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關燈
小
中
大
我泡了三杯茶。
一杯給了禦手洗,另一杯給了來訪的客人,我自己捧着一杯,邊喝茶邊聽他們談話。
外面的傾盆大雨嘩嘩作響,夾雜着來往車輛輾過路面的水聲。
訪客名叫古井猛彥,東京大學理科學院的化學教授,寫過多部著作,是該領域的頂尖學者。
他曾多次被推薦為諾貝爾化學獎候選人,看來得獎隻是時間問題。
古井教授不僅是日本化學界的權威人士,也堪稱全球一流人才。
這樣的人物,竟然來到橫濱,而且事先沒有電話告知,就突然莅臨寒舍,怎不讓人吃驚!他的年紀五十歲上下,戴眼鏡,右手拎着一隻黑色皮質公文包,看起來是一位很低調的人。
或許是因為外面雨聲太大,而他又不像是會說客套話的人,所以隻是微微點頭向我們緻意。
雖然是初次見面,我也沒要求禦手洗替我作介紹。
他把雨傘放入玄關的傘架内,又脫下灰色的外套挂在我示意的衣架上。
此時,禦手洗看到老友來訪,趕緊從書桌後站起來,快步上前緊緊地握住他的手,然後按照慣例請客人到沙發上坐。
禦手洗感歎地說:“差不多有十年不見了。
” 對方點了點頭。
看來這位古井教授是禦手洗的恩師之類的人物。
古井教授并非專程來找禦手洗商量什麼事情,隻是說到這附近開個會,之後順道過來而已。
還說上次開會時也曾來訪,可是沒人在家,說完後便開始聊起家常。
顯然,他所謂的閑聊,一定是與世俗的八卦話題大不相同。
你向教授介紹時下最紅的流行歌星,或者跟他透露娛樂界名人某某某的醜聞,以及周刊上的熱門話題,他可能渾然不知,甚至是根本就不感興趣。
這一點倒與我這位同居友人很相似。
兩人隔着茶幾在沙發上就座後,一開口就是這樣的話題:“現在他們正在剔除沒有被混合的RNA【注】,然後計算剩下沒有被混合的RNA釋放的輻射能,由此可以發現胎兒的RNA與骨髓瘤患病RNA的混合形式有着明顯區别。
” 【注】核糖核酸,即RiboNucleicAcid,存在于生物細胞以及部分病毒,類病毒之間的遺傳資訊載體。
禦手洗聽完,一邊笑着一邊用力點頭,然後回應道:“會不會是限制酵素所能識别的DNA部位産生突變,這些變異很偶然地積累起來,于是出現不同的結構。
有這種可能性嗎?” “你這分明是尋找理論的漏洞,這是沒有用的。
畢竟卡羅林斯卡學院【注】的那幫人可不是吃閑飯的。
” 【注】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KarolinskaInstScockholmSweden)是歐洲最大的醫學類大學之一。
也是提名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候選人的組織。
“那老師是怎麼考慮的呢?難道這是蝴蝶效應【注】的作用嗎?做研究也要比體力啊!我認為先排除不可能的東西比較好。
” 【注】意思是一件表面上看起來非常微小、毫無關系的事情,在紛擾不可測的混沌中,可能扮演具有影響性的關鍵角色,帶來巨大的改變。
此理論于一九六二年由美國氣象學宗洛倫茲(Lorenz)提出。
“哈哈,你說話還是那麼尖銳。
嗯,最近我對免疫抗體的多樣性【注】問題很感興趣。
”古井教授轉移到另一個話題上。
【注】此理論由日本人利根川進提出,榮獲一九八七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DNA會在從胚胎細胞轉變成制造抗體的B淋巴球過程中再次排列組合,因此隻要少數的免疫基因,就能對付數以萬計的外來抗原。
對于他們的交談,我一句也聽不懂,于是站起來去廚房洽茶渎水。
當我端着茶回來時,兩人的交談已經轉換到我能部分理解的話題上了。
“禦手洗君,你真有先見之明!正如你之前預測的,現在自然科學界的最高端是分子生物學,物理學和遺傳學就快成為過去式了。
