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下層

關燈
;分四與瓊:曰臘梅,曰月梅,曰春梅,曰素梅。

    父命姆誨之,皆頗識字曉音律。

    自瑜交通生後,四桃心懷憂懼,惟恐事洩,罪及于己。

    一日,四桃上書谏曰: 娘子生長名門,深居幽阃,世榮封襲,家極華腴。

    況且仙态芳菲,懿德清淑,才華充贍,妙手精工,芳名洋溢乎三洲,美譽昭彰于十邑。

    尚不保身律己,卻乃失節喪身,理義有虧,彜倫敗。

    倘或閨中事露,門外風聞,非惟有污損于己身,抑且玷辱于父母。

    親庭譴責,他人笑譏,名節蕩然,性命難保。

    誠恐楚國亡猿,禍延林木,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後悔難追,噬臍莫及。

    苟能先事改過自新,勿蹈前非,待時而動,則娘子幸甚,妾輩亦幸甚! 瑜得書,覽畢,喟然歎曰:&ldquo爾言良是,但餘既以死許辜生,背之不祥。

    今日之事,其咎在餘,諒必不相累也。

    &rdquo碧桃曰:&ldquo其然,豈其然乎!娘子若不自新,我輩終有去志。

    &rdquo瑜泣而谕之曰:&ldquo餘與辜生牽情溺已而成痼疾,身可死而情不可解也。

    雖蘇張更生,不能移吾之初志耳。

    汝欲去則去之。

    &rdquo四桃同泣而應之曰:&ldquo妾輩侍奉閨帏,已非一日。

    娘子開心見誠,推恩均惠,感戴不已,補報無由。

    倘若事露,娘子捐身,妾輩安能獨存,誓必不相負也。

    &rdquo乃相抱唏噓而泣久之。

    至暮,生至,女乃出所吟詩并四桃所谏書以示。

    生讀之赧然。

     一輪明日本團圓,才被雲遮便覺殘。

     欲把相思從此絕,别君容易望君難。

     自後,暮聚曉散幾月餘,溫存缱绻之情,益以加矣,不覺大火西流,金風又起。

    父母以生久别,遣仆持書促歸甚急。

    生得書,言之叔嬸,治裝将為歸計。

    生至夜複抵女室,告以将别之由。

    二人不忍離别之情,見于顔色,短歎長籲,悲不能已。

    久之,女徐拭淚曰:&ldquo第無傷感,且盡綢缪,未知後會何時也?&rdquo生曰:&ldquo我去三兩月,必至再來,子勿勞苦構思成疾,此特暫别而已。

    &rdquo女乃吟詩二絕以别生雲: 烏啼月落滿天霜,執手相看淚滿眶。

     明月相如歸去也,文君從此倍凄涼。

     秋雨梧桐葉落時,悲秋懷抱正凄凄。

     多情自古傷離别,莫笑莺莺減玉肌。

     生乃以玉耳環饋女,并留題一絕雲: 黃雀銜來已數年,别時留取贈婵娟。

     莫将閑事萦衷曲,常把佳音在耳邊。

     暨晚,生以他事不果行。

    至夜,女命侍女以白金十錠、青布四端、花巾二十條、裙帶二十雙并詞一阕以赆生。

    詞名《柳梢青》: 南陌花殘,西廂月暗,風雨凄凄。

    見說君歸,明松金钏,暗減玉肌。

     籲嗟後會難期,将何物,表人别離。

    萬斛離愁,千行情淚,兩地相思。

     生亦立綴排十韻以贈女别雲: 驅馳來戚裡,特地探仙鄉。

     推館開紗帳,攔階随雁行。

     二天恩不斷,一德感難忘, 況複蒹葭質,親陪蘭蕙旁。

     塵埃沾潔節,襟袖染餘香。

     月下深盟固,花邊思語長。

     絕勝魚得水,何異鳳求凰。

     隻謂歡娛永,誰知歸思忙。

