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回 宮殿上四美成婚 孤城中兩忠遇難

關燈
恩愛不言可知,自此以後,有光就将員外夫婦接到自己署中居住。

    安閑快樂,鐵嘴所言,半子之靠卻又應了。

     且說雲程到任一年,治民察吏,井井有條,考将練兵,時時不倦。

    軍民相得,百姓歡娛,正是一載化成,中外悅服,且按下不題。

     且說學師金誠齋那年丁憂到家,守孝三年,起服補了江甯府學教授。

    未及一年,特舉了卓異,升任錢塘縣尹,清廉正直,撫字心勞,萬民歡慶。

    方及兩載,就升了湖州府同知,駐紮烏鎮。

    剛剛到任,适遇海塘沖倒,撫院就差他料理修治。

    一則他官運亨通,二則他才略原好,不上一年,工程告完,塘岸修起。

    上台因他有功,就題了府。

    又未幾,轉了道,鎮守台灣等處要缺。

    到任之時,四方平靜,民安物阜,甚是安閑。

    地方還有一個總兵鎮守,那總兵姓李,武藝高強,手下參遊千把不計其數,馬步軍兵數萬有餘。

    海中雖常有賊盜竊發,總兵不過差幾個兵卒殺出,便望風逃避去了。

    從來不以為意,所以守道衙門雖兼武備,從無驚擾。

    所入也有限,在誠齋原非貪利之人,見衙門清淡,倒喜安閑快樂,自謂得所。

    誰知一年之後,海船造反,報到總兵衙門,總兵也不以為意,差一個千總兩個把總,帶了兵将迎敵。

    剛剛一陣,被他殺死者一半,活捉者一半,隻逃得幾個回來報知。

    吓得總兵大驚,道:“向來海賊最是無用,我軍從未失利,今日如何全軍覆沒,卻是何故?”報子道:“大老爺不知,向來海賊不過各恃武藝相殺,諒他在水中強橫,登陸地就完了。

    如今不知哪裡來了一個賊頭陀,好生厲害。

    頭帶一個金箍,發披數尺餘長,兩耳四個金環大如茶杯,面如鍋底,手似烏鴉,身穿一領火烈袈裟,頸挂一串骷髅念珠,手持兩口喪門寶劍,對人念咒,禀氣不足的,一咒便死;禀氣強盛的,被他一咒也就癡呆了。

    所以我軍厮殺并未弱他,都被這賊頭陀念咒咒死了一半,一半被他捉去,以緻全軍覆沒。

    小的若非見機早走,也被咒死了。

    望大老爺早作準備,不可輕看了他。

    ”總兵道:“胡說,天下哪有咒得死的人,還是他們玩敵緻敗,你可再去打聽。

    我這裡一面知會道爺,一面親自領兵征剿便了。

    ” 報子領命自去。

    總兵當即通知誠齋,傳齊諸将,即日祭旗起兵,來到海邊。

    隻見海船一字擺開,旌旗蔽日,金鼓喧天,船頭上個個金盔亮甲,槍刀密布,大非向日光景。

    總兵恃着武藝高強,兵多将廣,也不在心上,遣将擺開陣勢,殺上前去。

    賊兵見官兵殺來,也齊齊上岸對敵,兩軍相殺三十餘合,賊兵槍法已亂,急急收兵。

    總兵恐果有頭陀念咒,不敢追上前去,也鳴金收軍,得勝回城。

    着人打聽賊船猶然擺開,并不逃去,心中疑惑道:“向來這班海賊一敗就望風逃去了,如今不逃,必有所恃。

    倘果頭陀邪術咒人,我軍為之惶惑,如何是好?”急到守道署中商議。

    誠齋出接,道:“聞得海賊橫行,邪術咒人,昨差兵将征剿,都入其術中,本道亦甚惶惑。

    今幸老總戎親臨監陣,一戰得勝。

    足見小鬼跳梁,隻欺得無名小将。

    頭陀邪術,亦隻咒得軟弱軍兵,一遇老總戎英雄武藝,正直行兵,邪術何能相犯?本道亦蒙覆庇,可喜,可賀!”總兵道:“道爺休得過獎。

    小弟此來,正是為此,要求道爺斟酌一個禦敵之法。

    ”誠齋道:“以老總戎之英雄武藝,諒這海賊一戰潛蹤,何須本道商酌。

    況本道雖備員分守,實系起家學博,武事未谙。

    向年同事姑蘇老總戎所素知,不識有何斟酌?”總兵道:“道爺不知,那些賊子,莫說武藝平常,即使十分強勇,也能抵敵得過。

    隻是他向來竊發,一戰而逃,今已大敗,仍然耀武揚威,必有所恃,想來頭陀之言信不謬矣。

    弟雖系武夫,但知一往直入,那邪術咒詛,無由破法,兵書有雲:‘将在謀而不在勇。

    ’昔年諸葛武侯,原不過草蘆中一個書生,後來先主請出,拜為軍師,鼎分天下,全系武侯掌略之中。

    故上陣厮殺雖用武将當先,帳中經略,實賴書生妙計。

    請道爺算一妙策,弟依計而行,豈不全美。

    ” 誠齋細細一想,忽大笑道:“老總戎方才說武侯神算,倒觸着了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