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下層

關燈
《南鄉子》 憶思多處紅珠滴,秋葉落添愁。

    寂寂孤身客,通信托歸鴻。

     逐句迥文《菩薩蠻》 蓮讀罷,謂梅曰:&ldquo劉君之思吾,猶吾之思彼也。

    &rdquo即集古曰: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别離。

     遙遙萬裡帆,茫茫終何之。

     如何有所思,而無相見期? 終須一相見,并得兩心知。

     覓蓮記傳(下) 蓮自生去後,已過月餘,未嘗舉目視窗外,未嘗移步至池邊,未嘗試筆揮一詞,未嘗啟口吟一句,惟鎮日靜坐,略習女工。

    至是登樓,感望中之情,歎曰:&ldquo古樹栖成陣,空山葉做堆。

    如此天氣,奈離人何!&rdquo偶成二詞: 飄蕩寒風天色憊,帳裡佳人,暗老應無奈。

    霜裡荷房今又敗,碧蓮冷落無聊賴。

     盼望郎君天海外,種種新愁,交付誰人賣?為君褪卻腰圍帶,為君兜下傷秋債。

     愁思鎖眉峰,愁損芳容。

    愁腸寸結淚抛紅。

    愁對銀增歎息,愁轉加濃。

    愁自舉金鐘,愁倚屏風。

    愁聞谯鼓送冬冬。

    愁擁孤衾寒似鐵,愁整薰籠。

     俄而素梅至,手持白绫一條。

    蓮接之,曰:&ldquo此潔白可愛,足堪題寫。

    試集古五言古風一章,或珍藏,或遠寄,待劉君子觀之,表别後懷思之意,何如?&rdquo碧蓮曰念,素梅書之: 彼美洛陽子(任), 詞氣浩縱橫(杜甫)。

     學成文武藝(神童), 于今獨擅名(李白)。

     自嗟貧家子(杜工部), 菲質不足營(謝惠連)。

     知子之好之(詩經), 憐君如弟兄(杜子美)。

     喜在常相近(蘇武), 勸君勤六經(杜子美)。

     郎月同攜手(沈炯), 逍遙步兩楹(曹子建)。

     生為并蒂花(陸魯望), 春風語流莺(李太白)。

     分手信雲易(蕭琛), 孤搓自客星(杜子美)。

     自君之出矣(鮑令晖), 凜厲寒風升(曹毗)。

     蓮寒池不香(鮑泉), 蘆凍白花輕(陰铿)。

     感此傷妾心(李白), 萬恨滿心生(簡文帝)。

     有懷無與言(王安石), 愁吟與獨行(方幹)。

     欲言無子和(雜詩), 綠琴歇芳聲(韋應物)。

     玉簪久落鬓(劉孝威), 淹涕閉金屏(何遜)。

     粉淚羞明鏡(庾成師), 結鏡待君明(王融)。

     愁人心已枯(孟東野), 金翠暗無精(宋孝武)。

     所思在遠人(古詩), 回顧覽園庭(陳琳)。

     升高臨四野(鮑照), 疏扉望遠城(簡文帝)。

     寸情百重結(範雲), 望極與川平(謝眺)。

     遠極千裡目(鮑照), 舉目增凄清(孝武帝)。

     天目孤煙起(範雲), 落景照長亭(盧思道)。

     夕陰結間幕(謝惠連), 層雲郁冥冥(陸機)。

     引領還入房(枚乘), 托夢通精誠(王仲宣)。

     夜中枕席冷(劉屏山), 挾纩如懷冰(雜詩)。

     幽閨多怨思(王筠), 單眠夢裡驚(陰铿)。

     自羞淚無燥(江總), 終憐夢泣瓊(劉子)。

     靜夜不能寐(魏明帝), 曆曆聽鐘鳴(豫章王)。

     欲因晨風發(李陵), 乘之以遐征(石崇)。

     無由一化羽(劉孝威), 太虛不可淩(陸機)。

     愛聚雙情款(宋孝武), 含情易為盈(謝靈運)。

     獨有相思意(祖孫登), 丘山不可勝(鮑照)。

     思君令人老(古詩), 慨然獨撫膺(張茂先)。

     灼灼佳人姿(陳伯玉), 誰能久熒熒(阮嗣宗)。

     哀哀自熬煎(韋應物), 嗟嗟勞我形(張九齡)。

     寂寞對寒窗(蕭子範), 渌面照窗棂(古詩)。

     光照窗中婦(蕭子範), 勞歌寝興(杜工部)。

     論今無新喜(張華), 愁與醉無醒(杜工部)。

     梅蕊臘前破(杜工部), 寒華徙自榮(陶淵明)。

