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 誤相逢才傲張寅
關燈
小
中
大
将文字向人論。
平如衡做完,自吟自賞道:“我平如衡有才如此,卻從不曾遇着一個知己。
茫茫宇宙,何知己之難也。
”又想道:“惟才識才,必須他也是一個才子,方知道我是個才子。
今天下并沒一個才子,叫他如何知我是才子,這也難怪世人。
祇有前日汶上縣闵子廟遇的那個題詩的冷绛雪,倒是個真正才女。
祇可惜匆匆一面,蹤迹不知。
若使稍留與她酬和,定然要成知己。
我看前日舟中封條遍貼,衙役跟随,若不是個顯宦的家小,那有這般光景。
但我在缙紳上細查,京中并無一個姓冷的當道,不知此是何故?” 正胡思亂想,忽報袁隐來訪,就邀入相見。
寒溫畢,平如衡便指壁上新作的感懷詩與他看。
袁隐看了笑道:“子持兄也太看得天下無人了。
莫怪我小弟唐突,天下何嘗無才,還是子持兄孤陋寡聞,不曾遇得耳。
”平如衡道:“小弟固是孤陋寡聞,且請問石交兄曾遇得幾個?”袁隐道:“小弟足迹不遠,天下士不敢妄言,即就松江而言,燕總憲之子燕白颔,豈非一個少年才子乎!”平如衡道:“石交兄,哪些上見他是個才子?”袁隐道:“他生得亭亭如階前玉樹,矯矯如雲際孤鴻,此一望而知者,外才也,且不須說起。
但是他為文若不經思,做詩絕不起草,議論風生,問一答十,也不知他胸中有多少才學。
祇那一枝筆拈在手中,便如龍飛鳳舞;落在紙上,便如倒峽瀉河,真有掃千軍萬馬之勢。
非真正才子,焉能有此!子持兄既以才子自負,何不與之一較。
” 平如衡聽袁隐講得津津有味,不覺喜動顔色道:“松江城中有此奇才,怎麼我平如衡全不知道?”袁隐道:“兄自不知耳,知者甚多。
前日王宗師考他一個案首,大加歎賞。
那日鼓樂迎回,誰不羨慕。
”平如衡笑道:“若說案首倒祇尋常了。
你看哪一處富貴人家,哪一個不考第一第二?”袁隐道:“雖然如此,然真才與人情自是不同。
我與兄說,兄也不信。
幾時與兄同去一會,便自知了。
”平如衡道:“此兄若果有才,豈不願見,但小弟素性不欲輕涉富貴之庭。
”袁隐道:“燕白颔乃天下士也,子持兄若以纨袴一例視之,便小觑矣。
”平如衡大笑道:“吾過矣,吾過矣。
石交兄不妨訂期偕往。
”袁隐道:“文人詩酒無期,有興便往可也。
”兩人說的投機,未免草酌三杯,方纔别去。
正是: 家擅文章霸,人争詩酒豪。
真才慕知己,絕不為名高。
袁隐約定平如衡,複來見燕白颔道:“平子持被我激了他幾句,方欣然願交。
吾兄幾時有暇,小弟當偕之以來。
”燕白颔道:“小弟愛才如性命,平兄果有真才,恨不能一時把臂,怎延捱得時日。
石交兄明辰即望勸駕,小園雖荒寂,尚可為平原十日之飲。
”袁隐道:“既主人有興,就是明日可也。
”因辭了出來。
臨行,燕白颔又說道:“還有一言要與兄講過。
平兄若果有才,小弟願為之執鞭秣馬所不辭也。
倘若無才,倒不如不來,尚可藏拙。
若冒虛名而來,小弟筆不饒人,當場讨一番沒趣,卻莫怪小弟輕薄朋友。
”袁隐笑道:“平子持人中鸾鳳,文中龍虎,豈有為人輕薄之理。
”兩人又一笑而别。
到了次日,袁隐果然起個早,步出城外,來見平如衡道:“今日天氣淡爽,我與兄正好去訪燕紫候。
”平如衡欣然道:“就去,就去。
”遂叫老仆守門,自與袁隐手攜手,一路看花,複步入城來。
原來平如衡寓在城外西邊,燕白颔卻住在城裡東邊。
袁隐步來步去,将有二十餘裡。
一路上看花談笑,耽耽擱擱。
到得城邊,日已後午。
足力已倦,腹中也覺有飢意。
要一徑到燕白颔家,尚有一二裡,便立住腳躊躇。
不期考第二名的張寅,卻住在城内西邊,恰恰走出來撞見袁隐與平如衡立在門首。
平素也認得袁隐,因笑道:“石交兄将欲何往?卻在寒舍門前這等躊躇?”袁隐見是張寅,忙笑答道:“小弟與平兄欲訪燕紫侯。
因遠步而來,足倦少停,不期适值府門。
”張寅道:“平兄莫不就是平老師令侄,子持兄嗎?”平如衡忙答道:“小弟正是。
長兄為何得知?”張寅笑道:“斯文一脈,氣自相通,哪有不知之理?二兄去訪燕紫侯,莫非見他考了第一,便認作才子,難道小弟考第二
