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回 遊洛水諸葛亮賦詩 收合肥孫仲謀傳檄
關燈
小
中
大
,以壯聲勢也。
”二人稱善,立時分兵前往。
那于禁屯兵大胡山一帶,因曹休前奉張遼命令,中途折回,留守襄城,隻剩下呂虔滿奮閻溫杜則四員副将,兵馬四萬餘人。
于禁先遣細作,往汝南哨探一切情形。
以便進兵。
那探子回報,汝南隻有趙雲夫婦并軍師徐庶,現聞吳兵已由合肥進攻新蔡,趙雲自往迎敵,留徐庶守汝南。
于禁聞訊,異常欣悅,督率部隊,向汝南進發。
于禁離開大胡山,不到五十裡,隻見前面一支漢兵,人強馬壯,甲亮盔明,于禁即将人馬列開,整陣以待,隻見漢兵陣門開處,一員大将,挺槍躍馬而出,大旗上面,明寫着西涼馬超四字,于禁吃了一驚。
馬超大叫道:“于禁匹夫,已入絕地,何不下馬投降?”于禁大怒,縱馬上前,也不答話,舉槍直取馬超。
兩個戰到五十餘合,于禁氣力不加。
閻溫杜則,各持兵刃,向前助戰。
馬岱見三将合戰馬超,揮動馬隊,沖殺過去,趕到陣前,将閻溫一刀,砍于馬下。
馬超奮起神威,一槍将于禁左腿剌着,挑下馬來,呂虔滿奮,雙馬齊出,死命救回,向後敗走。
杜則逃避不及,被馬超刺死。
馬超兄弟乘勝追殺,曹兵降者萬數。
于禁三将,率領敗殘人馬,逃往秣陵關,投降東吳去了。
馬超教馬岱帶兵萬人,蕩定桐柏泌陽各地,嚴防于禁再來,與黃叙協同動作,以通南路消息;自領馬隊回到汝南,告知元直。
元直大喜道:“沸湯潑雪,不如此易,将軍真天下英雄也!郾陵防密,不須過慮,仍勞将軍往新蔡協助子龍也。
”馬超道:“超之來此,為助子龍,即軍師不令超往,超亦必往也。
”随令部下在汝南休息一日,次日即率軍前往新蔡,自有一番戰争。
且說孫權見曹真願讓合肥與吳,請求出兵夾攻趙雲,即召集衆文武商議。
張昭道:“昔趙受上黨,而邯鄲被圍,今日之事,将無類是?”黃蓋道:“合肥重鎮,我若不取,必為趙雲所得,後欲取之,悔之已晚!且戰禍已成,不受合肥,甯免兵事?”權大聲道:“公覆之言是也。
”即傳檄曉谕合肥居民,令陸遜住守合肥,令徐盛領韓當周泰,精銳二萬人,合曹真所部,由合肥出攻新蔡。
正是: 陣雲忽變,武威之突騎西來;虜馬飲流,瓜步之江聲東下。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異史氏曰:司馬谲詐,有勝于操者,如與曹真共領大軍,賭賽紅妝,以決蜀兵之必出,及諸葛遺以巾帼之服,競對衆發書,含笑受之,則未嘗恥辱婦人,而有意羞愧子丹也明矣。
知與曹爽共受遺诏,同心輔政,以承托孤之寄命;及蘭卿狩于高平之原,竟入宮發诏,東市戮之,則未嘗目存曹室,而有意誅滅宗親也又明矣。
由軍中賽智,而回顧病中奪印,由洛中生變,而上溯邺中告反,前後互證,夫豈待至其子昭,路人始知司馬氏之心乎?而演義寫懿,切莫言賭賽事,隻同心報國,以慰曹真;寫料驽馬戀棧豆,智囊痛哭,兄弟三人皆豚犢耳,以薄曹爽;寫聞仲達受先帝托孤之重,安敢有異,辄大驚失色,車前俯伏,泣奏請提一旅,破蜀平吳,俾明臣心,以對曹休;寫鐘繇以全家良賤,隻保一人,而此事朕亦悔之無及,非卿一舉,兩京已休,以動曹睿;無一處不回護司馬,意若仲達未負曹氏子孫,而曹氏子孫多負仲達耳。