     ■■度雲雁(謝惠連), 音音不可聽(張九齡)。

     春人竟何在(梁元帝), 羁栖尚甲兵(杜工部)。

     一身千裡外(顧況), 卻來猶未能(周賀)。

     開屏寫密書(鄧铿), 離恨正相仍(裴說)。

     誰謂情可書(謝宣遠), 心悲書不成(劉孝威)。

     久要諒有誓(謝惠連), 歸舟返帝京(杜子美)。

     何時當奉面(左貴嫔), 相見眼終青(杜子美)。

     甘與子同夢(詩經), 永副我中情(陳思王)。

     梅書畢,曰:&ldquo相思之意,若出天成,至矣盡矣。

    何中無聯?&rdquo蓮曰:&ldquo予豈忘此&lsquo誰與為聯&rsquo哉?&rdquo梅笑而收之。

     過月餘,生欲辭歸,舅妗懇留,勉強承命。

    時生接承上下,極謙以周,而又以文詞弓矢冠絕一方,雖鄰郡牧守,無不傾蓋如故,相與赓和唱酬,名日益起。

     一日,登衙後福全山,其上有留月松房,左有招鳳亭,右有馴鶴亭,又前有寄月亭,可以周覽遍望。

    生坐台上,愛童帶弓矢至,扮飾俏麗,動止輕活,愈見可愛。

    生撫之曰:&ldquo汝亦為悅己者容耶?&rdquo童曰:&ldquo聊落他邦無别伴,随行童仆作親人。

    相公雲雲,何也?&rdquo生以立石上有一鷹,取弓矢在手,問天買蔔曰:&ldquo我家父母兄弟無恙,則一發中之。

    &rdquo果應弦而斃。

    又見古木上一鴉,又私蔔曰:&ldquo碧蓮無恙,亦能中之。

    &rdquo鴉随矢落。

    生曰:&ldquo快活哉!異方得一平安信矣。

    &rdquo童曰:&ldquo不意能命中如是,紀昌、由基不過也。

    &rdquo生曰:&ldquo是不難。

    &rdquo有鷹自南而來,生曰:&ldquo吾此外有喜事,則中此。

    &rdquo亦一發獲之。

    童曰:&ldquo即此三箭,可定天山。

    &rdquo生亦有喜容。

    坐亭上,與談鄉話。

    久之,見殘照籠松,輕煙浮棟,忽動鄉思,作絕句: 舊愁萬種推未開,又苦新愁眉上來。

     無限雲山無限恨,思鄉慵上望鄉台。

     歸與妗誇文耀武,圍爐而坐,飲于燈下。

    更一衣,袖裡得碧蓮舊詞集古一阕: 當時書語正堪悲(田晝),不用登臨怨落晖(牧之),今在窮荒豈易歸(郭勿甫)。

    酒盈杯(韓無咎),撥盡寒爐一夜灰(呂蒙正)。

    &rdquo《憶王孫》 又首尾聯環二絕: 客病恹恹有自知,相思最切月明時。

     燈花落燼人初睡,夢入香山帶月馳。

     夢入香山帶月馳,覺來偏是五更時。

     雞聲啼落關情淚,客病恹恹有自知。

     後舅以事公出。

    有一婢曰雲香,文雅而秀麗,妗信愛之,嘗與生飲,則命香侍之,且許陪飲。

    舅之婢六七人,皆愛生,而雲香尤甚,備切溫存,常較手技,或與燕笑。

    生雖與之戲談,而以碧蓮為念,信誓自持,雖暗室相值,雖幽室久處,雖執手相歡,而無一絲苟簡,蓋良玉之溫潤而栗然,涅而不淄者也。

    然賦性天植,平易可親,雖不媚人,人自近之。

    故常自欣幸曰:&ldquo平生得結兒女子之緣,随處皆親美麗,以有腳陽春,一路福星目我可也。

    &rdquo 一日,天氣甚寒,香恐生客邊衾薄,躬至生房,檢生寝榻,見幾上有花箋書散句而雲:&ldquo枕生寒,孤衾積凍&rdquo。

    香曰:&ldquo吾亦慮此,何不早對吾言之?&rdquo又曰: 會少歡應少,心多夢亦多。

    夢中相會時,休使遽分離。

    無情是雞聲,驚開夢裡人。

    愁看燈影陪孤影。

    厭聽雞聲催漏聲。

    一種相思兩處愁,兩地相思一樣愁。

     香看畢,生自外來,覺有寒意,香解衣與生,生即服之。

    香詢生曰:&ldquo适閱數句,何多情思語也?&rdquo生曰:&ldquo絆迹異方,思有千萬,然亦奈之何!&rdquo香撫生曰:&ldquo客處宜善排遣,而行有嗟,坐有歎,吾為二哥不祥。