如今不再是物理學家得諾貝爾獎的時代了。
” “是啊。
不過在日本,分子生物學好像被劃分在了遺傳學的範疇。
” 古井教授聽完,苦笑着說:“正如你所說的,日本還沒有一所大學将分子生物學設立為一個獨立的學科。
” “最近日美之間産生稻米糾紛,雖然日本幾乎沒有專業農戶,卻沒有一家大學撤銷農學院。
” “不僅如此,日本根本沒有培養優秀科學家的制度,日本和美國的做法有着根本的區别。
日本完全采用過去的師徒制,在大學裡,教授向學生們系統地傳授知識與技術,卻不給他們練習和參加實踐的機會。
學生隻能跟在後面,被動地看着教授用混合式或者利用同位素的标記式做實驗。
” “是啊,很難通過實驗室獲取到最新的科研成果。
” “所以日本很難再出現諾貝爾獎獲獎者了。
美國與日本的人才培育方法實在相差甚遠。
” “根據調查,到高中為止,日本學生還勝過美國學生許多,但進入大學後,這種壓倒性優勢就被逆轉了。
在日本,進大學本身成為了最終目标,但入學後學什麼,準備取得何種研究成果,反而變成了次要的。
” “正是如此。
”古井教授一邊喝茶一邊繼續說道,“一切都局限在師徒制的框架之中,隻要爬到教授的位置就算大功告成了,是農學院還是理學院都無所謂。
回到鄉下,大家也不管他到底有什麼真才實學。
但是看到近幾十年科技的進步速度,我強烈感到日本知識機構的發展已經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了。
在美國,舊的學院不斷被淘汰,新學院不斷成立,這樣才能順應最新理論的需要。
而日本的文化教育機構日趨保守,由此看來,日本的科技發展前途一片暗淡。
我們國家的學者總是把目光集中在落後的領域,而往往忽略了最先進的東西。
因為他們總想着名節和地位。
所以你剛才提出成立分子生物學研究室,我看一時還很難做到。
” “所以您才在做混合實驗吧?” “或許如此吧。
你的眼光總是很長遠,真了不起。
而我卻完全沒有意識到遺傳學的研究方法已經落後了。
” “生命體究竟是怎樣一種存在?是一連串偶然的産物嗎?生命和思考都是物質層次上的現象嗎?當尖端科學達到某個飽和點時,科學家或許又會回過頭來探讨蘇格拉底和柏拉圖時代的問題,我相信以後這些問題的重要性将日益凸顯。
” “但是,我還是希望你回到我們的世界,我們實在很需要像你這樣的年輕人才。
” “不、不,我隻是思考自然科學的走向和發展趨勢。
例如,就遺傳學的研究而言,在孟德爾【注】那個時代,他隻能以豌豆和果蠅作為主要的研究對象,如今則是研究噬菌體和細菌了。
但是,λ噬菌體的遺傳因子隻有五十個,而人類的遺傳因子有五萬至十萬個。
這就好像看到沙拉的圖片就對調味醬的味道大放厥詞一樣,今後的研究對象可能是哺乳動物,是老鼠或者兔子,接下來就是狗或者貓。
所謂的實驗,哪怕有九百九十九次失敗,隻要有一次成功,就已經很好了。
要證明某個生命體成熟過程中的基因重組的事實,以及确保多樣性,就必須剖開成千上萬母親的肚皮,取出胎兒,予以混合,但我可不是開膛手傑克。
” 【注】盂德爾(1822一1884)。
奧地利遺傳學家。
“這種做法不流行了?” “不是的。
” “剛才你說正在思考自然科學的研究方向,有什麼結論沒有?” “一定是往人腦方向進行。
” “研究大腦嗎?嗯,我也這樣想。
不過解讀人類的DNA的研究要暫時擱置嗎?” “怎麼可能,這項研究應該立即展開。
” “可是,人類的DNA中,單是堿基【注】就有二點八乘以十的九次方那麼多,每天解讀一千個,也得花上二百八十萬天啊!” 【注】DNA是由磷酸、五碳糖和四種堿基組成。
這些物質形成密碼,制造出不同的氨基酸,組成各種蛋白質。
“也隻是八千年而已啦。
”禦手洗笑道,“所以,這是一項費用極高的研究工作,按現階段的技術來估算,恐怕比阿波羅登月計劃還要費錢。