     百年終有在,一别不須傷。

     若問重來日,橙黃與菊香。

     生别,至家之後,行止坐卧,食息起居,無非為女記憶也;經史家事,略不介意,終日昏昏而已。

    先是,城之西北隅有林曰邁遊,山明水秀,多生佳麗。

    有名小馥者,字微香,亦美麗超群。

    其俗有紡紗場之習,生嘗遊畋其間,與之亦相好。

    生有詩以贈之曰: 生長茅茨在邁遊,微香兩字動炎舟。

     玉般溫潤蘭般馥,花樣嬌妍柳樣柔。

     巧笑千金蘇氏小,清歌一曲杜家秋。

     也知好事人人愛,不可明知但暗求。

     微香緝知生歸,意其必訪己也。

    日日候待,杳無消息,疑其必有他遇而忘己也,乃效溫飛卿體作《懊恨曲》以怨之雲: 蓮藕抽絲那得長?螢火作燈那得光? 薄幸相思無實意,可憐蝶粉與蜂黃。

     君何不學鴛鴦鳥,雙去雙來碧紗沼。

     蘭房白玉尚抛捐,何況風流雲散了。

     大堤兒女抹翠娥,貴财賤德君知麼? 夭桃濃李雖然好,何似南山老桂柯。

     悠悠萬事回頭别,堪歎人生不如月。

     月輪無古亦無今,至今長照丁香結。

     微香親書于鸾箋之上以寄生。

    适生之友王仲顯者與生檢閱詩書,得此曲,問:&ldquo誰之筆也?&rdquo生以實告。

    遂與王生共探之。

    微香以生久别,見生至大喜,而生憂悶之懷凄然可掬。

    微香以王生在,亦不诘生。

     迄至夜分,王生倦而寝矣,微香乃謂生曰:&ldquo自從君之别妾也,不覺烏兔沉東西矣,而妾思君之心不啻若大旱之望雲霓也,深藏固蔽以待君久矣。

    近聞君歸,喜動顔色,思得一見而無由。

    今夜既蒙垂顧,正當缱绻以償契闊之情,而君之短歎長籲,愀然不樂,何也?豈非疑妾有外意,抑亦君有外遇乎?&rdquo生曰:&ldquo感子之情,亦已多矣。

    奈何将新變故易,以故變新難。

    &rdquo微香笑曰:&ldquo妾之言果不差矣。

    君盍均而惠乎?&rdquo生不答。

    微香曰:&ldquo君寓臨邑,所遇者得非臨邑之人乎?&rdquo生曰:&ldquo然。

    &rdquo複問:&ldquo女為誰名?何氏之女也?&rdquo生不肯言。

    再三逼勒,良久,始言曰:&ldquo子亦我之情人也,語亦何害。

    子宜秘之,勿言其姓名于人,斯可矣。

    微香指燈而言曰:&ldquo我若違子之囑,有如此燈。

    請言之,勿慮也。

    &rdquo生乃曰:&ldquo黎氏,名瑜娘,字玉真。

    &rdquo微香歎息而言曰:&ldquo此女無雙也。

    其面團而光,其質富而潤,其目凝而澄,其聲清而婉,果然乎?&rdquo生曰:&ldquo子之言,若親見也。

    何以知之?&rdquo微香曰:&ldquo妾之表親有善穿珠者,前日往臨邑,知黎土官宅有此女也。

    且聞其善詩,有作贈君否?&rdquo生乃誦其《柳梢青》與微香,微香擊節歎曰:&ldquo才貌兼全,真天上之人也。

    子之視我如土塊,不亦宜乎!&rdquo乃綴《滿庭芳》一阕自歌以賀生: 月下歌聲,風前笛韻,遙思當日風流。

    枕邊言語,尤記在心頭。

    玉佩叮當别後,别後空惆怅,永巷閑幽。

    行雲去,才離楚岫,卻又入瀛洲。

     仙境裡,奇逢姝麗,端好綢缪。

    羨金桃玉李,鳳偶鸾俦。

    一個文章清雅,一個體态嬌柔。

    誰念我,雕欄獨倚,一日似三秋。

