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金閨女詩嘲狂士

關燈
詞曰: 筆墨何嘗有淺深,興至自成吟。

    有時畫佛,有時畫鬼,苦不能禁。

    意氣相投芥與針,最忌不知音。

    乍歡乍喜,忽嗔忽怒,傷盡人心。

     右調《眼兒媚》 話說山顯仁,因劉太監要求女兒面寫詩扇,無法回他,祇得邀入後廳坐下。

    一面吩咐侍妾傳話,請小姐出來,一面就吩咐取金扇與文房四寶伺候。

     原來山小姐退入後樓,正與母親羅夫人講說宮中朝見之事,尚未換衣。

    忽侍妾來禀,說劉公求寫扇之意,小姐笑道:“他一個太監曉得甚麼,也要求我寫扇。

    ”羅夫人道:“劉太監雖不知詩,卻是奉禦差送你來的,若輕慢他便是輕慢朝廷了。

    ”山小姐道:“母親嚴命極是,孩兒就去。

    ”因起身随侍妾出到後廳,因是相見過的便不行禮。

     此時案上筆、墨、扇子,俱已擺列端正。

    山顯仁因說道:“喚你出來别無甚事,劉老公公要你寫一把扇子。

    ”山小姐未及回答,劉公就接說道:“咱學生奉禦差來送小姐一場,也是百年難遇。

    令尊老太師要将些禮物謝咱,咱想禮物要還容易,小姐的翰墨難得,故不要禮物,祇求小姐一柄詩扇。

    老太師已許了,小姐不要作難方好。

    ”山小姐道:“寫是不難,祇怕寫得不好,老公公要笑。

    ”劉公道:“萬歲爺見了尚且千歡萬喜,咱笑些甚麼,是小姐謙說了。

    ”小姐笑一笑,就展開扇子,提起筆來一揮而就,送與父親,就進去了。

     山顯仁看了一遍微笑笑,就送與劉公。

    劉公接在手,見淋淋漓漓,墨迹尚然未乾,滿心歡喜,因笑說道:“小姐怎麼寫得這等快?” 山顯仁道:“凡寫字,有真、草、隸、篆四體,真、隸、篆俱貴端楷精工,惟草書全要揮毫如風雨驟至,方有龍蛇飛舞之勢。

    小女此扇乃草書,故此飛快。

    ”劉公笑道:“咱常見人家慢慢的寫還要錯了,怎這樣快卻不掉字,真個是才子。

    但這個字,咱學生一個也不識,老太師須念一遍咱聽。

    ”山顯仁就将扇子上字,指着念與他聽道: 麟宮鳳閣與龍墀,奉禦承恩未暫離, 莫道笑颦全不假,天顔有喜早先知。

     後寫:欽賜才女山黛題贈尚衣監劉公 劉公聽了道:“老太師念來,咱學生聽來,鳳閣龍墀,像說的都是皇爺内宮的事情,但其中滋味咱解不出,一發煩老太師解與咱聽,也不枉了小姐寫這一番。

    ”山顯仁因解說道:“小女這首詩,是讚羨老公公出入皇朝,與聖上親密的意思。

    頭一句麟宮、鳳閣、龍墀,是說皇家宮阙之盛,惟老公公出入掌管,與聖上不離,故第二句說奉禦承恩。

    古來聖明天子,絕不以一颦一笑假人。

    萬歲爺聖明,豈不如此。

    老公公與聖上不離,若是天顔有喜,外人不知,惟老公公早已先知。

    這總是讚羨老公公與聖上親密的意思。

    ” 劉公聽了,拍手鼓掌的歡笑道:“怎麼這等說得妙,祇是咱學生當不起。

    真個是才女,怪不得皇爺這等貴重。

    多謝了!小姐明日有事入朝,咱們用心服侍吧。

    ”山顯仁道:“一扇不足為敬,改日還要備禮奉酬。

    ”劉公道:“這首詩夠得緊了,禮物說過不要,就送來咱也不收。

    ”說罷就起身。

    山顯仁尚欲留他酒飯,劉公辭道:“天快晚了,還要回複皇爺與兩宮娘娘的旨意哩。

    ”竟謝了一直出來。

    正是: 芳草随花發,何曾識得春。

     但除知己外,那處覓知音? 劉公辭去,得了這把詩扇,到各處去賣弄不題。

     卻說山顯仁到後廳,與羅夫人、小姐将禦賜禮物檢點,商量道:“金銀表禮,還是賞賜,禦書才女四字與玉尺、金如意此三物真是特恩,卻放在何處?”羅夫人道:“既賜女兒,就付女兒收入卧房藏了。

    ”山顯仁道:“朝廷禦物收藏卧房,豈不亵渎。

    明日聖上知道不便。

    ”羅夫人道:“若如此說卻是沒處安放。

    ”山顯仁道:“我欲将大廳東旁幾間小屋拆去,蓋一座樓子,将三物懸供上面,就取名做『玉尺樓』,也見我們感激聖恩之意,就可與女兒為讀書作文之所,夫人你道何如?”羅夫人道:“老爺所論甚妙。

    ”商量停當。

     到了次日,山顯仁就吩咐聽事官命匠蓋造。

    真是宰相人家舉事甚易,不上一月,早已蓋造停當。

    即将禦書的四個大字鑲成匾額,懸在上面。

    又自書玉尺樓一匾,挂在前楹。

    又打造一個朱紅龍架,将玉尺、金如意放在其上。

    周圍都是書櫥書架,牙簽錦軸,琳琳琅琅。

    四壁挂的都是名人古畫墨迹。

    山黛每日梳妝問安畢,便坐在樓上拈弄筆墨,以為娛樂。

     此時山黛的才名滿於長安,閣部大臣與公侯國戚、富貴好事之家,無不備了重禮來求詩求字。

    山顯仁見女兒纔十歲無甚嫌疑。

    又是經皇帝欽賜過的,不怕是非,來求的便一概不辭。

     此時天下太平,宰相的政務倒也有限。

    府門前來求詩文的,真是絡繹不絕。

    一日,有個江西故相的公子,姓晏名文物,以恩蔭官,來京就選,考了一個知府行頭在京守候。

    聞得欽賜才女之名,十分欣慕。

    便備了十分厚禮,買了一幅绫子,一把金扇,親自騎馬來求。

    原來山小姐凡有來求詩扇的,都是一個老家人袁老官接待收管。

    這日,晏文物的禮物绫扇,老家人就問了姓名登帳收下,約定随衆來取。

    晏文物去後,老家人即将禮物交到玉尺樓來。

    不期小姐因老夫人有恙入内看視,不在樓上。

    老家人就将禮物绫扇交與侍妾,叫她禀知小姐。

    不期侍妾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