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清抄本《孤山再夢》
關燈
小
中
大
褚家偉
清抄本《孤山再夢》因其未經刊刻而流傳未廣,長期湮沒,鮮為人知。孫楷第《中國通俗小說書目》不見著錄,鄭振铎、胡士瑩、譚正璧等著名小說研究家亦未曾論述,至今不見有評介文字。唯乾隆時所修篡的《伏羌縣志》述及本書作者時提到了此書及其另一著作《怕猿聞詩》。
《孤山再夢》共二冊,封面題"愛竹齋",上有兩方朱印。半頁八行,行二十四字,字迹工整,且有圈點。前有四序,除第一序未著年月及撰人姓名外,其他三序均為康熙丙辰年(15年)所寫:一為"康熙丙辰歲黃梅月晦曰關中千畝主人題于荊南客邸"。一為"康熙丙辰歲桃花月上已曰驚夢主人題于龍山邸中"。一為"康熙丙辰歲麥秋月下天放子題于龍山草廬"。作者未題真實姓名,隻題"渭濱笠夫--編次","姑蘇遊客--校集"。四卷六回,内容叙江南姑蘇書生錢雨林和同鄉守财奴的女兒萬宵娘戀愛故事。錢與萬相識後,由于意外的幹擾,萬宵娘一病身亡,錢雨林被迫離鄉,後來錢中舉得官,萬還魂複生,二人結為夫妻。書中人物不多,語言通俗,情節離奇,顯然是受《牡丹亭》和《孤山夢》傳奇的影響。書的第一回,錢雨林在夢中即被觀音大士點破他與萬是舒心談與馮小青的後身,而書名《孤山再夢》即是《孤山夢》的再續。
《孤山再夢》顯然屬于才子佳人小說類,也以大團圓結尾,但卻以主人公錢雨林急流勇退而告終。因錢感到"宦海茫茫,若不回頭到岸,直到黑風四起,波浪大作,那時晚矣。"這種隐退的思想正是封建社會一些上層知識分子所特有,頗有一些代表性,反映了統治階級内部的一個側面。這些知識分子意識到,君臣之間,是"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官吏之間,則是爾虞我詐,明鬥暗争,雖具有治國安邦的雄心壯志,但往往行不通,反之,稍有不慎,即會遭來滅頂之災。正是"鬧嚷嚷,你方唱罷我登場"。看破這一點的,及早跳出圈子,找一塊世外桃源,享後半世清福。書中的主人公即為這種思想所支配,正如他說:"得意濃時休進步……何必直到酒闌人散,漏盡鐘鳴,那時恐跳不出圈兒了。"另外這種思想往往又和佛、道的遺世遠遁、萬事皆空之說結合起來,即把一切都看成虛幻,把人生做為夢境,小說的結尾即帶有這種色彩,錢雨林認為做官猶如一班戲,人世一場春戲耳。他覺得"夢固是醒,醒也是夢"。"空即是色,則色即是空"。"醒醒夢夢,色色空空",到頭來是什麼也沒有。正如書的壓尾詩:
萬事從來夢裡遊,忙忙鎮曰苦難休。
情系牽扯何時了,宦海沉淪不自由。
夕鼓晨鐘朝又暮,閑花野草春還秋。
空空色色誰能悟,大夢驚回隻點頭。
這種思想也正是作者驚夢主人王羌特的主導思想。作者王羌特,伏羌人,即是"渭濱笠夫"。他字冠卿,号夢醒主人,驚夢主人。乾隆時修的《伏羌縣志》載有他的簡略生平。說他幼穎悟,童時即能開口成章。有一次隴右副使王公召見他,給他出了一付上聯"綠萍浮碧水",他即應聲曰:"紅曰挂蒼天",十二歲入泮,順治四年選拔貢,廷試考職通判,康熙九年授雲南順甯府,康熙十二年進京,其時恰值吳三桂叛清,他随軍去荊州,整整七年,後卒于軍中,年六十六歲。
《孤山再夢》和另一部著作《怕猿聞詩》,就是他在荊州軍中寫成的。縣志裡說他"身處旅邸,經時七載,艱苦萬狀,發諸詠歎,有《怕猿聞詩》、《孤山再夢》二集。"天放子的序中也說:"會有客自姑蘇來,談及錢生事甚悉,先生欣然曰:'是不可不為好逑夢下一覺棒也',逐手不停揮,娓娓數百言,不三曰而集成。"他自己的序中也說:"餘旅荊邸,有客自姑蘇來,語及錢生事,夢耶真耶?真耶夢耶?編次成帙,名曰《孤山再夢》。"這兩序的時間都是康熙丙辰,那麼《孤山再夢》寫成當在此年,即康熙十五年。而書中主人公錢雨林也可能實有其人,王羌特根據錢的事迹而按照自己的"夢耶真耶?真耶夢耶?"的思想而編寫。總之說來,寫書的經過和時間還是比較清楚的。書寫成後,在當時和以後所起的影響,據頭一序中說:"《孤山再夢》一書脍炙人心久矣。"這雖是一套通話,但也可略見端倪。這個抄本有幸流傳下來,确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珍品,将為清代小說史的研究,提供又一份珍貴的資料。
