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回 敗李典趙雲入許都 灸華歆馬超掘疑冢
關燈
小
中
大
。
雲長令将黃屋左纛前行,自從玄德巡視葉城一周,士元翼德,同來谒見,軍聲大振。
葉縣張遼,聞知玄德自己來督師攻城,心中不由不懼,孤城援絕,危在旦夕,預備城存與存,城亡與亡而已! 玄德回到大營,馬超兄弟領兵來見,上前參谒。
玄德連忙扶起道:“孟起東西馳騁,血戰中原,為國勤勞,名垂千古矣!”超頓首謝擅殺華歆之罪。
玄德道:“華歆逆賊,荼毒君親,死有餘辜,寸磔以報先将軍之仇,猶嫌其輕耳!”超謝過,玄德令坐雲長肩下,便問許昌現在情形,超一一奏知。
玄德道:“得子龍與孟起同心經營,許昌人民得沾王化矣!二弟三弟孟起,可協同攻取葉縣,士元元直,共抒智略,葉縣一破,司馬懿孤軍自不能立足也。
”雲長諸人,同聲領命。
玄德督軍隊徑入許昌,雲長令關平領兵五千護送,到了許昌即速回軍,不得有誤。
關平得令,護送漢中王大駕到了許昌,領兵回轉,助攻葉縣。
玄德進了許昌,趙雲迎接入居建始殿,殿中久經趙雲令人打掃潔淨,布置妥帖,宮娥太監,多系獻帝舊人,尚有認識皇叔者。
玄德入殿坐定,雲上前參拜,玄德親自下位,攜雲手道:“子龍以偏師轉戰千裡,孤軍橫轶,遂成大功,孤入許昌,市肆不改,非我子龍,誰能勝此!”随手取錦袍,加雲身上,即令雲行司隸校尉事,雲再拜謝恩。
正是: 常山健将,棱威九裡關前;漳水遊魂,可入二喬夢裡。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異史氏曰:徐公明大戰沔水,與雲長陣前道故,荦荦數語,想見其為人;若以演義有回顧衆将,厲聲大叫,若取得關公首級者,重賞千金,今日乃國家大事,某不敢以私廢公等數語;而今日大翻前案,乃竟寫關公如何如何,盡寫為報複之快筆,則真庸手不堪卒讀者,尚何足寫雲長耶?故人有萬不同,筆亦有萬不得一同也。
演義所寫者徐晃,能為此言,是徐晃也;設以寫雲長,則仍徐晃,非雲長矣。
是以華容道上,千古隻得一人;許田圍中,當時隻得一人;單刀會裡,西蜀隻得一人;白馬關前,三國隻得一人;若挂印封金,秉燭達旦,千裡單騎,五關斬将等,凡世俗所最美者,尚易及也;知重倫常,稍明義理,生禀材武,略惜羽毛者,均能勉強為之;而前四者,則非日月在天,江河行地,面目入聖,肝膽照人者,不可苟竊其絲毫,況寫以徐晃之筆乎!演義狀厲聲大叫不敢以私廢公等詞,可謂能寫徐晃;本書以募工镌碑,沐浴成殓,及隻準陳屍一日等翻案,是真能寫雲長。
又夾入馬超之心,馬岱之谏,元直之謀,雲長之書,曹仁之激,張遼之阻,各異面目,各有分寸,以賓以主,于是完全襯托出一個蓋天蓋地、此際亦沒奈何怅怅還營的雲長,此人自然是聖人,此筆亦要算聖筆。
則且見無一人可用徐晃之筆同寫之也。
自火器盛而攻守之道大異,戰術精而進退之宜不同,險阻不可盡恃,尺寸不足為功;于是有廢棄城池,輕守重攻,縮短戰線,以退作進者矣!因而與城存亡之義,一世掩耳,保全實力之計,萬衆娛心。
言進退則宣言一紙,無時不在下野之中;言戰守則負固一隅,無人不假弭兵之說;投機則曰主張,諱敗則曰放棄,劫掠則曰保護,歸降則曰反正。
蓋自軍毒中于政客,軍蠱醉于私門,軍風忠義,不存于行伍,軍紀廉恥,不信于士兵,國魂浸漓,武備盡失,則挾戰術以相驕文電,侈歐亞而高談海空,殆去軍事生命,真不可以道裡計!亦特餘糟粕而禅口頭耳!馬蒙虎皮,何堪一戰,羊頭狗肉,又誰與一戰?即此不堪不與之情,與去許下棄河南倉皇末日之曹彰曾何以異?而負守土,縮戰線,保實力,告下野之行動,何其狼狽,計劃又如一也?然曹彰見迫于外,兵連禍結,匪一日之燎原,以較倒戈于内,鬼哭神号,卒一朝而瓦解者,甯不視今軍伍,猶勝一籌耶?曹彰去而華歆輩迎拜馬前,則今工此道者尤衆,何所得覓馬超,一舉而盡炙之,豈不快哉! 木牛被甲,撞車攻城,妙策也!孝馬鞭屍,掘盡疑冢,快事也!子魚鱗割,五味烤食,奇聞也!孔明造木牛,生前無此妙用,是孔明不如作者;阿瞞築疑冢,死時防到鞭屍,是阿瞞料及今朝。
子魚大名士,死後遇着大考,是作者不放子魚。
看來作者還是偏向孟德,欺負孟起,不使鞭屍快事可快!卻叫吃魚奇聞出奇!可算牛得意馬不樂魚吃虧。
加上孔明點頭,曹操拊掌,子龍說不得話,仲華做不得聲;但有作者一人,擲筆哈哈大笑耳!這篇文章,怪哉怪哉!
