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掇芹香知己遇恩師折荊枝孔懷傷幼弟

關燈
之後,便當說出來,叫地保去查,倘使查不出來,好歹要客店裡賠我。

    怎麼一言不發,就這麼過去了?&rdquo毓昌道:&ldquo蓮峰兄,你隻知其一,不知其二。

    那偷我幾吊錢的人,自然比我還窮,方才出這個下策。

    倘使一經張揚起來,查明白了,豈不是令其無地自容。

    所以我索性不去聲張,正是留他一點地步。

    君子與人為善,何處不可行我的恕道。

    至于要客店賠償,那更是非理的舉動了。

    &rdquo挺嶽肅然起敬道:&ldquo榮軒兄真是現在的古人,我深愧不如。

    至于這點點車,譬如我自己一個回來,也要用的,決不敢受,請拿回去,聊佐膏夥之費。

    &rdquo毓昌道:&ldquo這個斷無此理。

    豈不聞廉潔之士,一介不取,蓮峰難道不準我行其素志麼?&rdquo挺嶽沉吟半晌道:&ldquo榮軒兄,你是個廉潔之士,我不敢相強。

    但是古人朋友相處,也有分金之義,這個錢,你隻算我已經受了,轉送與祖老大人,作為助你的甘旨之奉如何?&rdquo毓昌聽說,便道:&ldquo承蓮峰兄如此見愛,我雖不敢過卻,尚待回去禀過家祖,方才敢受。

    &rdquo說罷辭了回家,見過祖父,禀知上項事情。

    祖父道:&ldquo你自不小心,把錢失去,既負了太尊盛情,又耽擱了蓮峰許久,既然湊了出來,自然還了他為是。

    但是他既如此相諒,知你一定不肯收還,卻說送與我的,你若再推辭,又似過于矯情了,隻得受了他。

    不過受人之惠,不可忘報罷了。

    &rdquo毓昌唯唯聽命,又再到蓮峰處拜謝了。

     光陰荏苒,不到幾時,縣中接了公事,知道宗師将近按臨萊州了。

    一從考童聽了這個消息,莫不磨砺以須。

    毓昌也辭了祖父,約了蓮峰,同伴取道到郡城來,仍舊到海山書院住下,拜見了張太史,專等入場考試。

     話休煩絮,專場已過,發出案來,挺嶽進了邑庠,毓昌卻進了郡庠案首。

    簪花谒聖之後,甘太守專請了毓昌去衙門裡,勉勵一番道:&ldquo這回是兄弟在宗師面前竭力保你,又求他拔了你入郡庠。

    我看你言動舉止十分端重,在海山書院兩個月,張太史也極贊你的人品好,此刻的時世,文章易得,品行難求,所以我也樂得收一個優行門生。

    望你從此益加勉勵,做一個完人。

    &rdquo毓昌感恩知己,拜謝不已。

    辭了出來,仍舊和挺嶽結伴,回到即墨,見過祖父。

    親友都來賀喜,自不必言。

     大凡人事,總不能十分圓滿。

    當着那科舉時代,李毓昌不過一個十四歲孩子,被本府另眼相待,進了郡庠案首,這是何等榮幸,何等快活的事!當時一衆鄉鄰親友,那個不說他前程遠大,後福難量;便是他那八十多歲的祖父,看見了自然也是歡喜無窮。

    那蒙塾之中,因為他進了學,憑空也多添了十多個學生。

    那些有女兒的人家,也都托了媒人來說親。

    你說熱鬧不熱鬧! 誰知他進學回來不多幾日,他的幼弟毓材,便得了個外感的病。

    即墨地方本來沒甚名醫,因為毓昌進學回來,衆親友都送了賀禮,不免置酒請了一天客,那醫生拿了這個用神,以為小孩子多吃了肥膩之品,停食在内,開出方子來,藥不對症,那外感便傳了入裡,一天重似一天,任從毓昌十分用心調護,韓氏盡力提攜,隻因自己不曾懂得醫理,便誤了事,到了十多天,再也捱不過去,便自死了。

    韓氏未免兒天兒地的大哭起來,毓昌也不免号啕大哭。

    毓昌的祖父是年老的人,一聽見小孫子不好了,吃了一驚,扶了拐杖,顫巍巍的忙着來看,不期心忙意亂,立腳本不甚穩,又且急步匆匆,被門阆絆了一交。

    毓昌正在哭叫小兄弟,聽說祖父跌了,吓得魂不附體,忙忙跑來看視。

    不知有無性命之虞,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