” “由單個國家來做,負擔太重啦。
” “是啊。
” “其實,這個研究課題關系到世界和平,就像是神給我們的水晶鑰匙。
如果世界各國最頂尖的研究所肯各自承擔一部分研究工作,一定能盡早成功。
有可能的話,我也願意出一份力啊。
” “如果是這樣,那就應該先進行大腦的研究吧。
最好自然科學領域的諾貝爾獎停發三年,在這期間各國生物學者分工合作、齊頭并進,三年下來或許就能有點眉目了。
” “那之後又怎麼樣呢?就算氨基酸的排列全部搞清楚了,也不能說明什麼問題啊。
我們現在完全不清楚大腦的各個部分具體有什麼機能,這是花了三十多億年而形成的,有人想加以解讀,我看多半也是白費心機。
” “你指的是基因内區吧?因為DNA的大部分不是基因。
所以,我想接下來馬上着手進行老鼠的DNA解析。
” “然後呢?” “在科學家眼中,老鼠和人并沒有什麼太大的分别,都有肺和心髒,還有消化器官、肌肉和眼耳。
” “确實如此。
” “如果能讀取兩者的DNA,比較兩者的排列,就能将相同的堿基排列全部舍棄——估計人鼠之間有相當部分是相同的。
” “這是你的想法嗎?” “嗯。
然後篩選出老鼠沒有,而僅僅為人類獨有的那部分,就是與人類特有技能有關的部分了,即與腦功能有關的部分。
我想不是全部,但是起碼大部分與腦功能有關。
人與老鼠的決定性區别也隻有腦而已。
” “原來如此,理論上是說得通的,看來接下來我還是研究大腦比較好。
” “哈哈,英雄所見略同啊。
” “大腦啊……記得以前你說過,人的精神現象,也就是迄今被認為非常神秘的大腦生命現象,是可以從物質層面予以說明的,是嗎?” “不,我沒有那樣說過。
所謂的神秘,主要是因為人的大腦無法理解罷了。
這是一種悖論,就好像自己的事隻有自己才明白。
生命現象這個大框架,雖然每天呈爆炸性地擴張,但它同時又是被決定好了的。
解釋起來就是說,人類這種生物,在地球誕生前是不存在的,在地球誕生之後才出現了人類。
所以,人類很可能是由無細胞生物進化而來的。
如果真是這樣,生命現象就有可能用物理及化學的方法論加以闡明了,我隻是認為沿着這個方向去思考是正确的。
” “照你這樣說,人是一部非常複雜精密的機器了?” “可以這麼說。
腦中的這種物質與那種物質相互作用,誘導産生某種現象。
如果我們能在DNA層次、細胞層次以及細胞小集團層次闡明這種現象,就有可能揭開人的思考乃至感情的奧秘。
” “這不是等于說可以在物質層次闡明包括人的思考和精神活動等生命現象了嗎?是這個意思嗎?” “不完全正确。
實際上,這又是一種悖論。
正如蛇吞下自己的尾巴就會消失在異次元空間的問題一樣,探讨這種問題一點意義也沒有,因為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出現這種現象。
又如問你地球上海水的總量能裝滿多少個茶杯?你可以說有辦法計量,也可以說沒辦法計量。
總之,要說用物質層次闡明大腦機能意味着什麼,這正是要靠大腦自身解決的問題,這是個悖論,自己是永遠無法和自己握手的。
” 教授聽完,彎下腰,提起擺在腳邊的黑色皮革質公文包,把它放在膝蓋上。
他拉開拉鍊,從裡面取出一本很厚的小冊子,封面是沒有任何裝飾的白紙,上面印着好像用文字處理器打出的“古井猛彥研究所”幾個字。
教授推了推眼鏡,露出凝重的神色,然後快速翻閱書頁。
沒多久,似乎找到了某一頁。
他把皮包重新放回地上,用手按壓小冊子的裝訂處,使這一頁保持打開的狀态,然後遞到禦手洗的眼前。
“禦手洗君,來玩個智力遊戲怎麼樣?你剛才說的話,讓我猛然想到這篇文章。
如果人的大腦如你所說,是一部非常精密的機器,日夜都在發生物質層次上的反應集合現象,那麼這篇由人類大腦孕育出來的奇文,你又作何解釋呢?” “這是什麼東西?” “是我研究室發行的科研文摘,偶爾也會登載一些不可思議的奇怪文章,就像這一篇。
