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回 薦媒婆買得二女 寄嬌娥速下三吳
關燈
小
中
大
話說劉升與老喬住在和順店中,與店主十分投契。
說明緣由,店主人答應替地去喚媒婆買人,劉升遂到範老家中拜訪。
範老接進叙談,當日無話。
次日,範老回拜,正值店主也在坐。
大家讓坐叙話,店主道:“粉裝巷有一個老媒婆,姓高,年紀五十餘歲,揚州城口,熟悉而且靠得住。
凡托他買人,從無差錯。
大約範老先生也聽見說過?”範老者道:“不錯,我也常聽人說,粉裝巷高媒做事妥當,人頭熟悉,伺妨叫小二哥喚他來?”店主答應說:“如此,事不宜遲。
”忙喚小二咐囑去粉裝巷喚高媒來,小二應允忙出門去了。
不多時,媒婆喚到,見丁劉喬二人與店主,一旁坐下。
劉升将要買人須聰明年輕的話講了一遍,隻要人好,不惜重價。
媒婆答應說:“有我去尋了領來。
”果然看去了不過一個時辰,即領了兩個女子來。
一個年紀十六歲,一個十五歲,貌甚平常。
劉升嫌不好,店主道:“老高,不是這種瞎來,你須要放出點眼力來。
像這種人,怎好領來唐塞?你莫非老糊塗了?”媒婆笑道:“是了,這是我瞎了眼了。
有好的,明天見罷。
但是人不是白看的,既領來了,随便給幾個出向錢。
”劉升道:“曉得,誰來白看?”忙封了兩個封,青銅二百,又額外給了媒四百文錢,就說道:“這算是轎錢,明日定要領上等人物來。
若照這等人物,我可一文錢不給。
”高媒道謝,笑嘻嘻的說道:“明日你一見,管教你如意。
”說罷,遂同了兩個女子去了。
話休煩叙,次日又領了兩個來。
雖較初次所領者好些,然而總不能中意。
媒婆又去尋覓。
那一天範老者來,說起舊城有一家姓華的,有個女兒,生得天姿嬌冶,人又聰明,能通文墨,且兼解音樂。
有娘無父,家道艱難。
他父親死了一年,尚未入土,欠人債務不少,母女終日愁苦。
:“是那女子自己願意賣身葬父完賬,那日我親眼見過。
但是不肯出相,要買主親到他家去看,看準了再議價。
人家是小戶人家,卻是清白良民,所以不肯出來抛頭露面。
我想此事若成,多給幾兩銀子,一半算做好事,劉兄肯勞步去看否?”劉升聽了這番話,說:“願去願去,有這樣孝女,一定要買的。
第一那人必好,二者可以完他盡孝的心願。
”忙帶了銀包,請範老用過茶,遂一同出了店門,往華家去。
約走了二裡多路,乃到了,卻是一個小門面,雙門關閉。
範老叩門,内面有人答應出來開門,認得範老,忙讓二人進内,随閉了門。
進内一看是三間住房,二人至正中一間房中坐下。
老婆子下面相陪,看他面貌,五旬餘矣,面目善良,一望而知是個老誠人,身穿素服,滿面愁容。
劉升先開口問道:“老人家貴姓?”華母道:“老身華姓,先夫在世曾做米行生意,在行經賬,未有兒子,隻生兩女。
大的出嫁,夫家遠在福州,數年無信。
現在隻有二小女,今年一十七歲。
實因先夫去春病殁,至今未葬,家道寒微,曆年虧空,債負累累,夫死更難清完。
不怕爺台笑話,小女如今出了個主意,要賣身葬父,留下些餘做老身度命之資。
老身再三不忍,小女立誓要為。
聲言自己情願,若不由他,他要尋死,但是為妾為婢皆可,隻要好好人家。
爺台今日同範老翁來,莫非有意乎?請問爺台是替人家置妾呢,還是自己買人?貴處那裡,乞道其詳。