     生觀訖,起謝曰:&ldquo餘受卿之情不為不多,負卿之罪亦不為不少。

    &rdquo立綴《木蘭花》一阕以答之: 念當時行樂,烏乍落,兔乍生。

    向花下重門,柳邊深巷,弄笛三聲。

    畢聲斷,柴門啟,見花顔玉臉笑相迎。

    喜氣春風習習,歌喉山溜冷冷。

     自從别後阻歸程,非是我無情。

    奈故思漫漫,新歡款款,誓下深盟。

    情已固,心意誰評?從今長揖謝芳卿。

    腸斷紡紗場上,月輪依舊光明。

     明日,生與王仲顯回歸。

    抵家後,因念微香之語,乃賦長歌一篇以贻之雲: 我生幸值升平時,春風和氣長熙熙。

     幸今喜在繁華地,山水清佳人秀麗。

     此生此世豈徒然,好展情懷樂所天。

     不須貪富貴,何必求神仙。

     萬歲虛生耳,縱有千金亦須死。

     世間萬事非所圖,惟慕嬌娆而已矣。

     君不見,卓文君,至今千載芳名傳。

     古人今人同一緻,有能逢之亦如是。

     人生少年不再來,人生年早少開懷。

     黃金買笑何足吝,白璧偷期休更猜。

     我曹不是風流客,懶向金門獻長策。

     腳跟踏遍海天涯,久慕傾城求未得。

     親家有貌傾長城,養在深閨十八齡。

     蕙性芳心真慧敏,玉顔花貌最嬌婷。

     春山遠遠秋波淺,嫩筍纖纖紅玉軟。

     暗麝芬芬百合香,綠雲繞繞雙烏绾。

     上迫能字衛夫人,下視工詩朱淑真。

     柳絮才華應絕世,梅花标格更超群。

     雲閨霧阃深深處,羅帏錦帳重重貯。

     絕似娥住廣塞,世人有恨無由睹。

     記得春光三月天,曾尋流水到桃源。

     春晖堂上分明見,晚繡窗前款語言。

     童仆往來傳意緒,詩詞絡繹通情素。

     數向花前密約時,同于月下深盟處。

     燭搖紅影照蘭房,香噴清煙襲象床。

     一線枕痕生玉暈,碧梧枝上鳳求凰。

     芳情百紐丁香結,真心一點薔薇血。

     個中頓覺兩心知,妙處偏難向人說。

     朝朝暮暮戀高唐,忘卻人間日月忙。

     回望白雲歸思切,金刀寸寸斷人腸。

     美滿意情呻吟絕,銷魂怕唱陽關疊。

     依依牛女隔星河,杳杳行雲歸楚峽。

     香羅重結又何時,惆怅西風淚濕衣。

     舊恨牽連推不去,新愁郁結有誰知? 惟有知情舊知己,每把甘言慰愁耳。

     多承佳惠感難忘,自覺違心慚不已。

     徐徐思後更思前,回首西風亦怅然。

     應是前生曾種福,今生偏得美人憐。

     微香得此歌,以示其同伴,衆口稱誇,乃用手卷以贈生,名《雙美》,請善畫者繪圖于其首。

    微香又摅妙思,作《并美序》一篇以冠其端,複繼之以長歌一篇,以傳好事者: 瓊南人物傾天下,才子佳人兩無價。

     吳門錦裡何足數,蓬島瑤池此其亞。

     畫堂重重閉廣寒,青聰白馬躍金鞍。

     奇才美貌皆潘嶽,膩體香肌盡弱蘭。

     弱蘭潘嶽今何許,聽說瓊林鸾鳳侶。

     鳳友鸾朋絕世無,一雙兩好真無比。

     天與風流年少郎,聲名籍甚動炎荒。

     鳳刍骥子麒麟種,繪句文章錦繡腸。

     往來灑落起塵俗,繡虎雕龍總入目。

     萬卷詩書劉曾風,千首詞曲要同淑。

     清風明月四清香,勝景名山足遍經。

     曾向朱崖開绛帳,忽從戚裡遇娉婷。

     娉婷自是豪家子,長養绮羅叢隊裡。