人快司馬之篡,足以報曹,亦每置懿而論昭,本書于是,乃深論之;如曹彰領兵十萬,一面賈逵,即索先王之玺绶者也;司馬懿出入曹門,兩番奪印,亦惟但問兵權,且以戮及夏侯也;何至今日而俱謙讓不疊,拱手相遜,有如此者!倘為雙方媲美,然則翻案之雲胡哉?是故曹彰聽命,亦猶自餒于奔噩,司馬抗顔,不異設詞于問病;極言曹彰尚不可得而攘臂,卻如浚休真爽輩之冥蠢同犬豕,有不自入彀中而堕老奸之兇狡者?不惟不獲與争尺寸大阿之兵柄,抑至喪師取辱,覆族滅宗,以賈倒刃之奇禍焉。
舊既以料敵賭勝而移兵權,此即以失機退敗而據帥位;閑居托疾,司馬之讓猶不讓, 則孤城自保,司馬之謙何所謙,一片矯情,腆顔相揖,不過如是而已!有一曹彰足知其心,隻一曹彰能奉人位,故以曹彰借寫,明其高于曹氏所有子孫一籌,庶不見嫉于司馬也,以司馬無形奸詐,因仍以無形筆之。
得此一回,于是馬谡反間,周鲂斷發,自取帥印,分兵斜谷,詐病賺爽,克日擒達,政歸司馬,凡寫司馬出處各案,一例誅心,于無形中翻盡删去。
王莽謙恭下士,曹操諸鎮勤王,隻須愈寫禮讓,愈使後世識其奸僞,真無庸另費筆墨耳。
諸葛血戰中原,隻落得宮殿荊榛,凄涼滿目,闾閻凋蔽,萬骨皆枯,惟剩主帥徘徊河上,賦詩行樂,尚有何樂可言!如此而緻膏肓之疾, 則較寫盡勒躬盡瘁者為何如耶?噫!秋風五丈,隻寫了雲霄萬古之一人,洛水五言,卻詠及俎豆千秋之百姓;如是始不為功狗,如是方可享蒸嘗,一統縱見成功,而諸葛定論,卒亦莫逃于筆底,則又如此。
”二人稱善,立時分兵前往。
那于禁屯兵大胡山一帶,因曹休前奉張遼命令,中途折回,留守襄城,隻剩下呂虔滿奮閻溫杜則四員副将,兵馬四萬餘人。
于禁先遣細作,往汝南哨探一切情形。
以便進兵。
那探子回報,汝南隻有趙雲夫婦并軍師徐庶,現聞吳兵已由合肥進攻新蔡,趙雲自往迎敵,留徐庶守汝南。
于禁聞訊,異常欣悅,督率部隊,向汝南進發。
于禁離開大胡山,不到五十裡,隻見前面一支漢兵,人強馬壯,甲亮盔明,于禁即将人馬列開,整陣以待,隻見漢兵陣門開處,一員大将,挺槍躍馬而出,大旗上面,明寫着西涼馬超四字,于禁吃了一驚。
馬超大叫道:“于禁匹夫,已入絕地,何不下馬投降?”于禁大怒,縱馬上前,也不答話,舉槍直取馬超。
兩個戰到五十餘合,于禁氣力不加。
閻溫杜則,各持兵刃,向前助戰。
馬岱見三将合戰馬超,揮動馬隊,沖殺過去,趕到陣前,将閻溫一刀,砍于馬下。
馬超奮起神威,一槍将于禁左腿剌着,挑下馬來,呂虔滿奮,雙馬齊出,死命救回,向後敗走。
杜則逃避不及,被馬超刺死。
馬超兄弟乘勝追殺,曹兵降者萬數。
于禁三将,率領敗殘人馬,逃往秣陵關,投降東吳去了。
馬超教馬岱帶兵萬人,蕩定桐柏泌陽各地,嚴防于禁再來,與黃叙協同動作,以通南路消息;自領馬隊回到汝南,告知元直。
元直大喜道:“沸湯潑雪,不如此易,将軍真天下英雄也!郾陵防密,不須過慮,仍勞将軍往新蔡協助子龍也。
”馬超道:“超之來此,為助子龍,即軍師不令超往,超亦必往也。
”随令部下在汝南休息一日,次日即率軍前往新蔡,自有一番戰争。