” 劉升遂将主人官省分細說,就瞞了身故一節,說是因無子嗣,是夫人命他來南買人,不隻買一個,要買四個。
買回去由主人選擇,不合意者,亦必定替他配成婚姻,決不受苦。
夫人賢慧,家道富貴兩全,有名人焉,盡管打聽。
倘然中了主人之意,将來生子,還可以迎接老母去供養,都是做得到的。
:“難得令愛姑娘如此孝心,将來必有後福。
請姑娘出來,我瞻仰瞻仰。
”華母聽了他這番話,半信半疑。
幸而範老者也對他說過,都是一樣話,華母已有六七分相信。
看到劉升這人,倒也像大人家管家,遂開言道:“女兒快出來,有貴客在這裡,要見見你。
” 聽那房内微吐莺聲應道:“來了。
”門簾一動,步出了一位佳人。
不高不矮,不肥不瘦,面若美蓉,眼若明珠,果是個出衆美人,而且端莊穩重,一望而知是個聰明人。
劉升看了十分欽敬,忙站起來道:“好!真正一位姑娘,日後定有大福氣的,請進去罷。
”華女進去,華母問道:“劉爺,小女如何?”劉升道:“還有甚麼說的,但憑老母吩咐多少價值。
”華母道:“容老身與小女商議,再請範翁到尊寓來議何如?”劉升道:“好極,明日等候回音。
”說罷,在身旁取出紅紙封就的紋銀一兩,放在桌上道:“這是送給姑娘買花戴的,小意思,老人家休嫌簡亵。
”華母再三推辭,劉升再三不肯收回。
是範老勸道:“既承劉爺美意,到不好不領。
”華母才收下,道謝過,劉升遂告辭出外。
範老者對華母說:“劉爺不認得路,我還得陪他回店,你們商量好了,我晚上來讨信罷。
”華母點頭應允。
範劉二人仍一路回店。
再說華母送了客,閉上了門,進丁房問女兒道:“我兒,你看劉爺那人與所說的話是真是假?”姑娘道:“話是真的,人亦靠得住,就
說明緣由,店主人答應替地去喚媒婆買人,劉升遂到範老家中拜訪。
範老接進叙談,當日無話。
次日,範老回拜,正值店主也在坐。
大家讓坐叙話,店主道:“粉裝巷有一個老媒婆,姓高,年紀五十餘歲,揚州城口,熟悉而且靠得住。
凡托他買人,從無差錯。
大約範老先生也聽見說過?”範老者道:“不錯,我也常聽人說,粉裝巷高媒做事妥當,人頭熟悉,伺妨叫小二哥喚他來?”店主答應說:“如此,事不宜遲。
”忙喚小二咐囑去粉裝巷喚高媒來,小二應允忙出門去了。
不多時,媒婆喚到,見丁劉喬二人與店主,一旁坐下。
劉升将要買人須聰明年輕的話講了一遍,隻要人好,不惜重價。
媒婆答應說:“有我去尋了領來。
”果然看去了不過一個時辰,即領了兩個女子來。
一個年紀十六歲,一個十五歲,貌甚平常。
劉升嫌不好,店主道:“老高,不是這種瞎來,你須要放出點眼力來。
像這種人,怎好領來唐塞?你莫非老糊塗了?”媒婆笑道:“是了,這是我瞎了眼了。
有好的,明天見罷。
但是人不是白看的,既領來了,随便給幾個出向錢。
”劉升道:“曉得,誰來白看?”忙封了兩個封,青銅二百,又額外給了媒四百文錢,就說道:“這算是轎錢,明日定要領上等人物來。
若照這等人物,我可一文錢不給。
”高媒道謝,笑嘻嘻的說道:“明日你一見,管教你如意。
”說罷,遂同了兩個女子去了。
話休煩叙,次日又領了兩個來。
雖較初次所領者好些,然而總不能中意。
媒婆又去尋覓。
那一天範老者來,說起舊城有一家姓華的,有個女兒,生得天姿嬌冶,人又聰明,能通文墨,且兼解音樂。