     天上麗質自起群,百媚千嬌誰與比。

     水月精神冰雪肌,芙蓉如面柳如眉。

     春山淡淡橫蛾黛,秋水盈盈漾碧漪。

     飄飄柳絮才情絕,戛玉鑒金滿箱帙。

     光風溜溜泛崇蘭,碧澗溶溶涵皓月。

     久擅芳名蕩海天,風流年少總誇研。

     笑他有眼何曾見,羨子相逢豈偶然。

     偶然相逢真奇遇,時人那得知幽趣。

     紅葉飄時傳麗情,绯花泛水知山路。

     直入蓬萊第一層,雲軒谒拜許飛瓊。

     鲛绡帕上題佳句,鵲尾爐前結好盟。

     黃莺喚友遷喬木,丹鳳求凰栖翠竹。

     醉風芍藥暗生香,着雨夭桃紅杏肉。

     絕似娥下月宮,宛如神女在巫峰。

     翻嫌月殿非人世,卻笑巫山是夢中。

     何似相逢明盛世,早能償此風流債。

     負茲通古通今才,遇此傾國傾城态。

     傾國傾城世無多,通古通今誰複過。

     絕勝蘭香伴張碩,宛然蕭史共秦娥。

     秦娥蕭史雖無比,不過如斯而已矣。

     天香國色産南方,不讓中州獨專美。

     嗟予與子素相知,記得紗場夜月時。

     浪作狂歌贊并美,聊傳盛事記佳期。

     有善兒者,它純叔,微香之侄也。

    年最妙,亦善歌詞,繼詩于卷上曰: 才子風流正少年,佳人窈窕更婵娟。

     一雙兩好真無比,百媚千嬌出自然。

     瑤樹琪花欺衆卉,金山玉海冠群賢。

     聞君此遇真奇異,故獻風流并美篇。

     有何真者,字潔節,亦繼詩曰: 好事多偏自古然,佳人才子貴雙全。

     文君司馬誇重見,崔氏張生豈獨專。

     竊玉偷香輸妙手,連珠合璧羨良緣。

     雲英若問紗窗事,為道花開月未圓。

     生得卷,感三美人之厚意,亦作一律以謝之: 雲錦霞箋照眼明,長篇短韻總含情。

     微香妙手奇還健,純叔新詩宛更清。

     團也相應如小小,真兮端不讓瓊瓊。

     朝思暮想心常念,欲報深恩愧未能。

     生自别瑜娘之後,倏爾鬥柄三移,而相思之心如一日也。

    奈鱗鴻杳絕,後會無由。

    是月某日,适值祖姑生誕,乃托所親,言于父母曰:&ldquo某日祖姑誕辰,理當往賀。

    何吝四哥一行,而不使之往慶之耶?&rdquo父母從之。

    次日,遂命生起行。

     既至,表叔一家見生,莫不欣然喜其再至。

    于是複館生于清桂西軒之下。

    生遍視,窗軒如故,詩畫若新,惟庭前花木有異耳。

    不勝舊遊之感,遂吟近體一律以寓意雲。

    詩曰: 一年兩度谒仙門,前值春風後值冬。

     草木已非前度色,軒窗還是舊遊蹤。

     重臨楊柳三三徑,專憶高唐六六峰。

     知是盟深應不負,虛言萬事轉頭空。

     生至數日,不能與瑜一語。

    因設卧中之計,尚未克果,而祖姑之壽日屆矣。

    乃制《千秋歲令》一首以慶壽雲: 菊遲梅早,報道陽春小。

    坡老說,斯時好。

    北堂萱草茂,南極箕星皎。

    人盡道,群仙此日離蓬島。

     寶炬紅光耀,金獸祥煙袅。

    絲竹嫩,蟠桃老。

    永随王母壽,卻笑□铿夭。

    畫堂年年,膝下斑衣繞。

     後二日,生侍祖姑于春晖堂上,忽見堂側新開一池,乘隙處趨往視之,正見瑜倚牆觀畫,生笑而言曰:&ldquo不期而遇,天耶?人耶?&rdquo瑜娘曰:&ldquo天也,豈人之所能也。