” “嗯,這個我知道。
不過你們是在哪裡發現這篇文章的?” “這是我研究室裡的一個學生在某處發現的,他是用日文打字機打出來的,放在書桌的抽屜裡。
這個學生的名字叫野邊修,很有才華,可惜是個問題很多的人物。
某天他突然失蹤了,我們都不知道他去了什麼地方,所以弄不清楚他是如何得到這篇文章的。
或許是從某個精神病醫院中得到的吧。
野邊君将其視為自己的研究資料,或許準備将來作為論文發表而将它保存起來。
但他又一次失蹤了,當我打聽到他所住的公寓地址時,他已經搬走了,房間裡的書桌上空空如也。
趁别人不注意時,我拉開抽屜檢查,很偶然地發現了這篇用打字機打出來的文章。
我讀了覺得很有意思,就把它保留下來了。
” “野邊是什麼時候失蹤的?” “噢,應該是幾年前的事情了……大約是一九八五年或一九八六年吧。
這篇文章請你務必要讀,裡面還提到你們的書呢!所以當時我就特别留意。
” 禦手洗聽完便抓起這本小冊子開始讀了起來。
“腦子這個東西,确實如你所說,是一具複雜而不可思議的機器。
一旦發生了故障,什麼稀奇古怪的事都做得出來。
”在禦手洗閱讀期間,古井教授自顧自地繼續說着。
此人顯然與禦手洗屬于同一類型,平時沉默寡言,但隻要涉及自己感興趣的事,就會喋喋不休地說個不停,而對坐在旁邊的我視而不見。
“你知道,我有一個芬蘭籍的患者,因為大腦障礙,把身旁的妻子看成帽子,拼命地想往頭上戴。
還有一個為了治療癫痫病而被切斷胼胝體的英國人,當他用右手扣扣子的同時,左手始終準備解扣子;又或者看到去療養院探望他的妻子,右手準備擁抱,左手卻又放手,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記得你曾經說過,如果是日本人患了癫痫病,就算切斷胼胝體也不會發生這種情況。
你還記得嗎?” “對,我的确說過。
”禦手洗的視線離開了小冊子,擡起頭予以肯定。
“前幾天我正好看到了證實你判斷的資料。
有一份對日本嚴重癫痫病患者做了相同手術的觀察報告,雖然也切除了胼胝體,但術後并未見到患者出現複數人格的現象,據說治療效果極佳。
” “我推測講日語的人,其右腦的信息處理量遠遠少于左腦,才能得出上述的結論。
講日語的人,很少用右腦來控制談話并作出判斷。
” “對于這種看法,恕我不能苟同……例如做視聽覺實驗,就會發現人有習慣成自然的傾向,愛好是可以改變的。
” “不是有把中效型巴比妥鹽類鎮靜劑注入頸動脈的例子嗎?” “但那種實驗太少了。
” “這是因為沒有以腦障礙以外的人做實驗的關系。
不過在切斷胼胝體的例子中,倒是能與利用鎮靜劑分别對左右腦予以麻醉的實驗做正确的對應。
” “嗯,說得對。
” “有很多日本人的右腦雖然停止運作,但完全看不出變化。
相反,如果左腦停止運作的話,有許多人會失去語言能力,并處于狂躁狀态。
不過,因此變得抑郁的人少之又少。
但對多數意大利人來說,無論哪一邊的腦部失去功能,都會處于非常不安定的狀态,而且會變得抑郁。
” “對于這樣的說法,我持半信半疑的态度。
誠然,日本人,不,應該說是講日語的人其大腦運作或許有可能與西方人的大腦運作有所不同,但要證明,數據遠遠不夠。
你總是在數據不充足的情況下提出結論。
” “自然科學的進步模式,就是首先提出假設,然後通過實驗予以求證。
但要在實驗的海洋裡遊弋,除了需要具備充沛的體力,還需要有驚人的耐性。
可惜的是,每位學者的一生都很短暫,能夠随心所欲做實驗的時間最多隻有三十年而已。
如果一開始虛構的假設弄錯了,那麼三十年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
事實上,世界上各大學的研究所裡虛度光陰的學者多得是。
