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才女心百折不回
關燈
小
中
大
詞曰:
長嘲短诮,沒趣剛捱過。
豈料一團虛火,又相逢,真金貨。
詩翁難做,此來應是錯。
百種忸怩跼蹐,千古口,都笑破。
右調《霜天曉角》 話說衆媒人,因老者勸了宋信去,見他苦問宋信是甚麼人,祇得對他說道:“這人姓宋,是山東有名的才子。
與窦知府是好朋友,說他做的詩與唐朝李太白、杜子美差不多。
在京時,皇帝也曾見過,大有聲名。
所以滿城鄉宦,舉監春元都與他往來。
因要相一頭親事,相來相去,再不中意,所以今日罵我。
”那老者道:“揚州城裡美色女子甚多,怎麼都不中意?”媒婆道:“他祇相人物還好打發,又要相她胸中才學。
你想人家一個小彪女,能讀得幾本書,那有十分真才實學對得他來?”那老者笑道:“原來為此。
”大家說完,媒人也就去了。
那老者你道是誰?原來姓冷名新,是個村莊大戶人家。
生了三個兒子,都一字不識,祇好種田。
到四十外,生了一個女兒,生得如花似玉,眉畫遠山,肌凝白雪标緻異常,還不為奇。
最奇的是禀性聰明,賦情敏慧。
見了書史筆墨,便如性命。
自三四歲抱她到村學堂中玩耍,聽見讀書,便一一默記在心。
到六七歲都能成誦。
冷大戶雖是個村莊農戶,見女兒如此聰明,便将各種書籍都買來與她讀。
又喜得他母舅姓鄭,是個秀才。
見外甥女兒好學,便時常來與她講講。
講到妙處,連母舅時常被她難倒,因歎息道:“此女可惜生在冷家。
”冷大戶常說,生她時曾夢見下了一庭紅雪,她就自取名叫做绛雪。
到了八九歲,竟下筆成文出口成詩。
祇可惜鄉村人家,無一知者,往往自家做了自家賞鑒。
這年已是十二歲,出落的人才就如一泓秋水。
冷大戶要與她議親,因問冷绛雪道:“這是城裡還是鄉間,畢竟要甚麼人家好?”冷绛雪道:“人家總不論,城裡鄉間也不拘,祇要他有才學,與孩兒或詩或文對做,若做得過我,我便嫁他。
假若做不過孩兒,便是舉人、進士、國戚皇親卻也休想。
” 冷大戶因女兒有此話在心,便時時留心訪求。
今日恰聽見媒人說宋信是個才子,因暗想道:“我女兒每每自誇詩文無敵,卻從無一人考較,不知是真是假。
這個姓宋的既與知府鄉宦往來,定然有此才學,怎能請他來考較一考較,便見明白了。
尋思無計,祇得回家與女兒商量道:“我今日訪着一個大才子姓宋,是山東人,大有聲名。
自府縣以及滿城士大夫無一人不與他相交。
做的詩文,壓倒天下。
我欲請他來與你對做兩首看,或者他才高,有些緣法,也未可知。
祇是他聲價赫赫,一時怎肯到我農莊人家來。
若去請他,恐亦徒然。
”冷绛雪道:“父親若要他來,甚是容易,何必去請。
”冷大戶道:“我兒又來說大話了。
請他尚恐不來,不請如何轉說容易?”冷绛雪道:“祇消三指闊一條紙兒,包管立遣他來。
”冷大戶笑道:“他又不是神将鬼仙,怎麼三指闊一條紙兒便遣得他來,莫非你會畫符?”冷绛雪也笑道:“父親不必多慮,待孩兒寫了來與父親看,祇怕這幾個字兒比遣将符錄更靈。
”說罷,遂起身走到自家房中,果然寫了個大紅條子出來,遞與父親道:“祇消拿去,貼在此人寓所左近。
他若看見了,自然要來見我。
”冷大戶接來一看,祇見上寫道: 香錦裡浣花園,十二歲小才女冷绛雪,執贽學詩,請天下真詩翁賜教。
冒虛名者,勿勞枉駕。
冷大戶看了大笑道:“請将不如激将,有理,有理。
”到了次日,果然入城。
訪得宋信住在瓊花觀裡,就将大紅條子貼在觀門牆上。
竟自歸家與女兒說知,收拾下款待之事,以候宋信不題。
卻說宋信,每日與騷人墨客詩酒往還,十分得意。
這日,正喫酒到半酣,同着一個陶進士,一個柳孝廉在城外看花回來。
走到觀門,忽見這個大紅條子貼在牆上。
近前細細看了,大笑道:“甚麼冷绛雪,纔十二歲便自稱才女。
狂妄至此,可笑,可笑!”陶進士道:“僅僅貼在觀門前,這是明明要與宋兄作對了,更大膽可笑。
”柳孝廉道:“香錦裡離城南祇有十餘裡,一路溪徑甚是有趣,我們何不借此前去一遊,就看看這個小女兒是何等人物。
若果有些姿色才情,我們就與宋兄作伐,也是奇遇。
若是鄉下女兒不知世事,便取笑她一場未為不可。
”陶進士道:“這個有理。
我們明日就去。
” 宋信口中雖然說大話,心下卻因受了山小姐之辱,恐怕這個小女兒又有些古怪,轉有幾分不敢去的意思。
見陶、柳二人要去,祇得勉強說道:“我在揚州城裡城外,不惜重價訪求才色女子,不知看了多少,并無一個看得上眼,從不見一人拿得筆起。
那有鄉僻一個小女子會做詩之理。
