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汪天隐貴負恩終須不吉 黃遵行窮好義到底成名
關燈
小
中
大
衙門事冗,竟不知黃兄到此,今早敝堂翁承貴相知王相公吩咐,方知黃兄候考已久。
本司才力苦短,彼書吏蒙蔽,多有得罪!” 黃輿聽了,摸不着頭路,隻得含糊應道:“貢生循序候考,自是常規,今蒙老恩台 破 格 收 考,恩 出 望 外,感 激 不 盡!” 就 取 出 卷 子、筆、硯來,打一恭道:“求老恩台命題!”周文選道:“黃兄既來到就是,也不消考了。
明日與黃兄取入知縣行頭,以謝久羁之罪何如?” 黃輿道:“ 蒙老恩台培植,固莫大之恩!但貢生愚魯,示考以為考,于心有所不安。
況朝廷明器,不敢濫叼,還望老恩台賜題,容貢生竭驽馬之才,于篇章之末,求老恩台公閱,或堪百裡,或堪佐二,悉聽老恩台裁酌。
如過蒙額外之施,倘小才大受,異日得罪民社,不獨失貢生求榮之本念,未免傷老恩台鑒别之明矣!” 周文選聽了,肅然改容道:“原來黃兄君子人也,到是本司失敬了!”因叫衙役旁設一座,出題就是:“ 君子人與君子人也” 二句。
黃輿領題就座,周文選即退入私衙。
直待黃輿做完文字,方又出來。
黃輿呈上卷子,周文選看了大驚道:“原來黃兄不獨其人君子,其才亦君子也!” 因取筆将卷子大批道:“ 字字闡發性道,言言理會聖賢,異日立朝,當步武朱、程,宜留為鹿鳴嘉賓,瓊林上士,以輔佐天子,為聖世羽儀可也!若長才短馭,本司為失職矣!不準考選。
” 黃輿初時看見許多好批頭,甚是歡喜。
及看到後面,見“不準考選”四字,便心下着忙,連連打恭道:“貢生許選,原系朝廷憐念老儒不能上進,特賜一命之榮,以崇好學,從無考而不選之例。
貢生既已到部,又蒙賜考,惟懇老恩台開恩賜選,他非所望矣!”周文選道:“本司不是吝惜一知縣,不與黃兄選去,因見黃兄高才,非貢途中人,故不忍輕擲耳!”黃輿道:“貢生蒙老恩台作養,豈不自知?但貢生今為老馬,豈能複作千裡之想?隻求老恩台慨惜一枝為鹪鹩地,則銜恩不淺矣!” 周文選道:“黃兄方才若是不考,竟選一官這到罷了,賢否本司可以無愧,既領佳章,明明美玉而作□□之用,則是本司無目,為朝廷失賢,嗚呼可也?黃兄不要以從前失利而餒其氣,文章一道本司頗頗自負,若是黃兄下科不聯捷飛騰,則本司剜目以謝,再不敢論文矣!”黃輿道:“ 老恩台垂愛至此,真不啻天地父母!貢生雖驽骀,亦不敢負伯樂之顧!但有苦衷,不瞞老恩台說,貢生久客長安,資斧罄矣,衣食已不能充。
若再候三年,将索我枯魚肆矣,尚何飛騰發達之有?” 周文選道:“本司既為朝廷愛才,自當為朝廷養士。
黃兄廪給,本司自有設處,不必介意!” 黃輿見周文選好意勤勤勸勉,無法奈何,隻得依允。
周文選就叫留飯。
飯罷,說道:“今日之考,實貴相知與敝堂翁見教,然考過這番勸勉,卻是本司與黃兄文字相知,莫要也認作王相公之力。
” 黃輿又打一恭道:“文字相知,古今快事,貢生雖非其人,而蒙老恩師知遇,真所謂有一知己死不恨矣!至于夤緣關說,非但力不能為,即力能為之,而姜桂之性于進身之階,亦不願為也!老恩台所論王相公,非親非舊,實與貢生無識,決不敢因一時之誤傳,而假冒以為榮!”周文選驚訝道:“這又奇了,今早敝堂翁明明對本司說:‘昨日在郊外送行,會着王相公親口講的。
’ 若黃兄不相知,他如 何 得 知,又 如 何 肯 講?” 黃 輿 方 驚 驚 喜 喜 道:“原來他就是王相公!” 周文選道:“黃兄想起來了麼?” 黃輿道:“門生昨日無聊,城南閑步,偶入寺中,見方丈中一白須老者閑坐,門生以為遊賞之人,偶爾接談。
問及門生行藏,門生因胸中氣苦,不覺将情實告,實不知他是當朝元老,且暗為提挈也!” 周文選道:“原來如此!今日若不講明,本司隻認做情面,不但失此老一段高義,并不知黃兄貧而有守。
”黃輿再三緻謝辭出。
正是: 夤緣無路莫言癡,君子常逢君子知。
漫道人生都是幻,老天作事每多奇。
黃輿回到寓所,心下暗想道:“誰知無意中遇了這個大相知,暗裡吹噓,可謂一時僥幸。
今日赴考,無心中又遇了這個大相知,文字相知,又可謂萬分遭際,一個貢生前程,得這兩個相知,自然登時選去,誰想空歡喜了這半日,回來依舊還是一個窮貢生,守候下年科舉。
與不遇知己何異?豈不可笑!總是命中無這一頂紗帽之分,故颠颠倒倒如此耳!隻得安命罷了。
”過了數日,終虧周文選之力,将他選了個大興縣一個儒學訓導,衙門冷淡,俸祿雖薄,足供衣食之費,得以安心讀書,守候下科。
隻因這一番,有分教: 皓首老兒否極而泰,黑心小子撺轉面皮。