不過,也有提出過令大家頗感意外且引為
一杯給了禦手洗,另一杯給了來訪的客人,我自己捧着一杯,邊喝茶邊聽他們談話。
外面的傾盆大雨嘩嘩作響,夾雜着來往車輛輾過路面的水聲。
訪客名叫古井猛彥,東京大學理科學院的化學教授,寫過多部著作,是該領域的頂尖學者。
他曾多次被推薦為諾貝爾化學獎候選人,看來得獎隻是時間問題。
古井教授不僅是日本化學界的權威人士,也堪稱全球一流人才。
這樣的人物,竟然來到橫濱,而且事先沒有電話告知,就突然莅臨寒舍,怎不讓人吃驚!他的年紀五十歲上下,戴眼鏡,右手拎着一隻黑色皮質公文包,看起來是一位很低調的人。
或許是因為外面雨聲太大,而他又不像是會說客套話的人,所以隻是微微點頭向我們緻意。
雖然是初次見面,我也沒要求禦手洗替我作介紹。
他把雨傘放入玄關的傘架内,又脫下灰色的外套挂在我示意的衣架上。
此時,禦手洗看到老友來訪,趕緊從書桌後站起來,快步上前緊緊地握住他的手,然後按照慣例請客人到沙發上坐。
禦手洗感歎地說:“差不多有十年不見了。
” 對方點了點頭。
看來這位古井教授是禦手洗的恩師之類的人物。
古井教授并非專程來找禦手洗商量什麼事情,隻是說到這附近開個會,之後順道過來而已。
還說上次開會時也曾來訪,可是沒人在家,說完後便開始聊起家常。
顯然,他所謂的閑聊,一定是與世俗的八卦話題大不相同。
你向教授介紹時下最紅的流行歌星,或者跟他透露娛樂界名人某某某的醜聞,以及周刊上的熱門話題,他可能渾然不知,甚至是根本就不感興趣。
這一點倒與我這位同居友人很相似。
兩人隔着茶幾在沙發上就座後,一開口就是這樣的話題:“現在他們正在剔除沒有被混合的RNA【注】,然後計算剩下沒有被混合的RNA釋放的輻射能,由此可以發現胎兒的RNA與骨髓瘤患病RNA的混合形式有着明顯區别。
” 【注】核糖核酸,即RiboNucleicAcid,存在于生物細胞以及部分病毒,類病毒之間的遺傳資訊載體。
禦手洗聽完,一邊笑着一邊用力點頭,然後回應道:“會不會是限制酵素所能識别的DNA部位産生突變,這些變異很偶然地積累起來,于是出現不同的結構。
有這種可能性嗎?” “你這分明是尋找理論的漏洞,這是沒有用的。
畢竟卡羅林斯卡學院【注】的那幫人可不是吃閑飯的。
” 【注】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KarolinskaInstScockholmSweden)是歐洲最大的醫學類大學之一。
也是提名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候選人的組織。
“那老師是怎麼考慮的呢?難道這是蝴蝶效應【注】的作用嗎?做研究也要比體力啊!我認為先排除不可能的東西比較好。
” 【注】意思是一件表面上看起來非常微小、毫無關系的事情,在紛擾不可測的混沌中,可能扮演具有影響性的關鍵角色,帶來巨大的改變。
此理論于一九六二年由美國氣象學宗洛倫茲(Lorenz)提出。
“哈哈,你說話還是那麼尖銳。
嗯,最近我對免疫抗體的多樣性【注】問題很感興趣。
”古井教授轉移到另一個話題上。
【注】此理論由日本人利根川進提出,榮獲一九八七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DNA會在從胚胎細胞轉變成制造抗體的B淋巴球過程中再次排列組合,因此隻要少數的免疫基因,就能對付數以萬計的外來抗原。
對于他們的交談,我一句也聽不懂,于是站起來去廚房洽茶渎水。
當我端着茶回來時,兩人的交談已經轉換到我能部分理解的話題上了。
“禦手洗君,你真有先見之明!正如你之前預測的,現在自然科學界的最高端是分子生物學,物理學和遺傳學就快成為過去式了。
如今不再是物理學家得諾貝爾獎的時代了。
” “是啊。
