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回 大涼山孟獲懾疑兵 三連海呂凱擒蠻帥
關燈
小
中
大
人獎慰一番,略為歇息,立在營門,看見山下蠻兵喧嘩号叫,豕突狼奔。
黃夫人一見,不覺好笑。
呂凱一一用手指與黃夫人觀看,何處是三連海,何處是冕山,何處是蠻兵來路,何處是蠻兵屯糧所在。
黃夫人當時記在心裡,回到帳中,呂凱将符節印绶呈上,請夫人發令。
黃夫人道:“太守國家重臣,元帥向所識拔。
妾身來此,系世子相請,來助太守,太守不要多心,有所計劃,請太守照辦可也!”呂凱遵令。
黃夫人吩咐選精壯軍士二千五百人,赤膊上身,各按五方顔色,通身彩繪,披頭散發,前來聽令,呂凱傳令去訖。
黃夫人又命取五方旗五百面,選最大者五百面,由夫人捺上符印,令五偏将持着,各領五百人,竟掠賊營而過,賊兵若出,緩緩退去,任他追趕,不必回顧,彼若回營,汝輩仍返,三入三出,彼輩決不敢留此矣!偏将領令,各自前去預備。
黃夫人再請呂凱道:“太守!你可領精兵一萬,埋伏三連海旁,聽得山上雷聲,出營截殺。
”又令王伉引兵五千,俟蠻軍拔隊起行,即從後掠取辎重。
二将領兵自去,黃夫人自與錦城,在山上觀看。
且說孟獲屯兵月餘,銳氣已盡,正在遲疑,隻見山上出來五彪人馬,奇形怪狀,醜惡不堪!孟獲也不管是人是鬼,傾營出戰,隻見漢兵近在眼前,卻追趕不上,吩咐蠻兵放箭,那箭都不着身,紛紛落地;又見大旗一動,飛沙走石,鬼哭神嚎,蠻兵吓得膽戰心驚,退後不疊。
漢兵追入蠻營,東入西出,如入無人之境,蠻兵近不得身,頃刻之間,天上愁雲黯黯,慘霧凄凄!孟獲見不是頭,号令蠻軍,即行退卻;王伉領兵,追襲辎重。
蠻兵隻顧逃生,棄甲丢盔,向三連海一路而來。
蠻兵才到三連海,半天中一聲雷響,将孟獲連人帶馬,掀入陷坑,伏兵齊起,将孟獲捆綁上來,呂凱将兵橫截去路。
自古道:蛇無頭而不行,蠻兵見大王被擒,個個跪地,繳械投誠。
呂凱吩咐将大頭目二十餘名,綁上大涼山,來見黃夫人。
黃夫人高搭雲台,自己穿着道裝上坐,令錦城宮裝佩劍侍立。
呂凱将孟獲并衆頭目解到,環跪台前。
黃夫人在上喝道:“孟獲逆賊,何得妄信人言,興兵犯境!查系汝弟孟優慫恿,侍女!可飛劍斬其首級。
”錦城将寶劍一搖,一道白光,孟優人頭落地。
孟獲及衆頭目見了,心膽懼裂,叩首号哭,情願投降,永不再犯邊境。
黃夫人知道蠻人最重起誓,當時要他起誓。
孟獲對衆人道:“我們若再敢犯邊境,五雷轟頂!”黃夫人用手一放,一聲雷響,震得衆人魂飛魄散,教呂凱将他們放了回去。
孟獲得命,帶了衆人,星夜回歸故土,做夢也不敢再到四川了。
黃夫人命呂凱小心籌備善後事宜,自己帶着媳婦,乘雷車仍回成都。
正是: 術無左道,惟在用之如何;家有賢妻,自足傳之于後。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異史氏曰:諸葛功在平蠻,史迹自不可掩,即演義傳之,亦不得以翻案故遂削略之也,吾正不識作者将如何而能筆此奇功?翻此一案?乃于此已獲見之,既暗映安居平五路之事,按兵河洛,轉筆以寫此數回,即于此一回中,特出奇筆,以寫孟獲七縱之翻案。