    不期然而然,非天而何?&rdquo遂挽生共坐于石砌之上,且曰:&ldquo此地僻陋,人迹罕到,姑坐此,徐徐而入可也。

    &rdquo遂相與訴其間闊之情、夢想之苦,自未及酉,雙雙不離。

    忽聞呼喚之聲,女遂辭去,複顧生雲:&ldquo自此路可以達妾室,兄其圖之。

    &rdquo生颔而歸館。

     至更深夜靜,生遂窬垣而入,直抵女室。

    時女已睡熟矣。

    生叩窗良久,女始驚覺,欣然啟扉相迓,攜手入室,添燈共坐。

    生謂女曰:&ldquo自别之後,思子之心,恍然在前,忽然在後,未嘗一日而離也。

    所噓所吸,所起所止,何者而非相思乎!&rdquo女曰:&ldquo非特兄也,妾亦皆然。

    待兄久不至,聊集古句一絕,方憑幾而卧不覺酣矣。

    &rdquo生問:&ldquo詩安在?&rdquo乃出以示生。

    詩曰: 月娥霜宿夜漫漫,鬓亂钗橫特地寒。

     有約不來過夜半,月移花影上欄杆。

     生覽畢,亦口占律詩一首雲: 再到天台訪玉真,入門一笑滿明春。

     羅帏繡被雖依舊,璧月瓊枝又是新。

     可喜可嘉還可異,相恰相愛更相親。

     何當推廣今宵事,永作天長地久人。

     女亦口占以和之: 洞房今夜降仙真,軟玉溫香滿被春。

     慢說别離情最苦,且誇歡會事重新。

     意中有意無他意,親上加親愈見親。

     欲得此情常不斷,早尋月下檢書人。

     是日,二人眷戀之情,逾于平昔。

    一日,生攜微香手卷示瑜。

    看未畢,怒曰:&ldquo祝兄勿多言,卻又多言!妾之名節掃地矣!&rdquo生解說百端,女終不與一言。

    後夜複往,堅閉重門,無複啟矣。

    女方悔己前非,咎生薄幸,終日閉門愁坐,對鏡悲吟,一二日間才與生相見。

    見之,亦不交半語。

    凡半月間,生不能申其情,悒怏滿懷,大失所望,乃述近體一律以示之。

    詩曰: 巧語言成拙語言,好姻緣作惡姻緣。

     回頭恨拈章台柳,赧面慚看大華蓮。

     隻謂玉盟輕蕩洩,遂教钿誓等閑遷。

     誰人為挽天河水,一洗前非共往愆。

     女玩味良久,始笑曰:&ldquo兄寓此久矣,盍歸訪紗場之情人乎?&rdquo生曰:&ldquo卿何以出此言也?獨不記月下深盟乎?且辂當時不合失于漏洩,罪咎固無所逃矣。

    然古人有言曰:&lsquo往者不可谏,來者猶可追。

    &rsquo遽忍以往者之小過而阻來者之大事乎?&rdquo瑜回嗔曰:&ldquo兄之心金石不渝,妾之怒聊以試兄耳。

    &rdquo亦續吟一律雲: 一洗前非共往愆,從今整頓舊姻緣。

     聲名蕩漾雖堪怨,情意殷勤尚可憐。

     任是春光走漏洩,忍教月魄不團圓。

     莫言幽約無人會,已被紗場作話傳。

     自此之後,情好如初。

    一日,以前卷展開評論,瑜曰:&ldquo微之才調何如?&rdquo生曰:&ldquo卿乃天下之碧桃,月中之丹桂,彼不過微芳小豔而已,豈敢與卿争妍媸也?正昔人所謂西施、王嫱争洗腳臉,與天下婦人鬥美者也。

    &rdquo女感其言,乃吟《長相思》詞一阕以戲生: 大巫山,小巫山,暮暮朝朝雲雨間,誰憐鳳偶閑? 歌已闌,樂已闌,才向瑤台覓彩鸾,金波依舊團。

     一夕,天色陰晦,生與瑜待月久之,乃同歸蘭室,席地而坐,盡出其所藏《西廂》、《嬌紅》等書,共枕而玩。

    瑜娘曰:&ldquo《西廂記》如何?&rdquo生曰:&ldquo《西廂記》,不知何人所作也。

    考之于唐,元微之嘗作《莺莺傳》并《會仙詩》三十韻,清新精絕,最為當時文人所稱羨。

    《西廂記》之權輿,其本如此也欤?然莺莺有詩寄引生雲:&lsquo自從别後減容光,萬轉千愁懶下床。

    不為旁人羞不起,為郎憔悴卻羞郎。

    &rsquo此詩最妙,可以伯仲義山、牧之,而此記不載,又不知其何故也。

    且句語多北方之音,南方之人知其意味者罕焉。

    &rdquo瑜又問:&ldquo《嬌紅記》如何?&rdquo生曰:&ldquo亦未知其作者何人,但知其鋪叙格局,井井有條而可觀,模寫言詞朗朗可聽而不厭也,苟非有制作之才,焉能若是哉!然其諸小詞多鄙猥,可人者僅一二焉。

    子觀之熟矣,其中有何詞最佳?&rdquo瑜曰:&ldquo《一剪梅》。

    &rdquo生曰:&ldquo以餘看之,似有病。

    &rdquo女曰:&ldquo兄勿言,待妾思之。

    &rdquo頃曰:&ldquo誠有之。

    &rdquo生曰:&ldquo何在?&rdquo曰:&ldquo離有悲歡,合有悲歡乎?&rdquo生笑道:&ldquo夫離别,人情之所不忍者也。

    大丈夫之仗劍對樽酒,猶不能無動于心,況子女之交者。

    其曰離有悲,固然也;離有歡,吾不之信也。

    至若會合者,人情之所深欲者也。

    雖四海五湖之人,一朝同處,而喜氣亦有不期然而然者,況男女交情之深乎?謂之合有歡,不言可知矣;謂之合有悲,吾未之信也。

    &rdquo瑜曰:&ldquo兄以何者為佳?&rdquo生曰:&ldquo&lsquo如此鐘情古所稀,籲嗟好事到頭非;汪汪兩眼西風淚,灑向陽台化作灰&rsquo一詩而已。

    &rdquo瑜曰:&ldquo與其景慕他人,孰若親曆于己?妾之遇兄,較之往昔,殆亦彼此之間而已。

    他日幸得相逢,當集平昔所作之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