不過在日本,分子生物學好像被劃分在了遺傳學的範疇。
” 古井教授聽完,苦笑着說:“正如你所說的,日本還沒有一所大學将分子生物學設立為一個獨立的學科。
” “最近日美之間産生稻米糾紛,雖然日本幾乎沒有專業農戶,卻沒有一家大學撤銷農學院。
” “不僅如此,日本根本沒有培養優秀科學家的制度,日本和美國的做法有着根本的區别。
日本完全采用過去的師徒制,在大學裡,教授向學生們系統地傳授知識與技術,卻不給他們練習和參加實踐的機會。
學生隻能跟在後面,被動地看着教授用混合式或者利用同位素的标記式做實驗。
” “是啊,很難通過實驗室獲取到最新的科研成果。
” “所以日本很難再出現諾貝爾獎獲獎者了。
美國與日本的人才培育方法實在相差甚遠。
” “根據調查,到高中為止,日本學生還勝過美國學生許多,但進入大學後,這種壓倒性優勢就被逆轉了。
在日本,進大學本身成為了最終目标,但入學後學什麼,準備取得何種研究成果,反而變成了次要的。
” “正是如此。
”古井教授一邊喝茶一邊繼續說道,“一切都局限在師徒制的框架之中,隻要爬到教授的位置就算大功告成了,是農學院還是理學院都無所謂。
回到鄉下,大家也不管他到底有什麼真才實學。
但是看到近幾十年科技的進步速度,我強烈感到日本知識機構的發展已經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了。
在美國,舊的學院不斷被淘汰,新學院不斷成立,這樣才能順應最新理論的需要。
而日本的文化教育機構日趨保守,由此看來,日本的科技發展前途一片暗淡。
我們國家的學者總是把目光集中在落後的領域,而往往忽略了最先進的東西。
因為他們總想着名節和地位。
所以你剛才提出成立分子生物學研究室,我看一時還很難做到。
” “所以您才在做混合實驗吧?” “或許如此吧。
你的眼光總是很長遠,真了不起。
而我卻完全沒有意識到遺傳學的研究方法已經落後了。
” “生命體究竟是怎樣一種存在?是一連串偶然的産物嗎?生命和思考都是物質層次上的現象嗎?當尖端科學達到某個飽和點時,科學家或許又會回過頭來探讨蘇格拉底和柏拉圖時代的問題,我相信以後這些問題的重要性将日益凸顯。
” “但是,我還是希望你回到我們的世界,我們實在很需要像你這樣的年輕人才。
” “不、不,我隻是思考自然科學的走向和發展趨勢。
例如,就遺傳學的研究而言,在孟德爾【注】那個時代,他隻能以豌豆和果蠅作為主要的研究對象,如今則是研究噬菌體和細菌了。
但是,λ噬菌體的遺傳因子隻有五十個,而人類的遺傳因子有五萬至十萬個。
這就好像看到沙拉的圖片就對調味醬的味道大放厥詞一樣,今後的研究對象可能是哺乳動物,是老鼠或者兔子,接下來就是狗或者貓。
所謂的實驗,哪怕有九百九十九次失敗,隻要有一次成功,就已經很好了。
要證明某個生命體成熟過程中的基因重組的事實,以及确保多樣性,就必須剖開成千上萬母親的肚皮,取出胎兒,予以混合,但我可不是開膛手傑克。
” 【注】盂德爾(1822一1884)。
奧地利遺傳學家。
“這種做法不流行了?” “不是的。
” “剛才你說正在思考自然科學的研究方向,有什麼結論沒有?” “一定是往人腦方向進行。
” “研究大腦嗎?嗯,我也這樣想。
不過解讀人類的DNA的研究要暫時擱置嗎?” “怎麼可能,這項研究應該立即展開。
” “可是,人類的DNA中,單是堿基【注】就有二點八乘以十的九次方那麼多,每天解讀一千個,也得花上二百八十萬天啊!” 【注】DNA是由磷酸、五碳糖和四種堿基組成。
這些物質形成密碼,制造出不同的氨基酸,組成各種蛋白質。
“也隻是八千年而已啦。
”禦手洗笑道,“所以,這是一項費用極高的研究工作,按現階段的技術來估算,恐怕比阿波羅登月計劃還要費錢。
” “由單個國家來做,負擔太重啦。
” “是啊。