在猇亭之役,蠻國洞溪,固與蜀連者也,而此為吳所聯,則一奇;孟獲曾因受魏爵賞,兵犯四郡者也,而此為受吳金寶犯境,則二奇;呂凱之圖,演義獻于永昌者也,而此早獻于成都,則三奇;南蠻之征,孔明稱收複甚難,非親征不可者也,而此法正謂呂凱已足辦之,則四奇;及世子着急,以阿鬥庸懦,而能往求孔明夫人;至大寫夫人征蠻,又有錦城公主随征,則太奇!而無一不奇矣!然孔明七擒,夫人隻一擒已足;實則孔明夫人奇材,天文地理,韬略遁甲,原無不精,并非無據。
即演義亦謂武侯之學,多所贊助焉,斯則本案如此翻來,确又恰合!蓋作者固謂演義之有鬼神風霧一類筆墨,隻可語于婦人女子,則亦惟宜寫于婦人女子者耳。
如武侯夫人者,演義卒不為一書,是一方未免有意亵渎武侯,一方更未免輕視女子,則作者之寫之也,誠甚惜筆墨,而又不惜筆墨,所以有本回武侯夫人之特寫欤!至孔明于隙中獲窺木牛流馬一段文字,則調侃孔明不少;而曰蠻人信鬼多疑,非夫人征之不可,更又調侃世人不少。
本回不但翻七擒孟獲各回,又帶翻出隴上諸葛妝神一回已奇,又暗伏後文破新安諸葛試地雷,而并暗翻劉禅以救命親求諸葛瞻一案,漸漸寫來,則奇而不覺。
一聲霹靂,一道白光,捉了孟獲,斬了孟優,蠻人已服,七縱真嫌多事!乃又不知翻的是三國演義,是封神榜,是近人胡寫之劍俠奇傳,直奇妙至匪言可喻!作者其恐人議其不善寫此等筆墨,而故寫之欤?是又無形調侃作書看書者不少,真堪絕倒!作者謂:術無左道,惟在用之如何;家有賢妻,自足傳之有後;吾謂:術無左道,惟在寫之如何;筆有餘妍,自足傳之有後。
将謂改得此聯何如?
黃夫人一見,不覺好笑。
呂凱一一用手指與黃夫人觀看,何處是三連海,何處是冕山,何處是蠻兵來路,何處是蠻兵屯糧所在。
黃夫人當時記在心裡,回到帳中,呂凱将符節印绶呈上,請夫人發令。
黃夫人道:“太守國家重臣,元帥向所識拔。
妾身來此,系世子相請,來助太守,太守不要多心,有所計劃,請太守照辦可也!”呂凱遵令。
黃夫人吩咐選精壯軍士二千五百人,赤膊上身,各按五方顔色,通身彩繪,披頭散發,前來聽令,呂凱傳令去訖。
黃夫人又命取五方旗五百面,選最大者五百面,由夫人捺上符印,令五偏将持着,各領五百人,竟掠賊營而過,賊兵若出,緩緩退去,任他追趕,不必回顧,彼若回營,汝輩仍返,三入三出,彼輩決不敢留此矣!偏将領令,各自前去預備。
黃夫人再請呂凱道:“太守!你可領精兵一萬,埋伏三連海旁,聽得山上雷聲,出營截殺。
”又令王伉引兵五千,俟蠻軍拔隊起行,即從後掠取辎重。
二将領兵自去,黃夫人自與錦城,在山上觀看。
且說孟獲屯兵月餘,銳氣已盡,正在遲疑,隻見山上出來五彪人馬,奇形怪狀,醜惡不堪!孟獲也不管是人是鬼,傾營出戰,隻見漢兵近在眼前,卻追趕不上,吩咐蠻兵放箭,那箭都不着身,紛紛落地;又見大旗一動,飛沙走石,鬼哭神嚎,蠻兵吓得膽戰心驚,退後不疊。
漢兵追入蠻營,東入西出,如入無人之境,蠻兵近不得身,頃刻之間,天上愁雲黯黯,慘霧凄凄!孟獲見不是頭,号令蠻軍,即行退卻;王伉領兵,追襲辎重。
蠻兵隻顧逃生,棄甲丢盔,向三連海一路而來。