平如衡做完,自吟自賞道:“我平如衡有才如此,卻從不曾遇着一個知己。
茫茫宇宙,何知己之難也。
”又想道:“惟才識才,必須他也是一個才子,方知道我是個才子。
今天下并沒一個才子,叫他如何知我是才子,這也難怪世人。
祇有前日汶上縣闵子廟遇的那個題詩的冷绛雪,倒是個真正才女。
祇可惜匆匆一面,蹤迹不知。
若使稍留與她酬和,定然要成知己。
我看前日舟中封條遍貼,衙役跟随,若不是個顯宦的家小,那有這般光景。
但我在缙紳上細查,京中并無一個姓冷的當道,不知此是何故?” 正胡思亂想,忽報袁隐來訪,就邀入相見。
寒溫畢,平如衡便指壁上新作的感懷詩與他看。
袁隐看了笑道:“子持兄也太看得天下無人了。
莫怪我小弟唐突,天下何嘗無才,還是子持兄孤陋寡聞,不曾遇得耳。
”平如衡道:“小弟固是孤陋寡聞,且請問石交兄曾遇得幾個?”袁隐道:“小弟足迹不遠,天下士不敢妄言,即就松江而言,燕總憲之子燕白颔,豈非一個少年才子乎!”平如衡道:“石交兄,哪些上見他是個才子?”袁隐道:“他生得亭亭如階前玉樹,矯矯如雲際孤鴻,此一望而知者,外才也,且不須說起。
但是他為文若不經思,做詩絕不起草,議論風生,問一答十,也不知他胸中有多少才學。
祇那一枝筆拈在手中,便如龍飛鳳舞;落在紙上,便如倒峽瀉河,真有掃千軍萬馬之勢。
非真正才子,焉能有此!子持兄既以才子自負,何不與之一較。
” 平如衡聽袁隐講得津津有味,不覺喜動顔色道:“松江城中有此奇才,怎麼我平如衡全不知道?”袁隐道:“兄自不知耳,知者甚多。
前日王宗師考他一個案首,大加歎賞。
那日鼓樂迎回,誰不羨慕。
”平如衡笑道:“若說案首倒祇尋常了。
你看哪一處富貴人家,哪一個不考第一第二?”袁隐道:“雖然如此,然真才與人情自是不同。
我與兄說,兄也不信。
幾時與兄同去一會,便自知了。
”平如衡道:“此兄若果有才,豈不願見,但小弟素性不欲輕涉富貴之庭。
”袁隐道:“燕白颔乃天下士也,子持兄若以纨袴一例視之,便小觑矣。
”平如衡大笑道:“吾過矣,吾過矣。
石交兄不妨訂期偕往。
”袁隐道:“文人詩酒無期,有興便往可也。
”兩人說的投機,未免草酌三杯,方纔别去。
正是: 家擅文章霸,人争詩酒豪。
真才慕知己,絕不為名高。
袁隐約定平如衡,複來見燕白颔道:“平子持被我激了他幾句,方欣然願交。
吾兄幾時有暇,小弟當偕之以來。
”燕白颔道:“小弟愛才如性命,平兄果有真才,恨不能一時把臂,怎延捱得時日。
石交兄明辰即望勸駕,小園雖荒寂,尚可為平原十日之飲。
”袁隐道:“既主人有興,就是明日可也。
”因辭了出來。
臨行,燕白颔又說道:“還有一言要與兄講過。
平兄若果有才,小弟願為之執鞭秣馬所不辭也。
倘若無才,倒不如不來,尚可藏拙。
若冒虛名而來,小弟筆不饒人,當場讨一番沒趣,卻莫怪小弟輕薄朋友。
”袁隐笑道:“平子持人中鸾鳳,文中龍虎,豈有為人輕薄之理。
”兩人又一笑而别。
到了次日,袁隐果然起個早,步出城外,來見平如衡道:“今日天氣淡爽,我與兄正好去訪燕紫候。
”平如衡欣然道:“就去,就去。
”遂叫老仆守門,自與袁隐手攜手,一路看花,複步入城來。
原來平如衡寓在城外西邊,燕白颔卻住在城裡東邊。
袁隐步來步去,将有二十餘裡。
一路上看花談笑,耽耽擱擱。
到得城邊,日已後午。
足力已倦,腹中也覺有飢意。
要一徑到燕白颔家,尚有一二裡,便立住腳躊躇。
不期考第二名的張寅,卻住在城内西邊,恰恰走出來撞見袁隐與平如衡立在門首。
平素也認得袁隐,因笑道:“石交兄将欲何往?卻在寒舍門前這等躊躇?”袁隐見是張寅,忙笑答道:“小弟與平兄欲訪燕紫侯。
因遠步而來,足倦少停,不期适值府門。
”張寅道:“平兄莫不就是平老師令侄,子持兄嗎?”平如衡忙答道:“小弟正是。
長兄為何得知?”張寅笑道:“斯文一脈,氣自相通,哪有不知之理?二兄去訪燕紫侯,莫非見他考了第一,便認作才子,難道小弟考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