    &rdquo生承香之慰解諄諄,又愛香之溫情绻绻,乃令香閉門,引就床共坐,撫摩戲而試之。

    香不為動,自起開門曰:&ldquo不可坐此,不愧軒中備酌敵寒,可即往。

    &rdquo生至,妗先已坐定。

    酒間,妗指香曰:&ldquo能歌。

    &rdquo生出蓮詞,香歌之,餘音袅袅,遏雲繞梁。

    生贊賞不已。

    與香登望阙樓,聞雁聲,生不樂。

    香曰:&ldquo受恩深處,不殊于家。

    主母待君,過逾常格,妾雖下賤,亦足随侍,何乃自苦如是也?&rdquo生曰:&ldquo汝亦知我心乎?遊子思故鄉,吾亦欲歸耳,安能郁郁久居于此也。

    &rdquo作歌示雲香曰: 臘裡客中身,客身今也久。

    惆怅登樓豁病時,嘹呖一聲來雁口。

    殷勤封信問所之,尺書能寄吾鄉否?雁飛不顧懷人情,我亦無言空翹首。

    望斷孤飛魂亦飛,孤身常為北風羁。

    幾樹晚聲送蕭飒,落葉聲中寒侵衣。

    斜陽滿地鴉知返,何事遊子無還期。

    愁轉加,半床客夢繞梅花。

    無際長更眠不穩,催聽寒雞報曉衙。

    睡起憑高望鄉國,歸途多少雲山遮。

     次日,生睡方起,忽雲香與真真各折梅花一枝而來,皆以梅奉生。

    香曰: 春在吾家了,殷勤贈一枝。

     廣平才調好,得韻便吟詩。

     生獨執雲香一枝,曰:&ldquo倒轉又好。

    &rdquo因對香注目而笑,若有所思。

    真真見生内着雲香小衣,即疑生有私于香而故遺落己也,嗔曰:&ldquo色不如,詩不如,奉承不如,梅花亦不如也!&rdquo擲梅于地,懷憾而去。

    生憶碧蓮之遇,始于梅軒,雲香之愛,不殊素梅,睹物思人,無暇禮真真。

    香見其去,笑曰:&ldquo醜奴兒,又作此狀。

    &rdquo生因作一詞名《醜兒令》: 佳人報道梅花發,暗度香塵。

    樹綴瓊英,放出梅稍雪裡春。

     一枝欲寄江南信,傳與多情。

    望盡長亭,恨無南歸驿使人。

     殘臘将盡,父母以生未娶,久在外省,而碧蓮亦時有小恙,故遣前價召生。

    蓮聞之喜,而價私至求書。

    蓮預以五彩繡線結成二歌,效織錦回文之意,又書一阕于小箋。

    價至,生得家報,如珍萬金,又得蓮詞,未啟函如見面也。

    與雲香觀之。

    香曰:&ldquo蘇若蘭之巧,女相如之才也。

    &rdquo生曰:&ldquo汝賽得否?&rdquo香曰:&ldquo之與美玉。

    &rdquo生讀之曰: 妾望君兮水隔水,君望妾兮山隔山。

    惟有夢中情更切,不辭山水接君顔。