此不過甚麼閑人假寫,騙人走遠路
豈料一團虛火,又相逢,真金貨。
詩翁難做,此來應是錯。
百種忸怩跼蹐,千古口,都笑破。
右調《霜天曉角》 話說衆媒人,因老者勸了宋信去,見他苦問宋信是甚麼人,祇得對他說道:“這人姓宋,是山東有名的才子。
與窦知府是好朋友,說他做的詩與唐朝李太白、杜子美差不多。
在京時,皇帝也曾見過,大有聲名。
所以滿城鄉宦,舉監春元都與他往來。
因要相一頭親事,相來相去,再不中意,所以今日罵我。
”那老者道:“揚州城裡美色女子甚多,怎麼都不中意?”媒婆道:“他祇相人物還好打發,又要相她胸中才學。
你想人家一個小彪女,能讀得幾本書,那有十分真才實學對得他來?”那老者笑道:“原來為此。
”大家說完,媒人也就去了。
那老者你道是誰?原來姓冷名新,是個村莊大戶人家。
生了三個兒子,都一字不識,祇好種田。
到四十外,生了一個女兒,生得如花似玉,眉畫遠山,肌凝白雪标緻異常,還不為奇。
最奇的是禀性聰明,賦情敏慧。
見了書史筆墨,便如性命。
自三四歲抱她到村學堂中玩耍,聽見讀書,便一一默記在心。
到六七歲都能成誦。
冷大戶雖是個村莊農戶,見女兒如此聰明,便将各種書籍都買來與她讀。
又喜得他母舅姓鄭,是個秀才。
見外甥女兒好學,便時常來與她講講。
講到妙處,連母舅時常被她難倒,因歎息道:“此女可惜生在冷家。
”冷大戶常說,生她時曾夢見下了一庭紅雪,她就自取名叫做绛雪。
到了八九歲,竟下筆成文出口成詩。
祇可惜鄉村人家,無一知者,往往自家做了自家賞鑒。
這年已是十二歲,出落的人才就如一泓秋水。
冷大戶要與她議親,因問冷绛雪道:“這是城裡還是鄉間,畢竟要甚麼人家好?”冷绛雪道:“人家總不論,城裡鄉間也不拘,祇要他有才學,與孩兒或詩或文對做,若做得過我,我便嫁他。
假若做不過孩兒,便是舉人、進士、國戚皇親卻也休想。
” 冷大戶因女兒有此話在心,便時時留心訪求。
今日恰聽見媒人說宋信是個才子,因暗想道:“我女兒每每自誇詩文無敵,卻從無一人考較,不知是真是假。
這個姓宋的既與知府鄉宦往來,定然有此才學,怎能請他來考較一考較,便見明白了。
尋思無計,祇得回家與女兒商量道:“我今日訪着一個大才子姓宋,是山東人,大有聲名。
自府縣以及滿城士大夫無一人不與他相交。
做的詩文,壓倒天下。
我欲請他來與你對做兩首看,或者他才高,有些緣法,也未可知。
祇是他聲價赫赫,一時怎肯到我農莊人家來。
若去請他,恐亦徒然。
”冷绛雪道:“父親若要他來,甚是容易,何必去請。
”冷大戶道:“我兒又來說大話了。
請他尚恐不來,不請如何轉說容易?”冷绛雪道:“祇消三指闊一條紙兒,包管立遣他來。
”冷大戶笑道:“他又不是神将鬼仙,怎麼三指闊一條紙兒便遣得他來,莫非你會畫符?”冷绛雪也笑道:“父親不必多慮,待孩兒寫了來與父親看,祇怕這幾個字兒比遣将符錄更靈。
”說罷,遂起身走到自家房中,果然寫了個大紅條子出來,遞與父親道:“祇消拿去,貼在此人寓所左近。
他若看見了,自然要來見我。
”冷大戶接來一看,祇見上寫道: 香錦裡浣花園,十二歲小才女冷绛雪,執贽學詩,請天下真詩翁賜教。
冒虛名者,勿勞枉駕。
冷大戶看了大笑道:“請将不如激将,有理,有理。
”到了次日,果然入城。
訪得宋信住在瓊花觀裡,就将大紅條子貼在觀門牆上。
竟自歸家與女兒說知,收拾下款待之事,以候宋信不題。
卻說宋信,每日與騷人墨客詩酒往還,十分得意。
這日,正喫酒到半酣,同着一個陶進士,一個柳孝廉在城外看花回來。
走到觀門,忽見這個大紅條子貼在牆上。
近前細細看了,大笑道:“甚麼冷绛雪,纔十二歲便自稱才女。
狂妄至此,可笑,可笑!”陶進士道:“僅僅貼在觀門前,這是明明要與宋兄作對了,更大膽可笑。
”柳孝廉道:“香錦裡離城南祇有十餘裡,一路溪徑甚是有趣,我們何不借此前去一遊,就看看這個小女兒是何等人物。
若果有些姿色才情,我們就與宋兄作伐,也是奇遇。
若是鄉下女兒不知世事,便取笑她一場未為不可。
”陶進士道:“這個有理。
我們明日就去。
” 宋信口中雖然說大話,心下卻因受了山小姐之辱,恐怕這個小女兒又有些古怪,轉有幾分不敢去的意思。
見陶、柳二人要去,祇得勉強說道:“我在揚州城裡城外,不惜重價訪求才色女子,不知看了多少,并無一個看得上眼,從不見一人拿得筆起。
那有鄉僻一個小女子會做詩之理。
此不過甚麼閑人假寫,騙人走遠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