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汪天隐貴負恩終須不吉 黃遵行窮好義到底成名

關燈
主,就是中了,當取者取之,不當取者也要商量,怎說個陡然富貴?”汪費聽了,也隻做不知。

    黃輿見汪費要候揭曉,便不好先去,隻得住下。

     不期到了揭曉,黃輿依舊不中,汪費到低低搭了一名舉人,在一百二十名。

    報到下處,黃輿自不中到不在心,見汪費中了,到以為奇事,替他歡喜。

    汪費聞中是真,喜得骨頭都酥。

    不多時,同鄉親友在京中居住的俱來賀喜,熱鬧做一堆。

    又不多時,便有人役來迎,請他去吃鹿鳴宴。

    宴罷,鼓樂迎回,十分榮耀。

    主人家備酒替他賀酒,黃輿同房,未免請來同坐。

    主人簪花遞酒,隻奉承新貴,獨獨一席,請他上坐,其餘列坐。

    論起他與黃輿師生稱呼,也該遜讓。

    他一時得意,便欣欣然竟自上坐,全不推讓。

    黃輿以為新中,假借一日也無妨。

    到次日,同鄉或親或友便日日有酒,黃輿是祁門縣一個老秀才,誰不相識,怎好不請?到得坐席,皆尊汪費居首,汪費初時心下還覺有些不安,自坐過一次,見黃輿不開口,便以為禮之當然,竟自坐了,宏議闊論,全不像有黃輿在坐。

    黃輿看不過,又見他終日拜房師、座師,忙做一團,全無一刻工夫閑叙舊情。

    黃輿隻得辭說道:“天隐京中事冗,隻怕還要耽擱,我學生無事,要先回去了。

    ” 汪費道:“ 我還要會同年,送座師,正早哩!老師怎麼等得我?到是先行為便。

    ” 原來徽州财主最喜奉承,闊老見汪費中了,少年的認作家兄,老成的說是舍侄,要銀子三十、五十隻管送來。

    此時汪費手中有餘,且莫說黃輿為他許多好情,隻說與他同來一番,聽見要回去,也該送些盤纏才是,卻像不關他事一般,全不提起。

    喜得黃輿身邊尚可支持,竟自去了。

    正是: 窮時受惠喜孜孜,到得身榮便不思。

     隻認高竿長上去,誰知還有下來時? 不說汪費在京中得意胡行,且說黃輿回去,一路上思量汪費,痛惜道:“看他一個好姿緻,明日進士也還可中,怎麼才得進步,便氣滿志盈,輕浮如此?後來不但不能大成,隻怕還有奇禍。

    ”心中雖如此想,口中卻無人可說。

    回到家中,也就丢開一邊。

    争奈他家産原薄,又不在世務上苟取,遇着為善好義之事,轉要費用些去,由此家道愈覺蕭條。

    科場走了三、五次,又不能中,所望者貢了,選個官做做,或者還有俸祿之望。

    連年被人鑽去,這年該挨到他,學中再沒得說了。

    此時已是五十四歲,若在秀才中算,要算做老了,若在挨貢中算,又要算做少年的了。

    不期下首一個拔貢,原是有名的老秀才,年紀比他又大十四、五年,還是他父親的朋友。

    因年老,早晚不測,指望貢了,帶頂紗帽蓋棺,榮耀榮耀,再三央親友與黃輿說情,求他義讓。

    黃輿見他是個前輩,又卻不過情面,隻得出文書又讓與他。

    因在家無聊,隻得尋個館坐,不題。

     卻說汪費京中事畢回來,祁門縣隻中他一個舉人,誰不奉承?終日拜府縣官、拜鄉宦、富翁,忙個不了。

    将有個月,因往黃輿門前過,不好意思,方投個名帖,也不下轎,得回聲:“不在家,便擡過去了。

    又買了一所大房子,又靠了兩房家人,又與鄉宦攀親,家中許多請酒設席,并無一次請到黃輿。

    有朋友知道的,勸他道:“黃遵行先生與你也有師生之分,在你面上情誼也算好的,家中有喜酒,也該就便請他一請。

    ”汪費道:“他與我有甚師生?不過舊時為小考,要他出保結,挂個虛名兒,怎麼說起真來?” 那朋友道“ 聞得你的文章虧他指點,又虧他替你講究後場,方能進學中舉。

    ”汪費聽了哈哈大笑道:“兄們不讀書,不知此中滋味,莫說我笑他。

    他一個迂腐老秀才,曉得甚麼文章?若說我中舉虧他指點,他何不先自家中了?”那朋友道:“先生不中,學生中了也是常事,還聞得兄舊時也曾受他些恩惠,不妨小小用些情兒。

    ” 汪費道:“兩次保結所值幾何?借貸些少也隻有數,怎也要算做恩惠,就思量人報?像今日房師、座師中我做個舉人何等恩惠?我明日還要去打他的抽豐哩!他一個老學究,得我新舉人與他背後誇嘴,認作門生榮耀榮耀,尋個好館坐坐也就夠了,怎麼還想我的東西?” 那朋友道:“兄莫發這等話,天下最不可輕量的是讀書人!聞他也是個廪生拔貢,有個發迹時,也好相見。

    ” 汪費道:“ 不是我誇口說,舉人入京會試,拿定來春就是個進士。

    他老也老了,還發個甚迹?縱挨貢考選,不過一個教職罷了,這就是他萬分造化了。

    假若日後官場中相會,亦不過在我屬下,還要藉我光寵,有甚不好相會之處?” 那朋友見汪費這番說話,知他是個負義忘恩的人,也就丢開不講了。

     且說汪費過了些時,攢聚盤纏、料理行李,帶了兩個家人,興興頭頭,雇了頭口,到北京赴會試,一路上好不奢遮,按下不題。

     再說黃輿終日守分處館,除課童之暇,日在經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