    枕邊夢去心亦去,醒後夢還心不還。

    而今萬點相思淚,焉能彈點到君前?夜寂兮不嘩,月明兮窗紗。

    有懷兮耿耿,所思兮天涯。

    尺素兮誰寄,望目兮雲賒。

    籲嗟兮忘寐,知心兮燈花。

     又一《玉蝶環》詞: 幾時慵整烏蟬鬓,香消蘭燼。

    臨床修楮付親親,淚濕數行書信。

     近日衷情休問,欲言先恨。

    君顔遠在五雲端,目與行雲無盡。

     香曰:&ldquo君所匹,有如此慧。

    &rdquo複他顧曰:&ldquo宜乎視我如道旁苦李也。

    &rdquo生略哂之。

    香又曰:&ldquo當寬心。

    翁歸,須贊行。

    第下妾緣悭,無由久視君為恨。

    &rdquo生曰:&ldquo清風無老日,明月有圓時,暫時雖不忍,後會諒有期也。

    &rdquo香潸然淚下,嗚咽不禁。

    生問其故,香曰:&ldquo心腹有苦事。

    &rdquo生曰:&ldquo何不言?&rdquo香曰:&ldquo吾志得諧,則不必言。

    不然,則汲汲過此生,無可言也。

    &rdquo生曰:&ldquo汝志度得可諧否?&rdquo曰:&ldquo易則至易,難則甚難。

    &rdquo生诘之,終不言。

    生亦不忍舍,小貼書一别詞: 多時旅邸遲留,欲歸難。

    今日未離行處,怕陽關。

     輕别去,何由再睹紅顔。

    一夜清清好夢,到伊間。

    《上西樓》 香得詞,含淚藏袖中。

    至晚,香亦以小帖書《桃源憶故人》詞,預以送生: 仰君德望山來重,詠月嘲風曾共。

    巾栉慚非鴛鳳,情愛無限重。

     緣悭又值鄉心動,念想都成春夢。

    未到先懷心送,一曲俚歌奉。

     香方書畢,而主父自外回,置之袖中出迎。

    至真真房,取帕抹額,而二箋俱失于地,初不之覺,被真真拾之。

    真真不識字,意必有他說,因前憾,上是箋于主父。

    主父懷之,私謂生妗曰:&ldquo雲香,吾知其頗識字,不意其工于題詠。

    然據此二詞,則是婢似有浪子野心。

    豈以吾甥之循循雅飾者,而亦留情兒女子耶?&rdquo妗素愛生,且素憐香,解之曰:&ldquo吾察生舉動頗端,常令香為彼行酒,男女各敬愛,故相牽戀如此,觀其詞,足征其行之無他矣。

    &rdquo舅曰:&ldquo明日贈之,俾兩情允惬,何如?且已為仕途中人,置作别室,無傷也。

    &rdquo妗大喜,俟舅出,坐于密室,令小鬟秋翠呼雲香與生來,謂生曰:&ldquo汝曾作詞與香否?&rdquo謂香曰:&ldquo爾曾作詞送行否?&rdquo二人默然失色。

