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回 大涼山孟獲懾疑兵 三連海呂凱擒蠻帥

關燈
卻說呂範奉了孫權命令,浮海來到交趾。

    交趾太守賀齊,接過吳王令旨,就都内派遣能言舌辯通曉夷情的通事,同着時常往來昆明的商人,梯山航海,來到昆明,見過孟獲大王。

    那孟獲得了多少金珠寶貝,受了許多巴結奉承,本來是蠢如鹿豕的東西,但給他一些可口的食物教他走南,他決不會北走的,當時一口答應吳使,請使者先行回去。

    孟獲送過吳使,随後召集大小蠻酋,糾合群衆四五萬人,浩浩蕩蕩,直向越隽殺來。

     越隽太守呂凱,字季平,永昌不韋縣人氏,少有才略,熟悉夷情,對于邊事,尤為曉暢,出仕郡五官椽功曹。

    孔明在成都時,凱上計來府,孔明與談西南夷事,凱縱橫陳說,書地成圖,了如指掌。

    孔明驚異,啟知玄德,以凱為越隽太守,與以蜀兵八千,并牛羊金鐵絲絮谷麥耔種皆具,分給二萬人衣甲兵械,令兼護牂牁犍為永昌四郡諸軍事,屯田邊境,以防南夷。

     呂凱奉檄到官,選擇令丞,嚴饬鄉約,召募丁壯屯耕邊地,農隙講武,以時訓練,在任七年,威惠流行,四郡甯谧,得選兵三萬人,騎五千匹,貯粟數百萬斛。

    又時常派遣商人,至西南諸夷,探聽夷酋舉動。

    此番孫權使者到了昆明,呂凱已得了急報,呂凱知道孟獲必然為利所動,勢将大舉而來,先派精兵二萬,拒守大涼山冕山各要隘;夷兵若至,銳氣正盛,堅守勿戰,以老其師。

    憑山築壘,安排長弩毒矢,滾木擂石,靜候夷兵來臨。

    一面馳驿成都,啟知世子。

    孟獲領兵從若水下來,到了三連海,見大涼山冕山一帶,盡是漢兵旗幟,不知多少。

    他曆來夜郎自大慣了,帶了三五萬人馬,就目空一切,旁若無人,誰知到了漢地,遍山遍嶺,都是漢兵,從三連海到西甯河,八九百裡,至少也有二十萬兵,方彀駐紮,這一下子,可把他吓慌了。

    然而畢竟是蠻子野心,不管如何,來到冕山腳下,安營下寨。

    所有各山口要道,盡被漢兵堵塞,都有重兵駐守,任彼一些蠻牛在山下号啕叫喚,隻是不理。

    待要上山,滾木擂石齊下,不怕你粗皮賤骨,也弄得有死無生,把個孟獲鬧得無計奈何,隻得在山下屯住,等候漢兵或者出戰,以求一逞。

     呂凱使者到了成都,世子劉禅聽得南夷内犯,急請法正入府商議。

    法正入府,見過世子,世子将呂凱文書,遞與法正觀看。

    法正接過,觀看已畢,說道:“臣啟世子,孔明在成都之日,即預防西南夷内犯,是以啟奏主公,授呂凱為越隽太守,兼護四郡軍事,即系為禦夷起見;疊據呂凱呈報,越隽有精兵三萬,騎五千匹,粟支十年,器械充足,孟獲四五萬人,呂凱已足辦之,不過稍遲歲月耳!” 世子道:“前方軍事正殷,川中又生後患,若不急速殄除,恐搖前敵軍心,似宜增派援兵,早日蕩平為妥。

    ”法正道:“世子之言,甚為周至。

    ”世子道:“但不知何将可遣?”法正道:“川中上将,僅一嚴顔,現駐阆中,亦關緊要,其餘諸将,不如不遣。

    臣舉一人,可以前去,非世子自去請求,恐不能往。

    ”世子忙問何人?法正道:“即孔明正室黃夫人。

    ”世子道:“黃夫人乃是女流,未聞更有将略!” 法正道:“此事言之甚長,昔正聞自子龍,子龍得之主公,主公得之水鏡:言孔明年少之時,擇婦甚苛,苦不得當;偶因遊學,憩宿黃承彥家,承彥外出未歸,家中僅有一女及婢,呼婢瀹茗供客,自己入房治具,頃刻之間,水陸肴馔,案上皆滿。

    孔明素知承彥家非素豐,又無男丁市買,何從得此盛馔?心知有異,詐醉留宿,夜半聞隔院有牛馬行之聲,孔明從隙中窺伺,見黃夫人從戶中推出木牛流馬,刍靈奴婢,耕織運載,略計日用所需已足,即便收拾。

    孔明一見,大為驚異,次日回去,即托水鏡先生為媒,求娶黃夫人。

    孔明素負盛名,黃家自然應允,因此上兩家聯成姻好。

    當時有兩句口号說道:‘孔明擇婦,反得醜女。

    ’” 世子道:“原來如此!舍妹子于歸,我也曾見過黃夫人,端莊貞一,何能謂醜?”法正道:“這就是黃夫人智慮過人處!當時黃巾倡亂,海内騷然,民間婦女有姿色者,鮮不為賊所掠,黃夫人自毀其容,見者皆望而卻步,後來嫁與孔明,鄰人見了新婦,鮮不訝為天人,此種口号,也就漸漸消滅了!正聞蠻人信鬼多疑,黃夫人深知奇門遁甲之術,若得其前去,賢于十萬雄師矣!” 世子大喜,留法正在府,自己帶領官衛,乘馬來到孔明府中,見過黃夫人。

    諸葛瞻媳婦,也來見過哥哥,大家坐下。

    黃夫人問道:“世子光降寒舍,所為何事?”世子答道:“因東吳唆使南蠻孟獲,入犯越隽,聲勢甚大,侄兒欲煩叔母前去一救。

    ”黃夫人笑道:“世子必系聞孝直之言,故而來此?”世子不敢隐瞞,答道正是。

    黃夫人道:“孝直負輔主之重任,節制兩川。

    區區夷人,乃不能制,欲煩老婦耶?”世子道:“孝直已派兵去救,言不如叔母去之為妥善耳!”黃夫人道:“同為國事,豈敢憚勞,請世