不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本司才力苦短,彼書吏蒙蔽,多有得罪!” 黃輿聽了,摸不着頭路,隻得含糊應道:“貢生循序候考,自是常規,今蒙老恩台 破 格 收 考,恩 出 望 外,感 激 不 盡!” 就 取 出 卷 子、筆、硯來,打一恭道:“求老恩台命題!”周文選道:“黃兄既來到就是,也不消考了。
明日與黃兄取入知縣行頭,以謝久羁之罪何如?” 黃輿道:“ 蒙老恩台培植,固莫大之恩!但貢生愚魯,示考以為考,于心有所不安。
況朝廷明器,不敢濫叼,還望老恩台賜題,容貢生竭驽馬之才,于篇章之末,求老恩台公閱,或堪百裡,或堪佐二,悉聽老恩台裁酌。
如過蒙額外之施,倘小才大受,異日得罪民社,不獨失貢生求榮之本念,未免傷老恩台鑒别之明矣!” 周文選聽了,肅然改容道:“原來黃兄君子人也,到是本司失敬了!”因叫衙役旁設一座,出題就是:“ 君子人與君子人也” 二句。
黃輿領題就座,周文選即退入私衙。
直待黃輿做完文字,方又出來。
黃輿呈上卷子,周文選看了大驚道:“原來黃兄不獨其人君子,其才亦君子也!” 因取筆将卷子大批道:“ 字字闡發性道,言言理會聖賢,異日立朝,當步武朱、程,宜留為鹿鳴嘉賓,瓊林上士,以輔佐天子,為聖世羽儀可也!若長才短馭,本司為失職矣!不準考選。
” 黃輿初時看見許多好批頭,甚是歡喜。
及看到後面,見“不準考選”四字,便心下着忙,連連打恭道:“貢生許選,原系朝廷憐念老儒不能上進,特賜一命之榮,以崇好學,從無考而不選之例。
貢生既已到部,又蒙賜考,惟懇老恩台開恩賜選,他非所望矣!”周文選道:“本司不是吝惜一知縣,不與黃兄選去,因見黃兄高才,非貢途中人,故不忍輕擲耳!”黃輿道:“貢生蒙老恩台作養,豈不自知?但貢生今為老馬,豈能複作千裡之想?隻求老恩台慨惜一枝為鹪鹩地,則銜恩不淺矣!” 周文選道:“黃兄方才若是不考,竟選一官這到罷了,賢否本司可以無愧,既領佳章,明明美玉而作□□之用,則是本司無目,為朝廷失賢,嗚呼可也?黃兄不要以從前失利而餒其氣,文章一道本司頗頗自負,若是黃兄下科不聯捷飛騰,則本司剜目以謝,再不敢論文矣!”黃輿道:“ 老恩台垂愛至此,真不啻天地父母!貢生雖驽骀,亦不敢負伯樂之顧!但有苦衷,不瞞老恩台說,貢生久客長安,資斧罄矣,衣食已不能充。
若再候三年,将索我枯魚肆矣,尚何飛騰發達之有?” 周文選道:“本司既為朝廷愛才,自當為朝廷養士。
黃兄廪給,本司自有設處,不必介意!” 黃輿見周文選好意勤勤勸勉,無法奈何,隻得依允。
周文選就叫留飯。
飯罷,說道:“今日之考,實貴相知與敝堂翁見教,然考過這番勸勉,卻是本司與黃兄文字相知,莫要也認作王相公之力。
” 黃輿又打一恭道:“文字相知,古今快事,貢生雖非其人,而蒙老恩師知遇,真所謂有一知己死不恨矣!至于夤緣關說,非但力不能為,即力能為之,而姜桂之性于進身之階,亦不願為也!老恩台所論王相公,非親非舊,實與貢生無識,決不敢因一時之誤傳,而假冒以為榮!”周文選驚訝道:“這又奇了,今早敝堂翁明明對本司說:‘昨日在郊外送行,會着王相公親口講的。
’ 若黃兄不相知,他如 何 得 知,又 如 何 肯 講?” 黃 輿 方 驚 驚 喜 喜 道:“原來他就是王相公!” 周文選道:“黃兄想起來了麼?” 黃輿道:“門生昨日無聊,城南閑步,偶入寺中,見方丈中一白須老者閑坐,門生以為遊賞之人,偶爾接談。
問及門生行藏,門生因胸中氣苦,不覺将情實告,實不知他是當朝元老,且暗為提挈也!” 周文選道:“原來如此!今日若不講明,本司隻認做情面,不但失此老一段高義,并不知黃兄貧而有守。
”黃輿再三緻謝辭出。
正是: 夤緣無路莫言癡,君子常逢君子知。
漫道人生都是幻,老天作事每多奇。
黃輿回到寓所,心下暗想道:“誰知無意中遇了這個大相知,暗裡吹噓,可謂一時僥幸。
今日赴考,無心中又遇了這個大相知,文字相知,又可謂萬分遭際,一個貢生前程,得這兩個相知,自然登時選去,誰想空歡喜了這半日,回來依舊還是一個窮貢生,守候下年科舉。
與不遇知己何異?豈不可笑!總是命中無這一頂紗帽之分,故颠颠倒倒如此耳!隻得安命罷了。
”過了數日,終虧周文選之力,将他選了個大興縣一個儒學訓導,衙門冷淡,俸祿雖薄,足供衣食之費,得以安心讀書,守候下科。
隻因這一番,有分教: 皓首老兒否極而泰,黑心小子撺轉面皮。
不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