且說孫權見曹真願讓合肥與吳,請求出兵夾攻趙雲,即召集衆文武商議。
張昭道:“昔趙受上黨,而邯鄲被圍,今日之事,将無類是?”黃蓋道:“合肥重鎮,我若不取,必為趙雲所得,後欲取之,悔之已晚!且戰禍已成,不受合肥,甯免兵事?”權大聲道:“公覆之言是也。
”即傳檄曉谕合肥居民,令陸遜住守合肥,令徐盛領韓當周泰,精銳二萬人,合曹真所部,由合肥出攻新蔡。
正是: 陣雲忽變,武威之突騎西來;虜馬飲流,瓜步之江聲東下。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異史氏曰:司馬谲詐,有勝于操者,如與曹真共領大軍,賭賽紅妝,以決蜀兵之必出,及諸葛遺以巾帼之服,競對衆發書,含笑受之,則未嘗恥辱婦人,而有意羞愧子丹也明矣。
知與曹爽共受遺诏,同心輔政,以承托孤之寄命;及蘭卿狩于高平之原,竟入宮發诏,東市戮之,則未嘗目存曹室,而有意誅滅宗親也又明矣。
由軍中賽智,而回顧病中奪印,由洛中生變,而上溯邺中告反,前後互證,夫豈待至其子昭,路人始知司馬氏之心乎?而演義寫懿,切莫言賭賽事,隻同心報國,以慰曹真;寫料驽馬戀棧豆,智囊痛哭,兄弟三人皆豚犢耳,以薄曹爽;寫聞仲達受先帝托孤之重,安敢有異,辄大驚失色,車前俯伏,泣奏請提一旅,破蜀平吳,俾明臣心,以對曹休;寫鐘繇以全家良賤,隻保一人,而此事朕亦悔之無及,非卿一舉,兩京已休,以動曹睿;無一處不回護司馬,意若仲達未負曹氏子孫,而曹氏子孫多負仲達耳。
人快司馬之篡,足以報曹,亦每置懿而論昭,本書于是,乃深論之;如曹彰領兵十萬,一面賈逵,即索先王之玺绶者也;司馬懿出入曹門,兩番奪印,亦惟但問兵權,且以戮及夏侯也;何至今日而俱謙讓不疊,拱手相遜,有如此者!倘為雙方媲美,然則翻案之雲胡哉?是故曹彰聽命,亦猶自餒于奔噩,司馬抗顔,不異設詞于問病;極言曹彰尚不可得而攘臂,卻如浚休真爽輩之冥蠢同犬豕,有不自入彀中而堕老奸之兇狡者?不惟不獲與争尺寸大阿之兵柄,抑至喪師取辱,覆族滅宗,以賈倒刃之奇禍焉。
舊既以料敵賭勝而移兵權,此即以失機退敗而據帥位;閑居托疾,司馬之讓猶不讓, 則孤城自保,司馬之謙何所謙,一片矯情,腆顔相揖,不過如是而已!有一曹彰足知其心,隻一曹彰能奉人位,故以曹彰借寫,明其高于曹氏所有子孫一籌,庶不見嫉于司馬也,以司馬無形奸詐,因仍以無形筆之。
得此一回,于是馬谡反間,周鲂斷發,自取帥印,分兵斜谷,詐病賺爽,克日擒達,政歸司馬,凡寫司馬出處各案,一例誅心,于無形中翻盡删去。
王莽謙恭下士,曹操諸鎮勤王,隻須愈寫禮讓,愈使後世識其奸僞,真無庸另費筆墨耳。
諸葛血戰中原,隻落得宮殿荊榛,凄涼滿目,闾閻凋蔽,萬骨皆枯,惟剩主帥徘徊河上,賦詩行樂,尚有何樂可言!如此而緻膏肓之疾, 則較寫盡勒躬盡瘁者為何如耶?噫!秋風五丈,隻寫了雲霄萬古之一人,洛水五言,卻詠及俎豆千秋之百姓;如是始不為功狗,如是方可享蒸嘗,一統縱見成功,而諸葛定論,卒亦莫逃于筆底,則又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