    妗曰:&ldquo我知無害,語落于真真,真真上于主翁處矣。

    &rdquo生大愧,無言而去。

    雲香跪而告曰:&ldquo毫忽舉動,主母素知,可一方便否?&rdquo妗備以語之,且囑以弗言。

    香言釋曰:&ldquo塞上翁之意,失馬不足憂也。

    &rdquo至夜,又書一箋授生。

    生曰:&ldquo汝慢藏殃及池魚,今又何詞?王真真知否?&rdquo香曰:&ldquo君試觀之。

    &rdquo 塵埃弱質兮若轉蓬,王孫未遇兮恨忡忡。

    雲箋一幅兮偶成功,絲蘿有日兮附喬松。

    與君行兮緬挹春風,我心寫兮謝彼蒼穹。

     生沉思曰:&ldquo豈易得哉。

    &rdquo亦不以着意。

    香微笑不止。

    生曰:&ldquo何笑?&rdquo曰:&ldquo若果有此事,豈不至樂至樂也哉!但今夜明月,無顔見主翁,特至與君畫策耳。

    &rdquo生曰:&ldquo由他。

    &rdquo又問以前日涕淚之故。

    香又堕淚曰:&ldquo妾非君舅衙中粗婢也。

    原為苗氏之女,小名秀靈,賴母訓,通文墨、列傳,少負女秀才之譽。

    父以納粟補官,任府事,過雁嶺,夜被盜逐散,吾于茂草中潛形。

    次日遇府主過,諱姓易名,乞哀求活。

    雖不以常婢待我,然不得不與真真輩為伍。

    思親不得見,家無可歸,身未有主,故遇君子不得不動心耳。

    若得侍君子,事蓮娘,運帚操箕,磨墨捧硯,亦免失為下人婦也。

    &rdquo生憐而禮之,曰:&ldquo吾不知,慢卿多矣。

    然必欲我從,則是謀非吾所能及也。

    &rdquo會秀英與愛童至,香馳去。

     次日,舅妗設宴餞生,命小婢促雲香出拜,衣裳楚楚,威儀棣棣,堂然大家狀也。

    妗見之喜。

    生疑,問故。

    舅曰:&ldquo是女非凡婢,可以侍吾甥,汝善待之。

    客路花枝少添春色,不必辭。

    &rdquo生喜過望,方悟知微翁&ldquo折桂獲靈苗&rdquo之句,二書童&ldquo取次求新藕&rdquo之言,複名雲香為秀靈。

    生謂之曰:&ldquo古人有獲人之女而為之嫁之者,吾為汝擇配正名,汝欲之乎?&rdquo秀靈曰:&ldquo吾志已決,他非所願矣。

    &rdquo生偕童輩辭舅妗而行。

    二臯差人舟護送,各各加厚贈。

     生在舟中對秀靈談遇碧蓮始末,且曰:&ldquo蓮娘新匹,秀靈遠從,人間俊豔,一網收盡,吾當高築銅雀以鎖二喬。

    昔時素有此志,今果然矣。

    &rdquo至晚,秀靈另設寝具。

    生強曰:&ldquo汝懼真真見之耶?&rdquo秀靈曰:&ldquo此行幸有終身之托,明日侍帏房,拂衾,固不敢辭。

    但蓮娘未遂于歸,而下妾先承私愛,于心安乎?正嫡妾之分,當自今日始。

    &rdquo生正容謝之。

    曰:&ldquo好議論,吾不如。

    &rdquo 逾數日,舟次于清源市頭,值年家,停舟往候。

    愛童閑行小巷,數妓倚門獻笑;一妓自騎回,訊之,乃許文仙也。

    文仙亦認愛童,童即馳報生。

    生特至,問曰:&ldquo汝何至于此?天幸适逢其會。

    &rdquo文仙曰:&ldquo君别後,相念惟心,意欲謝煙花、洗脂粉以守君,鸨兒揣知此意,以他詞绐我一閩人遊,泛舟至此,複陷我,規利而去。

    前耿汝和過,因與君厚,曾嫁侮于我。

    若得借升合湘水以救涸鲋,此君夙昔之餘愛也,敢不銜結以報。

    &rdquo因詢碧蓮之事,并生别後情及遠行之故。

    生悉告之,且曰:&ldquo久念真情,今在難中,吾當援拔。