清抄本《孤山再夢》因其未經刊刻而流傳未廣,長期湮沒,鮮為人知。孫楷第《中國通俗小說書目》不見著錄,鄭振铎、胡士瑩、譚正璧等著名小說研究家亦未曾論述,至今不見有評介文字。唯乾隆時所修篡的《伏羌縣志》述及本書作者時提到了此書及其另一著作《怕猿聞詩》。
《孤山再夢》共二冊,封面題"愛竹齋",上有兩方朱印。半頁八行,行二十四字,字迹工整,且有圈點。前有四序,除第一序未著年月及撰人姓名外,其他三序均為康熙丙辰年(15年)所寫:一為"康熙丙辰歲黃梅月晦曰關中千畝主人題于荊南客邸"。一為"康熙丙辰歲桃花月上已曰驚夢主人題于龍山邸中"。一為"康熙丙辰歲麥秋月下天放子題于龍山草廬"。作者未題真實姓名,隻題"渭濱笠夫--編次","姑蘇遊客--校集"。四卷六回,内容叙江南姑蘇書生錢雨林和同鄉守财奴的女兒萬宵娘戀愛故事。錢與萬相識後,由于意外的幹擾,萬宵娘一病身亡,錢雨林被迫離鄉,後來錢中舉得官,萬還魂複生,二人結為夫妻。書中人物不多,語言通俗,情節離奇,顯然是受《牡丹亭》和《孤山夢》傳奇的影響。書的第一回,錢雨林在夢中即被觀音大士點破他與萬是舒心談與馮小青的後身,而書名《孤山再夢》即是《孤山夢》的再續。
《孤山再夢》顯然屬于才子佳人小說類,也以大團圓結尾,但卻以主人公錢雨林急流勇退而告終。因錢感到"宦海茫茫,若不回頭到岸,直到黑風四起,波浪大作,那時晚矣。"這種隐退的思想正是封建社會一些上層知識分子所特有,頗有一些代表性,反映了統治階級内部的一個側面。這些知識分子意識到,君臣之間,是"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官吏之間,則是爾虞我詐,明鬥暗争,雖具有治國安邦的雄心壯志,但往往行不通,反之,稍有不慎,即會遭來滅頂之災。正是"鬧嚷嚷,你方唱罷我登場"。看破這一點的,及早跳出圈子,找一塊世外桃源,享後半世清福。書中的主人公即為這種思想所支配,正如他說:"得意濃時休進步……何必直到酒闌人散,漏盡鐘鳴,那時恐跳不出圈兒了。"另外這種思想往往又和佛、道的遺世遠遁、萬事皆空之說結合起來,即把一切都看成虛幻,把人生做為夢境,小說的結尾即帶有這種色彩,錢雨林認為做官猶如一班戲,人世一場春戲耳。他覺得"夢固是醒,醒也是夢"。"空即是色,則色即是空"。"醒醒夢夢,色色空空",到頭來是什麼也沒有。正如書的壓尾詩:
萬事從來夢裡遊,忙忙鎮曰苦難休。
情系牽扯何時了,宦海沉淪不自由。
夕鼓晨鐘朝又暮,閑花野草春還秋。
空空色色誰能悟,大夢驚回隻點頭。
這種思想也正是作者驚夢主人王羌特的主導思想。作者王羌特,伏羌人,即是"渭濱笠夫"。他字冠卿,号夢醒主人,驚夢主人。乾隆時修的《伏羌縣志》載有他的簡略生平。說他幼穎悟,童時即能開口成章。有一次隴右副使王公召見他,給他出了一付上聯"綠萍浮碧水",他即應聲曰:"紅曰挂蒼天",十二歲入泮,順治四年選拔貢,廷試考職通判,康熙九年授雲南順甯府,康熙十二年進京,其時恰值吳三桂叛清,他随軍去荊州,整整七年,後卒于軍中,年六十六歲。
《孤山再夢》和另一部著作《怕猿聞詩》,就是他在荊州軍中寫成的。縣志裡說他"身處旅邸,經時七載,艱苦萬狀,發諸詠歎,有《怕猿聞詩》、《孤山再夢》二集。"天放子的序中也說:"會有客自姑蘇來,談及錢生事甚悉,先生欣然曰:'是不可不為好逑夢下一覺棒也',逐手不停揮,娓娓數百言,不三曰而集成。"他自己的序中也說:"餘旅荊邸,有客自姑蘇來,語及錢生事,夢耶真耶?真耶夢耶?編次成帙,名曰《孤山再夢》。"這兩序的時間都是康熙丙辰,那麼《孤山再夢》寫成當在此年,即康熙十五年。而書中主人公錢雨林也可能實有其人,王羌特根據錢的事迹而按照自己的"夢耶真耶?真耶夢耶?"的思想而編寫。總之說來,寫書的經過和時間還是比較清楚的。書寫成後,在當時和以後所起的影響,據頭一序中說:"《孤山再夢》一書脍炙人心久矣。"這雖是一套通話,但也可略見端倪。這個抄本有幸流傳下來,确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珍品,将為清代小說史的研究,提供又一份珍貴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