” “其實,這個研究課題關系到世界和平,就像是神給我們的水晶鑰匙。
如果世界各國最頂尖的研究所肯各自承擔一部分研究工作,一定能盡早成功。
有可能的話,我也願意出一份力啊。
” “如果是這樣,那就應該先進行大腦的研究吧。
最好自然科學領域的諾貝爾獎停發三年,在這期間各國生物學者分工合作、齊頭并進,三年下來或許就能有點眉目了。
” “那之後又怎麼樣呢?就算氨基酸的排列全部搞清楚了,也不能說明什麼問題啊。
我們現在完全不清楚大腦的各個部分具體有什麼機能,這是花了三十多億年而形成的,有人想加以解讀,我看多半也是白費心機。
” “你指的是基因内區吧?因為DNA的大部分不是基因。
所以,我想接下來馬上着手進行老鼠的DNA解析。
” “然後呢?” “在科學家眼中,老鼠和人并沒有什麼太大的分别,都有肺和心髒,還有消化器官、肌肉和眼耳。
” “确實如此。
” “如果能讀取兩者的DNA,比較兩者的排列,就能将相同的堿基排列全部舍棄——估計人鼠之間有相當部分是相同的。
” “這是你的想法嗎?” “嗯。
然後篩選出老鼠沒有,而僅僅為人類獨有的那部分,就是與人類特有技能有關的部分了,即與腦功能有關的部分。
我想不是全部,但是起碼大部分與腦功能有關。
人與老鼠的決定性區别也隻有腦而已。
” “原來如此,理論上是說得通的,看來接下來我還是研究大腦比較好。
” “哈哈,英雄所見略同啊。
” “大腦啊……記得以前你說過,人的精神現象,也就是迄今被認為非常神秘的大腦生命現象,是可以從物質層面予以說明的,是嗎?” “不,我沒有那樣說過。
所謂的神秘,主要是因為人的大腦無法理解罷了。
這是一種悖論,就好像自己的事隻有自己才明白。
生命現象這個大框架,雖然每天呈爆炸性地擴張,但它同時又是被決定好了的。
解釋起來就是說,人類這種生物,在地球誕生前是不存在的,在地球誕生之後才出現了人類。
所以,人類很可能是由無細胞生物進化而來的。
如果真是這樣,生命現象就有可能用物理及化學的方法論加以闡明了,我隻是認為沿着這個方向去思考是正确的。
” “照你這樣說,人是一部非常複雜精密的機器了?” “可以這麼說。
腦中的這種物質與那種物質相互作用,誘導産生某種現象。
如果我們能在DNA層次、細胞層次以及細胞小集團層次闡明這種現象,就有可能揭開人的思考乃至感情的奧秘。
” “這不是等于說可以在物質層次闡明包括人的思考和精神活動等生命現象了嗎?是這個意思嗎?” “不完全正确。
實際上,這又是一種悖論。
正如蛇吞下自己的尾巴就會消失在異次元空間的問題一樣,探讨這種問題一點意義也沒有,因為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出現這種現象。
又如問你地球上海水的總量能裝滿多少個茶杯?你可以說有辦法計量,也可以說沒辦法計量。
總之,要說用物質層次闡明大腦機能意味着什麼,這正是要靠大腦自身解決的問題,這是個悖論,自己是永遠無法和自己握手的。
” 教授聽完,彎下腰,提起擺在腳邊的黑色皮革質公文包,把它放在膝蓋上。
他拉開拉鍊,從裡面取出一本很厚的小冊子,封面是沒有任何裝飾的白紙,上面印着好像用文字處理器打出的“古井猛彥研究所”幾個字。
教授推了推眼鏡,露出凝重的神色,然後快速翻閱書頁。
沒多久,似乎找到了某一頁。
他把皮包重新放回地上,用手按壓小冊子的裝訂處,使這一頁保持打開的狀态,然後遞到禦手洗的眼前。
“禦手洗君,來玩個智力遊戲怎麼樣?你剛才說的話,讓我猛然想到這篇文章。
如果人的大腦如你所說,是一部非常精密的機器,日夜都在發生物質層次上的反應集合現象,那麼這篇由人類大腦孕育出來的奇文,你又作何解釋呢?” “這是什麼東西?” “是我研究室發行的科研文摘,偶爾也會登載一些不可思議的奇怪文章,就像這一篇。
” “嗯,這個我知道。