    &rdquo即謀于秀靈,以百金贖焉。

    生曰:&ldquo長條雖近他人手,鸾膠幸續斷弦聲。

    更相得賀可也。

    &rdquo與之偕至舟中,謂之曰:&ldquo此系官舫,更非閩人之舟比。

    &rdquo文仙曰:&ldquo向謂得君捷,妾亦分榮,今榮及于妾矣。

    多謝,多謝!&rdquo至晚,文仙亦辭生,薦寝于苗。

    生曰:&ldquo反見外乎?&rdquo文仙曰:&ldquo側室尚未諧歡,路花豈宜竊趣?俟君歸後,當整舊好,惟命也。

    &rdquo生曰:&ldquo汝亦能之乎?好議論,吾不如。

    家人離,起于婦人睽,汝二人不睽矣。

    吾當成汝之美。

    &rdquo生在舟中伴此二女,歌音曲韻,溢耳陶情,樂極無涯,歡愛有待,可謂登仙舟、行世上,真奇遇也。

     後經鳳巢谷,生慕其前數大驗,将欲問終身事,誠意登訪,而知微翁已滅迹遊五山矣。

    生返舟,值仲春末旬,草色浮青,野菜添綠,而夾岸莺花,無異去年春景。

    生對文仙曰:&ldquo汝記得春亭之詞乎?《憶秦娥》一阕,吾二人之月老也。

    &rdquo文仙曰:&ldquo有往日然後有今日,誠不敢忘。

    &rdquo生又對秀靈曰:&ldquo《上西樓》一阕,吾二人之媒妁也。

    &rdquo秀靈曰:&ldquo蓮娘何自而得之?&rdquo曰:&ldquo紅雨亭一詩,又吾二人之冰人也。

    &rdquo文仙曰:&ldquo男女有詞,婚姻賴之。

    如之何其廢詞也?&rdquo各各谑笑。

    忽愛童指前村曰:&ldquo此見龍灣,抵家不及百裡矣。

    &rdquo生喜,吟曰: 忽指前村近,行行意自欣。

     風塵他處客,花柳故鄉春。

     客思歸詩時,新人共舊人。

     倩言靈韻鵑,傳信慰親親。

     翌日,至家。

    武南翁選日為生畢姻。

    蓮父欲以素梅為從。

    梅曰:&ldquo老父孑居,晨昏當代溫清。

    &rdquo言甚懇切,蓮父不強。

     佳期已至,生行親迎禮。

    重以他鄉返旆,獲就新婚,桃夭逞媚,黃鳥喈鳴,正之于子歸時也。

    樂水偕守樸翁畢集,鹹謂:&ldquo新郎新婦,足稱佳兒佳婦,遽此佳配,人間絕稀。

    非先人種德,文福雙齊,何以至是!&rdquo 暨晚生謂蓮曰:&ldquo相會周年,今償此志,想前度劉郎今又來矣。

    今晚比覓蓮亭上之夜更又何如?&rdquo蓮曰:&ldquo又覺勝之。

    蓋假山之會面矣而未心也,琴箫之會心矣而未真也,荷亭之會真矣而未親也。

    至今合卺之會,則&hellip&hellip&rdquo蓮笑而不竟其言。

    生曰:&ldquo何故?&rdquo蓮曰:&ldquo自君子别後,腸一日而九斷,心一夜而九飛,引領成勞,破粉成痕,立影對孤軀,含啼私憐耳。

    别久而有今日,思久而有今宵,何謂不樂也。

    &rdquo蓮又指自身曰:&ldquo此無足貴,但雖與君子幽會多時,而此身仍為處子,亦足以少蓋前愆。

    使前日惟欲是從,則今宵之愧心愧容,無由釋矣。

    &rdquo生喚秀靈至前,述其言,撫其膺曰:&ldquo彼亦仍處子也。

    &rdquo蓮重感而敬之。

    是晚,共賦一詞: 蓮曰:&ldquo君有題柱才。

    &rdquo生曰:&ldquo卿比生香玉。

    &rdquo蓮曰:&ldquo樂意相牽絲幕紅,萬願今宵足。

    &rdquo生曰:&ldquo桂榜喜書名。

    &rdquo蓮曰:&ldquo洞房諧花燭。