有娘無父,家道艱難。
他父親死了一年,尚未入土,欠人債務不少,母女終日愁苦。
:“是那女子自己願意賣身葬父完賬,那日我親眼見過。
但是不肯出相,要買主親到他家去看,看準了再議價。
人家是小戶人家,卻是清白良民,所以不肯出來抛頭露面。
我想此事若成,多給幾兩銀子,一半算做好事,劉兄肯勞步去看否?”劉升聽了這番話,說:“願去願去,有這樣孝女,一定要買的。
第一那人必好,二者可以完他盡孝的心願。
”忙帶了銀包,請範老用過茶,遂一同出了店門,往華家去。
約走了二裡多路,乃到了,卻是一個小門面,雙門關閉。
範老叩門,内面有人答應出來開門,認得範老,忙讓二人進内,随閉了門。
進内一看是三間住房,二人至正中一間房中坐下。
老婆子下面相陪,看他面貌,五旬餘矣,面目善良,一望而知是個老誠人,身穿素服,滿面愁容。
劉升先開口問道:“老人家貴姓?”華母道:“老身華姓,先夫在世曾做米行生意,在行經賬,未有兒子,隻生兩女。
大的出嫁,夫家遠在福州,數年無信。
現在隻有二小女,今年一十七歲。
實因先夫去春病殁,至今未葬,家道寒微,曆年虧空,債負累累,夫死更難清完。
不怕爺台笑話,小女如今出了個主意,要賣身葬父,留下些餘做老身度命之資。
老身再三不忍,小女立誓要為。
聲言自己情願,若不由他,他要尋死,但是為妾為婢皆可,隻要好好人家。
爺台今日同範老翁來,莫非有意乎?請問爺台是替人家置妾呢,還是自己買人?貴處那裡,乞道其詳。
” 劉升遂将主人官省分細說,就瞞了身故一節,說是因無子嗣,是夫人命他來南買人,不隻買一個,要買四個。
買回去由主人選擇,不合意者,亦必定替他配成婚姻,決不受苦。
夫人賢慧,家道富貴兩全,有名人焉,盡管打聽。
倘然中了主人之意,将來生子,還可以迎接老母去供養,都是做得到的。
:“難得令愛姑娘如此孝心,将來必有後福。
請姑娘出來,我瞻仰瞻仰。
”華母聽了他這番話,半信半疑。
幸而範老者也對他說過,都是一樣話,華母已有六七分相信。
看到劉升這人,倒也像大人家管家,遂開言道:“女兒快出來,有貴客在這裡,要見見你。
” 聽那房内微吐莺聲應道:“來了。
”門簾一動,步出了一位佳人。
不高不矮,不肥不瘦,面若美蓉,眼若明珠,果是個出衆美人,而且端莊穩重,一望而知是個聰明人。
劉升看了十分欽敬,忙站起來道:“好!真正一位姑娘,日後定有大福氣的,請進去罷。
”華女進去,華母問道:“劉爺,小女如何?”劉升道:“還有甚麼說的,但憑老母吩咐多少價值。
”華母道:“容老身與小女商議,再請範翁到尊寓來議何如?”劉升道:“好極,明日等候回音。
”說罷,在身旁取出紅紙封就的紋銀一兩,放在桌上道:“這是送給姑娘買花戴的,小意思,老人家休嫌簡亵。
”華母再三推辭,劉升再三不肯收回。
是範老勸道:“既承劉爺美意,到不好不領。
”華母才收下,道謝過,劉升遂告辭出外。
範老者對華母說:“劉爺不認得路,我還得陪他回店,你們商量好了,我晚上來讨信罷。
”華母點頭應允。
範劉二人仍一路回店。
再說華母送了客,閉上了門,進丁房問女兒道:“我兒,你看劉爺那人與所說的話是真是假?”姑娘道:“話是真的,人亦靠得住,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