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回 炸新安諸葛試地雷 拒洛水司馬掘天塹

關燈


    司馬懿見事不諧,立令司馬昭同徐晃前去搶護缺口。

    剛來到城邊,黃忠一聲令下,五千弓弩手,箭如飛蝗,踏城亂射。

    城裡曹兵,魂魄俱喪,又怕箭射;司馬昭徐晃帶領親軍,血戰倒口,李典率衆紛紛前往馳援。

     忽聽得南城一片呐喊,魏延李嚴乘勢上城,張郃上前截住。

    魏延迎住張郃,李嚴殺下城去,開了城門,漢兵如潮水一般,那裡阻攔得住。

    張郃見不是頭,棄了魏延,拍馬回到帥府,保護司馬懿出了新安,往洛陽便走。

    那司馬昭徐晃,聞得南城失守,料道城已守不住了,急忙招呼李典,混戰出城。

    黃忠乘勢殺入,漢兵四面入城,将新安登時占領,得了司馬懿符節印绶文書軍資,降了曹兵二萬餘人,死傷曹兵,又約二萬餘人,司馬懿十萬大兵,去了一半。

     孔明進了新安,重賞礦工,大赉将士,安輯居民,遣散降卒,整理隊伍,收複城池,專人去荊州報捷。

    一面分遣急足飛報雲長孟起,以振軍威。

     且說司馬懿在路上得了鄧艾鐘會前來接應,進了洛陽,喘息方定,司馬昭入見,告知父親,哥哥陣亡。

    司馬懿流涕道:“西征将士,塗肝腦于戰場者,将以萬數。

    敢以一子而念之乎!且為國而死,尚何言哉!”随寫表差人送上許昌,言新安失守情狀,将士死敵請從優恤,自請從嚴懲治敗軍之罪。

    表到許昌,操手诏賜懿,略言: 新安禦敵,智勇兼施,寇來如牆,莫之能犯,仲達能軍,即諸葛亮亦當屈服也。

    惟亮陰謀兇險,施用毒器,毀我堅城,将士皆血肉之軀,豈能勝硝磺之焰!損我良将,陷我精兵,子尚英年,亦作國殇,言之恸心,茲贈骠騎将軍,賜谥勇烈!昔孟明三敗,卒渡茅津;馮異垂危,終奮渑池,願仲達上追先烈,毋以一時之勝敗,灰臨敵之雄心,至陣亡兵士,己勅地方官按籍撫恤,諸所需用并勅所司,随時支發,都督印绶符節,專使補給。

     司馬懿奉到手诏,感激涕零,随即撫慰将士,補葺阙乏,裁汰老弱,以節軍食,招募工匠,修理器械;自與劉晔周巡洛陽四面,見龍門少室,已入漢軍掌握,東南險要,都無所恃,隻好憑據洛水,以拒漢兵。

    回到府中,召集諸将商議。

    懿道:“今諸葛亮乘勝而來,擁兵直進,馬超橫亘偃洛之中,洛陽前後皆敵,在我軍實無棄地與敵之理,在敵軍已有包舉洛陽之勢,諸将有何良策,可解此圍?” 鄧艾啟道:“都督!馬超非得諸葛誕之内應,絕不能覆我三屯,彼之橫亘偃洛,原在我軍包圍之中,彼之危險,實甚于我;計彼全軍不過五萬人,而任城王駐偃師之兵,數近六萬,洛陽原有之兵,合新安退回之卒,将十二萬人!我之防線,愈縮愈短,我之兵力,愈聚愈厚,馬超能守原屯,即為已足,決無餘力再攻洛陽。

    諸葛亮乘戰勝之威,挾兇毒之器,長蛇封豕,卷地而來,我軍宜以防諸葛亮為先,可暫置馬超于不論。

    ” 司馬懿道:“士載所論,具有條理,但防諸葛亮,又有何策?”艾道:“洛陽山險,已經全失,末将以為宜塹洛水,以阻亮兵,我憑塹以守,亮雖有十萬之衆,亦不能飛渡;亮兵被阻,然後合任城全力,以攻馬超;諸葛之兵阻于西,雲長之兵阻于東,超以孤軍,處此二強之間,非全師以退,則必全軍覆沒而後已。

    ” 司馬懿喜道:“士載之言是也,可乘諸葛亮兵尚未至,速與士季領五萬人,晝夜興工,塹引洛水。

    ”鄧艾領命,即同鐘會帶兵前往,當著漢兵來路,掘下一塹,長數十餘裡,南引洛水,北注黃河,憑塹紮營,十分穩固,回到洛陽,禀知都督。

    懿自同劉晔前往巡視,隻見水勢滔滔,為之一喜,極獎二将成功之迅速。

    随請李典領兵三萬,專為守護,阻住漢兵。

    自率鐘鄧回城,與諸将商議,知會任城王,約期進攻馬超不提。

     卻說孔明得了新安,令廖立駐兵防守,随令黃忠為先鋒,領兵前進,将近洛陽,為塹所阻,飛報孔明。

    孔明來到前軍,看了一遍,說道:“我兵阻塹,不能前進,彼必合兵,以攻孟起,孟起孤軍,殊可憂慮!今彼既掘塹固守,絕不能再至新安,我不如全師渡洛,徑趨宜陽,合孟起之軍,以戰于洛陽城下,則彼之掘塹适自限戎馬之足耳。

    ”衆将齊聲稱善。

    孔明立傳将令,全行拔隊,開赴宜陽,三數日間,便自到了。

    諸葛誕弟兄相見,更是喜悅,孔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