敢過辭。
但臣積勞成病,閣務繁殷,實難支持,故敢屢渎。
”天子道:“卿既不耐煩劇,城南二十裡有皇莊一所,甚是幽僻,賜卿移居於内調理。
卿既得以靜養,朕有所顧問,又可不時诏見。
即卿女山黛時有詩文,亦可進呈,豈不兩便。
”山顯仁叩頭感謝道:“聖恩念臣如此,真天高地厚矣!”遂領旨移居於皇莊之内。
這皇莊離城雖祇一二十裡,卻山水隔絕,另是一天。
内中山水秀美,樹木扶疏,溪徑幽折,花鳥奇異。
風景不減王維之辋川,何殊石崇之金谷。
山顯仁領了家眷移居於内,十分快意。
仍舊蓋了一座玉尺樓,與女兒山黛同冷绛雪以為拈弄筆墨之所。
皇莊是那總名,卻有十餘處園亭,可以随意遊賞。
山顯仁雖然快樂,卻因女兒已是十五六歲,未免要為她擇婿。
在閣内時,因山黛之名滿於長安,人人思量要求。
卻都知道她為天子所寵,豈肯輕易嫁人。
故人人又不敢來求,所以至今一十六歲,尚然待字。
山顯仁留心在公卿子弟中訪看,并無一個略略可觀。
因暗想道:“祇看明年春榜下,看有青年進士,招一個為妙。
”不料張寅一到京,聞知山相公住在皇莊。
一面與父親說知,央大老來求,一面就差人将中書的家書送至皇莊。
且說冷绛雪接了父親的家信,拆開來看,知是張寅要求山小姐為婚,託她周旋之意。
又見内有《張子新編》一冊,因展開一看,見遷柳莊聽莺題壁諸作,風流秀美,不禁一喜顔色道:“好詩,好詩!何處有此美才!”正看不了,忽山黛走來道:“冷姐姐,看甚麼?”冷绛雪看見是山黛,因回身笑說道:“小姐,恭
又替她題疏加官号。
天子聽從,加她個女學士之銜。
又将她父親冷新敕典中書,冠帶榮身,你道奇也不奇。
兄前日原是要處她,出兄之氣。
不知她的造化,倒因禍而得福。
” 宋信聽得獃了半晌,又問道:“果是真麼?”窦知府道:“命下,冷新的冠帶,是本府親送去的,怎說不真!”宋信道:“這等看來,山府之事,冷绛雪倒也主持得幾分了。
”窦知府道:“聞得山小姐於冷绛雪之言,無有不聽她的,怎麼主持不得。
”宋信聽了,又沉吟半晌,因以目視張寅道:“這倒是吾兄一個好機會。
”張寅驚問道:“怎麼是小弟的好機會?”宋信道:“這個機會全要在窦老先生身上,須瞞不得。
”張寅道:“既蒙窦宗師錯愛,門生心事不妨直告。
” 窦知府因問道:“張兄有甚心事?”宋信道:“張兄此行,雖為趨事尊翁大人,然實實為聞得山小姐之名,意欲求以為配。
到了京中,央求幾個大老作伐。
他兩家門當戶對,自有可成的道理。
但以山小姐之才,必定愛才。
張兄美才,一時未必得知。
方纔聽得冷绛雪這等得時,連父親冷大戶俱加了冠帶,何不借重窦老先生鼎力,央冷大戶寫一封書與冷绛雪,說知張兄求婚之意,託她於中周旋。
再将張兄所刻佳篇,寄一冊進去,使她知張兄美才。
内中之心一動,外面之事便好做了。
豈非一個好機會。
” 張寅聽了,滿臉堆笑,因連連打恭,向窦知府道:“若蒙太宗師高誼,玉成門生,斷斷不敢忘報。
”窦知府道:“要冷中翰寫書進京,這也容易,本府自當為尊兄效一臂之力。
”張寅稱謝道:“既蒙慨允,明日再當造府拜求。
”說完,又上席,完了下半本戲,方散。
到了次日,張寅與宋信商量備了一副厚禮,來拜送窦知府,求他轉央冷大戶寫書進京,託冷绛雪婉轉作伐。
又将《張子新編》一冊,求他并附寄進京,以見張寅有如此之才。
窦知府接了禮物說道:“本府若不受厚禮,尊兄祇說推辭了,”遂全受了。
因發下名帖,請冷中書來,面與他說知此事。
冷中書怎敢違府尊之命,遂央鄭秀才婉婉轉轉,寫了一封書,将《張子新編》并封在内,叫女兒周全其事,寫完封好,送與窦知府。
窦知府接了送與張寅。
張寅得了,如獲至寶。
因辭謝窦知府,與宋信二人連夜趕了進京。
及到了京中,見過父親,方知山相公已不在朝。
原來,山顯仁為因女兒才高得寵,壓倒朝臣,未免招許多妒忌。
遂連疏告病,要辭歸故鄉。
天子不準。
當不得山顯仁苦苦疏求。
天子因面谕道:“卿既苦辭,朕也不好強留。
但卿女山黛,朕深愛其着作,時有所命。
卿若辭歸,必盡室而行,便有許多不便,為之奈何?”山顯仁奏道:“聖恩如此隆重,微臣安敢過辭。
但臣積勞成病,閣務繁殷,實難支持,故敢屢渎。
”天子道:“卿既不耐煩劇,城南二十裡有皇莊一所,甚是幽僻,賜卿移居於内調理。
卿既得以靜養,朕有所顧問,又可不時诏見。
即卿女山黛時有詩文,亦可進呈,豈不兩便。
”山顯仁叩頭感謝道:“聖恩念臣如此,真天高地厚矣!”遂領旨移居於皇莊之内。
這皇莊離城雖祇一二十裡,卻山水隔絕,另是一天。
内中山水秀美,樹木扶疏,溪徑幽折,花鳥奇異。
風景不減王維之辋川,何殊石崇之金谷。
山顯仁領了家眷移居於内,十分快意。
仍舊蓋了一座玉尺樓,與女兒山黛同冷绛雪以為拈弄筆墨之所。
皇莊是那總名,卻有十餘處園亭,可以随意遊賞。
山顯仁雖然快樂,卻因女兒已是十五六歲,未免要為她擇婿。
在閣内時,因山黛之名滿於長安,人人思量要求。
卻都知道她為天子所寵,豈肯輕易嫁人。
故人人又不敢來求,所以至今一十六歲,尚然待字。
山顯仁留心在公卿子弟中訪看,并無一個略略可觀。
因暗想道:“祇看明年春榜下,看有青年進士,招一個為妙。
”不料張寅一到京,聞知山相公住在皇莊。
一面與父親說知,央大老來求,一面就差人将中書的家書送至皇莊。
且說冷绛雪接了父親的家信,拆開來看,知是張寅要求山小姐為婚,託她周旋之意。
又見内有《張子新編》一冊,因展開一看,見遷柳莊聽莺題壁諸作,風流秀美,不禁一喜顔色道:“好詩,好詩!何處有此美才!”正看不了,忽山黛走來道:“冷姐姐,看甚麼?”冷绛雪看見是山黛,因回身笑說道:“小姐,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