不過你們是在哪裡發現這篇文章的?” “這是我研究室裡的一個學生在某處發現的,他是用日文打字機打出來的,放在書桌的抽屜裡。
這個學生的名字叫野邊修,很有才華,可惜是個問題很多的人物。
某天他突然失蹤了,我們都不知道他去了什麼地方,所以弄不清楚他是如何得到這篇文章的。
或許是從某個精神病醫院中得到的吧。
野邊君将其視為自己的研究資料,或許準備将來作為論文發表而将它保存起來。
但他又一次失蹤了,當我打聽到他所住的公寓地址時,他已經搬走了,房間裡的書桌上空空如也。
趁别人不注意時,我拉開抽屜檢查,很偶然地發現了這篇用打字機打出來的文章。
我讀了覺得很有意思,就把它保留下來了。
” “野邊是什麼時候失蹤的?” “噢,應該是幾年前的事情了……大約是一九八五年或一九八六年吧。
這篇文章請你務必要讀,裡面還提到你們的書呢!所以當時我就特别留意。
” 禦手洗聽完便抓起這本小冊子開始讀了起來。
“腦子這個東西,确實如你所說,是一具複雜而不可思議的機器。
一旦發生了故障,什麼稀奇古怪的事都做得出來。
”在禦手洗閱讀期間,古井教授自顧自地繼續說着。
此人顯然與禦手洗屬于同一類型,平時沉默寡言,但隻要涉及自己感興趣的事,就會喋喋不休地說個不停,而對坐在旁邊的我視而不見。
“你知道,我有一個芬蘭籍的患者,因為大腦障礙,把身旁的妻子看成帽子,拼命地想往頭上戴。
還有一個為了治療癫痫病而被切斷胼胝體的英國人,當他用右手扣扣子的同時,左手始終準備解扣子;又或者看到去療養院探望他的妻子,右手準備擁抱,左手卻又放手,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記得你曾經說過,如果是日本人患了癫痫病,就算切斷胼胝體也不會發生這種情況。
你還記得嗎?” “對,我的确說過。
”禦手洗的視線離開了小冊子,擡起頭予以肯定。
“前幾天我正好看到了證實你判斷的資料。
有一份對日本嚴重癫痫病患者做了相同手術的觀察報告,雖然也切除了胼胝體,但術後并未見到患者出現複數人格的現象,據說治療效果極佳。
” “我推測講日語的人,其右腦的信息處理量遠遠少于左腦,才能得出上述的結論。
講日語的人,很少用右腦來控制談話并作出判斷。
” “對于這種看法,恕我不能苟同……例如做視聽覺實驗,就會發現人有習慣成自然的傾向,愛好是可以改變的。
” “不是有把中效型巴比妥鹽類鎮靜劑注入頸動脈的例子嗎?” “但那種實驗太少了。
” “這是因為沒有以腦障礙以外的人做實驗的關系。
不過在切斷胼胝體的例子中,倒是能與利用鎮靜劑分别對左右腦予以麻醉的實驗做正确的對應。
” “嗯,說得對。
” “有很多日本人的右腦雖然停止運作,但完全看不出變化。
相反,如果左腦停止運作的話,有許多人會失去語言能力,并處于狂躁狀态。
不過,因此變得抑郁的人少之又少。
但對多數意大利人來說,無論哪一邊的腦部失去功能,都會處于非常不安定的狀态,而且會變得抑郁。
” “對于這樣的說法,我持半信半疑的态度。
誠然,日本人,不,應該說是講日語的人其大腦運作或許有可能與西方人的大腦運作有所不同,但要證明,數據遠遠不夠。
你總是在數據不充足的情況下提出結論。
” “自然科學的進步模式,就是首先提出假設,然後通過實驗予以求證。
但要在實驗的海洋裡遊弋,除了需要具備充沛的體力,還需要有驚人的耐性。
可惜的是,每位學者的一生都很短暫,能夠随心所欲做實驗的時間最多隻有三十年而已。
如果一開始虛構的假設弄錯了,那麼三十年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
事實上,世界上各大學的研究所裡虛度光陰的學者多得是。
不過,也有提出過令大家頗感意外且引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