蠻兵才到三連海,半天中一聲雷響,将孟獲連人帶馬,掀入陷坑,伏兵齊起,将孟獲捆綁上來,呂凱将兵橫截去路。
自古道:蛇無頭而不行,蠻兵見大王被擒,個個跪地,繳械投誠。
呂凱吩咐将大頭目二十餘名,綁上大涼山,來見黃夫人。
黃夫人高搭雲台,自己穿着道裝上坐,令錦城宮裝佩劍侍立。
呂凱将孟獲并衆頭目解到,環跪台前。
黃夫人在上喝道:“孟獲逆賊,何得妄信人言,興兵犯境!查系汝弟孟優慫恿,侍女!可飛劍斬其首級。
”錦城将寶劍一搖,一道白光,孟優人頭落地。
孟獲及衆頭目見了,心膽懼裂,叩首号哭,情願投降,永不再犯邊境。
黃夫人知道蠻人最重起誓,當時要他起誓。
孟獲對衆人道:“我們若再敢犯邊境,五雷轟頂!”黃夫人用手一放,一聲雷響,震得衆人魂飛魄散,教呂凱将他們放了回去。
孟獲得命,帶了衆人,星夜回歸故土,做夢也不敢再到四川了。
黃夫人命呂凱小心籌備善後事宜,自己帶着媳婦,乘雷車仍回成都。
正是: 術無左道,惟在用之如何;家有賢妻,自足傳之于後。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異史氏曰:諸葛功在平蠻,史迹自不可掩,即演義傳之,亦不得以翻案故遂削略之也,吾正不識作者将如何而能筆此奇功?翻此一案?乃于此已獲見之,既暗映安居平五路之事,按兵河洛,轉筆以寫此數回,即于此一回中,特出奇筆,以寫孟獲七縱之翻案。
在猇亭之役,蠻國洞溪,固與蜀連者也,而此為吳所聯,則一奇;孟獲曾因受魏爵賞,兵犯四郡者也,而此為受吳金寶犯境,則二奇;呂凱之圖,演義獻于永昌者也,而此早獻于成都,則三奇;南蠻之征,孔明稱收複甚難,非親征不可者也,而此法正謂呂凱已足辦之,則四奇;及世子着急,以阿鬥庸懦,而能往求孔明夫人;至大寫夫人征蠻,又有錦城公主随征,則太奇!而無一不奇矣!然孔明七擒,夫人隻一擒已足;實則孔明夫人奇材,天文地理,韬略遁甲,原無不精,并非無據。
即演義亦謂武侯之學,多所贊助焉,斯則本案如此翻來,确又恰合!蓋作者固謂演義之有鬼神風霧一類筆墨,隻可語于婦人女子,則亦惟宜寫于婦人女子者耳。
如武侯夫人者,演義卒不為一書,是一方未免有意亵渎武侯,一方更未免輕視女子,則作者之寫之也,誠甚惜筆墨,而又不惜筆墨,所以有本回武侯夫人之特寫欤!至孔明于隙中獲窺木牛流馬一段文字,則調侃孔明不少;而曰蠻人信鬼多疑,非夫人征之不可,更又調侃世人不少。
本回不但翻七擒孟獲各回,又帶翻出隴上諸葛妝神一回已奇,又暗伏後文破新安諸葛試地雷,而并暗翻劉禅以救命親求諸葛瞻一案,漸漸寫來,則奇而不覺。
一聲霹靂,一道白光,捉了孟獲,斬了孟優,蠻人已服,七縱真嫌多事!乃又不知翻的是三國演義,是封神榜,是近人胡寫之劍俠奇傳,直奇妙至匪言可喻!作者其恐人議其不善寫此等筆墨,而故寫之欤?是又無形調侃作書看書者不少,真堪絕倒!作者謂:術無左道,惟在用之如何;家有賢妻,自足傳之有後;吾謂:術無左道,惟在寫之如何;筆有餘妍,自足傳之有後。
将謂改得此聯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