    &rdquo生曰:&ldquo并禅比肩入繡帷,兩兩鴛鴦逐。

    &rdquo(《蔔算子》) 生于枕上視蓮,若人中之仙也;生自視,若仙中人也。

    得意處,與尋常伉俪大不相侔。

    生歌曰: 天上娥降塵世,堆出萬般嬌俏。

    不棄寒微,德音來教。

    争誇天喜加臨,更羨門闌光耀。

    休談孟光,不數溫峤。

    妙、妙、妙!願得卿難老,吾常少,謾唱低随,永賦白頭歡笑。

     蓮曰:&ldquo向欲竊玉偷香,今幸同枕席,白頭之願遂矣。

    惜不令耿汝和知之。

    &rdquo少頃,秀靈至前,生笑謂曰:&ldquo惜不令王真真見之。

    &rdquo又指秀靈,戲謂蓮曰:&ldquo水必以此介嫌,未見卿時,知微翁已為我先聘矣,卿向見&lsquo折桂獲靈苗&rsquo之數是也。

    &rdquo蓮曰:&ldquo文仙吾尚愛之,況于苗乎。

    &rdquo秀靈喜歌柏梁詩: 綠紗窗外莺聲曉,小桃枝上春光好。

     百年夫婦伸偕老,舊恨前思今日了, 蘭香吐篆煙袅袅,紅絲新結同心巧。

     才郎萬斛明珠寶,女貌千嬌冠塵表。

     昨宵好合情多少,洞房自有蓬萊島。

     交頸鴛鴦比翼鳥,樂事應濃愁應掃。

     雲情雨意方傾倒,綢缪恨卻雞聲早。

     妾慚體質塵埃眇,荷辱垂青願相保。

     □木恩覃思結草,聊成新句歌喉小。

     蓮曰:&ldquo妙哉!始吾與素梅亦頗自許,今又是秀靈,乃知天之賦人無盡,君才之感召一至是也。

    &rdquo愈愛愈敬,呼為&ldquo妹妹&rdquo。

    自此家庭之際,其樂也融融矣。

     生後承父母之命,迎蓮父養之。

    為愛童娶素梅。

    文仙歸後,生另處一室,小婢一人事之,待如家人,蓮父、秀靈皆愛之,無間言,衣飾食用,皆與己同。

     一泰随發科,同登進士。

    生任國博,曆任至少參。

    居官清慎慈和,所至有去思。

    父母受封,即乞歸養,捐俸資以周親族鄉鄰之貧乏者。

    所居之前,辟一花園,廣培草木,饒綠繁紅,引水為池,環以石欄,臨池構小堂,署曰:&ldquo清白。

    &rdquo堂之後有文昌樓,又後有聚珍閣,遍積古今書史,時閱覽其中。

    著所得,以立言不朽。

    池之東,面池一室,署曰&ldquo寄趣&rdquo。

    池之西,面池一室,署曰&ldquo逃塵&rdquo。

    俱備有玩器。

    春、夏、秋、冬擇方隅為四亭,春曰&ldquo數花亭&rdquo,夏曰&ldquo來薰亭&rdquo,秋曰&ldquo晚翠亭&rdquo,冬曰&ldquo耐寒亭&rdquo。

    堂之前有池,為一軒,署曰&ldquo自得軒&rdquo。

    軒之側有觀音堂,文仙朝夕焚香。

    軒之前有一室,四壁列名人古畫,而署己行樂于中室。

    左右列兩廂房,前種松、竹、梅,署曰:&ldquo三友居。

    &rdquo側穿一徑,周繞于文昌樓之後。

    别置一室,養瑞鶴,列瑤琴,署曰:&ldquo琴鶴所&rdquo。

    側穿一徑,以四時花木夾道為屏,直通于清白堂前。

    家政悉宰于一奉。

    生日與父母兄弟遊樂于斯,或與賓朋劇飲,或與親戚宴集,或與蓮娘遊,則必命秀靈、文仙侍飲,以素梅、愛童行酒。

    熙然春盎,消遙光景間,則風月以寄詩詞者将三十年。

     蓮娘、秀靈事舅姑以孝聞,待一家以順聞;各出一子一女。

    二子為大儒,一女适名門。

    夫婦共享上壽,其家五世同居。

    人人傳夫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