雲長令将黃屋左纛前行,自從玄德巡視葉城一周,士元翼德,同來谒見,軍聲大振。
葉縣張遼,聞知玄德自己來督師攻城,心中不由不懼,孤城援絕,危在旦夕,預備城存與存,城亡與亡而已! 玄德回到大營,馬超兄弟領兵來見,上前參谒。
玄德連忙扶起道:“孟起東西馳騁,血戰中原,為國勤勞,名垂千古矣!”超頓首謝擅殺華歆之罪。
玄德道:“華歆逆賊,荼毒君親,死有餘辜,寸磔以報先将軍之仇,猶嫌其輕耳!”超謝過,玄德令坐雲長肩下,便問許昌現在情形,超一一奏知。
玄德道:“得子龍與孟起同心經營,許昌人民得沾王化矣!二弟三弟孟起,可協同攻取葉縣,士元元直,共抒智略,葉縣一破,司馬懿孤軍自不能立足也。
”雲長諸人,同聲領命。
玄德督軍隊徑入許昌,雲長令關平領兵五千護送,到了許昌即速回軍,不得有誤。
關平得令,護送漢中王大駕到了許昌,領兵回轉,助攻葉縣。
玄德進了許昌,趙雲迎接入居建始殿,殿中久經趙雲令人打掃潔淨,布置妥帖,宮娥太監,多系獻帝舊人,尚有認識皇叔者。
玄德入殿坐定,雲上前參拜,玄德親自下位,攜雲手道:“子龍以偏師轉戰千裡,孤軍橫轶,遂成大功,孤入許昌,市肆不改,非我子龍,誰能勝此!”随手取錦袍,加雲身上,即令雲行司隸校尉事,雲再拜謝恩。
正是: 常山健将,棱威九裡關前;漳水遊魂,可入二喬夢裡。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異史氏曰:徐公明大戰沔水,與雲長陣前道故,荦荦數語,想見其為人;若以演義有回顧衆将,厲聲大叫,若取得關公首級者,重賞千金,今日乃國家大事,某不敢以私廢公等數語;而今日大翻前案,乃竟寫關公如何如何,盡寫為報複之快筆,則真庸手不堪卒讀者,尚何足寫雲長耶?故人有萬不同,筆亦有萬不得一同也。
演義所寫者徐晃,能為此言,是徐晃也;設以寫雲長,則仍徐晃,非雲長矣。
是以華容道上,千古隻得一人;許田圍中,當時隻得一人;單刀會裡,西蜀隻得一人;白馬關前,三國隻得一人;若挂印封金,秉燭達旦,千裡單騎,五關斬将等,凡世俗所最美者,尚易及也;知重倫常,稍明義理,生禀材武,略惜羽毛者,均能勉強為之;而前四者,則非日月在天,江河行地,面目入聖,肝膽照人者,不可苟竊其絲毫,況寫以徐晃之筆乎!演義狀厲聲大叫不敢以私廢公等詞,可謂能寫徐晃;本書以募工镌碑,沐浴成殓,及隻準陳屍一日等翻案,是真能寫雲長。
又夾入馬超之心,馬岱之谏,元直之謀,雲長之書,曹仁之激,張遼之阻,各異面目,各有分寸,以賓以主,于是完全襯托出一個蓋天蓋地、此際亦沒奈何怅怅還營的雲長,此人自然是聖人,此筆亦要算聖筆。
則且見無一人可用徐晃之筆同寫之也。
自火器盛而攻守之道大異,戰術精而進退之宜不同,險阻不可盡恃,尺寸不足為功;于是有廢棄城池,輕守重攻,縮短戰線,以退作進者矣!因而與城存亡之義,一世掩耳,保全實力之計,萬衆娛心。
言進退則宣言一紙,無時不在下野之中;言戰守則負固一隅,無人不假弭兵之說;投機則曰主張,諱敗則曰放棄,劫掠則曰保護,歸降則曰反正。
蓋自軍毒中于政客,軍蠱醉于私門,軍風忠義,不存于行伍,軍紀廉恥,不信于士兵,國魂浸漓,武備盡失,則挾戰術以相驕文電,侈歐亞而高談海空,殆去軍事生命,真不可以道裡計!亦特餘糟粕而禅口頭耳!馬蒙虎皮,何堪一戰,羊頭狗肉,又誰與一戰?即此不堪不與之情,與去許下棄河南倉皇末日之曹彰曾何以異?而負守土,縮戰線,保實力,告下野之行動,何其狼狽,計劃又如一也?然曹彰見迫于外,兵連禍結,匪一日之燎原,以較倒戈于内,鬼哭神号,卒一朝而瓦解者,甯不視今軍伍,猶勝一籌耶?曹彰去而華歆輩迎拜馬前,則今工此道者尤衆,何所得覓馬超,一舉而盡炙之,豈不快哉! 木牛被甲,撞車攻城,妙策也!孝馬鞭屍,掘盡疑冢,快事也!子魚鱗割,五味烤食,奇聞也!孔明造木牛,生前無此妙用,是孔明不如作者;阿瞞築疑冢,死時防到鞭屍,是阿瞞料及今朝。
子魚大名士,死後遇着大考,是作者不放子魚。
看來作者還是偏向孟德,欺負孟起,不使鞭屍快事可快!卻叫吃魚奇聞出奇!可算牛得意馬不樂魚吃虧。
加上孔明點頭,曹操拊掌,子龍說不得話,仲華做不得聲;但有作者一人,擲筆哈哈大笑耳!這篇文章,怪哉怪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